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8831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山区,往往因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破坏,现有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治理方法为对主要的地质灾害点采用监测和治理的方式,其主要靠人力巡查,因此存在人力投入大、时效性差、发现险情预警周期长的问题,另外也有采用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设置监测终端进行检测,而目前常见的监测终端,存在着以下的缺陷:采用的是中转模式采集数据,只侧重于数据的采集和直接传输,对于无效的数据也直接推送至监控中心。监测区域的现场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所监测的数据较为庞大,其中混杂着很大一部分无效甚至会产生误导的数据信息,不经过相应的预处理和转换,会造成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负载过大,拖累应急指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地质检测以及现有的监测终端分别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对监测终端采集的检测数据预先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满足预设的相关条件之后上传至监测服务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监测终端在采集相关检测数据之后直接发送至服务端造成数据量庞大,服务器负载过大问题的数据上报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应用于地质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终端,以及与所述监测终端远程连接的监控服务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监测终端以一预定时间周期进行地址检测检测以获取一检测数据;

步骤s2、所述监测终端在获取所述检测数据之后,判断是否已存在关于所述检测数据的数据记录,并在存在所述数据记录时将当前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与所述数据记录进行比较,以获得一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3、判断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是否大于一预设的触发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s4;

若否,执行步骤s6;

步骤s4、所述监测终端将原存在的所述数据记录删除,将当前的所述检测数据作为新的数据记录保存;

步骤s5、所述监测终端将当前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控服务端后,结束本次采集操作,并返回步骤s1;

步骤s6、所述监测终端判断当前的所述检测数据到达一预设的上报间隔后,将当前的所述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测服务端,结束本次采集操作并返回步骤s1。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监测终端若不存所述检测数据的数据记录,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当前首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作为数据记录进行保存;

步骤a2、将首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端,并结束本次采集操作;

步骤a3、返回步骤s1。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

倾角计,所述倾角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倾斜角度值;

和/或

雷达水位计,所述雷达水位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水位值;

和/或

量水深计,所述量水深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水深值;和/或

土压力测试计,所述土压力测试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土压力值;

和/或

渗压计,所述渗压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地下水位值。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对每一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首先进行滤波处理,以获取滤波处理后的所述检测数据。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还包括,获取所述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所述监测终端检测自身的振动是否超过一预设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b2;

若否,返回步骤b1;

步骤b2、所述监测终端获取当前位置的位置坐标;

步骤b3、所述监测终端于获取所述位置坐标之后,判断是否已存在关于所述位置坐标的位置记录,并在存在所述位置记录时,将当前获取的所述位置坐标与所述位置记录经进行比较,以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步骤b4、所述监测终端判断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是否大于一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b5;

若否,则返回步骤b1;

步骤b5,所述监测终端将已保存的所述位置记录删除,将当前获取的所述位置坐标作为新的位置记录进行保存;

步骤b6、所述监测终端将当前获取的所述位置坐标发送至所述监控服务端,并返回步骤b1;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b3中,所述监测终端若不存所述位置记录,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所述监测终端将当前首次获取的所述位置坐标作为所述位置记录,并保存;

步骤c2、将首次采集的所述位置坐标发送至所述服务端,并结束本次采集操作;

步骤c3、返回步骤b1。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与所述服务端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提供一处理单元、一定位单元以及给所述定位单元供电的一第一供电电源,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定位单元获取所述位置坐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所述处理单元通过发送一第一启动指令至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以使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对所述定位单元上电;

步骤d2、所述定位单元于成功获取所述位置坐标后,所述处理单元发送一第一电源关闭指令至所述第二供电单元;

步骤d3、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关闭指令后断开供电。

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提供一处理单元、检测传感器以及给所述检测传感器供电的一第一供电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传感器采集获取当前地质的所述检测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e1、所述处理单元用以在所述预定时间内发送一第二启动指令至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以使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对所述检测传感器上电;

步骤e2、所述检测传感器于成功采集获得所述检测数据后,所述处理单元发送一第二电源关闭指令至所述第二供电单元;

步骤e3、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源关闭后断开供电。

优选的,还提供一客户端,与所述监测服务端连接,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监测服务端授权访问后,于所述监测服务端中获取所述监测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检测数据以及所述位置坐标。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通过检测终端预先对采集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满足了相关条件之后发送至监测服务端,进而可以保证监测服务端对监测终端的所监测的地质状况做到及时的了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监测终端只负责将采集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服务端,通过服务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而造成的发送的数据量庞大,且存在着多种无用的数据,会给服务端造成负载过大的缺陷。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中,关于将首次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作为数据记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中,关于将获取的位置信息上报至监测服务端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中,关于将首次采集的所述位置坐标作为位置记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中,关于处理单元控制定位单元获取位置坐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中,关于处理单元控制传感器采集获取当前地质的检测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

一种监测终端的数据上报方法的实施例,应用于地质检测,其中,包括:

监测终端,以及与监测终端远程连接的监控服务端;

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监测终端以一预定时间周期进行地质检测以获取一检测数据;

步骤s2、监测终端在获取检测数据之后,判断是否已存在关于检测数据的数据记录,并在存在数据记录时将当前采集的检测数据与数据记录进行比较,以获得一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3、判断第一比较结果是否大于一预设的触发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s4;

若否,执行步骤s6;

步骤s4、监测终端将原存在的数据记录删除,将当前的检测数据作为新的数据记录保存;

步骤s5、监测终端将当前的检测数据发送至监控服务端后,结束本次采集操作,并返回步骤s1;

步骤s6、监测终端判断当前的检测数据到达一预设的上报间隔后,将当前的检测数据发送至监测服务端,结束本次采集操作并返回步骤s1。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监测终端只侧重于数据的采集和直接传输,对于无效的数据也直接推送至监控中心的服务端中,进而造成服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庞大,出现负载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中,可根据不同的监测类型设置合理的监测传感器采集频率,满足用户对传感器监测频率(目标物状态的更新要求),并设置相应的报警触发阀值和上报间隔(如每天1组,可设置),在上报间隔内(如每天1组,即24h内)如果监测到的检测数据没有明显变化或达不到触发阀值的即按照上报间隔进行上报,但检测传感器始终在按固定的频率在采集更新目标物状态,一旦监测到检测数据与上一数据记录的第一比较结果即两者的差值超过触发阀值,立即发送,这样即可以保证采集频率也可以保证对目标物状态的是实时感知。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监测终端若不存检测数据的数据记录,如图2所示,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将当前首次采集的检测数据作为数据记录进行保存;

步骤a2、将首次采集的检测数据发送至服务端,并结束本次采集操作;

步骤a3、返回步骤s1。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常是将首次采集的检测数据作为数据进行保存,而以后的每一次采集的检测数据都会作为下一个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的数据记录。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

倾角计,倾角计采集的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倾斜角度值;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雷达水位计,雷达水位计采集的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水位值;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量水深计,量水深计采集的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水深值;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土压力测试计,土压力测试计采集的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土压力值;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渗压计,渗压计采集的检测数据为当前地质的地下水位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给出的是对地质检测的相关检测传感器,但是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是应用于地质检测的其它检测传感器类型。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对每一次采集的检测数据首先进行滤波处理,以获取滤波处理后的检测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检测终端中的检测传感器自身测量误差,影响对监测环境的采集结果,所述监测终端采用加权平均算法对每轮采集的所述检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获取滤波处理后的所述检测数据。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还包括,获取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监测终端检测自身的振动是否超过一预设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b2;

若否,返回步骤b1;

步骤b2、监测终端获取当前位置的位置坐标;

步骤b3、监测终端于获取位置坐标之后,判断是否已存在关于位置坐标的位置记录,并在存在位置记录时,将当前获取的位置坐标与位置记录经进行比较,以获得第二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为当前的位置坐标与位置坐标记录之间的差值;

步骤b4、监测终端判断第二比较结果是否大于一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b5;

若否,则返回步骤b1;

步骤b5,监测终端将已保存的位置记录删除,将当前获取的位置坐标作为新的位置记录进行保存;

步骤b6、监测终端将当前获取的位置坐标发送至监控服务端,并返回步骤b1。

上述技术方案中,监测终端中可通过设置定位单元,如北斗定位单元,该监测终端集成北斗卫星防盗系统,整合北斗定位芯片、配套状态感知传感器和逻辑算法形成一套北斗防盗追踪功能,可在监测终端被盗后通过实时的位置坐标回传对设备轨迹回放,从而根据位置信息追回被盗设备。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3中,监测终端若不存位置记录,如图4所示,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监测终端将当前首次获取的位置坐标作为位置记录,并保存;

步骤c2、将首次采集的位置坐标发送至服务端,并结束本次采集操作;

步骤c3、返回步骤b1。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与服务端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上述技术方案中,监测终端可通过设置通讯模块(如,gprs、sms)与监测服务端之间实现通信;

野外监测终端的检测数据是否可以回传,通讯链路的稳定至关重要,而很多监测点布设区域公网信号覆盖不好或在极端情况下如地震、通讯塔受损等情况下无法回传数据,而往往此时的监测数据更为重要,因此采取多模融合通讯结合公网(gprs&sms)和rdss北斗卫星通讯,两种通讯手段深度融合,互备传输。

监测终端集成gprs&sms通讯和rdss北斗卫星通讯,在安装时用户可以根据现场网络状态,选择合适的通讯链路。由于gprs的特性造成了当前的监测终端普遍存在实时性差、易于产生信号盲区等问题,本监测终端可以通过北斗通讯,解决偏远地区无gprs网络覆盖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提供一处理单元、一定位单元以及给定位单元供电的一第一供电电源,处理单元控制定位单元获取位置坐标的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处理单元通过发送一第一启动指令至第一供电单元,以使第一供电单元对定位单元上电;

步骤d2、定位单元于成功获取位置坐标后,处理单元发送一第一电源关闭指令至第二供电单元;

步骤d3、第二供电单元于接收第一电源关闭指令后断开供电。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监测终端提供一处理单元、检测传感器以及给检测传感器供电的一第一供电单元;

处理单元控制传感器采集获取当前地质的检测数据的方法,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e1、处理单元用以在预定时间内发送一第二启动指令至第二供电单元,以使第二供电单元对检测传感器上电;

步骤e2、检测传感器于成功采集获得检测数据后,处理单元发送一第二电源关闭指令至第二供电单元;

步骤e3、第二电源单元于接收第二电源关闭后断开供电。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客户端,与监测服务端连接,客户端通过监测服务端授权访问后,于监测服务端中获取监测服务端发送的检测数据以及位置坐标。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b1中检测监测终端的振动可通过在监测终端中设置位移传感器或者北斗位移传感器,以检测检测终端的振动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监测终端中包括的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置定位单元,在检测获取了相关的检测数据,并形成对应的需要发送的数据之后,首先通过保存于一数据队列中,然后处理单元会判断当前的数据对列中是否存在为空,并在不为空时,发送一第三控制指令以启动为通讯模块供电的第三供电单元,通过上电后的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至监测服务端;

并在成功发送相关检测数据以及位置坐标之后,处理单元发送一第三关闭指令至第三供电单元。

上述方案中,整体设计上采用分布式电源管理方案,对各外设(检测传感器、定位单元以及通讯模块)的电源实现模块化管理,通过优化控制流程,当需要某个外设工作时,打开该外设电源,工作结束后立即关闭,使监测终端的功耗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