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盖板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612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幕盖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屏幕盖板包括透明部和遮蔽部,透明部覆盖显示屏的显示区域,遮蔽部环绕透明部的边缘设置并与手机后壳连接。但是,屏幕盖板与手机后壳两者颜色之间的色差变化较大,影响手机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移动终端屏幕盖板与后壳两者颜色渐变过渡。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盖板,所述屏幕盖板用于与呈第一颜色的后壳连接,所述屏幕盖板包括透明部,及环绕所述透明部连接的遮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屏幕盖板的表面进行前处理;

于遮蔽部上环绕透明部边缘的部分区域上印刷呈第二颜色的非透明层;

在遮蔽部的边缘与非透明层的边缘两者所夹的区域内丝印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二油墨层呈第二颜色、并带若干穿孔,在所述第二油墨层从靠近所述遮蔽部边缘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非透明层边缘一端上,所述穿孔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逐渐递减;及

通过丝印在所述穿孔中填充油墨粒子而形成呈第一颜色的第一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墨层采用黑色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丝印至少两层颜色相同或不同的油墨膜片以形成所述第二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丝印第二油墨层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在遮蔽部上丝印带有第一孔洞并呈第三颜色的第一油墨膜片;

在第一油墨膜片上丝印带有第二孔洞并呈第四颜色的第二油墨膜片;

其中,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相互重叠并形成所述穿孔,所述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合成所述第二颜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墨膜片采用半透红油墨膜片,所述第二油墨膜片采用银色油墨膜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丝印至少两层颜色相同或不同的油墨膜片以形成所述第一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墨层采用红色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丝印第一油墨层的步骤和丝印第二油墨层的步骤相互交替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屏幕盖板表面进行前处理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将屏幕盖板放入醋酸溶液中浸泡1—2min;

将屏幕盖板放入碳酸钠溶液中浸泡5—10min;

将屏幕盖板放入水基清洗剂中进行超声波清洗15—2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丝印第一油墨层或第二油墨层的步骤中,在油墨中加入质量比为0.1—0.5%的消泡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渐进地实现屏幕盖板与后壳之间的颜色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盖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盖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二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第三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盖板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屏幕盖板10,用于安装在移动终端20的显示屏上,移动终端20的后壳30呈第一颜色,屏幕盖板10的边缘与后壳30连接。

同时参阅图1至图4,屏幕盖板10包括透明部200和遮蔽部100。透明部200覆盖显示屏的显示区域,遮蔽部100覆盖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遮蔽部100环绕透明部200的边缘连接,遮蔽部100包括支撑体110、非透明层120和渐变层130;非透明层120和渐变层130均贴覆在支撑体110上。在区域结构上,支撑体110包括遮蔽区域114和过渡区域115,遮蔽区域114和过渡区域115相互连接,遮蔽区域114环绕连接在透明部200的周边上,过渡区域115连接在遮蔽区域114与支撑体110的端部之间。非透明层120呈第二颜色,非透明层120贴覆在遮蔽区域114上(非透明层120的展开轮廓为封闭的环状),渐变层130贴覆在过渡区域115上。

在组成结构上,参阅图2,支撑体110包括边框单元113、第一连接单元111和第二连接单元112。边框单元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边框单元113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单元111和第二连接单元112同样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单元111和第二连接单元112分别连接在两个边框单元113之间。过渡区域115位于第一连接单元111和第二连接单元112,其中,从靠近后壳30的一端至靠近非透明层120的一端,渐变层130从第一颜色逐渐过渡为第二颜色。

同时参阅图2和图3,事实上,整个屏幕盖板10为平面状(也可以为曲面状),两个边框单元113的全部区域均为遮蔽区域114,边框单元113上没有过渡区域115,即边框单元113的全部区域上贴覆非透明层120;过渡区域115仅位于第一连接单元111和第二连接单元112上,第一连接单元111、第二连接单元112靠近透明部200的区域为遮蔽区域114,过渡区域115从遮蔽区域114的边缘延伸至第一连接单元111或第二连接单元112的边缘,即第一连接单元111、第二连接单元112的部分区域贴覆非透明层120,剩下的区域则贴覆渐变层130。

由于屏幕盖板10包括渐变层130,渐变层130位于非透明层120与后壳30之间,事实上,渐变层130起到颜色过渡作用,使得后壳30与非透明层120之间的颜色变化更加平缓、自然和流畅,渐进地实现屏幕盖板10与后壳30之间的颜色变化,避免形成突兀的变化效果。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区域结构上,渐变层130包括第一渐变单元131和第二渐变单元132,第一渐变单元131与后壳30连接,第二渐变单元132的一端与第一渐变单元131连接,第二渐变单元132的另一端与非透明层120连接。第一渐变单元131与第一颜色比较相近,两者色差的取值范围为0—1.5;第二渐变单元132与第二颜色比较相近,两者色差的取值范围为0—1.5。渐变层130可以有效消除显示屏与后壳30之间颜色的剧烈变化,避免两者形成强大的反差。

同时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11第二连接单元112的宽度均大于两个边框单元113的宽度,由于边框单元113的宽度较小,边框单元113上没有过渡区域115,即边框单元113上没有贴覆渐变层130,渐变层130贴覆在第一连接单元111第二连接单元112上。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组成结构上,渐变层130包括第一油墨层133和第二油墨层134,第二油墨层134的颜色与非透明层120的颜色相同,即均为第二颜色,过渡区域115上全部贴覆有第二油墨层134,第二油墨层134上设置有若干穿孔134a,对于第二油墨层134,从靠近后壳30的一端至靠近非透明层120的一端上,穿孔134a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逐渐递减,穿孔134a的截面轮廓可以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第一油墨层133呈第一颜色,第一油墨层133填充在第二油墨层134上的各个穿孔134a中。

第二油墨层134靠近后壳30的区域上,由于穿孔134a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相对较大,第一油墨层133将该区域上的穿孔134a全部填充后,在该区域上,第一油墨层133和第二油墨层134共同构成第一渐变单元131,同时,第一油墨层133的第一颜色占主要优势,第一渐变单元131呈现出与后壳30(或第一油墨层133)相近的第一颜色。

第二油墨层134靠近非透明层120的区域上,由于穿孔134a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相对较小,第一油墨层133将该区域上的穿孔134a全部填充后,在该区域上,第一油墨层133和第二油墨层134共同构成第二渐变单元132,同时,第二油墨层134的第二颜色占主要优势,第二渐变单元132呈现出与非透明层120(或第二油墨层134)相近的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屏熄灭时,透明部200显示的颜色为黑色,因此,第二油墨层134可以选择为黑色油墨层,即第二油墨层134为黑色,由于第二油墨层134与非透明层120的颜色均为第二颜色,非透明层120的颜色同样为黑色;第一油墨层133为红色油墨层,即第一油墨层133为红色,由于第一油墨层133与后壳30的颜色均为第一颜色,后壳30的颜色同样为红色。当然,第一颜色可以为绿色、白色等其它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133包括多个相互层叠连接的油墨膜片,各层叠的油墨膜片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的,第二油墨层134也可以包括多个相互层叠连接的油墨膜片,各层叠的油墨膜片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二油墨层134包括第一油墨膜片和第二油墨膜片,第一油墨膜片贴覆在整个过渡区域115上,第二油墨膜片贴覆在第一油墨膜片上。第一油墨膜片的颜色为第三颜色,第二油墨膜片的颜色为第四颜色,第三颜色可以为半透红,即第一油墨膜片为半透红油墨膜片;第四颜色可以为银色,即第二油墨膜片为银色油墨膜片。通过半透红油墨膜片和银色油墨膜片的叠加可以形成黑色的第二油墨层134。

渐变层13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20μm,例如渐变层130的厚度为5μm、10μm或20μm等。渐变层130的外部轮廓形状为矩形,当然也可为梯形等其它规则或非规则形状。

遮蔽区域114和过渡区域115均位于支撑体110靠近显示屏的一面上。即渐变层130和非透明层120均贴覆在支撑体110靠近显示屏的一面上,当然,渐变层130和非透明层120也可以均贴覆在支撑体110远离显示屏的一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盖板10加工方法,参阅图8,该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10,参阅图5,对屏幕盖板10的表面进行前处理;

s320,参阅图6,于遮蔽部100的部分区域上丝印呈第二颜色的非透明层120,该非透明层120环绕透明部200的边缘印刷而成;

s330,参阅图7,在遮蔽部100的边缘与非透明层120的边缘两者所夹的区域内丝印第二油墨层134,第二油墨层134呈第二颜色、并带若干穿孔134a,在第二油墨层134从靠近遮蔽部100边缘的一端至靠近非透明层120边缘一端上,穿孔134a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逐渐递减;及

s340,参阅图4,通过丝印在穿孔134a中填充油墨粒子而形成第一油墨层133,第一油墨层133呈第一颜色(即呈后壳30的颜色)。

在对屏幕盖板10的表面进行前处理的步骤中,主要包括如下子步骤:

首先,将屏幕盖板10放入醋酸溶液中,并将其浸泡1—2min,当然也可以放入草酸等弱酸溶液中浸泡设定时间,醋酸将清除屏幕盖板10上的油污等杂质。在醋酸溶液中浸泡完毕后,将屏幕盖板10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并将其浸泡5—10min,当然也可以放入醋酸钠等弱碱溶液中浸泡设定时间,碳酸钠溶液可以对残留在屏幕盖板10上的醋酸进行中和。最后,进屏幕盖板10放入水基清洗剂中,再通过超声波清洗工艺对屏幕盖板10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20min。

对屏幕盖板10进行超声波清洗完毕后,于遮蔽部100的部分区域上丝印第二颜色的油墨以形成非透明层120。该部分区域环绕透明部200的边缘连接,改部分区域刚好形成遮蔽区域114。

在丝印非透明层120的过程中,首先采用夹具固定好屏幕盖板10,再将丝网印版固定在屏幕盖板10的正上方,同时确保丝网印版与屏幕盖板10两处所述的平面平行,丝网印版与屏幕盖板10之间保持2—5mm的间距。然后在丝网印版上注入油墨,通过刮刀对丝网印版施加压力使其与屏幕盖板10保持线接触,同时刮刀相对丝网印版和屏幕盖板10移动,在刮刀的移动过程中,油墨无法从非与遮蔽区域114对应的丝网印版的其它部位进入屏幕盖板10,油墨将仅从与遮蔽区域114对应的丝网印版的网孔中进入屏幕盖板10,并最终在遮蔽区域114上形成呈第二颜色的非透明层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丝印第二油墨层134的步骤中,该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子步骤:

参照非透明层120的丝印方法,首先,在遮蔽部100的边缘(即与后壳连接的边缘)与非透明层120的边缘两者所夹的区域内丝印第一油墨膜片,该所夹的区域即为过渡区域115,即第一油墨膜片贴覆在整个过渡区域115上,第一油墨膜片呈第三颜色;同时,第一油墨膜片带有第一孔洞,由于丝网印版本身的图案设计,油墨无法从丝网印版上进入第一孔洞中,因此,第一孔洞中没有第三颜色的油墨粒子。

然后,同样通过丝印的方法,在第一油墨膜片上印刷第二油墨膜片,第一油墨膜片与第二油墨膜片的形状完全相同,第二油墨膜片上有第二孔洞,油墨无法从丝网印版上进入第二孔洞中,第二孔洞中没有第四颜色的油墨粒子,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相互重叠并形成整个第二油墨层134的穿孔134a,第二油墨膜片呈第四颜色,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刚好可以合成第二颜色。

第三颜色可以为半透红,即第一油墨膜片采用半透红油墨膜片;第四颜色可以为银色,即第二油墨膜片采用银色油墨膜片。半透红油墨膜片和银色油墨膜片层叠可以形成黑色的第二油墨层134。

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第二油墨层134可以通过丝印两层以上的带有孔洞的油墨膜片构成,例如三层、五层或六层等,各层油墨膜片的颜色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各层油墨膜片的各种颜色能合成第二颜色即可。

当然,第二油墨层134也可以仅通过一次丝印完成,即第二油墨层134仅包括一层油墨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油墨层134可以不采用黑色油墨层。即第二油墨层134不为黑色。第二油墨层134可以采用白色等其它颜色。

丝印第二油墨层134后,再丝印第一油墨层133,第一油墨层133可以一次丝印完成,即丝印一次,将第一颜色的油墨粒子填充在第二油墨层134上的穿孔134a即可。第一油墨层133可以为红色油墨层,即第一油墨层133为红色。第一油墨层133可以为绿色或黄色等其它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133同样可以分为多次(两次以上)印刷,每次印刷形成一层油墨膜片,每层油墨膜片的颜色可以相同或不同,当各层油墨膜片刚好将穿孔134a填充后,第一油墨层133印刷完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丝印第一油墨层133的步骤和丝印第二油墨层134的步骤相互交替进行。例如,首先在过渡区域115上丝印带有孔洞的基层油墨膜片,再于基层油墨膜片的孔洞中通过丝印填充油墨粒子以形成中层油墨膜片,然后于中层油墨膜片上丝印带有孔洞的上层油墨膜片,最后于上层油墨膜片的孔洞中通过丝印填充油墨粒子以形成表面油墨膜片。根据油墨膜片的层数,可以对应相互交替的次数。

参阅图4,当第一油墨层133和第二油墨层134完全丝印完毕后,第一油墨层133和第二油墨层134共同形成渐变层130,渐变层130刚好贴覆在过渡区域115上。在第二油墨层134上,从靠近遮蔽部100边缘的一端(即与后壳30连接的一端)至靠近非透明层120边缘的一端上(参阅图1),穿孔134a的开口面积和分布密度逐渐递减小,因此,对于渐变层130的颜色,渐变层130靠近后壳区域(对应第一渐变单元131)的颜色与后壳的颜色相近(即色差较小),渐变层130靠近非透明层120区域(对应第二渐变区域132)的颜色与非透明层120的颜色相近,渐变层130从第一颜色逐渐过渡至第二颜色,从而实现后壳与非透明层120两者颜色之间的渐进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丝印第一油墨层133或第二油墨层134的步骤中,在油墨中加入质量比为0.1—0.5%的消泡剂。消泡剂可以采用破泡聚合物和有机硅氟烷类混合物等。由于油墨粘度、丝印温度和刮刀移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第一油墨层133或第二油墨层134的丝印过程中,会产生气泡,从而导致第一油墨层133或第二油墨层134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而影响成膜质量。消泡剂将有效消除丝印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提高第一油墨层133或第二油墨层134表面的平整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