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718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系统进入企业的视野。企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生成管理子系统等。

现有的企业管理系统有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但是其存在对于登录以及权限获取依靠传统的用户名与密码验证方法,保密程度低,而指纹识别等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电能作为业务机来说并不现实。另外,现有的企业管理系统存在业务机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传输单一,网络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网络传输稳定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低、网络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该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具有安全性高、网络传输稳定、适用多网络自适应传输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包括业务机,与业务机依次通过多模终端、传输网连接的服务器,传输网包括至少两个ip网络;

所述业务机包括业务处理器,与业务处理器连接的并联的人体特征采集装置、企业信息采集装置以及业务存储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中央存储器以及关口机,关口机与传输网之间还连接有与ip网络匹配的网络前置机,网络前置机数量与ip网络相等;

所述中央存储器中设有权限验证数据库,权限验证数据库内存储有人体特征;

所述多模终端与ip网络匹配,网络前置机用于截断ip网络ip地址,关口机用于在tcp/ip层根据关口机ip地址,使用锚ip方法生成第一逻辑ip地址,第一逻辑ip地址一个业务请求过程中不变;

所述业务机还包括锚id单元,锚id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机固定信息将ip网络的ip地址,使用锚ip方法生成第二逻辑ip地址,第二逻辑ip地址一个业务请求过程中不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业务机处设置人体特征采集装置,将人体特征采集后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调用预先存入的人体特征,按照预先设定的权限赋予相应权限,从而解决了现有企业管理系统中的登录验证安全性低的问题。另外,为了自适应传输网中多种ip网络的传输。本发明中在服务器内采用关口机生产一个逻辑地址,将传输网因为切换ip网络导致动态变化的近主站网的ip地址均映射为逻辑地址。相应地,在业务机处采用锚id单元,根据业务机设备的固定的标识id号生成另一个逻辑地址,并将因为切换ip网络导致动态变化的近本地网的ip地址均映射为另一个逻辑地址。

此时,对于主站网和本地网,均以在一个业务请求内不变的逻辑地址作为监听对象,在网络切换时,逻辑地址不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在基于异构无线网的网络切换时不会造成tcp服务器ip地址改变,从而保证切换过程中tcp连接稳定。

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人体特征采集装置包括图形采集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及声音采集装置;所述人体特征包括人体图形特征,人体动作过程特征以及人体声音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图形特征包括脸部图像特征以及指纹图像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关口机ip地址由服务器静态分配。

进一步地,所述关口机ip地址由dns服务器动态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机固定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硬件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机固定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标识id。

进一步地,所述ip网络包括有线ip网络及无线ip网络。

本发明中的人体特征可以分为图像、视频以及声音。其中,图像是公司每个员工的静态图像,包括脸部图像、指纹图像等,相应的采集装置为一般电脑配置的高清摄像头。高清摄像头也可以作为视频特征的采集装置,类似的,录制员工的特定图像作为人体特征,定义为密码。类似地,声音特征也将员工的特定声音定义为密码。将前述预先录制的人体特征录入服务器中中央存储单元的数据库,当员工登录时,将实时采集到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进行细节对比。从而解决以往用户名与密码登录方式存在的安全性低,任何人拿到用户名及密码均可获得相应权限的弊端。

另外,传输网为至少2个ip网络,采用多个ip网络时,采用与之对应的ip截断装置即可。假设采取2个ip网络,锚ip方法为建立业务机的锚ip地址集到第一网络地址集和第二网络地址集的双映射为:

第一网络的地址集到业务机锚ip地址集的地址映射关系f1满足ai=f1(bi),i∈n+;

第二网络的地址集到业务机锚ip地址集的地址映射关系f2满足ai=f2(ci),i∈n+。

相应地,还包括建立基于业务机固定信息的锚id地址集到第一网络地址集和第二网络地址集的双映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效果一,采用人体特征作为密码,提高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效果二,采用锚ip的方法,实现了自适应多网稳定切换,实现了传输稳定性及高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网络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如图1,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包括业务机,与业务机依次通过多模终端、传输网连接的服务器,传输网包括至少两个ip网络;

所述业务机包括业务处理器,与业务处理器连接的并联的人体特征采集装置、企业信息采集装置以及业务存储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中央存储器以及关口机,关口机与传输网之间还连接有与ip网络匹配的网络前置机,网络前置机数量与ip网络相等;

所述中央存储器中设有权限验证数据库,权限验证数据库内存储有人体特征;

所述多模终端与ip网络匹配,网络前置机用于截断ip网络ip地址,关口机用于在tcp/ip层根据关口机ip地址,使用锚ip方法生成第一逻辑ip地址,第一逻辑ip地址一个业务请求过程中不变;

所述业务机还包括锚id单元,锚id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机固定信息将ip网络的ip地址,使用锚ip方法生成第二逻辑ip地址,第二逻辑ip地址一个业务请求过程中不变。

其中,所述ip网络包括有线ip网络及无线ip网络。本实施例中的ip网络一个为gprs公网,一个为lte230专网;

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本实施例中公司首先将所有员工的人体特征录入服务器,当某个员工拟登录服务器获得相应管理权限时。需要打开人体特征采集装置,采集于预先录入的人体特征相应的人体特征参数,将该参数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进行特征匹配,匹配成功则验证成功,给予相应管理权限,匹配失败则返回失败信号,提示员工登陆失败。

如图2,自适应网络切换的流程包括:

步骤1,企业管理系统运行,服务器开机,进行ip网络配置,业务机发起采集指令,使用至少一个ip网络建立ip网络通信;或:企业管理系统服务器及业务机开机时,服务器发起采集指令,进行ip网络配置,使用至少一个ip网络建立ip网络通信;

步骤2,触发切换ip网络,服务器与业务机之间采用信令模式通知对方切换ip网络;

步骤3,关口机动态切换第一逻辑ip地址与切换目标ip网络的映射关系,锚id单元动态切换第二逻辑ip地址与切换目标ip网络的映射关系,业务机将第一逻辑ip地址作为监听对象,终端上设备将第二逻辑ip地址作为监听对象,完成ip连续态下的ip网络切换。

其中,ip网络配置包括:关口机将网络前置机处的ip地址集合使用锚ip方法锚为第一逻辑ip地址;识别业务机固定信息,锚id单元在将多模终端处的网络地址集合使用锚ip方法锚为第二逻辑ip地址;建立第一逻辑ip地址与网络前置机处的ip地址集合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第二逻辑ip地址与多模终端处的网络地址集合的第二映射关系,建立网络前置机处的ip地址集合与多模终端处的网络地址集合间的第三地址映射关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人体特征采集装置包括图形采集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及声音采集装置;所述人体特征包括人体图形特征,人体动作过程特征以及人体声音特征。

详细地,所述人体图形特征包括脸部图像特征以及指纹图像特征。

本实施例中,业务机与多模终端间的网络内采用非ip连接,传输网均采用静态地址分配。本实施例在关口机上配置nat-proxy,使用nat-proxy实现锚ip地址anchoripi到无线公网gprs的地址映射关系f1或到无线专网lte230的地址映射关系f2。

其中,所述关机口包括前端eth0网卡、后端eth1网卡及后端eth3网卡,后端eth1网卡对应无线公网gprs,后端eth3网卡对应无线专网lte230;定义前端eth0网卡地址为数据包源地址,后端eth1网卡地址及后端eth3网卡地址为数据包目的地址。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关口机部署位置灵活,既可以部署在主站网的网络边界,也可以部署在主站网内部,采用nat-proxy能够满足关口机的灵活部署。nat-proxy支持业务划分,异构无线网络的关口机承载多种电力业务,需要将不同的电力业务发送给不同的业务主站,从而使异构无线网络能够支持多种电力业务。

具体地,所述关口机ip地址由服务器静态分配或者dns服务器动态配置。

具体地,所述业务机固定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硬件地址或者终端设备标识id。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