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84781发布日期:2019-06-22 00:1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一些数据传输技术大都只是单纯地负责数据的传输业务,因此,对于传输数据的比对和整理操作需放在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中进行处理,此方式大大增加了应用系统的冗余数据,并影响了应用系统的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数据交换技术,使得应用系统更单纯的关注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即为本案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可对于传输的数据内容进行先期比对和整理,而无需各应用系统进行二次处理,以降低各应用系统的运行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具有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用于提供数据交换平台,以供第一应用系统与第二应用系统通过所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包括:数据封装模块,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应用系统针对待传送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管理模块,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以及接收处理模块,其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应用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进行解密处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且针对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并存储所述数据内容。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管理模块还包括:消息管理单元,其用于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所传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加注特征码以设定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归属类别,并依据所述第一封装包的所述归属类型选择对应于所述归属类别的传输通道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其中,所述归属类别至少包括发送、请求、回复、接收、报错中的一者;队列管理单元,其用于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设定传送优先级别,并依据所设定的优先级别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以及发送管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所述特征码分析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接收方为所述第二应用系统,据以验证所述第二应用系统的身份,探测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的所述传输通道是否畅通,并当探测结果为畅通时,即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由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处理模块还包括:解析单元,其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解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验证单元,其用于对所述解析单元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验证,以生成验证信息,且当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所包含的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整编单元,其用于当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所包含的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合法时,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以供所述第二应用系统进行存储;以及反馈单元,用于依据所述验证单元生成的所述验证信息生成并输出反馈信息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其中,所述反馈单元所输出的所述反馈信息可借由所述数据封装模块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数据封装包,并借由所述传送管理单元回传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以供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据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轮询模块,用于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或所述第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的循环读取。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方法,用于提供第一应用系统与第二应用系统借由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所述第二应用系统发出的信息订阅请求,以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待传送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数据封装包;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以及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进行解密处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且针对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以供所述第二应用系统存储所述数据内容。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应用系统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接收处理方法还包括:针对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解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验证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以生成验证信息;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的验证结果,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若验证结果为合法,则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后予以存储;依据所述验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数据封装包;以及回传所述第二封装包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以供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据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加注特征码以设定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的归属类别,所述归属类别至少包括发送、请求、回复、接收、报错中的一者;以及依据所述归属类别,选择对应于所述归属类别的传输通道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封装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设定传送优先级别,并依据所述传送优先级别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目标以验证所述第二应用系统的身份,或者依据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目标以验证所述第一应用系统的身份;探测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程序或将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传输通道是否畅通;以及当探测结果为所述传输通道为畅通时,经由所述传输通道即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由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或将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由所述第二应用系统传送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轮询方式对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或所述第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的循环读取。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通过数据封装模块、传送管理模块以及接收处理模块以针对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传输数据进行先期的对比和整理,以使各应用系统无需再针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二次整理和对比处理,以降低应用系统的运行负载,从而提高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效率。

再者,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还具有易用性和可移植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显示图1的传送管理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显示图1的接收处理单元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显示图1所示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交换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交换方法中的数据解密及整编步骤的处理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中的数据传输步骤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1用于提供数据交换平台10,以供第一应用系统2与第二应用系统3通过数据交换平台10进行数据交换,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系统2作为数据共享方,而第二应用系统3则作为数据订阅方,需说明的是,第一应用系统2与第二应用系统3的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进行调整。

于本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系统1主要包括数据封装模块11、传送管理模块12、与接收处理模块13。

数据封装模块11用于提供第一应用系统2针对待传送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数据封装包。于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应用系统3向第一应用系统2订阅了信息后,数据封装模块11用于针对第一应用系统2待传送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封装处理。具体而言,数据封装模块11针对第一应用系统2准备发送的数据内容按照一定规则加密压缩后再进行封装,其中,一个数据封装包的大小是固定的,当所欲传送的数据大于所规定的一个数据封装包的大小时,数据封装模块11可自动将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封装包进行传送,且记录各个数据封装包之间的前后顺序,同时在数据封装包中加注可供验证的相关标识,以供后续解压之用。

请配合参阅图4,于较佳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系统1还包括数据轮询模块14,其用于在数据封装模块11对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压缩之前,采用轮询读取数据的方式对第一应用系统2的数据实现循环读取,例如,采用sleep等待的方式进行数据读取,即每读取一次数据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次数据读取,此机制可以避免由于多线程同时争用系统资源而产生堵塞,并发与轮询技术的结合使用可有效、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使得数据交换平台10(数据交换系统1)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为支持频繁、大数据量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了可能。

传送管理模块12用于提供第一应用系统2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第二应用系统3。

请配合参阅图2,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传送管理模块12还包括消息管理单元121、队列管理单元122、与发送管理单元123。

消息管理单元121用于针对第一应用系统2所传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也可统称为数据封装包)加注特征码以设定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归属类别,其中,所述归属类别至少包括发送、请求、回复、接收、报错中的一者,并依据所述第一封装包的所述归属类型选择对应于所述归属类别的传输通道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

具体而言,消息管理单元121用于提供消息管理机制,统一管理经由数据交换平台10所传输的所有数据封装包(也可为消息)。消息管理单元121可采用特征验证码的方式为所传输的每一条消息加注特征码,同时总结各用户端(即第一应用系统2或第二应用系统3)传送消息的特性,分析消息的归属类别,并根据消息的特点对消息进行分类,例如发送、请求、回复、接收、报错等。并依据所述归属类别对待传送的消息进行整理、预排序处理,并选择与所述归属类别相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借此,可避免消息混乱的状态发生。此外,数据封装包的归属类别以及特征码可以在目录服务中进行维护。需说明的是,消息管理单元121并不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其是以内部进程的形式存在。

队列管理单元122用于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设定传送优先级别,并依据所设定的优先级别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于本实施例中,当通过本申请的数据交换平台10进行数据传输的请求较多时,若不针对各类消息(即第一数据封装包)加以控制则会产生资源争用或并发冲突的现象,且可能会出现较为重要的请求反而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因此,本申请通过队列管理单元122以采用有效的队列管理手段根据针对数据封装包所设定的优先级别来调用、排列各进程,使得所有请求可有序高效地得以执行,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系统。

发送管理单元123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所述特征码,分析出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接收方为所述第二应用系统,据以验证第二应用系统3的身份,探测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第二应用系统3的传输通道是否畅通,并当探测结果为畅通时,即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由第一应用系统2传送至第二应用系统3。

具体而言,本申请在处理各类数据交换与共享请求时,会产生各种数据(信息)的发送操作,发送管理单元123可依据消息管理单元121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所加注的特征码而识别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接收方为第二应用系统3,并首先探测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输通道的网络状况,并当许可(网络畅通)时即执行发送操作,较佳的,发送管理单元123还可自动记录发送日志(其根据日志记录设置情况而定)。

再者,传送管理单元12所发送的数据内容不仅限于各类交换的数据信息,还包括通讯双方的交互消息等。例如,当计算机网络不能连通时,gsm网络可用于发送网络中断信息、错误报告信息及资源删除消息等,其视实际参数设置情况而定。具体而言,gsm信息发送采用在数据交换平台10中集成无线通讯技术,当计算机网络无法连通时,则数据交换平台10可连接gms短信无线网络平台,并依托已建立的pda技术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发送。

接收处理模块13用于提供第二应用系统3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进行解密处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且针对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并存储所述数据内容。

请配合参阅图3,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收处理模块13还包括解析单元131、验证单元132、整编单元133、以及反馈单元134。

解析单元131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解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具体而言,解析单元131是在第二应用系统3接收到第一数据封装包后,对第一数据封装包进行规则解密。

验证单元132用于对解析单元131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验证,以生成验证信息,且当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所包含的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而当验证所述数据内容为合法时,则为所述数据内容添加合法标记。

整编单元133用于当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所包含的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合法时,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以供所述第二应用系统3进行存储。具体而言,当所述数据内容经验证为合法后,需要根据数据的特征标识进行整编、再分析、归类、关联计算机相关转换处理。数据整编主要指对经过解析检验的数据进行归类、按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处理的过程。具体而言,整编单元133在获得解析后的数据内容后,读取所述数据内容的整编类型,据以对所述数据内容的数据类型进行判断,以按照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对输入内容进行整编,例如按时间每天整编所述数据内容,并进行存储(数据内容的存储步骤请容后详述)。

反馈单元134用于依据验证单元132生成的所述验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回传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具体而言,反馈单元134所输出的所述反馈信息可借由数据封装模块11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数据封装包,并借由传送管理单元12回传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至第一应用系统2,以供第一应用系统2据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状态。例如,当验证单元132生成的验证信息为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反馈单元134发送错误消息(或重发消息)给第一应用系统2以要求重新进行发送,当验证单元132生成的验证信息为数据内容合法时,则反馈单元134可回复接收确认的消息至第一应用系统2,以供第一应用系统2在接收到回复后,可记录订阅概要信息,以完成数据交换过程。

请继续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交换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本申请的数据交换方法用于提供第一应用系统与第二应用系统借由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如图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响应第二应用系统(订阅方)发出的信息订阅请求,以针对第一应用系统(共享方)待传送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数据封装包。

步骤s52,将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步骤s53,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进行解密处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且针对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以供第二应用系统存储所述数据内容。

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53还具体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531,针对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按照预设规则进行解密,以还原所述数据内容。

步骤s532,验证所还原的所述数据内容,以生成验证信息;

步骤s533,判断所述验证信息中的验证结果,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进行步骤s5341,若验证结果为合法,则进行步骤s5342。

步骤s5341,丢弃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并进行步骤s535。

步骤s5342,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数据内容进行整编处理后供第二应用系统予以存储,并进行步骤s535。

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存储整编后的数据内容的流程具体包括,获取要保存的数据内容,根据要求整编数据内容的日期格式,并根据要求数据库生成相应的slq语句,以及根据要求数据库连接类型生成数据库连接,并执行slq语句,从而完成数据的保存。

步骤s535,依据所述验证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数据封装包,回传所述第二封装包至所述第一应用系统,以供所述第一应用系统据以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状态。例如,当生成的验证信息为数据内容不合法时,则第二应用系统发送错误消息(或重发消息)给第一应用系统以要求重新进行发送,当生成的验证信息为数据内容合法时,则第二应用系统可回复接收确认的消息至第一应用系统,以供第一应用系统在接收到回复后,可记录订阅概要信息,以完成数据交换过程。

于另一实施例中,于执行步骤s52时,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加注特征码以设定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的归属类别,所述归属类别至少包括发送、请求、回复、接收、报错中的一者;以及依据所述归属类别,选择对应于所述归属类别的传输通道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封装包。借此,可避免消息混乱的状态发生。

于另一实施例中,于执行步骤s52时,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设定传送优先级别,并依据所述传送优先级别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或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本申请通过采用有效的队列管理手段根据针对数据封装包所设定的优先级别来调用、排列各进程,使得所有请求可有序高效地得以执行,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系统。

请配合参阅图7,于另一实施例中,于执行步骤s52时,还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521,分析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目标(即第二应用系统),或者分析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包的传送目标(即第一应用系统)。

步骤s522,验证待传送目标,即第二应用系统3或第一应用系统2的身份。

步骤s523,探测网络状况,也就是探测用于将第一数据封装包传送至第二应用程序或将第二数据封装包传送至第一应用程序的各自的传输通道。

步骤s524,根据探测结果,判断当前传输通道是否畅通,当探测结果为所述传输通道为畅通时,进行步骤s525,当探测结果为传输通道当前不畅通时,返回执行步骤s521。

步骤s525,经由所探测的传输通道即时将第一数据封装包由第一应用系统传送至第二应用系统,或将第二数据封装包由第二应用系统传送至第一应用系统。

步骤s526,自动记录发送日志,需说明的是,本步骤于具体执行时,可根据日志记录设置情况而定。

于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51之前,还包括以轮询方式对第一应用系统或第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的循环读取。借此,可以避免由于多线程同时争用系统资源而产生堵塞,并发与轮询技术的结合使用可有效、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使得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为支持频繁、大数据量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可针对各应用系统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先期的比对和整理,使得各应用系统仅需确定本系统参与交换的数据,而无需负责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以降低各应用系统的运行负载,而提高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效率。

再者,本申请依据待传送数据的归属类别而提供专用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以避免数据传输混乱的状态发生。

此外,本申请还根据待传送数据本身的特性设定传输优先级,以使所有请求可有序高效的得以执行,从而最大程序的优化数据交换系统。

另外,本申请还通过数据轮询读取方式,使得数据交换平台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支持频繁、大数据量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可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用于以计算机(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送信息的任何机制。例如,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速存储介质、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等,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