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3702发布日期:2019-06-11 21: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闪光灯、感光元件等功能器件设置于本体的外侧,当移动终端受到外部的冲击力时,比如移动终端跌落受到底面的冲击力,位于本体外侧的上述功能器件容易受到冲击力而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以提供跌落缓冲防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本体、功能器件和推动机构,所述功能器件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基座、第一推动件和加热件,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或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沿着所述功能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功能器件或者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气腔内;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气腔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推动件对所述功能器件或者所述本体提供推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功能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本体、功能器件和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基座、第一推动件和加热件,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或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功能器件或者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气腔内;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伸出信号,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伸出信号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气腔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

本申请提供的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通过利用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然后通过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气腔内;再通过所述功能器件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或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相对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沿着所述功能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功能器件或者所述本体;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气腔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推动件对功能器件或者本体提供推力,使得所述功能器件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展开,当位于所述本体外侧的所述功能器件跌落受到冲击时,所述气腔内的气体对所述功能器件提供缓冲防护,从而利用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提供跌落缓冲防护,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收缩状态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收缩状态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推动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推动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推动机构的第一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组件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组件的第二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防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顶部”、“底部”、“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至图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组件100,所述功能组件100包括推动机构10、本体20和功能器件30,所述推动机构10包括基座11、第一推动件12和加热件13,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20,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0或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相对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具有气腔111和与所述气腔111相贯通的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滑孔112沿着所述功能器件30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112朝向所述功能器件30或者所述本体20,所述第一推动件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加热件13固定于所述气腔111内;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所述功能器件30或者所述本体20提供推力。

本申请提供的功能组件100,通过利用所述基座11具有气腔111和与所述气腔111相贯通的第一滑孔112,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112,然后通过所述加热件13固定于所述气腔111内;再通过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20,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0或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相对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具有气腔111和与所述气腔111相贯通的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滑孔112沿着所述功能器件30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112朝向所述功能器件30或者所述本体20;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功能器件30或者本体20提供推力,使得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20展开,当位于所述本体20外侧的所述功能器件30跌落受到冲击时,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缓冲防护,从而利用所述推动机构10推动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提供跌落缓冲防护,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第一滑孔112朝向所述本体20,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所述本体20提供推力,以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反向推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0,所述基座11相对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第一滑孔112朝向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推力。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加热件13对所述气腔111进行加热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所述基座11选用耐热性较好的材料,所述基座1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使得所述基座11的重量较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1也可以采用陶瓷材质或者耐高温塑料,可以采用热导率较低的陶瓷或者耐高温塑料,从而使得所述气腔111内的加热件13加热时,所述基座11表面仍能保持较低的温度,避免对外部器件或者操作者造成影响。所述基座11呈矩形块状,所述第一滑孔112的横截面呈圆角矩形,相应的,所述第一推动件12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一滑孔112的横截面呈相同形状设置,从而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的配合面不存在死角,避免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从死角处泄露。

请参阅图4和图8,所述第一推动件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端121靠近所述基座11的第一顶出端122,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121向所述第一顶出端122延伸的第一外侧壁123,所述第一连接端1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外侧壁123与所述第一滑孔112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顶出端122伸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对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端面施加推动力,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端122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推力。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密封配合,可以在所述第一外侧壁123与所述第一滑孔112内壁之间添加密封油或者密封脂,从而在减少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同时,实现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密封配合,从而避免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之间泄露,保证所述加热件13使得所述气腔111内气体受热膨胀时对所述第一顶出件产生足够的推动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之间的弹性密封圈。

所述加热件13可以是电热丝,也可以是陶瓷发热体,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电热元件,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加热件13电连接外部电源,从而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的膨胀程度,进而影响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的推力的大小。

请参阅图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20可以是移动终端1000的壳体,具体的,所述本体20包括背板21,所述背板21呈矩形块状,以及沿着所述背板21的边缘设置的侧板22。所述背板21和所述侧板22之间形成收容腔25,所述收容腔25具有收容口251,所述收容口251的朝向垂直于所述功能器件30的滑动方向。所述背板21为所述功能器件30和所述推动机构10提供承载平台,所述推动机构10推动所述功能器件30沿着平行于所述背板21的方向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20展开的状态。所述本体20在所述收容腔25设有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呈矩形块状,所述固定座23包括平行所述侧板22的第一固定侧板231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侧板231和所述侧板22之间的两个第二固定侧板232,所述第一固定侧板231和所述第二固定侧板232垂直于所述背板21,所述第一固定侧板231和所述第二固定侧板232之间形成滑槽,所述基座1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侧板232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侧板232为所述基座11滑动导向,从而所述基座11带动所述功能器件30沿着滑槽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20展开的状态。所述侧板22设有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侧板231的伸缩口221,所述功能器件30经伸缩口221滑动伸缩于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提供收纳所述功能器件30的空间,使得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隐藏于所述固定座23,所述本体20的外观完整性较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是摄像头模组、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受话器、感光器、指纹模组、按键等功能器件30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由于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20,需要使用所述功能器件30时,通过所述推动机构10推动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20展开的状态,从而便于进行人机交互的操作;使用完毕之后,将所述功能器件30收缩于所述收容腔25,从而实现所述功能器件30隐藏于所述本体20,提高移动终端1000的外观完整性,所述功能器件30不必占用移动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的非显示区域,有利于提高显示屏200的屏占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推动件12设有平行所述第一滑孔1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124,所述基座11设有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124的第一凸起114,所述第一限位槽124对所述第一凸起114滑动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件12在所述第一外侧壁123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槽124,所述基座1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124设有第一开孔113,在所述第一开孔113中设置螺钉,以形成所述第一凸起114,所述螺钉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124,从而便于装配和拆卸所述第一推动件12和所述基座11,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限位槽124限制了所述第一凸起114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24中的滑动范围,从而确定所述推动机构10的推出行程,并防止所述第一推动件12脱离所述基座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7,所述第一推动件12具有与所述气腔111贯通的第二滑孔125,所述推动机构10还包括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孔125的第二推动件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孔125平行所述第一滑孔112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孔125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推动件14的横截面相同设置,具体的形状不作限定。所述第二推动件14具有第二连接端141和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141靠近所述基座11的第二顶出端142,以及由所述第二连接端141向所述第二顶出端142延伸的第二外侧壁143,所述第二连接端14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孔125,所述第二外侧壁143与所述第一滑孔112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141与所述第二顶出端142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一顶出端122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所述第一推动件12和所述第二推动件14可以重叠放置,从而所述第二推动件14不必占用额外的空间;另一方面,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二推动件14部分滑出所述第二滑孔125,所述第二推动件14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推力,从而实现所述推动机构10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两级推动力,在不增加所述推动机构10体积的情况下,第二推动件14明显增加所述推动机构10的推出行程。具体的,在所述第一推动件12与所述第一滑孔112之间的静摩擦力,和所述第二推动件14与所述第二滑孔125之间的静摩擦力大致相等时,可以理解的,所述气腔111内气体膨胀时,对所述第一连接端1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41提供推力,第一推动件12和所述第二推动件14作为一个整体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直至所述第一限位槽124限制所述第一凸起114进一步滑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停止滑动,而所述第二推动继续沿着所述第二滑孔125滑动,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推力,以增加推出行程。

所述第二推动件14与所述第二滑孔125密封配合,可以在所述第一外侧壁123与所述第一滑孔112内壁之间添加密封油或者密封脂。可选的,所述第一推动件12在所述第一外侧壁123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孔125相贯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顶出端122,当所述第二推动件14的第二连接端141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顶出端122时,所述第一外侧壁123贴合于所述第一滑孔112内壁并封闭所述散热孔,从而避免气腔111内的气体从所述散热孔泄露,当所述第二推动件14沿着所述第二滑孔125滑动至所述第一外侧壁123不再封闭所述散热孔时,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气腔111连通,从而所述气腔111内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所述散热孔逸出,使得所述气腔111内的压力和温度恢复正常,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14停止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件14设有平行所述第二滑孔12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144,所述第一推动件12设有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144的第二凸起126,所述第二限位槽144对所述第二凸起126滑动限位。请参阅图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动件14在所述第二外侧壁143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槽144,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144设有第二开孔127,在所述第二开孔127中设置螺钉,以形成所述第二凸起126,所述螺钉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144,从而便于装配和拆卸所述第一推动件12和所述第二推动件14,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限位槽144限制了所述第二凸起126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44中的滑动范围,从而确定所述推动机构10的二级推出行程,并防止所述第二推动件14与所述第一推动件12分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基座11还具有相对所述气腔111设置的安装槽115,所述推动机构10还包括供电单元15,所述供电单元15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5内,所述供电单元15电连接所述加热件1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15可以是功能器件30,具体的,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是摄像头,从而所述推动机构10实现摄像功能,与此同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供电单元15对所述加热件13进行供电,从而节约成本。所述基座11在所述安装槽115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气腔111相贯通的通孔116,所述供电单元15利用线缆经所述通孔116电连接所述加热件13。可以理解的,为保证所述气腔111的气密性,在所述通孔116中填充胶水,形成密封层,防止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从所述通孔116泄露。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15也可以设置于基座11外侧,所述供电单元15利用线缆或者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热件13。

所述加热件13经所述通孔116电连接所述功能组件100,再利用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30和所述移动终端1000的主板,从而由所述主板发出指令控制所述功能器件30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所述气腔111的加热件13的发热量,进而影响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的受热膨胀程度,进而影响所述第一推动件12对所述第一侧壁231的推力大小,另一方面,当所述功能器件30表面有水珠或者霜时,所述加热件13对所述功能器件30及基座11辐射热量,以除去所述功能器件30表面附着的水或者霜。由于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相对所述固定座23滑动,所述柔性电路板40呈u型,具体的,所述基座11在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115相贯通的第二开口117,所述柔性电路板40一端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30,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17,经弯折之后电连接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40弯折的部分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40具有额外的长度,以适应所述功能器件30的滑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图7、图10和图11,所述功能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弹性连接于所述本体20和所述基座11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槽124具有第一端124a和相对所述第一端124a远离所述基座11的第二端124b,当所述第一凸起114滑动至所述第一端124a时,所述弹性件50处于压缩状态使得所述本体20和所述功能器件30相对锁定,当所述第一凸起114滑动至所述第二端124b时,所述弹性件50处于舒展状态对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弹性推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50为金属材质,从而所述弹性件50具有金属的延展性,所述弹性件50呈弧形,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件50具有第一曲率半径,所述弹性件50包括第一固定端51和第二固定端52,所述第一固定端51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0,所述第二固定端52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1,当所述第一凸起114滑动至所述第一端124a时,所述弹性件50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从而所述弹性件50处于压缩状态对所述基座11提供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一弹性力与所述基座11的滑出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接近90度,从而使得所述本体20和所述功能器件30相对锁定。当所述第一凸起114滑动至所述第二端124b时,所述弹性件50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大,所述弹性件50对所述基座11提供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指向所述本体外侧,所述第二弹性力与与所述基座11的滑出方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的弹性力在所述基座11滑动方向的分量变大,所述弹性件50对所述基座11提供弹性推力,辅助推动所述基座11。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弹性件50弹性连接于所述本体20和所述基座11之间,所述功能器件30受到跌落冲击时,所述弹性件50可以为所述功能器件30提供弹性力缓冲外界的冲击。

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0,所述移动终端1000包括如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组件100。所述移动终端10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所述移动终端10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板22的显示屏200,所述显示屏200与所述背板21相对并遮盖所述收容口251,所述功能器件30沿着平行于所述显示屏200的方向滑动至相对所述显示屏200层叠或者展开的状态。所述显示屏200具有显示区60,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至相对所述显示屏200层叠状态,所述显示区60部分覆盖或者完全覆盖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移动终端1000还包括电子组件300,所述电子组件300固定于所述收容腔25内,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00,为所述显示屏200提供电信号和操控处理信号。所述电子组件300可以包括电池、中央处理器和主板。

所述显示屏200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显示区60的非显示区70,所述非显示区70形成窄边。从而所述功能器件30不必占用所述显示屏200的上的非显示区70域,从而可以提高显示屏200的屏占比,提高显示效果。当需要使用所述功能器件30时,所述推动机构10推动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至相对所述显示屏200展开的状态,所述显示屏200面向移动终端1000的使用者,所述功能器件30位于所述本体20外侧,方便使用者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所述功能器件30可以是前置摄像模组,可以提供拍照、录制视频等功能。如果所述功能器件30受到跌落冲击力时,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对所述基座11提供跌落缓冲防护,进而保护所述功能器件30;使用完毕之后,将所述基座11带动所述功能器件30收缩于所述本体20,使得本体20具有较好的外观完整性,减少移动终端1000的体积,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0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1000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本体20、功能器件30和推动机构10,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20;所述推动机构10包括基座11、第一推动件12和加热件13,所述基座11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0或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相对所述功能器件30,所述基座11具有气腔111和与所述气腔111相贯通的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滑孔112沿着所述功能器件30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112朝向所述功能器件30或者所述本体20,所述第一推动件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加热件13固定于所述气腔111内;

所述移动终端1000的控制方法包括:

101.所述移动终端1000接收伸出信号;

102.所述移动终端1000根据所述伸出信号控制所述加热件13加热所述气腔111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12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112,所述第一推动件12推动所述功能器件30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20展开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1000通过触控显示屏200、受话器、感光元件、闪光灯等器件接收到伸出信号,并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13。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1000接收伸出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移动终端1000检测所述功能器件30的伸出阈值是否达到预设伸出阈值;

若检测为是,所述移动终端1000控制所述加热件13停止加热。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1000自接收伸出信号之后开始计时,所述移动终端1000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所述功能器件30的伸出阈值达到预设伸出阈值,所述移动终端1000控制所述加热件13停止加热;超过预设时间,所述移动终端1000控制所述加热件13停止加热,防止所述加热件13过度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1000通过压力传感器、或红外测距器、或触发开关等器件检测所述滑动件的伸出阈值。

本申请提供的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通过利用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孔,然后通过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气腔内;再通过所述功能器件滑动伸缩于所述本体,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或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相对所述功能器件,所述基座具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相贯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沿着所述功能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功能器件或者所述本体;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气腔内的气体,使得气体膨胀,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件部分滑出所述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推动件对功能器件或者本体提供推力,使得所述功能器件滑动至相对所述本体展开,当位于所述本体外侧的所述功能器件跌落受到冲击时,所述气腔内的气体对所述功能器件提供缓冲防护,从而利用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提供跌落缓冲防护,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