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5106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异地业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交通管理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并取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如: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应用数据节点已经达到340多个,使用业务系统的支队达到470多个。并且,全国每年新增违法记录数据量有数亿,各数据节点累计数据量少则数百万条,多则数千万条。除了数据量庞大外,业务功能也相当丰富,各业务系统中业务功能模块数量达上千个,业务按区域又可分为本地业务及异地业务。由于综合平台部署在省、市级,在办理异地业务时,需要通过部、省、市三层级数据交换,耗时过长,导致异地业务不能及时办理,往往会出现驾驶人记分不准,业务办理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和系统,其能在全国大量的交管综合平台服务节点办理异地业务时,实现异地数据的实时获取及异地业务办理信息的实时交互,完善了异地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了实时业务交互。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正式服务节点筛选:从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分解出所有服务器节点的ip列表,对非公安网ip、非最新版本、当前不活跃的节点进行梳理,选出待核服务节点,对选出的待核服务节点进行可用性检测,去除无效节点;

远程服务调用:将通过可用性检测的正式服务节点名单形成正式服务节点名单,当发起方工作库发出的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时,服务方工作库对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中正式服务节点的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响应调用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业务执行信息。

进一步的,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发起方工作库发起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

b、通过安全管理框架进行hmacsha256加密生成校验码;

c、向远程调用请求的目标服务方工作库申请正式服务节点地址,服务方工作库对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中正式服务节点的进行顺序循环调用,若申请成功则对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发起连接,否则再次发出申请;

d、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对发起方工作库进行白名单验证,验证发起方工作库是否在本地白名单中,符合则响应其请求。

e、正式服务节点通过安全管理框架进行校验码核对,核对正确则响应调用请求;

f、正式服务节点进行业务处理;

g、正式服务节点生成日志;

h、正式服务节点像发起方工作库返回业务执行信息;

i、发起方工作库在接收到业务执行信息后记录相应日志,返回远程调用请求的结果;

j、结束调用。

一种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讯连接的部级平台和工作库,所述部级平台用于正式服务节点筛选,所述工作库用于远程服务调用,

部级平台包括:

服务发现模块,所述服务发现模块从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分解出所有服务器ip列表,对非公安网ip、非最新版本、当前不活跃的节点进行梳理,选出待核服务节点;

服务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服务发现模块选出的待核服务节点进行可用性检测,去除无效节点;

所述工作库包括:

服务名单下载模块,所述服务名单下载模块将通过所述服务监测模块检测的待核服务节点作为正式服务节点并形成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供下载;

调用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发起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

服务路由模块,根据所述调用模块的远程调用请求,所述服务路由模块将正式服务节点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将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的地址发送给调用模块;

服务模块,所述服务模块接收远程调用请求并反馈响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全管理框架,用于进行hmacsha256加密以及加密校验;

进一步的,还包括hessian远程调用框架,用于向可用正式服务节点的服务模块发出业务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库还包括状态核查模块,所述状态核查模块包括专用状态监测页面,用于监测当前服务器节点是否正常运行,包括对jdbc的连接,工作库白名单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路由模块对于访问出现问题的正式服务器节点,自动将该正式服务器节点标注为不可用。

进一步的,所述无效节点包括因防火墙导致无法跨省访问的服务器节点。

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将全国各省市的服务节点划分成网格,这些网格成为处理异地请求的单元,通过对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的有服务器节点进行筛选并进行可用性监测,找到正式服务节点,从源头上去除了无效节点,避免了办理异地业务时连接到无效节点,提高办理异地业务的效率;通过服务路由将远程调用请求的目标服务方工作库中的正式服务节点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尽可能的将调用压力平均分析到每台目标服务器,保证不会每次都访问同一服务节点造成压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减少单服务器的运行负荷,正式服务器节点相应调用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业务执行信息,实现异地数据的实时获取及异地业务办理信息的实时交互,完善了异地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了实时业务交互,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适用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应用数据节点场景下的异地业务办理,在多数据节点情况下也能达到即时处理的效果,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中的办理异地业务的调用请求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正式服务节点筛选:从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分解出所有服务器节点的ip列表,对非公安网ip、非最新版本、当前不活跃的节点进行梳理,选出待核服务节点,对选出的待核服务节点进行可用性检测,去除无效节点;

远程服务调用:将通过可用性检测的正式服务节点名单形成正式服务节点名单,当发起方工作库发出的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时,服务方工作库对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中正式服务节点的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响应调用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业务执行信息。

其中,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发起方工作库发起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

b、通过安全管理框架进行hmacsha256加密生成校验码;

c、向远程调用请求的目标服务方工作库申请正式服务节点地址,服务方工作库对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中正式服务节点的进行顺序循环调用,若申请成功则对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发起连接,否则再次发出申请;

d、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对发起方工作库进行白名单验证,验证发起方工作库是否在本地白名单中,符合则响应其请求。

e、正式服务节点通过安全管理框架进行校验码核对,核对正确则响应调用请求;

f、正式服务节点进行业务处理;

g、正式服务节点生成日志;

h、正式服务节点像发起方工作库返回业务执行信息;

i、发起方工作库在接收到业务执行信息后记录相应日志,返回远程调用请求的结果;

j、结束调用。

一种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包括通讯连接的部级平台和工作库,部级平台用于正式服务节点筛选,工作库用于远程服务调用,

部级平台包括:

服务发现模块1,服务发现模块1从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分解出所有服务器ip列表,对非公安网ip、非最新版本、当前不活跃的节点进行梳理,选出待核服务节点;

服务监测模块2,用于对服务发现模块1选出的待核服务节点进行可用性检测,去除无效节点,无效节点包括因防火墙导致无法跨省访问的服务器节点

工作库包括:

服务名单下载模块3,服务名单下载模块将通过服务监测模块2检测的待核服务节点作为正式服务节点并形成正式服务节点名单供下载;

调用模块4,用于根据业务需求发起办理异地业务的远程调用请求;

服务路由模块5,根据调用模块的远程调用请求,服务路由模块5将正式服务节点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将可用的正式服务节点的地址发送给调用模块4,服务路由模块5对于访问出现问题的正式服务器节点,自动将该正式服务器节点标注为不可用;

服务模块6,服务模块接收远程调用请求并反馈响应;

状态核查模块7,状态核查模块7包括专用状态监测页面,用于监测当前服务器节点是否正常运行,包括对jdbc的连接,工作库白名单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还包括:

安全管理框架8,用于进行hmacsha256加密以及加密校验;

hessian远程调用框架9,用于向可用正式服务节点的服务模块6发出业务请求。

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方法,将全国各省市的服务节点划分成网格,这些网格成为处理异地请求的单元,通过对监管系统备案服务器名单中的有服务器节点进行筛选并进行可用性监测,找到正式服务节点,从源头上去除了无效节点,避免了办理异地业务时连接到无效节点,提高办理异地业务的效率;通过服务路由将远程调用请求的目标服务方工作库中的正式服务节点进行顺序循环调用,尽可能的将调用压力平均分析到每台目标服务器,保证不会每次都访问同一服务节点造成压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减少单服务器的运行负荷,正式服务器节点相应调用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并返回业务执行信息,实现异地数据的实时获取及异地业务办理信息的实时交互,完善了异地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了实时业务交互,本发明的基于rpc的交管综合平台异地业务实时处理系统适用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应用数据节点场景下的异地业务办理,在多数据节点情况下也能达到即时处理的效果,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