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10531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放牧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草原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饲养方式,也是最经济、最适应家畜生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草原利用方式。

根据放牧习性,放牧人需要人工进行对牧群进行跟踪照顾,以防止牲畜走丢或跨过割管范围。随着牧群的不断壮大,为了满足对整个牧群的照顾和跟踪,需要的人手也不断增多,这无疑对牧民来说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放牧的牲畜数量过多和散布范围过大,导致放牧人在管理上很难能全面照看到每一头牲畜,因此难免会有牲畜走丢,这对于牧民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财产损失。

另外,由于目前人工放牧的方式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对牲畜的健康信息、活动环境信息和行为规律等,均缺少智能的分析与科学的管理,从而难以保障牧群的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应用通信技术来改善和促进放牧业的发展,使得放牧人能只能管理牧群和保障牧群的健康成长,是现阶段业界研发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放牧系统,该智能放牧系统能远程实时监控牧群,特别适用于对无人区牧群的监控,实现有效管理牧群的放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该监控方法可有效可靠地实现对牧群的实时远程监控和管理,使放牧人能远端掌控牧群,避免对牧人造成财产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台管理系统、用于佩戴在牲畜身上的放牧终端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所述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放牧终端网通过网络通讯与后台管理系统连接;

所述放牧终端网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相互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数据收发单元包括用于通过gpr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地面基站通讯单元和用于通过卫星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卫星通讯单元,实现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或放牧终端网通过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智能放牧系统可有效降低人工放牧的成本与时间,无需放牧人实时现场跟随牧群,通过客户终端即可以查看到牧群位置等信息,无需到放牧现场进行人工追寻和检测,就能远程实时监控牧群的实时位置。同时,该智能放牧系统能使得放牧人更好的节约成本和有效的群组管理,放牧终端网中放牧终端与放牧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交互,能实现跟多的互动并节约成本,并能将放牧终端来实现牧群的群组关系,群组管理等。

另外,当牲畜长期放养在无人区的地方,多数是无信号的地区,本发明的系统可适用gprs通讯方式和卫星通讯方式,使得该放牧终端网能兼容在无基站的地区一样可以进行数据通讯传输,实现无地域性无盲区的放牧。该设计保障了放牧终端可以在任何地区都可以将数据上传到后台管理系统,并且放牧终端开启后会优先检测有无地面基站信号,有地面基站信号时,终端采用gpr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上传,如果无地面基站信号时,就关闭gprs开启卫星通讯单元,通过卫星通讯单元来进行数据传输,这样既保证了信号与数据的不中断,同时也保证了电量的续航。

客户终端可采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电视和数码终端等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产品,放牧人可以在电子产品上以网页或客户终端的方式进入进行使用。

所述放牧终端网是由若干个放牧终端并列组成,每个放牧终端均为独立个体并设置有id号;

每个放牧终端均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相互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和定位单元,每个放牧终端均通过数据收发单元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或者,所述放牧终端网由其中一个放牧终端作为总放牧终端、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和其余若干个放牧终端作为子放牧终端连接组成;

每个所述子放牧终端均设置有id号,并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与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定位单元;所述总放牧终端设置有id号,并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相互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和定位单元;

每个子放牧终端均通过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与总放牧终端信号连接,总放牧终端通过数据收发单元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总放牧终端集中每个子放牧终端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收发单元统一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子放牧终端组成一个群,群里的每个终端都有自己的编号,然后每个放牧终端的数据里都带有自己的编号,通过近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推送到总放牧终端上,通过总放牧终端来一起将所有的数据和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将对于内容里的编号数据进行提取,存储到对于的终端数据库里,后台管理系统要对每个放牧终端进行发送数据时,将数据内容上加上对应放牧终端的编号,然后在推送给总放牧终端,总放牧终端在收到数据后,经过数据提取分析,将对应编号的数据通过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进行转发,这样就可以进行群组转发功能。此方式的优势节约了网卡的成本和放牧终端的耗电量,而且总放牧终端与子放牧终端的交互可以实现群组管理的方式,便于牲畜的放养习性的不同。

所述放牧终端网还包括电源单元和与电源单元连接的充电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该设计可保障使用时间长,实际解决了长期在外无法充电的客观需求。

所述放牧终端网还包括用于获取牲畜的身体健康状况信息的体征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牲畜当前所处环境情况信息的生态检测单元、用于发出声音或气味以驱赶牲畜的行为控制单元、报警单元和便于追踪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报警单元、体征检测单元、生态检测单元和行为控制单元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为低功耗数据处理芯片。

本发明的生态检测单元可用于监测牲畜的体温和脉搏等信息。本发明的生态检测单元可检测牲畜的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信息。当牧群偏离规划路线或范围时时,可控制行为控制单元发出声音或气味等来控制牲畜的行径等行为。而发光单元可便于放牧人追踪和寻找。

由于牧群长期放养再外,终端的数据处理单元需要采用低功耗芯片,然后通过结合放牧业的放牧习性,不需要每时每刻的监控,只需要隔开一定的时间有采集到数据上传回就行,那么终端的处理只需要在开启电源后,将各个单元的数据进行采集,在通过数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在上传到后台管理平台,然后就进入休眠模式,在计定的时间后再激活数据处理单元,开启各个单元继续采集,如此循环,从而保障电源单元能为放牧终端长时间的工作供电,并且可以加入充电单元配件,让续航能力更加的持久。

一种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放牧终端佩戴在每头牲畜身上,并设置后台管理系统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所述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所述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实现对牲畜进行监控;

所述放牧终端网由若干个放牧终端并列组成,每个放牧终端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

或者放牧终端网设定其中一个放牧终端为总放牧终端,其余若干个放牧终端为子放牧终端,总放牧终端集中每个子放牧终端的数据信息并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统一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

在上述方案中,该监控方法可有效可靠地实现对牧群的实时远程监控和管理,使放牧人能远端掌控牧群,避免对牧人造成财产损失。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之前,还包括放牧终端网自检以及对gprs网络信号和卫星网络信号进行检测的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的每个放牧终端均检测内部单元是否工作正常,若存在单元工作不正常,则将异常单元的报警信息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将报警信息通过邮件、短信和前端软件的方式来告知客户端;若内部单元工作正常,则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对地面基站通讯单元的gprs网络信号进行检测,若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则进行第六步;否则继续等待,记录等待次数,并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等待次数,若等待次数≤n,则返回第二步,否则关闭gprs网络信号,并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对卫星通讯单元的卫星网络信号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卫星网络信号,则进行第六步;否则继续等待,记录等待次数,并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判断等待次数,若等待次数≤n,则返回第四步,否则控制各个单元关闭进入休眠状态,等待5分钟后返回第一步;

第六步,放牧终端将握手信息发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当后台管理系统收到放牧终端发来的握手信息后发送握手回执,放牧终端收到握手回执后控制内部单元继续工作。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定位信息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每个放牧终端设置有定位单元,检测定位单元有无获取到定位信息并判断定位信息是否为上一次定位信息:若有定位信息并该定位信息与上一次定位信息不相同,则将定位信息进行协议打包,进行第二步;否则,继续获取定位信息;

第二步,放牧终端网判断是否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若检测到,则将协议打包的定位信息通过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的通讯协议来进行重组,得到重组定位信息,然后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否则继续等待至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

第三步,后台管理系统将重组定位信息进行拆包解析,并进行存储;然后将回执信息回传给放牧终端网,并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放牧终端网判断是否收到回执信息,若收到回执信息则清除当条定位信息,并继续获取下一条定位信息;否则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将当条定位信息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并判断未标记的定位信息是否发送完毕,若未标记的定位信息发送完毕,则重新发送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否则等待至未标记的定位信息发送完毕后,再重新发送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

牲畜一般长期放养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没有出现特殊天气和特殊情况,放牧人就不需要到现场,一般一年会有一至二次进行迁回或查看,所以放牧终端需要长期放置在外工作能工作半年时长,并且以牧群的习性和环境,放牧人不需要实时监控牧群的位置,只需确保要每天都有位置可以查的到就能满足需求,所以数据处理单元采用低功耗的单片机,每天只需要每隔12个小时开机一次进行定位上传,当上传完成后就关闭所有单元模块,单片机模块进入低功耗休眠,当计时到了12个小时后就激活单片机,单片机在控制开启其它模块继续上传位置信息,当检测到当前没有gprs网络信号或者卫星网络信号时,就关闭各个模块,进入休眠状态,等待5分钟,在激活单元机和各个模块,检测当前是否有信号强度,有信号强度就进行上传定位信息,无就继续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轮的开启,如此循环,一天的工作上传消耗的电量:开机自检1s+信号检测1s+(授权2s+位置上传2s)(北斗不需要授权但功耗比gprs大,但发送时短,总体的电量功耗两者相差不大),而待机状态下单片机进入超低功耗的休眠,其它的模块都进入关闭状态,待机所用的功耗加上工作所用的功耗,每天的功耗在0.02mah,这样一个5ah的电池就能让放牧终端工作使用到大半年,加上偶尔要开启的其它配件进行工作,可以满足续航半年在外,当开启充电模块,环境满足的情况下,放牧终端将可以满足更长时间的工作。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信息还包括体征检测信息和环境检测信息,获取体征检测信息和环境检测信息并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每个放牧终端设置有体征检测单元和环境检测单元,后台管理系统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生态数据和环境数据;体征检测单元和环境检测单元分别采集牲畜的体征检测信息和牲畜所处环境的环境检测信息,并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

第二步,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对环境检测信息进行解析存储,并生成数据报表;将数据报表与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牲畜所在的环境是否属于正常牧群生活环境,若是则进行第三步,否则判断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并通过网络或在后台管理系统存储的信息检索匹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推送给客户终端;

第三步,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对生态检测信息进行解析存储,并生成数据报表;将数据报表与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牲畜是否属于处于健康状态,若是则返回第一步继续监测;否则判断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并通过网络检索匹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或通过连接专家组得到处理方法,推送给客户终端。

放牧终端配备体态监测单元和生态监测单元,来获取牲畜的身体健康状况信息与当前所处环境的情况信息,在通过终端数据处理单元和后台管理系统智能分析放牧生态的健康指标是否符合要,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生成智能报表,通过对周期性的报表变化情况,通过科学的放牧知识来对健康状况活动状况等分析判断,从而获取精准牲畜的健康与行为是否正常,并告知放牧人,并将相关的建议推送给放牧人,放牧人可以通过客户终端,快速的查看与导航到放牧终端所在的位置,并可以通过放牧终端的发光单元和报警的发声器来快速找到牲畜,并通过结合建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保障牧群的健康。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还包括预先设定圈养牧群的围栏范围或者行程路线,并对牲畜的活动范围进行监控的步骤:

第一步,在放牧终端设置报警单元和行为控制单元,在后台管理系统预先设定圈养牧群的围栏范围或者行程路线;

第二步,当后台管理系统收到放牧终端的定位信息后,判断定位信息中的坐标是否偏离围栏范围,以及判断定位信息中的实际行走路径是否偏离行程路线:若偏离围栏范围和/或行程路线,则进行第三步;否则后台管理系统继续获取定位信息进行判断;

第三步,确认放牧终端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同时后台管理系统控制异常情况的放牧终端报警和发出光亮;

第四步,判断放牧终端定位信息的坐标偏离值是否超过围栏范围的设定值,或放牧终端定位信息的实际行走路径偏离值是否超过行程路线的设定值,若偏离值超过设定值,则后台管理系统通过行为控制单元发出声音或气味以驱赶牲畜,并进行第五步;否则后台管理系统停止行为控制单元发出声音或气味,并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后台管理系统重新获取放牧终端的定位信息,并返回第四步。

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规划放牧的路线或者放牧的放养范围,当后台管理系统接收到放牧终端的定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分析牲畜所在的位置是否按照路线或者所在的范围内,如果不在就放出报警通知放牧人进行处理,同时这些路线与圈养范围数据可以传输给放牧终端,放牧终端就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是否所在位置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就发出报警,或者通过行为管理单元来对牧群进行行为控制,让牧群可以按照既定的位置进行行进,让牧群可以圈养在规定地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智能放牧系统可有效降低人工放牧的成本与时间,无需放牧人实时现场跟随牧群,通过客户终端即可以查看到牧群位置等信息,无需到放牧现场进行人工追寻和检测,就能远程实时监控牧群的实时位置与健康状态。

2、本发明的智能放牧终端能长时间再外工作,只要不出现异常天气等因素,放牧人一般一年只需要在冬季牵回来圈养就行,所以放牧终端需要长期与牲畜放养在外,而为了便捷牧民不需要经常出去找终端充电,需要放牧终端能至少能工作半年的时间。

3、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能使得放牧人更好的节约成本和有效的群组管理,放牧终端网中放牧终端与放牧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交互,能实现跟多的互动并节约成本,并能将放牧终端来实现牧群的群组关系,群组管理等。

4、牲畜长期放养在无人区的地方时,多数是无信号的地区,本发明系统的放牧终端能兼容在无基站的地区一样可以进行数据通讯传输,实现无地域性无盲区的放牧。

5、本发明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可有效可靠地实现对牧群的实时远程监控和管理,使放牧人能远端掌控牧群,避免对牧人造成财产损失。

6、本发明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可保证牧群所行走的路径不跨出割管范围,当出现跨出规定地区进行报警或者行为控制,保证放牧牧群的圈养所在地方规范化。

7、本发明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能够智能的对牲畜的行为路径、健康状态等信息,进智能的分析和控制,保障牲畜的科学放养,当出现异常时会发出报警告知,并能协助放牧人快速找到牲畜,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牲畜健康问题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开机检测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定位流程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体征和环境监测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行为控制功能流程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智能放牧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用于佩戴在牲畜身上的放牧终端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放牧终端网通过网络通讯与后台管理系统连接。其中,放牧终端网是由若干个放牧终端并列组成,每个放牧终端均为独立个体并设置有id号。每个放牧终端均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相互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和定位单元,每个放牧终端均通过数据收发单元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而数据收发单元包括用于通过gpr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地面基站通讯单元和用于通过卫星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卫星通讯单元,实现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或放牧终端网通过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放牧终端网的每个放牧终端还包括电源单元和与电源单元连接的充电单元,电源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放牧终端网的每个放牧终端还包括用于获取牲畜的身体健康状况信息的体征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牲畜当前所处环境情况信息的生态检测单元、用于发出声音或气味以驱赶牲畜的行为控制单元、报警单元和便于追踪的发光单元,发光单元、报警单元、体征检测单元、生态检测单元和行为控制单元分别与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

该数据处理单元为低功耗数据处理芯片。

本发明一种智能放牧的监控方法是这样的:将放牧终端佩戴在每头牲畜身上,并设置后台管理系统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所述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所述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实现对牲畜进行监控。其中,放牧终端网由若干个放牧终端并列组成,每个放牧终端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之前,还包括放牧终端网自检以及对gprs网络信号和卫星网络信号进行检测的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的每个放牧终端均检测内部单元是否工作正常,若存在单元工作不正常,则将异常单元的报警信息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将报警信息通过邮件、短信和前端软件的方式来告知客户端;若内部单元工作正常,则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对地面基站通讯单元的gprs网络信号进行检测,若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则进行第六步;否则继续等待,记录等待次数,并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等待次数,若等待次数≤n,则返回第二步,否则关闭gprs网络信号,并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对卫星通讯单元的卫星网络信号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卫星网络信号,则进行第六步;否则继续等待,记录等待次数,并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判断等待次数,若等待次数≤n,则返回第四步,否则控制各个单元关闭进入休眠状态,等待5分钟后返回第一步;

第六步,放牧终端将握手信息发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当后台管理系统收到放牧终端发来的握手信息后发送握手回执,放牧终端收到握手回执后控制内部单元继续工作。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定位信息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每个放牧终端设置有定位单元,检测定位单元有无获取到定位信息并判断定位信息是否为上一次定位信息:若有定位信息并该定位信息与上一次定位信息不相同,则将定位信息进行协议打包,进行第二步;否则,继续获取定位信息;

第二步,放牧终端网判断是否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若检测到,则将协议打包的定位信息通过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的通讯协议来进行重组,得到重组定位信息,然后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否则继续等待至检测到gprs网络信号或卫星网络信号;

第三步,后台管理系统将重组定位信息进行拆包解析,并进行存储;然后将回执信息回传给放牧终端网,并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放牧终端网判断是否收到回执信息,若收到回执信息则清除当条定位信息,并继续获取下一条定位信息;否则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将当条定位信息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并判断未标记的定位信息是否发送完毕,若未标记的定位信息发送完毕,则重新发送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否则等待至未标记的定位信息发送完毕后,再重新发送标记为未发送成功定位信息。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信息还包括体征检测信息和环境检测信息,获取体征检测信息和环境检测信息并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放牧终端网中每个放牧终端设置有体征检测单元和环境检测单元,后台管理系统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生态数据和环境数据;体征检测单元和环境检测单元分别采集牲畜的体征检测信息和牲畜所处环境的环境检测信息,并推送给后台管理系统;

第二步,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对环境检测信息进行解析存储,并生成数据报表;将数据报表与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牲畜所在的环境是否属于正常牧群生活环境,若是则进行第三步,否则判断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并通过网络或在后台管理系统存储的信息检索匹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推送给客户终端;

第三步,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对生态检测信息进行解析存储,并生成数据报表;将数据报表与预先录入牲畜正常的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牲畜是否属于处于健康状态,若是则返回第一步继续监测;否则判断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并通过网络检索匹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或通过连接专家组得到处理方法,推送给客户终端。

在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时,还包括预先设定圈养牧群的围栏范围或者行程路线,并对牲畜的活动范围进行监控的步骤:

第一步,在放牧终端设置报警单元和行为控制单元,在后台管理系统预先设定圈养牧群的围栏范围或者行程路线;

第二步,当后台管理系统收到放牧终端的定位信息后,判断定位信息中的坐标是否偏离围栏范围,以及判断定位信息中的实际行走路径是否偏离行程路线:若偏离围栏范围和/或行程路线,则进行第三步;否则后台管理系统继续获取定位信息进行判断;

第三步,确认放牧终端为异常情况报警告知客户终端,同时后台管理系统控制异常情况的放牧终端报警和发出光亮;

第四步,判断放牧终端定位信息的坐标偏离值是否超过围栏范围的设定值,或放牧终端定位信息的实际行走路径偏离值是否超过行程路线的设定值,若偏离值超过设定值,则后台管理系统通过行为控制单元发出声音或气味以驱赶牲畜,并进行第五步;否则后台管理系统停止行为控制单元发出声音或气味,并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后台管理系统重新获取放牧终端的定位信息,并返回第四步。

在第三步中,系统的客户终端可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来通知放牧人,让放牧人来查看牧群的行为路径是否正常,放牧人可通过客户终端的电子产品来登录,通过查找定位来看牧群所在的位置,在通过导航到放牧终端位置来跟着地图找到牧群所在的位置,如果是找某个放牧终端,还可以通过发送查找指令来给终端开启快速查找模块,终端发光单元会发出光亮,报警单元会发出蜂鸣声,让放牧人可以快速在牧群中找到要找的固定放牧终端和牲畜。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放牧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用于佩戴在牲畜身上的放牧终端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放牧终端网通过网络通讯与后台管理系统连接。其中,放牧终端网由其中一个放牧终端作为总放牧终端、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和其余若干个放牧终端作为子放牧终端连接组成;

每个子放牧终端均设置有id号,并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和与数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的定位单元,总放牧终端设置有id号,并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相互连接的数据收发单元和定位单元。

每个子放牧终端均通过短距离网络通讯模块与总放牧终端信号连接,总放牧终端通过数据收发单元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总放牧终端集中每个子放牧终端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收发单元统一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而数据收发单元包括用于通过gpr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地面基站通讯单元和用于通过卫星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卫星通讯单元,实现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或放牧终端网通过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而本实施例的智能放牧监控方法是这样的:将放牧终端佩戴在每头牲畜身上,并设置后台管理系统和与后台管理系统信号连接的客户终端,放牧终端以组网的方式形成放牧终端网,放牧终端网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实现对牲畜进行监控。

其中,放牧终端网设定其中一个放牧终端为总放牧终端,其余若干个放牧终端为子放牧终端,总放牧终端集中每个子放牧终端的数据信息并通过gprs通讯方式或卫星通讯方式与后台管理系统统一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

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一致。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