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478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箱,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扬声器箱,不仅要求其声学性能好,越来越多对防水性能也提出了要求。

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组配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及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出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声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下盖及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形成前腔并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所述上盖设有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用于支撑所述发声单体的呈矩形的支撑壁,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并与所述上盖间隔形成所述前声腔,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出声通道相对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壁的通孔,所述前声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为了实现防水,须将支撑所述发声单体的所述支撑壁的四个侧壁均与所述发声单体胶合。

然而,四边胶合的结构中,所述支撑壁的正对所述出声通道的一侧为纯塑材料制成,因所述通孔的开设,该支撑壁需要保持一定厚度以保证其支撑强度,而该厚度则降低了所述出声通道的高度,即减小了出声面积,进而影响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且声学性能优的扬声器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下盖、与所述下盖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导声通道、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用于支撑所述发声单体的呈环状的支撑壁以及加强片;所述支撑壁的抵接于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设置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且共同围成前声腔,所述前声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声通道连通,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加强片呈环状结构,其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壁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侧,所述发声单体抵接固定于所述加强片并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加强片嵌设于所述支撑壁形成固定。

优选的,所述通孔由所述支撑壁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侧向所述上盖方向凹陷并延伸抵接于所述上盖。

优选的,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支撑台阶和由所述支撑台阶的靠近所述下盖一侧的外周缘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挡壁,所述加强片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台阶。

优选的,所述加强片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靠近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弯折延伸的加强部,所述本体部固定于所述支撑台阶,所述加强部嵌设于形成所述导声通道的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加强片为钢片。

优选的,所述加强片的厚度为0.14mm至0.16mm。

优选的,所述加强片、所述上盖及所述支撑壁为一体注塑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箱在所述支撑壁的抵接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设置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且置呈环状的加强片固定于所述支撑壁,当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时,抵接于所述加强片,通过所述加强片进行固定支撑,因所述加强片替代原有的纯塑结构的支撑壁,由原有纯塑结构0.45mm厚度降至0.15mm,在保证了支撑强度的同时,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远小于所述支撑壁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通孔的高度可极大程度的增加,进而增加了所述前声腔进入所述导声通道的入口的出声面积,有效的改善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上盖1、下盖2、发声单体3、导声通道4、支撑壁5及加强片6。

所述下盖2盖合于所述上盖1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

所述发声单体3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声腔7和后腔101。

也就是说,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1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7;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1及所述下盖2共同围成所述后腔101。

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上盖1,其可与所述上盖1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导声通道4与所述前声腔7共同形成前腔102,且将所述前声腔7与外界连通。当然,为了实现防水目的,所述导声通道4的连接外界的一侧贴设固定一层防水透气膜8。

所述支撑壁5由所述上盖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支撑壁11呈环状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发声单体3。所述发声单体3支撑于所述支撑壁5并形成密封结构,以实现防水功能,且所述发声单体3支撑于所述支撑壁5后与所述上盖1形成间隔设置且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声单体3支撑于所述支撑壁5是指所述发声单体3的设有振膜(未标号)的一侧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壁5。

所述支撑壁5的抵接于所述导声通道4的一侧设置贯穿其上的通孔51,所述导声通道4与所述前声腔7通过所述通孔51连通。也就是说,所述通孔51的高度即为所述前声腔7出声的出声高度。

更优的,所述通孔51由所述支撑壁5的靠近所述下盖2的一侧向所述上盖1方向凹陷并延伸抵接于所述上盖1。该结构使所述通孔51形成断口结构,即,该结构使得所述通孔51的高度达到最大值,以保障所述前声腔7的出声面积最大,进而提高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支撑壁5包括由所述上盖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支撑台阶52和由所述支撑台阶52的靠近所述下盖2一侧的外周缘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挡壁53,从而使得所述支撑壁5呈台阶结构。

所述加强片6呈环状结构,其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壁5的靠近所述下盖2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片6嵌设于所述支撑壁5形成固定。

所述发声单体3抵接固定于所述加强片6并形成密封,通过所述加强片6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壁5。比如通过胶合方式与加强片6形成固定密封,并在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挡壁53之间加胶密封。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1围成所述前声腔7后其周缘完全形成固定密封,实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片6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台阶52。所述挡壁53用于对所述发声单体3形成限位与密封。

具体的,所述加强片6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61和由所述本体部61的靠近所述导声通道4的一侧弯折延伸的加强部62。

所述本体部61固定于所述支撑台阶52,所述发声单体3支撑固定于所述本体部61的选离所述支撑台阶52的一侧。

所述加强部62嵌设于形成所述导声通道的侧壁内,加强所述加强片6的支撑强度和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片6为钢片,但不限于此。所述钢片的厚度为0.14mm至0.16mm,优选的,所述钢片的厚度为0.15mm,当然,其厚度和材质并不限于此,原则上越薄越好。

更优的,所述加强片6、所述上盖1及所述支撑壁5为一体注塑成型,增加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所述加强片6替换了原纯塑结构的支撑壁的一部分,因所述加强片6的强度远大于纯塑结构,因此,其替代原有的纯塑结构后,厚度可极大降底并可有效保证其对发声单体3的支撑强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片6的运用使得其厚度由纯塑结构的0.45mm减小至0.15mm,即将厚度减小了0.3mm,也就是说该结构将所述导声通道4的出声高度增加了0.3mm,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所述导声通道4的出声高度由0.9mm增加至1.2mm,极大程度的加大了所述前声腔7的出声面积,有效改善了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箱在所述支撑壁的抵接所述导声通道的一侧设置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声通道与所述前声腔,且置呈环状的加强片固定于所述支撑壁,当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时,抵接于所述加强片,通过所述加强片进行固定支撑,因所述加强片替代原有的纯塑结构的支撑壁,由原有纯塑结构0.45mm厚度降至0.15mm,在保证了支撑强度的同时,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远小于所述支撑壁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通孔的高度可极大程度的增加,进而增加了所述前声腔进入所述导声通道的入口的出声面积,有效的改善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