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关系人员的搜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1367发布日期:2019-02-19 18:01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嫌疑人关系人员的搜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通过计算机对视频、图片的比较计算,实现嫌疑人以及与之有关人员的搜索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建设的成熟,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公共安全部门对突发事件视频智能化追踪需求日益增多。例如:当需要通过城市视频监控网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跟踪确定时,往往需要查找嫌疑人的关系人员,目前虽然监控图像拍摄系统拍摄的大量视频资料,需要从每一个图像拍摄系统所拍摄的某时间段的视频资料中去逐帧筛选比对出嫌疑人的关系人员是非常困难的。由图片审查员到每一个相关图像拍摄系统信息存贮平台上进行逐帧筛选,进行比对,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人员容易疲劳,细节不易发现,所以成功率大大降低。往往为了对犯罪团伙分子一网打尽,需要通过长时间跟踪蹲守,才能确定团伙成员的关系人,由于时间较长,容易造成犯罪团伙成员的逃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网络,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快速从图像拍摄系统拍摄图像中搜索、筛选出嫌疑人的团伙成员。

名词解释:

路人为在图像拍摄系统中记录的全部人员;

身份人为在公安系统各类专门数据库中备注的人员;

关系人为相互之间有联系的人员,相互之间都称为关系人;

嫌疑人的关系人筛选系统:由图像拍摄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路人选取模块、路人分析模块、信息关联模块、存入关系人库和应用统计模块组成。

图像拍摄系统——获得各地影像;网络传输系统——影像进行集中;路人选取模块——框定路人,当某图像拍摄系统m1的一张图片中有a名同行的路人时,分别取编号1,2,3,……,a;路人分析模块——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秒-t+60秒的时间段内连续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一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有b名路人始终在图片中,则认为b名路人同行1次;当路人分析模块再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45秒-t+105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二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始终有c名路人,则认为c名路人同行1次;信息关联模块通过对第一次筛查的同行b名路人和第二次筛查的同行c名路人进行关联,最后确定在b路人和c路人中重叠出现的有d名路人,则记为该d名路人同行2次,可能为关系人,将d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

应用统计模块:当确定路人为身份人后,通过信息关联模块将所有身份人与嫌疑人交叉关联;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2次,该身份人为可能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与嫌疑人同时出现3次,该身份人为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身份人为重点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一次。

嫌疑人的关系人筛选方法:

在一件案件的侦察过程中,当确定嫌疑人后,根据嫌疑人的图片,通过大数据搜索嫌疑人的关系人的方式。

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以下搜索规则:

一、日常关系人确定方式。

步骤1:监控系统中每一台图像拍摄系统在日常的工作中,设置为定时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间隔1秒-5秒;当某图像拍摄系统m1的一张图片中有a名同行的路人时,分别取编号1,2,3,……,a,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秒-t+60秒的时间段内连续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一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有b名路人始终在图片中,则认为b名路人同行1次;当再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45秒-t+105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二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始终有c名路人,则认为c名路人同行1次;通过对第一次筛查的同行b名路人和第二次筛查的同行c名路人进行关联,最后确定在b路人和c路人中重叠出现的有d名路人,则记为该d名路人同行2次,可能为关系人,将d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

如果在t+x秒的时间点,在另一台图像拍摄系统m2的路人筛查中,筛查t+x秒-t+x+60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发现d名路人中的e名路人出现在图像拍摄系统m2拍摄的图片中,即为e名路人又有1次同行经历;而这e名路人已经在t-t+105秒时图像拍摄系统m1的位置有过2次同行经历,则进一步确定e名路人已经同行3次,确定为关系人,并将该e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同样,如果在t+y秒的时间点,在另一台图像拍摄系统m3的路人筛查中,筛查t+y秒-t+y+60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发现e名路人同样出现在图像拍摄系统m3拍摄的图片中,即为e名路人又有1次同行经历;而这e名路人已经在t-t+x秒时图像拍摄系统m1、m2的位置有过3次同行经历,则进一步确定e名路人已经同行4次,确定为重点关系人,并将该e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步骤2:应用统计模块对日常经过重点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点的路人进行关系人筛查,并不断将筛查关系人关联情况存入关系人库,充实扩大关系人库;并在库内分出同行2次的人员,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的概率80%,为可能关系人;如果该路人同行3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的概率90%,为关系人;如果该路人同行4次及大于4次,系统确定该路人为重点关系人;

步骤3:对某一区域内的全部图像拍摄系统建立的关系人库进行列表分析,在一天至半年内,有三次以上同行则确定为关系人员;有四次以上同行则认定是重点关系人员;如果只有一次交叉的人员,则认定是路人,采用删除机制删除;

步骤4:当出现嫌疑人需要查找关系人时,用嫌疑人为线索索引进入关系人库搜索,排查出嫌疑人的重点关系人、关系人和可能关系人;并将重点关系人、关系人和可能关系人为索引进入嫌疑人当天行动路线的重点时间、地点的重点图像拍摄系统图片排查。

二、当临时发生案件后,迅速调取案件周边区域的图像拍摄系统抓拍图像,确定嫌疑人,嫌疑人一旦确定要迅速查找在该区域活动过的嫌疑人关系人;

步骤5:启动查找关系人程序。用嫌疑人图片和区域内图像拍摄系统24小时内抓拍的图片,一起将数据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筛选出嫌疑人在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出现的不同时间,确定嫌疑人经过图像拍摄系统的时间和地点,确认嫌疑人作案时出现的路径和日常行动路线;根据嫌疑人行动路线确定需要重点筛查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当嫌疑人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确定后,同时将其确定为由嫌疑人查找关系人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

步骤6:建立查找关系人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的规则。筛选出嫌疑人经过案发地点的行动路径;首先查找出该次行动中经过转折路径的转向点两边图像拍摄系统机位设为m1、m2;其次选择嫌疑人停留路径的停顿点两端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3、m4、m5;

步骤7:确定嫌疑人进入某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1时间t点。根据人员的行进速度平均60秒钟在100-120步之间,如果按照成年人每步0.75米计算,移动距离在75米-90米之间;对嫌疑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拍摄的图片第一次调取t到t+60秒所抓拍的图片;第二次再调取图像拍摄系统乙从t+45秒至t+105秒所抓拍的图片;通过两次部分叠加的方式提供图片;

步骤8:将图像拍摄系统m1点两批60秒抓拍图片数据分包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由“人脸比对识别引擎”对抓拍的所有路人进行逐个筛查;首先从路人中筛查出关系人;其次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扩大搜索范围:分别提取3日内、5日内和半年以内区域图像拍摄系统的记录图片;首先搜索嫌疑人的行踪,并根据嫌疑人的行踪搜索嫌疑人关系人;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步骤9:应用统计模块:

统计1:筛查出的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点出现次数;

统计2:筛查出的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2点出现次数;

统计3:筛查出的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3点出现次数;

统计4:筛查出的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4点出现次数;

统计5:筛查出的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5点出现次数;

步骤10:应用分析模块:将所有路人与嫌疑人交叉关联;逐一筛查路人,如果该路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2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可能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路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3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路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路人为重点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步骤11:应用统计模块:当确定路人为身份人后,将所有身份人与嫌疑人交叉关联;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2次,该身份人为可能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与嫌疑人同时出现3次,该身份人为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m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身份人为重点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一次。

关系人员的搜索方法通过将个人信息关联到相关图像拍摄系统时间、地点信息,并通过时间、地点的图像拍摄系统图片,通过“人脸比对识别引擎”在花费较短时间的情况下,从历史和现场关系人员中查找出真正关系人。能够尽快确定团伙分子,缩短分析时间,减少犯罪团伙成员逃跑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图像拍摄系统拍摄场景图片;

图2提取抓拍图片区间示意图;

图3十字路口周边图像拍摄系统位置示意图;

图4嫌疑人中途停留点周边图像拍摄系统位置示意图;

图5嫌疑人的关系人筛选系统示意图。

1-图像拍摄系统,2-图像拍摄系统探测区域,3-探测区内人员;n1-人员1,n2-人员2,n3-人员3,n4-人员4,xy-嫌疑人;m1-1号位图像拍摄系统,m2-2号位图像拍摄系统,m3-3号位图像拍摄系统,m4-4号位图像拍摄系统,m5-5号位图像拍摄系统,m6-示意图像拍摄系统m的t时刻录像开始点,m7-示意图像拍摄系统m的t+60秒时刻的录像结束点,m8-示意图像拍摄系统m的t+45秒时刻录像开始点,m9-示意图像拍摄系统m的t+105秒时刻录像结束点;λ-人员行进速度60秒移动距离;网络传输系统21,路人选取模块22,路人分析模块23,信息关联模块24,存入关系人库25和应用统计模块2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日常关系人确定方式。嫌疑人的关系人筛选系统:由图像拍摄系统1、网络传输系统21、路人选取模块22、路人分析模块23、信息关联模块24、存入关系人库25和应用统计模块26组成。

图像拍摄系统1——获得各地影像;网络传输系统21——影像进行集中;路人选取模块22——框定路人,当某图像拍摄系统m1的一张图片中有a名同行的路人时,分别取编号n1,n2,n3,……,a;路人分析模块23——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1在t秒-t+60秒的时间段内连续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一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有b名路人始终在图片中,则认为b名路人同行1次;当路人分析模块23再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1在t+45秒-t+105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如果第二个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始终有c名路人,则认为c名路人同行1次;信息关联模块24通过对第一次筛查的同行b名路人和第二次筛查的同行c名路人进行关联,最后确定在b路人和c路人中重叠出现的有d名路人,则记为该d名路人同行2次,可能为关系人,将d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25。

通过应用统计模块26:当确定路人为身份人后,通过信息关联模块24将所有身份人与嫌疑人交叉关联;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2次,该身份人为可能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25;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1、m2、m3、m4与嫌疑人同时出现3次,该身份人为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25一次;如果该身份人在图像拍摄系统1、m2、m3、m4、m5与嫌疑人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身份人为重点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一次。

步骤1:监控系统中每一台图像拍摄系统在日常的工作中,设置为定时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间隔1秒-5秒。当某图像拍摄系统m1的一张图片中有a名同行的路人时,分别取编号n1,n2,n3,n4,……,a,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秒-t+60秒的时间段内连续的采样图片,如果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有n1号、n3号、n6号、……,a号,共b名路人同时出现在图片中,则认为b名路人同行1次;当再选取该图像拍摄系统m1在t+45秒-t+105秒的时间段内的采样图片,如果60秒钟内的所有图片中能够认定其中有n1号、n2号、n4号、n6号、……,a号,共c名路人,则认为c名路人同行1次;通过对第一次筛查的同行b名路人和第二次筛查的同行c名路人进行关联,最后确定在b路人和c路人中重叠出现的有n1号、n6号、……,a号,共d名路人,则记为该d名路人同行2次,可能为关系人,将d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

如果在t+x秒的时间点,在另一台图像拍摄系统m2的路人筛查中,发现n1号、n6号、……,a号的d名路人中,有n6号、……,a号的e名路人出现在图像拍摄系统m2拍摄的图片中,即为n6号、……,a号的e名路人又有1次同行经历;而这e名路人已经在t-t+105秒时图像拍摄系统m1的位置有过2次同行经历,则进一步确定e名路人已经同行3次,确定为关系人,并将该e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同样,如果在t+y秒的时间点,在另一台图像拍摄系统m3的路人筛查中,发现e名路人同样出现在图像拍摄系统m3拍摄的图片中,即为e名路人又有1次同行经历;而这e名路人已经在t-t+x秒时图像拍摄系统m1和图像拍摄系统m2的位置有过3次同行经历,则进一步确定e名路人已经同行4次,确定为重点关系人,并将该e名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步骤2:应用统计模块对日常经过重点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点的路人进行关系人筛查,并不断将筛查关系人关联情况存入关系人库,充实扩大关系人库;并在库内分出同行2次的人员,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的概率80%,为可能关系人;如果该路人同行3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的概率90%,为关系人;如果该路人同行4次及大于4次,系统确定该路人为重点关系人;

步骤3:对某一区域内的全部图像拍摄系统建立的关系人库进行列表分析,在一天至半年内,有三次以上同行则确定为关系人员;有四次以上同行则认定是重点关系人员;如果只有一次交叉的人员,则认定是路人,采用删除机制删除;

步骤4:当出现嫌疑人xy需要查找关系人时,用嫌疑人xy为线索索引进入关系人库搜索,排查出嫌疑人的重点关系人、关系人和可能关系人;并将重点关系人、关系人和可能关系人为索引进入嫌疑人当天行动路线的重点时间、地点的重点图像拍摄系统图片排查。

实施例2:

嫌疑人xy的关系人筛选:当临时发生案件后,迅速调取案件周边区域的图像拍摄系统抓拍图像,确定嫌疑人xy,嫌疑人xy一旦确定要迅速查找在该区域活动过的嫌疑人xy关系人;查找方法之一为普查方法:

步骤5:启动查找关系人程序。用嫌疑人xy图片和区域内图像拍摄系统24小时内抓拍的图片,一起将数据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筛选出嫌疑人xy在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出现的不同时间,确定嫌疑人xy经过图像拍摄系统的时间和地点,确认嫌疑人xy作案时出现的路径和日常行动路线;根据嫌疑人xy行动路线确定需要筛查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当嫌疑人xy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确定后,同时将其确定为由嫌疑人xy查找关系人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

步骤6:建立查找关系人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的规则。筛选出嫌疑人xy经过案发地点的行动路径;首先查找出该次行动中经过转折路径的转向点两边图像拍摄系统机位设为m1、m2;其次选择嫌疑人xy停留路径的停顿点两端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3、m4;

步骤7:确定嫌疑人xy进入某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1时间t点。根据人员的行进速度平均60秒钟在100-120步之间,如果按照成年人每步0.75米计算,移动距离在75米-90米之间;对嫌疑人xy在图像拍摄系统m1拍摄的图片第一次调取t到t+60秒所抓拍的图片;第二次再调取图像拍摄系统乙从t+45秒至t+105秒所抓拍的图片;通过两次部分叠加的方式提供图片;

步骤8:将图像拍摄系统m1点两批60秒抓拍图片数据分包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由“人脸比对识别引擎”对抓拍的所有路人进行逐个筛查;首先从路人中筛查出关系人;其次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扩大搜索范围:分别提取3日内、5日内和半年以内区域图像拍摄系统的记录图片;首先搜索嫌疑人xy的行踪,并根据嫌疑人xy的行踪搜索嫌疑人xy关系人;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步骤9:应用统计模块:

统计1: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1点出现次数;

统计2: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2点出现次数;

统计3: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3点出现次数;

统计4: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4点出现次数;

步骤10:应用分析模块:将所有路人与嫌疑人xy交叉关联;逐一筛查路人,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2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可能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3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路人为重点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步骤11:应用统计模块:当确定路人为身份人后,将所有身份人与嫌疑人xy交叉关联;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2次,该身份人为可能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3次,该身份人为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身份人为重点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一次。

实施例3:

嫌疑人xy的关系人筛选:当临时发生案件后,迅速调取案件周边区域的图像拍摄系统抓拍图像,确定嫌疑人xy,嫌疑人xy一旦确定要迅速查找在该区域活动过的嫌疑人xy关系人;查找方法之二为筛查方法:

步骤5:启动查找关系人程序。用嫌疑人xy图片,调用关系人库,根据嫌疑人xy图片,查找嫌疑人xy的重点关系人、关系人和可能关系人;

调取区域内图像拍摄系统24小时内抓拍的图片,将关系人的图片一起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筛选出嫌疑人xy和关系人同行的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确定出现的不同时间,确认嫌疑人xy和关系人作案时出现的路径和日常行动路线和人员分工;根据嫌疑人xy和关系人的行动路线确定需要筛查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当确定了嫌疑人xy和关系人同行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和时间后,同时将其确定为由查找新的可能关系人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

步骤6:建立查找关系人图像拍摄系统机位的规则。根据确定的查找新的可能关系人的图像拍摄系统机位;首先查找出该次行动中经过转折路径的转向点两边图像拍摄系统机位设为m1、m2;其次选择嫌疑人xy停留路径的停顿点两端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3、m4;

步骤7:确定嫌疑人xy和关系人n6同行进入某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1时间t点;

确定嫌疑人xy和关系人n6、关系人a同行进入某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2时间t+x点;

确定嫌疑人xy和关系人n6、关系人a以外,还有同行人员进入某图像拍摄系统机位m5;

则可第一步确定本次活动中,嫌疑人xy和关系人n6、关系人a均参与;同时根据正常查找关系人的方法,再进一步查找新的关系人;

根据人员的行进速度平均60秒钟在100-120步之间,如果按照成年人每步0.75米计算,移动距离在75米-90米之间;对嫌疑人xy在图像拍摄系统m1拍摄的图片第一次调取t到t+60秒所抓拍的图片;第二次再调取图像拍摄系统乙从t+45秒至t+105秒所抓拍的图片;通过两次部分叠加的方式提供图片;

步骤8:将图像拍摄系统m1点两批60秒抓拍图片数据分包送“人脸比对识别引擎”,由“人脸比对识别引擎”对抓拍的所有路人进行逐个筛查,已经确定的关系人n6、关系人a除外,对其他路人作进一步细化筛查;首先从路人中筛查出关系人;其次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扩大搜索范围:分别提取3日内、5日内和半年以内区域图像拍摄系统的记录图片;首先搜索嫌疑人xy的行踪,并根据嫌疑人xy的行踪搜索嫌疑人xy关系人;再从关系人中筛查出有身份的关系人;

步骤9:应用统计模块:

统计1: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1点出现次数;

统计2: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2点出现次数;

统计3: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3点出现次数;

统计4:筛查出的身份人,在m4点出现次数;

步骤10:应用分析模块:将所有路人与嫌疑人xy交叉关联;逐一筛查路人,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2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可能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3次,系统认为该路人为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路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路人为重点关系人,将该路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

步骤11:应用统计模块:当确定路人为身份人后,将所有身份人与嫌疑人xy交叉关联;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2次,该身份人为可能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存入关系人库;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3次,该身份人为关系人,则将该身份人作为相互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1次;如果该身份人在m1、m2、m3、m4与嫌疑人xy同时出现4次,系统确定该身份人为重点关系人再存入关系人库一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