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6716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ct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参见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中ct机的示意图。

该ct机包括支架101,该支架101可以绕旋转轴102旋转。可以理解的是,该支架101可以由电机来驱动。设置在支架上的辐射源104为x射线源。辐射源104通过孔径105形成锥形x射线束106,锥形x射线束106可以穿过置于支架101中心位置的扫描对象107,撞击到检测器108上。检测器108布置在与辐射源104相对位置的支架101上,这样可以使检测器108的表面被锥形x射线束106覆盖。扫描过程中,辐射源104、孔径105和检测器108以箭头116所示的方向随支架101一同旋转。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临床医学使用的ct机的检测器层数越来越多,例如对于具有512层检测器的ct机,单位时间内采集的数据数量十分庞大。而ct机的数据采集系统与数据传输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往往数据传输系统由于自身硬件性能的限制,其传输带宽并不能完全直接承载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往往需要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后发送出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将ct机扫描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将ct机的扫描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ct机对扫描数据的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ct机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其中,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具体包括:

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

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优选地,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具体包括:

查找所述比值在预设索引表中对应的比值区间;

由查找到的所述比值区间获得该比值区间对应的索引值;

由所述索引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比值区间、索引值、压缩比率、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一一对应。

优选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之后还包括:

采集ct机扫描数据;

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端。

优选地,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端时,将所述压缩策略对应的解压缩策略通知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带宽上限确定单元、数据采集量确定单元和策略确定单元;

所述带宽上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所述数据采集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所述策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

优选地,所述策略确定单元包括:比值确定子单元和选择子单元;

所述比值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

所述选择子单元,用于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优选地,还包括:采集单元、压缩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ct机扫数据;

所述压缩单元,用于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与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于ct机扫描病灶时对扫描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通信控制模块;

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确定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在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

优选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ct机扫描数据;

所述通信控制模块,还用于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将压缩后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ct机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在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确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压缩比率的单一压缩策略。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对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大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大的压缩策略,而对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较小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小的压缩策略,甚至不采取压缩策略。由于压缩比率越大对于数据精度损失越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数据精度,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ct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ct机传输数据时,采用固定的压缩处理方法处理采集数据,不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多还是少,都采用同一种压缩处理方法。即,所有的采集数据采用相同的数据压缩策略,为了使该压缩策略能够满足所有采集数据的传输要求,一般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数据压缩策略。可以理解的是,压缩策略对应的压缩比率较大时,相同传输带宽情况下,传输速率较高,但压缩会导致数据精度损失较大。压缩策略对应的压缩比率较小时,相同传输带宽情况下,压缩会导致数据精度损失较小,但传输速率较低。即压缩比率和数据精度两者之间成反比,但与传输速率之间成正比。

当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较大时,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较高,此时,采集数据需进行压缩比率较高的压缩策略,以达到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当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较小时,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较低,采取压缩比率大的压缩策略将导致数据精度损失较大,并且计算复杂度较高,此时,采集数据可以进行压缩比率较低的压缩策略、甚至可以不进行压缩直接传输。因此,根据采集的数据量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压缩策略十分必要。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是由ct机的硬件决定的。ct机扫描获得的数据从采集到传输的流程如下:

数据采集系统对扫描数据进行采集,获得的模拟信号经数模转换器(adc)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压缩模式对数据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压缩后的数据通过滑环(slip-ring)及光纤链路传输至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接收装置可以根据数据压缩策略选择对应的数据解压缩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与滑环传输速率和光纤传输速率有关。

滑环传输的速率是滑环出厂时就已经确定好的,例如,滑环速率规格包括5gbps、10gbps、15gbps以及20gbps等各种规格。其中,bps(bitpersecond)表示比特/秒;g表示千兆,5gbps表示速率为5千兆比特/秒。光纤链路的传输速率规格例如可以包括:5gbps、10gbps、12gbps、15gbps等。

可以理解的是,ct机的数据传输链路中速率最慢的器件决定了ct机数据传输带宽的上限。例如,滑环速率为5gbps,光纤链路的速率为10gbps,那么,ct机数据传输带宽的上限为5gbps。

s202: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需要说明的是,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ct机本身的扫描参数设置有关。当ct机扫描的病灶不同时,设置的扫描参数不同。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应不同的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病灶位置可以为头部、腹部或胸部等。由于头部面积较小,腹部和胸部面积较大,因此,对应ct机的扫描参数不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也不同。

例如,病灶为头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比病灶为腹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小。

另外,不同胖瘦的患者即使病灶位置相同,也可能对应不同的ct机扫描参数。

例如,当ct机扫描的病灶为患者腹部时,尤其肥胖患者的腹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与瘦弱的腹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不同。一般来讲,肥胖患者的腹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比瘦弱患者的腹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大。

s203: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例如,压缩前数据量为2gb,压缩后的数据量为1gb,对应的压缩比率为2。其中,gb表示千兆比特,1gb=1024*1024*1024=1073741824bit。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与压缩比率一一对应,一个压缩比率对应一个压缩策略,一个压缩策略对应一个解压缩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策略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是对数据本身进行了改变,舍掉数据中的一部分信息。一般有损压缩对应的压缩比率较高,对于需要进行压缩比率高的数据可以采用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是对数据本身的压缩,对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了优化,减小了数据的存储空间,但保留了数据的全部信息。无损压缩的数据解压缩之后可以还原原始数据,数据的精度不会发生改变。对于压缩比率较低的数据可以采用无损压缩。

例如,压缩比率为1.2(即当压缩前的数据量为2gb时,采用该压缩策略后,压缩后的数据量为1.67gb),对应的压缩策略为无损压缩,解压缩策略与压缩策略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所述压缩比率一一对应。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所述压缩比率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个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的组合对应一个压缩比率。例如,带宽上限为10gbps,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为12gb,对应的压缩比率为1.2;带宽上限为10gbps,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为15gb,对应的压缩比率为1.6。需要说明的是,采取的压缩策略对应的压缩比率需要保证压缩后的单位时间内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ct机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在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确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压缩比率的单一压缩策略。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对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大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大的压缩策略,而对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较小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小的压缩策略,甚至不采取压缩策略。由于压缩比率越大对于数据精度损失越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数据精度,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针对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将介绍s202和s203的具体实现方法。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s301和第一实施例的s201的内容相同,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中s20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02: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具体为:

根据所述ct机的有效扫描视野、准直器孔径大小和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确定扫描病灶时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从检测器的角度来看,有效扫描视野决定的是有效检测器的列数,有效扫描视野越大,对应有效检测器108的列数越多。准直决定的是有效检测器108的行数,准直越大,对应有效检测器的行数越多。

结合图1,ct机的有效扫描视野是x射线束106扫描病灶时辐射检测器的有效列数,即图1中x轴方向x射线束106辐射检测器的列数。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病灶对应的扫描面积不一样,对应的有效扫描视野也不相同。例如,病灶为腹部对应的扫描面积与病灶为脑部对应的有效扫描面积不一样;病灶为脑部对应的扫描面积与病灶为腿部对应的扫描面积不一样。有效扫描视野越大对应检测器的有效扫描列数越多。

结合图1,检测器108设置在支架101上。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器108的数量很多,但是检测时并不是所有的检测器都参与检测,参与检测的检测器称为有效检测器。

可以理解的是,当有效扫描视野和准直确定之后,参与检测的检测器的数量就确定了,对应的,有效检测器检测一次输出的数据量就确定了。

例如,头部扫描,有效扫描视野为250mm,对应的检测器列数为336列,准直器孔径大小为256*0.625,对应的检测器行数为256行,则参与一次数据采集的有效检测器个数为336*256=86016,其中0.625的单位是mm,代表单个检测器的尺寸大小。一个检测器检测的数据用16bits表示,则对应有效检测器检测一次输出数据量为16*86016=1,376,256bits。

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可以认为是单位时间内检测器的检测次数。需要说明的是,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与扫描的病灶有关,病灶不同对应的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也不同。

例如,病灶为心脏对应的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比病灶为腿部对应的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大,因为心脏呈周期性运动,为了准确扫描到心脏运动前后以及心脏运动过程中的图像,需要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检测次数,即增大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

有效扫描视野和准直器孔径大小确定了有效检测器检测一次输出的数据量之后,结合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密度,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例如,一次检测数据输出为1,376,256bits,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密度为8957.5次,则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为1376256*8957.5=12,327,813,120bits≈12gb。

s303: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

s304: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具体包括:

查找所述比值在预设索引表中对应的比值区间;

由查找到的所述比值区间获得该比值区间对应的索引值;

由所述索引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比值区间、索引值、压缩比率、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一一对应。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比值、索引值和压缩策略的对应关系,下面通过表1具体说明。

表1

其中,表1中的r1、r2和r3表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t1、t2和t3表示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由于每个比值不可能都对应一种压缩策略,而是一个比值区间对应一种压缩策略,一种压缩策略对应一种压缩比率。另外,需要将数据成功发送出去,压缩比率一般为对应比值区间的最大值,例如比值区间1.2-1.4对应的压缩比率为1.4。比值为1.3时,需要采用压缩比率为1.4的压缩策略。

a1、a2和a3表示索引值,索引值等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c表示压缩策略,c与索引值一一对应,即与所述比值一一对应。压缩策略不同对应的压缩比率不同。d表示解压缩策略,d与c一一对应。d也与索引值一一对应,即与所述比值一一对应。

另外,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比值为0.5时,由于小于1,所以不必采取压缩就可以将数据成功发送出去,因此,c(a1)对应的压缩策略就是不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索引值与压缩比率成正比。可以理解的是,索引值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越大,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t机传输数据的带宽发送出去,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的压缩比率对应的也会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索引表包括一一对应的索引值、压缩比率、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解压缩策略与压缩策略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ct机的有效扫描视野、准直和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确定扫描病灶时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计算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利用所述比值为索引值,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所述比值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无论所述比值为多少都采用相同的数据压缩策略,并且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数据压缩策略使得该压缩策略能够满足所有采集数据的传输要求。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当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某一预设值,比如:1时,表示数据可以不进行压缩直接利用当前数据传输系统传输,对这样的采集数据不进行压缩,从而保证数据的精度没有损失。当所述比值大于1时,采用相应的压缩策略,保证压缩后的数据可以利用传输系统的传输带宽进行传输,因此降低了采集数据的精度损失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s404的具体内容与第二实施例中s301-s304的内容相同,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01-s404也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中s201-s203的实现方式,具体描述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05:采集ct机扫描病灶的图像数据。

s406: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ct机扫描病灶的数据进行压缩之后,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时,可以保证压缩后的数据利用所述带宽传输出去,如果压缩后的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那么所述带宽并不能承载压缩后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选出的压缩策略能够满足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要求。

例如,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为12gb,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为10gbps,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为1.2,对应的压缩比率为1.2,压缩策略为无损压缩。那么压缩后的数据量为10gb,等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例如,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为11gb,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为10gbps,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为1.1,在1.0和1.2之间,对应的压缩比率为1.2,压缩策略为无损压缩。那么压缩后的数据量为9.17gb,小于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s407: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端。

s408:将所述压缩策略对应的解压缩策略通知所述数据接收端。

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压缩策略对应的解压缩策略发送给数据接收端是为了使数据接收端能够对接收到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以便于后续对解压缩之后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策略对应的解压缩策略可以是和压缩数据一起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也可以是在压缩数据发送完成之后单独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将解压缩策略发送给数据接收端的具体方式,也不具体限定s407和s408的执行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接收端安装于计算机中,数据接收端可以根据数据解压缩策略在数据接收端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处理后传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数据接收端也可以直接将压缩后的数据直接存储于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根据解压缩策略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为不同的采集数据采用不同的压缩策略,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无论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是多还是少都采用相同的数据压缩策略,并且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数据压缩策略使得该压缩策略能够满足所有采集数据的传输要求。避免了对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小的采集数据,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压缩策略导致数据精度损失较大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选择的压缩策略对ct机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保证了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以便压缩后的数据能够利用数据传输带宽传输出去。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降低采集数据的精度损失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具体包括:

带宽上限确定单元501、数据采集量确定单元502和策略确定单元503。

所述带宽上限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所述数据采集量确定单元502,用于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所述策略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所述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与压缩比率一一对应,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所述压缩比率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量确定单元502包括:数据采集量确定子单元504。

所述数据采集量确定子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ct机的有效扫描视野、准直和单位时间内采集密度确定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可选的,所述策略确定单元包括:比值确定子单元505和选择子单元506。

所述比值确定子单元505,用于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和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的比值。

所述选择子单元506用于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由所述比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具体包括:

查找所述比值在预设索引表中对应的比值区间;

由查找到的所述比值区间获得该比值区间对应的索引值;

由所述索引值确定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比值区间、索引值、压缩比率、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507、压缩单元508和发送单元509。

所述采集单元507,用于采集ct机扫描数据。

所述压缩单元508,用于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与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所述发送单元509,用于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通过ct机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在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确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压缩比率的单一压缩策略。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对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大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大的压缩策略,而对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较小的数据采取压缩比率较小的压缩策略,甚至不采取压缩策略。由于压缩比率越大对于数据精度损失越大,因此,可以在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数据精度,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于ct机对扫描数据的传输,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介绍。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具体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601和通信控制模块602。

所述通信控制模块602,用于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确定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01在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所述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与压缩比率一一对应,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所述压缩比率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01,用于采集ct机扫描数据。

所述通信控制模块602,还用于利用选出的压缩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将压缩后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可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包括数据采集子模块603。

所述数据采集子模块603:用于采集ct机扫描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通信模块可以包括旋转通信控制子模块604、滑环通信控制子模块605和光纤通信控制子模块606。

所述旋转通信控制子模块604:用于据预先决策获得的压缩测量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并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给滑环通信控制子模块605。

所述滑环通信控制子模块605:用于将旋转通信控制子模块604发送的数据发送给光纤通信控制子模块606。

所述光纤通信控制子模块606:用于将滑环通信控制子模块605发送的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通信控制模块602通过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的压缩策略,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不同,对应的压缩策略也不同。而不是无论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是多还是少都采用相同的数据压缩策略,并且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数据压缩策略使得该压缩策略能够满足所有采集数据的传输要求。但是对于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小的采集数据,采用压缩比率较高的压缩策略会导致数据精度损失较大。因此针对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采用对应的压缩策略,可以降低采集数据的精度损失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传输系统的带宽传输性能。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ct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

确定所述ct机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所述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选择对应压缩比率的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

所述压缩比率是指压缩前数据量与压缩后数据量的比值;所述压缩策略和解压缩策略与压缩比率一一对应,所述数据传输带宽上限阈值和单位时间内数据采集量与所述压缩比率一一对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