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射频前端装置及其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5085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终端、射频前端装置及其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射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射频前端装置及其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波吸收比值是衡量手机等无线终端产品对人体辐射的重要指标。电磁波吸收比值(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是指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其代表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针对sar标准,ce认证(欧盟)和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就分别制定了不同的限值和测试方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都是借鉴这两大主流标准。fcc的标准相对而言更为严格,采纳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采用的限值是以19小立方块计算的1.6w/kg;ce的标准相对采纳更为广泛,采纳的有欧盟、中国、泰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限值是以109小立方块计算的2.ow/kg。这两大限值的大小和计算方法都有差异,在制定辐射限值时,都考虑了可能引起危害的辐射大小,所以无论是经过了哪一种测试和认证,辐射风险都是在可控范围以内。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演进,对天线性能考量的同时,对天线的sar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技术中,通常会增加sar传感器或其它检测人体靠近的传感器来跟踪天线周围的环境,进而调整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以降低sar。然而,采用这类方案依然存在很多局限,在很多场景下出现与实际预期不相符的现象,比如规范要求测试终端的六个面的sar,通过现有的传感器很难判定是哪个面靠近人体,再比如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等多天线发射状态下,传统的降sar方案很难实现准确地检测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通常采用sar传感器或其它检测人体靠近的传感器来跟踪天线周围的环境而导致对sar难以实现准确地检测和控制的缺陷,提供一种终端、射频前端装置及其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所述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

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

较佳地,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包括:

查找预存表,所述预存表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

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确定的所述ui场景,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述射频功率回退量不小于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

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其中,p为在所述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实际射频发射功率,pmax为在所述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所述最大发射功率为预存在预存表中,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还包括将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及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实际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的步骤,替换为:

查找所述预存表,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较佳地,检测到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数量为m且m>1时,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δs,δs=-5*log(1/m)。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减少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需调用的执行代码;

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的步骤,通过调用并执行对应的执行代码实现。

较佳地,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在满足起始条件时触发并持续执行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的步骤;

所述起始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大于预设的大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大功率门限小于或等于在所有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最小值。

较佳地,在满足终止条件时停止执行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的步骤;

所述终止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小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小功率门限小于所述大功率门限。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区域,所述阻抗区域为在所述ui场景下实际测量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的集合;

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

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包括:根据所述预存表确定检测到的位置落入的阻抗区域,并获取落入的阻抗区域对应的ui场景。

其中,smith(史密斯)圆图是在反射系散平面上标绘有归一化输入阻抗(或导纳)等值圆族的计算图。是一款用于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的图表,主要用于传输线的阻抗匹配上。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中,若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存在重叠或相距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所述不同的ui场景合并为一个ui场景,合并后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覆盖所述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的总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所述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包括:

阻抗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控制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功率调整单元,用于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

较佳地,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还包括预存表存储单元;

所述预存表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存表,所述预存表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

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包括:

查找预存表,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确定的所述ui场景,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述射频功率回退量不小于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

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其中,p为在所述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实际射频发射功率,pmax为在所述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所述最大发射功率为预存在预存表中,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查找所述预存表,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所述功率调整单元还用于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获取到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较佳地,所述控制处理单元检测到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数量为m且m>1时,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δs,δs=-5*log(1/。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减少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需调用的执行代码;

所述功率调整单元通过调用并执行对应的执行代码实现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较佳地,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还包括功率监测单元;

所述功率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在满足起始条件时触发所述阻抗检测单元持续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所述起始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大于预设的大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大功率门限小于或等于在所有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最小值。

较佳地,所述功率监测单元还用于在满足终止条件时控制所述阻抗检测单元停止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所述终止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小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小功率门限小于所述大功率门限。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区域,所述阻抗区域为在所述ui场景下实际测量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的集合;

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

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包括:根据所述预存表确定检测到的位置落入的阻抗区域,并获取落入的阻抗区域对应的ui场景。

较佳地,所述预存表中,若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存在重叠或相距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所述不同的ui场景合并为一个ui场景,合并后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覆盖所述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的总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以及上述各优选条件任意组合的一种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射频前端装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天线的阻抗的实时检测实现对不同ui场景下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进行控制,以满足sar调整需求、符合sar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后的流程图;

图4为大功率门限和小功率门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天线在n种ui场景下的阻抗区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0检测天线的阻抗的示意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双向耦合器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所述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步骤102、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

步骤103、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步骤104、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

其中,ui场景代表用户的使用场景,例如,用户左手握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的终端、右手握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的终端等,射频前端装置内的天线的阻抗随着ui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以下简称sar指标)可以为符合ce认证标准的sar限制,也可以为符合fcc标准的sar限制,或者为符合其它标准或按照某种特定需求而设定的sar值,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时,射频前端装置的sar随之降低并符合当前ui场景对应的sar指标。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通过天线的阻抗确定当前的ui场景,进而确定当前的ui场景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然后,通过降低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来降低sar,进而使得射频前端装置当前的sar符合sar指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在射频前端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通常是波动的,sar不一定持续超过sar指标,所以,为了避免射频发射功率的反复调整、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不必持续执行步骤101-步骤104,而只需要在射频发射功率过大、sar超出sar指标时执行步骤101-步骤104。

本实施例中,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预设了大功率门限pht,以监测到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大于大功率门限pht作为触发步骤101的起始条件。由于在各种ui场景下天线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可能不同,所以,为了保证调整的一致性,所述大功率门限pht优选设定为小于或等于在所有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最小值。例如,设定大功率门限pht=min{pmax1,pmax2,……,pmaxn}-0.5(db)。其中,n为预设的ui场景的总数;pmaxi为在第i种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大功率门限pht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为其它值。

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调整方法为如图2所示的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监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

步骤1002、判断是否满足所述起始条件,即判断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是否大于大功率门限pht,若是,则触发并持续执行步骤101,然后依次执行步骤102-104,若否,则对射频发射功率不做调整,等待一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执行步骤1001。其中,所述预设时间间隔为预设的经验值,如50ms。

在执行完步骤104之后,返回步骤1001再次监测射频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步骤,所述电磁波吸收调整方法仅在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大于大功率门限时检测天线的阻抗,而在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小于或等于大功率门限时不检测天线的阻抗,减少了阻抗的检测次数,保证了系统较低的资源调度,同时保证了系统的低功耗。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在大功率门限pht附近摆动,导致频繁地触发或关闭阻抗检测,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还预设了小功率门限plt,以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小于小功率门限作为停止步骤101的终止条件。其中,所述小功率门限plt小于所述大功率门限pht,一般可以设定所述小功率门限plt=pht-3(db)。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小功率门限plt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为其它值。

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调整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为如图3所示的流程,具体包括在执行完步骤104之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5、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终止条件,即判断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是否小于小功率门限plt,若是,则停止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然后返回步骤1001,若否,则返回步骤101继续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图4给出了大功率门限pht和小功率门限plt的示意图。图中的曲线为随时间变化而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的步骤从射频发射功率大于大功率门限pht开始,持续至射频发射功率小于小功率门限plt为止。

本实施例通过大功率门限pht和小功率门限plt的共同作用,避免了阻抗检测的频繁切换,实现了对阻抗检测的平滑控制。若射频前端装置可工作在多个频段,那么需要对每个工作的频段分别设定大功率门限pht和小功率门限plt。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射频前端装置具体包括一个天线,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还提供了一预存表,所述预存表包括:预设的n种ui场景(n≥1)、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其中,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是在所述ui场景下,以符合sar指标为前提,对所述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进行实际测量而得到的经验值。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所述天线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202,若否,则等待第一时间间隔后再次执行步骤201。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预设的经验值,如50ms。

步骤202、监测所述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

步骤203、判断是否满足起始条件,即判断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是否大于大功率门限pht,若是,则触发并持续执行步骤204,若否,则对射频发射功率不做调整,等待第二时间间隔后再次执行步骤201。其中,所述大功率门限小于或等于在所有ui场景下天线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最小值,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预设的经验值,如50ms。

步骤204、检测所述天线的阻抗。

步骤205、查询所述预存表,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所述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

步骤206、根据确定的所述ui场景,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所述天线符合sar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步骤207、将所述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

本实施例利用预存表存储ui场景——天线的阻抗——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由天线的阻抗到ui场景的确定,再由ui场景到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确定,使得及时应对各种ui场景之间的随机切换调整sar成为可能。

进一步地,步骤202中监测所述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可以通过监测rgi(rfgainindex,射频增益指数)实现。这是因为,射频发射功率需要通过系统的功率校准,射频发射功率与rgi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系统通过下发rgi的指令即可得到期望的射频发射功率,那么,系统在监测射频发射功率的时候,只需要监测rgi即可实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天线的阻抗具体可以用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表示。所述预存表中存储了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区域,所述阻抗区域为在所述ui场景下实际测量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的集合。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所述天线在n种ui场景下的阻抗区域ai(i∈[1,n])。在阻抗区域ai内的任意一个点均对应第i种ui场景。图中所示的每一阻抗区域均为圆形,对应的区域半径为ri,各阻抗区域的区域半径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大小作出调整。通过调整区域半径的大小,可以调整天线的阻抗的灵敏度,即,区域半径越小,灵敏度就越高,区域半径越大,灵敏度就越低;具体区域半径的设定需要实际的天线调试相结合,本实施例中默认每一阻抗区域的区域半径均相等,为3db。

本实施例中,各个阻抗区域都应区分开来,以保证阻抗和ui场景的一一对应。然而,在实际的阻抗区域界定中,可以会存在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存在重叠或相距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这导致天线阻抗的位置落在重叠区域或两个很近的区域之间时难以区分当前究竟对应于哪种ui场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建立预存表时,若是发现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存在重叠或相距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可以将所述不同的ui场景合并为一个ui场景,合并后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覆盖所述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的总和。

表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一张预存表,以供参考:

表1

下面简要说明上述部分典型ui场景所表示的含义:

自由空间是指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离人体较远;

左头15度是指用户左侧头部与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5度;

左头紧贴是指用户左侧头部紧贴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

顶面身体是指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射频前端装置的顶面靠近人体。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表1中的ui场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测量或调整需要自行设定ui场景,并进行相应的测量。

在上述的预存表的基础上,步骤204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以此实现天线阻抗的检测。

步骤205具体包括:查找所述预存表,根据所述预存表确定检测到的位置落入的阻抗区域,并获取落入的阻抗区域对应的ui场景。以此实现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当前的ui场景,进而实现后续射频发射功率的调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射频前端装置同样具体包括一个天线,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同样还提供了一预存表。本实施例的预存表与实施例3的预存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n种ui场景下所述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述射频功率回退量不小于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

其中,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其中,p为在所述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实际射频发射功率,pmax为在所述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所述最大发射功率为预存在预存表中,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表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一张预存表,以供参考:

表2

表2中,射频功率回退量=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

在本实施例的预存表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与实施例3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3的步骤206和步骤207替换为:

步骤206’、查找所述预存表,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存表直接记录了不同ui场景下射频功率回退量,在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按照表中记录的射频功率回退量减少后,射频发射功率自然就降低至最大发射功率以下,符合sar指标。

为了进一步加快整个sar调整的速度和准确性,本实施例的预存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为包括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天线减少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需调用的执行代码。

表3示意性地给出了进一步优化后的预存表,以供参考:

表3

在上述的预存表的基础上,步骤206’通过调用并执行所述天线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执行代码实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射频前端装置具体包括m个天线,m≥2,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还提供了一预存表,所述预存表包括:预设的n种ui场景(n≥1)、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m个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区域、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m个天线中每一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表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一张预存表,以供参考:

表4

若多个天线同时处于工作状态,那么为了避免sar超标,本实施例进一步引入了δs对射频功率回退量进行补偿。

具体地,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数量为m且m>1时,补偿后的射频功率回退量=原有的δp-δs,δs=-5*log(1/。即表5所示:

表5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所述m个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个数。

步骤302、判断所述个数是否大于1,若是,则执行步骤303,若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逐一对处于工作状态的每一个天线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具体可以根据表5所示的预存表分别对处于工作状态的每一个天线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具体的回退过程可以参考实施例3或4中调整方法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对唯一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进行射频发射功率回退。此种情况可以看作所述射频前端装置仅包括一个天线,具体可以根据表4的预存表对唯一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进行射频发射功率回退,具体的回退过程可以参考实施例3或4中调整方法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所述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如图9所示,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包括:

阻抗检测单元401,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控制处理单元402,用于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功率调整单元403,用于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降低至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以下。

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的ui场景降低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进而来降低sar,以符合sar指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进一步说明。

为了避免射频发射功率的反复调整、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还包括功率监测单元404。

所述功率监测单元404用于监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在满足起始条件时触发所述阻抗检测单元401持续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所述起始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大于预设的大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大功率门限小于或等于在所有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在大功率门限pht附近摆动,导致频繁地触发或关闭阻抗检测,所述功率监测单元还用于在满足终止条件时控制所述阻抗检测单元401停止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

所述终止条件为监测到的射频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小功率门限,其中,所述小功率门限小于所述大功率门限。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进一步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还包括预存表存储单元405。

所述预存表存储单元405用于存储预存表,所述预存表包括预设的n种ui场景(n≥1)、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02通过检测到的阻抗确定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所处的ui场景,具体包括:

查找预存表,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02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确定的所述ui场景,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监测单元404监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每一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可以通过监测rgi(rfgainindex,射频增益指数)实现。射频发射功率与rgi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天线的阻抗具体可以用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表示。所述预存表中存储了在每一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阻抗区域,所述阻抗区域为在所述ui场景下实际测量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的集合。

所述预存表中,若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存在重叠或相距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所述不同的ui场景合并为一个ui场景,合并后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覆盖所述不同的ui场景对应的阻抗区域的总和。

所述阻抗检测单元401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在smith圆图上的位置;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02从所述预存表中找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阻抗对应的ui场景,具体包括:根据所述预存表确定检测到的位置落入的阻抗区域,并获取落入的阻抗区域对应的ui场景。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的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预存表与实施例8的预存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述射频功率回退量不小于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

其中,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δp=p-pmax,其中,p为在所述ui场景下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实际射频发射功率,pmax为在所述ui场景下所述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时符合电磁波吸收比值指标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所述最大发射功率为预存在预存表中,与所述ui场景一一对应的最大射频发射功率。

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数量为m且m>1时,所述射频功率最小回退量进一步优化为:δp=p-pmax-δs,δs=-5*log(1/。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02进一步用于通过查找所述预存表,获取在所述ui场景下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所述功率调整单元403进一步用于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获取到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为了进一步加快整个sar调整的速度和准确性,所述预存表还包括在预设的至少一种ui场景下所述至少一天线中每一天线减少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所需调用的执行代码;

所述功率调整单元403通过调用并执行对应的执行代码实现将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减少在所述ui场景下对应的射频功率回退量。

实施例10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包括至少一天线以及实施例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

在使用所述射频前端装置或安装有所述射频前端装置的终端时,天线因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导致天线的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天线的性能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变化而变化。所述电磁波吸收比值调整系统正是利用了天线的阻抗与使用场景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ui场景,从而实现射频发射功率的调整。

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例检测天线的阻抗的具体原理:

图12示出了天线ant、射频集成电路rfic、功率放大器pa、双工器dpx、具有切换功能的双向耦合器coupler、平衡-非平衡变换器balun。rfic的多频带发射bandstx和多频带接收bandsrx,天线端的入射波(incidentwave)和发射波(reflectwave)通过双向coupler进行采样检测,通过balun转换为差分信号输入给rfic,差分的fb_i和fb_q可以进行bpsk(binaryphaseshift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实现对采样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采样检测。依据coupler的采样反馈即可实时的跟踪天线的阻抗变化。

图13是双向耦合器coupler的示意图。其中,coupler具有dpdt(双刀双掷)开关,coupler基于双向检测的coupler,用来采样天线端的入射波和反射波,通过s参数网络计算s11、s12、s21和s22,并据此获取天线的阻抗。

实施例11

一种终端,包括实施例10中的射频前端装置。所述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