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6584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机关基底、军事区域等一些重要安防区域,往往采用人工巡逻或者是视频监控的方式来进行监控。其中,采用人工巡逻的方式会消耗较大的人力成本且效率较低,采用视频监控的方式时也需要安保人员在监控室来实时观察多个监控屏,然后人工来判断被监控对象是否为安全对象。

由此可见,现有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均会耗费较大的人力且效率低,一旦安保人员出现疲劳,则会导致安防区域出现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自动化、高效率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

步骤s2、判断所述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

若步骤s2判断出所述进入时刻处于所述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则进行步骤s3;

步骤s3、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的位置信息;

步骤s4、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疑对象是否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步骤s4包括:

步骤s401、根据连续两次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若步骤s401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则执行步骤s402;反之,则进行步骤s403;

步骤s402、计算所述可疑对象从进入安防区域起至当前位置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该平均速度是否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

若步骤s402判断出所述平均速度不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时,则判断出所述对象为危险对象;反之,则进行步骤s3;

步骤s403、判断所述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步骤s403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则进行步骤s404;反之,则进行步骤s3;

步骤s404、判断所述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是否为隐蔽位置;

若步骤s404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为隐蔽位置时,则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反之,则进行步骤s3。

可选地,若步骤s2判断出所述进入时刻不处于所述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则进行步骤s5;

步骤s5、判断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是否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若步骤s5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则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为安全对象;反之,则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01、获取所述安防区域内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

步骤s502、获取所述可疑对象进入所述安防区域后的运动轨迹;

步骤s503、判断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运动轨迹与所述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

若步骤s503中判断出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存在运动轨迹与所述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则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反之,则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没有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可选地,步骤s3包括:

步骤s301、获取所述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

步骤s302、根据至少三个基站获取到的所述可疑对象的所述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以及相应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确定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防区域监控系统,包括:

时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

时刻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时刻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进入时刻处于所述预设正常时段内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的位置信息;

对象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疑对象是否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所述对象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位置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获取模块连续两次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速度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则计算所述可疑对象从进入安防区域起至当前位置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该平均速度是否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

时长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判断所述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第二位置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时长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判断所述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是否为隐蔽位置;

第一危险对象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速度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平均速度不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时,或者在所述第二位置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为隐蔽位置时,确定出所述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还包括:

陪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时刻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进入时刻不处于所述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判断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是否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安全对象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陪同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确定所述可疑对象为安全对象;

第二危险对象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陪同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不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确定所述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所述陪同判断模块包括:

可信对象轨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安防区域内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

可疑对象轨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可疑对象进入所述安防区域后的运动轨迹;

轨迹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运动轨迹与所述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若判断出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存在运动轨迹与所述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则确定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反之,则确定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没有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可选地,所述位置获取模块包括:

至少三个基站,用于获取所述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三个基站获取到的所述可疑对象的所述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以及相应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确定所述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其中该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步骤s2、判断所述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若步骤s2判断出所述进入时刻处于所述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则进行步骤s3;步骤s3、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可疑对象在所述安防区域内的位置信息;步骤s4、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可疑对象是否为危险对象。本发明提供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无需人工参与,可自动对危险对象进行识别,具备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安防区域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和安防区域监控系统是基于获取到的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实时的位置信息来进行监控。其中,获取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实时的位置信息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基于实时视频图像来获取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基于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与周边基站之间的信令来获取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可疑对象的实时位置信息而展开,对于获取实时位置信息的具体方法没有要求。在下述各实施例中,以基于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与周边基站之间的信令来获取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作为优选方案为例,来对本发明提供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不会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具体地,针对划定的重点安防区域范围,建立至少3个基站覆盖该区域,位于安防区域周边一定范围以及安防区域内的各个对象的移动终端会与各基站之间传递信令(信令中包含有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各基站可获取到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及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发射信号的场强值,并将其作为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简称mr)上报至后台系统。后台系统根据基站上报的mr数据(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和发射信号的场强值)和该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可确定出该基站与对应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根据至少三个基站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通过三边测量(trilateration)定位法,可获知该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即获知移动终端持有对象的位置信息。由此可见,通过电信通讯系统可获取到相应区域内的各对象(持有移动终端的对象)在各个时刻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预先针对安防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建立可信用户数据库,可信用户数据库中可存储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例如移动终端对应的手机号码)。当存在对象进入安防区域时,则该对象的移动终端会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基站将相应的mr数据上传至后台系统,后台系统将mr数据中的身份信息与预先设置的可信用户数据库进行比对,若为可信用户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则表明该用于为工作人员,即为可信对象;反之,则表明该用户为非工作人员,即为可疑对象。此时,可对该可疑对象进行监控。具体监控方法可参见下述内容。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安防区域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

在步骤s1中,通过该可疑对象与至少三个基站之间通信数据,即可获取到该可疑对象的实时位置信息。一旦监控到该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则记录下该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

步骤s2、判断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

在步骤s2中,判断该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若步骤s2判断出进入时刻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则进行步骤s3;若步骤s2判断出进入时刻不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则进行步骤s5。

其中,该预设正常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调整。例如,将安防区域的正常工作时间段设置为预设时间段。

步骤s3、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s3包括:

步骤s301、获取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

步骤s302、根据至少三个基站获取到的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以及相应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确定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

基于至少三个基站获取到的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以及相应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通过三边测量定位法确定出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获取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第一预设时长,例如5s)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调整。

步骤s4、根据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判断可疑对象是否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步骤s4包括:

步骤s401、根据连续两次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判断可疑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若步骤s401判断出可疑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则执行步骤s402;反之,则进行步骤s403。

步骤s402、计算可疑对象从进入安防区域起至当前位置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该平均速度是否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

在步骤s402中,可根据可疑对象从进入安防区域起运动至当前位置过程中的位置信息,计算出可疑对象运动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然后根据总路程和运动时间计算出平均速度。

若步骤s402判断出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后的平均速度不处于预设速度范围时,则表明可疑对象的安防区域内移动的过慢(平均速度小于预设速度范围的最小值)或过快(平均速度大于预设速度范围的最大值),可疑对象移动速度不正常,将该可疑对象确定为危险对象;若步骤s402判断出进入安防区域后的平均速度处于预设速度范围时,则表明可疑对象的移动速度正常,继续进行监控,继续进行步骤s3。

步骤s403、判断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步骤s403判断出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则表明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停留时间过长,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此时进行步骤s404;反之,继续进行监控,继续进行步骤s3。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调整。

步骤s404、判断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是否为隐蔽位置。

隐蔽区域的具体位置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进行设定,通过将获取到的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信息与隐蔽区域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即可判断出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是否为隐蔽位置。

若步骤s404判断出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为隐蔽位置时,则表明可疑对象在隐蔽位置停留时间过长,风险性较大,将该可疑对象确定为危险对象;反之,则表明可疑对象在非隐蔽位置停留时间过长,继续进行监控,继续进行步骤s3。

步骤s5、判断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是否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可选地,步骤s5包括:

步骤s501、获取安防区域内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

根据基站和后台系统获取到的各可信对象的实时位置信息,可生成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

步骤s502、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后的运动轨迹。

根据基站和后台系统获取到的可疑对象的实时位置信息,可生成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

步骤s503、判断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运动轨迹与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

将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后的运动轨迹与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比对,判断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例如,20min)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运动轨迹与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其中,第三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调整。

若步骤s503中判断出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存在运动轨迹与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则表明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此时可确定出可疑对象为安全对象。反之,则表明可疑对象在非预设正常时间段内且无可信对象陪同的情况下进入安防区域,风险性较大,将该可疑对象确定为危险对象。

通过上述内容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安防区域监控方法无需人工参与,可自动对危险对象进行识别,具备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此外,在确定出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后系统还可自动向安保人员发出警报,以及时提醒安保人员着重对危险对象进行监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安防区域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安防区域监控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安防区域监控系方法,该安防区域监控系统包括:时刻获取模块1、时刻判断模块2、位置获取模块3和对象判断模块4。

其中,时刻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的进入时刻;时刻判断模块2用于判断进入时刻是否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位置获取模块3用于在时刻判断模块2判断出进入时刻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的位置信息;对象判断模块4用于根据位置获取模块3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判断可疑对象是否为危险对象。

本发明提供的安防区域监控系统无需人工参与,可自动对危险对象进行识别,具备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位置获取模块3包括:至少三个基站301和计算单元302,基站301用于获取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计算单元302用于根据至少三个基站301获取到的可疑对象的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的场强值以及相应基站的信道衰落模型,确定可疑对象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对象判断模块4包括:第一位置判断单元401、速度判断单元402、时长判断单元403、第二位置判断单元404、第一危险对象确定单元405。

其中,第一位置判断单元401用于根据位置获取模块连续两次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判断可疑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速度判断单元402用于在第一位置判断单元判断出可疑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则计算可疑对象从进入安防区域起至当前位置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该平均速度是否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时长判断单元403用于在第一位置判断单元判断出可疑对象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判断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二位置判断单元404用于在时长判断单元403判断出可疑对象在当前位置的停留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判断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是否为隐蔽位置;第一危险对象确定单元405用于在速度判断单元402判断出平均速度不处于预设速度范围内时,或者在第二位置判断单元404判断出可疑对象的当前位置为隐蔽位置时,确定出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时刻获取模块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时刻判断模块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2,位置获取模块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3,对象判断模块4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4,第一位置判断单元4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401,速度判断单元40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402,时长判断单元4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403,第二位置判断单元s404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404;对于各模块、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该安防区域监控系统还包括:陪同判断模块5、安全对象确定单元6和第二危险对象确定单元7。

其中,陪同判断模块5用于在时刻判断模块2判断出进入时刻不处于预设正常时段内时,判断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是否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安全对象确定单元6用于在陪同判断模块判断出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确定可疑对象为安全对象;第二危险对象确定单元7用于在陪同判断模块判断出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不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确定可疑对象为危险对象。

可选地,陪同判断模块5包括:可信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1、可疑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2和轨迹判断单元503。

可信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安防区域内各可信对象的运动轨迹;可疑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2用于获取可疑对象进入安防区域后的运动轨迹;轨迹判断单元503用于判断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运动轨迹与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若判断出在时间跨度为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存在运动轨迹与可疑对象相同的可信对象,则确定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存在可信对象进行陪同;反之,则确定可疑对象在安防区域内没有可信对象进行陪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陪同判断模块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5,可信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501,可疑对象轨迹获取单元502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502,轨迹判断单元5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503。对于各模块、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