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298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局域网内,数据通常是以tcp/ip协议的方式进行传输。

但是,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医院、银行等较为紧急的公共生活服务场所,当数据传输发生错误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医院场景下如何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患者终端,包括至少一个主板,所述至少一个主板生成系统数据,并触发形成或从物联网设备获取医患数据;网桥,耦接所述至少一个患者终端,适于利用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系统数据,并将所述系统数据转发输出,以及利用第二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医患数据,对多路医患数据整合转换为至少一路数据输出;服务器,适于接收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的医患系统还包括:交换机,耦接所述网桥,适于接收所述网桥转发的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独立的子传输通道,不同子传输通道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传输通道包括备选子通道,用以在其他子传输通道不可用时,传输所述其他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传输通道包括紧急子通道,仅用以传输紧急通信数据。

可选的,所述网桥包括多组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以及多个第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对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用以传输其同组输入端口接收到的系统数据,每一第二输出端口传输至少一个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整合后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网桥包括多组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以及单个第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对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用以传输其同组输入端口接收到的系统数据,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传输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的医患数据整合后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患者终端相耦接,不同输入端口耦接不同患者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利用多个独立的传输通道传输不同类型的整合后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患者终端采用不同的接口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患者终端通过至少4股双绞线耦接所述网桥,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一部分芯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剩余芯线。

可选的,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为网线,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第1、2线,第3、6线,第4、5线、第7、8线的任两组芯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剩余两组芯线。

可选的,所述患者终端以tcp/ip通信的方式传输所述系统数据;所述患者终端以串口通信的方式传输所述医患数据。

可选的,所述网桥包括至少一个串并转换模块;所述串并转换模块将所述多路医患数据合并为一路并行数据。

可选的,所述网桥包括至少一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将整合后的串口数据转换为tcp/ip协议数据后输出。

可选的,所述网桥还包括至少一个微控制单元,耦接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适于将整合后的串口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传输至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

可选的,所述网桥具备ip地址,同一串口转以太网模块为转换后的tcp/ip协议数据分配同一ip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患者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患者终端,包括至少一个主板,所述至少一个主板生成系统数据,并触发形成或从物联网设备获取医患数据;网桥,耦接所述至少一个患者终端,适于利用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系统数据,并将所述系统数据转发输出,以及利用第二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医患数据,对多路医患数据整合转换为至少一路数据输出;服务器,适于接收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患者终端分别形成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网桥通过耦接患者终端可以对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分别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上传至服务器;网桥通过独立处理两种数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患者数据是患者终端读取的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可以是紧急数据,从而在通过网桥处理后可以准确快速被服务器接收,保证医患系统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进而提高系统服务性能。

进一步,医患系统通过交换机适于接收所述网桥转发的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通过设置交换机实现不同网络、不同冲突域之间的数据转发,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和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所述患者终端通过至少4股双绞线耦接所述网桥,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一部分芯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剩余芯线。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同一网线可以被划分为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分别传输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实现了物理资源的复用;此外,还可以避免数据串扰,保证两种数据传输的独立性。

进一步,所述网桥具备ip地址,同一网桥中的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为转换后的tcp/ip协议数据分配同一ip地址。由于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ip地址)有限,因此同一网桥耦接的多个患者终端通过串口转以太网模块共享一个ip地址,以节约ip地址资源。此外,还可以保证处于同一网段的多个网桥所耦接的多个患者终端也处于同一网段,从而避免多个患者终端跨网段数据传输导致的延时和丢包率,进而提高网络稳定性以及数据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桥与患者终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网桥与患者终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5-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网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医院、银行等较为紧急的公共生活服务场所,当数据传输发生错误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患者终端分别形成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网桥通过耦接患者终端可以对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分别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上传至服务器;网桥通过独立处理两种数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患者数据是患者终端读取的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可以是紧急数据,从而在通过网桥处理后可以准确快速被服务器接收,保证医患系统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进而提高系统服务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的基于网桥的医患系统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患者终端101、网桥102和服务器103。

患者终端1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主板,所述至少一个主板生成系统数据,并触发形成或从物联网设备获取医患数据。系统数据可以是需要服务器103备份的数据、请求数据等;医患数据可以是表征有病人信息的诊断数据(例如生命体征数据)以及医生或护士对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携带的信息数据;医患数据还可以是紧急通信数据,例如患者终端101具备紧急呼叫、紧急通话或视频按键,该按键被触发后可以形成紧急通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患者终端101可以被患者、医生或护士使用。例如,医生或护士可以在患者终端101上登录其账号,进行相应的操作;患者可以触发患者终端101的紧急呼叫按键进行紧急呼叫。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物联网设备可以包括输液报警器、扫描枪、婴儿标签等;由此,医患数据可以是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扫描枪的扫描信息、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等。患者终端101可以是患者使用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平板电脑、计算机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血氧采集器、体重秤、电子体温计、心率监测器等医护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患者终端101可以包括第一主板(图未示)和第二主板(图未示),所述第一主板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并生成系统数据,所述第二主板运行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未标示),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中的医患数据。患者终端101的紧急呼叫、紧急通话或视频按键被触发后,紧急通信数据可以经由第二主板发送出去。

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可以为实时(real-time,简称rt)操作系统,但不限于此;二者还可以是任意适当的操作系统,可以选自安卓操作系统、rt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以及黑莓(blackberry)操作系统等等。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

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为嵌入式系统。由于嵌入式系统稳定、运行快捷、时效性好,因此紧急呼叫信号通过第二主板进行发送,可以进一步保证紧急呼叫信号的实时性。

更具体地,第一操作系统在运行中可以生成系统数据;物联网通信模块可以与物联网设备交互获取医患数据。

进一步地,患者终端101也可以包括一个主板,并运行一个操作系统,该主板上集成物联网通信模块。患者终端101的紧急呼叫、紧急通话或视频按键被触发后,紧急通信数据可以经由该主板发送出去。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主板是集成有处理器、存储器、接口以及插槽等多个部件的印制电路板组件(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简称pcba),硬件的具体结构及功能在此不做介绍。

患者终端101可以利用独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传输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

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子传输通道,不同子传输通道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具体而言,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可以是数据来源或数据内容不同的数据。例如,子传输通道1可以传输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子传输通道2可以传输扫描枪的扫描信息;子传输通道3可以传输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

如前所述,医患数据可以具备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医患数据将采用独立的子传输通道来传输,可以避免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之间的串扰,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医患数据可以是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如果多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量均较大,可以依据数据内容采用多个子传输通道来传输。如果多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量均较小,则多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可以共用一个子传输通道来传输。更进一步地,可以配置重要性较高的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例如标识病人体征的心跳数据或血压数据,采用单独的子传输通道来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子传输通道包括备选子通道,用以在其他子传输通道不可用时,传输所述其他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本实施例中,备选子通道通常不传输数据,仅在其他子传输通道不可用时,替换不可用的其他子传输通道来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子传输通道可以包括紧急子通道,仅用以传输紧急通信数据。本实施例中,由于紧急通信数据的重要性较高,需要快速及时的传送至服务器103,因此可以配置紧急子通道,专门用来传输紧急通信数据。进一步,紧急子通道不与其他子传输通道共用第二输出端口。

优选地,所述患者终端101可以采用不同的接口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例如,接口1可以传输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接口2可以传输扫描枪的扫描信息;接口3可以传输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接口可以是串口、并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仅使用串口、并口或usb接口,也可以两种或三种接口组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更具体地,由于并口采用的芯线较多,结构复杂;usb接口传输距离短,因此可以将并口数据在网桥102中先转成串口数据,再进行后续处理;可以将usb数据在网桥102中先转成串口数据,再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患者终端101采用不同的串口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

每个患者终端101可以通过多个独立的串口输出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例如对于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扫描枪的扫描信息、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患者终端1使用串口a1、a2、a3分别传输上述医患数据;患者终端2使用串口b1、b2、b3分别传输上述医患数据;患者终端3使用串口c1、c2、c3分别传输上述医患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患者终端101计算每一子传输通道的传输负载,并将传输负载达到设定阈值的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均衡分配至其他子传输通道进行传输,所述其他子传输通道的传输负载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均衡数据传输负载,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堵塞,可以保证数据的顺利快速传输。

更近一步地,传输紧急数据的子传输通道不参与负载均衡过程,以保证紧急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具体地,患者终端101的处理器可以计算各个串口的传输负载。传输负载可以采用单位时间内数据传输量、数据占用带宽来计算,也可以采用任意可实施的现有技术来计算。

例如,婴儿标签的数据量较大,串口a的传输负载高达85%,传输婴儿标签数据的串口b的传输负载为50%,传输备用数据的串口d的传输负载为0%,则患者终端101可以将串口a的婴儿标签数据均衡到串口b和串口d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进行适应性配置,例如80%、90%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网桥102耦接所述至少一个患者终端101,网桥102适于利用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系统数据,并将所述系统数据转发输出,以及利用第二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医患数据,对多路医患数据整合转换为至少一路数据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网桥102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网桥;网桥102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名称,例如物联网桥、分线器、中继器、容隔器等。

本实施例中,对于患者终端101发送的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网桥102根据患者终端101、网桥102和服务器103的组网方式对这两种数据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保证两种数据的稳定传输。此外,由于医患系统10内可以传输两种不同的数据,因此可以应对更多的应用场景,以提高医患系统的服务性能。

优选地,所述患者终端101以tcp/ip通信的方式传输所述系统数据。由于患者终端101、网桥102和服务器103可以构成以太网,而以太网的通常采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因此网桥102可以直接将所述患者终端101发送的系统数据转发出去,可以直接转发给服务器103。

优选地,所述患者终端101以串口通信的方式传输所述医患数据。具体而言,由于患者终端101、网桥102和服务器103可以构成以太网,而以太网的通常采用tcp/ip协议传输数据,因此网桥102需要将医患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以便在以太网内进行传输。例如,网桥102可以将医患数据转换为tcp/ip协议数据后输出至服务器103。

服务器103适于接收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服务器103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系统数据以及整合后的医患数据与对应的患者终端101进行信息交互。进一步地,服务器103下发给患者终端101的信息可以通过网桥102转发至对应的患者终端101。

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终端101分别形成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网桥102通过耦接患者终端101可以对系统数据和医患数据分别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上传至服务器103;网桥102通过独立处理两种数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患者数据是患者终端101读取的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可以是紧急数据,从而在通过网桥102处理后可以准确快速被服务器接收,保证医患系统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进而提高系统服务性能。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医患系统10还可以包括医护终端,医护终端耦接服务器103,并与服务器103进行信息交互。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对于医患系统10,医患系统20还可以包括交换机104。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患系统20的性能,网桥102可以将系统数据直接传输给交换机104,再由交换机104发送给服务器103;网桥102可以将整合后的医患数据传输至交换机104,再由交换机104发送给服务器103。

具体而言,交换机104可以用于大数据量的传输;交换机104还可以通过统一的输出口(或称为上传口(uplink)),将患者终端101的接口转换为千兆或者光纤口来上传数据到服务器103,以提高系统带宽;交换机104的数据传输速率比网桥102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快。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交换机104实现不同网络、不同冲突域之间的数据转发,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和数据传输效率。如图3和图4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组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输入端口1a和第一输出端口2a、输入端口1b和第一输出端口2b、…、输入端口1n和第一输出端口2n;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端口1023。

可以理解的是,端口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进行适应性的配置,端口组的数量越多,网桥102可以耦接的患者终端101的数量越多。例如端口组的数量可以是12组,则网桥102可以耦接12个患者终端101;端口组的数量可以是24组等,则网桥102可以耦接24个患者终端101;本发明实施例对端口组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口对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用以传输其同组输入端口接收到的系统数据。例如,第一输出端口2a可以直接输出输入端口1a接入的系统数据,依次类推,第一输出端口2b可以直接输出输入端口1b接入的系统数据,第一输出端口2n可以直接输出输入端口1n接入的系统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患者终端101相耦接,不同输入端口耦接不同患者终端。如图3所示,输入端口1a耦接患者终端101a,输入端口1b耦接患者终端101b,输入端口1n耦接患者终端101n。

在具体应用中,服务器103下发命令时,可以先发往网桥102;网桥102将命令发往不同的输入端口,以传送至对应的患者终端。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输出端口的数量可以是单个,单个第二输出端口传输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的医患数据整合后的医患数据。例如,第二输出端口1023可以输出网桥102对输入端口1a、输入端口1b、、、输入端口1n接入的医患数据进行整合后的医患数据。

本实施例中,由于只有单个第二输出接口,因此网桥102输出的医患数据可以仅具有一个ip地址,有利于服务器103进行数据区分。

如图4所示,第二输出端口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每一第二输出端口传输至少一个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整合后的医患数据。具体而言,第二输出端口的数量与子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第二输出端口与子传输通道一一对应,第二输出端口传输对应的子传输通道所传输的医患数据整合后的医患数据;或者,第二输出端口的数量少于子传输通道的数量,至少一个子传输通道共用一个第二输出端口。

例如,子传输通道1可以传输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子传输通道2可以传输扫描枪的扫描信息、心跳信息等;子传输通道3可以传输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第二输出端口3a可以传输整合后的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第二输出端口3b可以传输整合后的扫描信息;第二输出端口3m可以传输整合后的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或者,整合后的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和整合后的扫描信息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a发送,整合后的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m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可以利用多个独立的传输通道传输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例如,第二输出端口网线的第4、5芯线传输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利用网线的第7、8芯线传输扫描枪的扫描信息,利用网线的第9、10芯线传输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等。

进一步地,所述网桥102可以计算每一独立的传输通道的传输负载,并将传输负载达到设定阈值的传输通道所传输的整合后的医患数据均衡分配至其他传输通道进行传输,所述其他传输通道的传输负载小于所述设定阈值。

具体地,网桥102的微控制单元可以计算各个串口的传输负载。传输负载可以采用单位时间内数据传输量、数据占用带宽来计算,也可以采用任意可实施的现有技术来计算。

例如,婴儿标签的数据量较大,串口a的传输负载高达80%,传输婴儿标签数据的串口b的传输负载为80%,传输备用数据的串口d的传输负载为0%,则微控制单元可以将串口a串口b的数据均衡串口d进行传输,由此,每个串口的传输负载仅为53.3%,保证了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可以利用图5、图6、图10、图12中的微控制单元1026、图8中的微控制单元10262,以及图7、图9、图11、图13中任一微控制单元1026计算传输负载,并将传输负载达到设定阈值的传输通道所传输的整合后的医患数据均衡分配至其他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图9、图11、图13所示网桥102中,计算传输负载的微控制单元1026耦接其他微控制单元。

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或图2,所述患者终端101可以通过至少4股双绞线耦接所述网桥102,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一部分芯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的剩余芯线。

本实施例中,由于双绞线通常选用4股8芯线,也可以选用5股10芯,或者6股12芯等,为了实现利用同一根线传输两种数据的目的,可以分配双绞线的不同芯线来传输不同的数据,从而可以实现节约物理资源的目的。

优选地,可以配置所述剩余芯线的一部分作为备用芯线,以在双绞线出现问题时,可以用来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为网线,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第1、2线,第3、6线,第4、5线、第7、8线的任两组芯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剩余两组芯线。例如,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1、2、3、6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4、5、7、8线;或者,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1、2、4、5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3、6、7、8线;或者,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1、2、7、8线,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为所述网线的第3、6、4、5线等。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分配双绞线的部分芯线为第一传输通道,用以按照tcp/ip协议传输系统数据;分配双绞线的剩余芯线为第二传输通道,用以按照串口协议传输医患数据。

具体实施中,由于串口全双工传输需要4根芯线,串口半双工传输需要2根芯线。所述至少4股双绞线中,可以分配4根芯线用以传输以太网数据,剩余芯线用以传输串口数据。例如,患者终端采用4股双绞线耦接网桥时,4根芯线可以用来传输串口数据,如果采用半双工传输的方式,则可以传输两种类型的串口数据;如果采用全双工传输的方式,则可以传输一种类型的串口数据。

如图5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桥102可以包括多组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端口、至少一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至少一个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1026和至少一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

医患数据将会经由串并转换模块1025、微控制单元1026和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后,通过第二输出端口输出;系统数据则直接从输入端口传输至第一输出端口进行输出。

本实施例中,输入端口可以耦接患者终端,第一输出端口可以耦接交换机或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由于mcu的串口资源有限,因此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将医患数据转换为并口数据后传输至mcu,以节约串口资源。所述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将所述多路医患数据合并为并口数据。例如,将8路串口数据转换为并口数据,将16路串口数据转换为并口数据。

具体实施中,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是串口转并口芯片,例如,ch438、74hc164、74ls164、74hc595等。更近一步地,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是多个串口转并口芯片的级联和/或并联形成,以提高网桥的处理性能,处理更多路串口数据。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可以是串口转以太网芯片,例如zlsn3000、zlsn4000等;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可以是多个串口转以太网芯片的级联和/或并联形成。

所述微控制单元1026适于将整合后的串口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传输至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具体而言,微控制单元1026可以在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帧后检测帧校验序列,通过后再转发该数据帧。微控制单元1026还可以将具备相同类型的医患数据进行合并,并根据医患数据的类型将其分发到对应的串口传输通道,也即对应的第二输出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微控制单元1026对整合后的串口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配置。

关于微控制单元1026的更多功能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mcu,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可以将整合后的串口数据转换为tcp/ip协议数据后输出。

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得串口数据可以在医患系统内传输,需要将串口数据转换为tcp/ip协议数据。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可以将转换后的tcp/ip协议数据经由第二输出端口传输至交换机或服务器。

在图5至图7所示网桥102中,网桥102利用第二传输通道接收医患数据,第二传输通道具备单个子传输通道。也就是说,患者终端的多种类型的医患数据都通过该子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如图5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单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单个微控制单元1026、单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单个第二输出端口3a。

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将所述多路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合并为并口数据。该并口数据经过微控制单元1026后,经由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利用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

具体而言,利用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多类型的医患数据时,可以利用第二输出端口3a耦接的多股双绞线的不同芯线输出。例如,可以将输液报警器的上发信息通过多股双绞线的第4、5芯线传输至服务器。同样地,可以扫描枪的扫描信息通过多股双绞线的第7、8芯线传输至服务器;将婴儿标签的心跳信息通过多股双绞线的第9、10芯线传输至服务器。

如图6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单个微控制单元1026、单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单个第二输出端口3a。

相较于图5所示网桥102,图6所示网桥102中,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与对应的输入端口相耦接,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并口数据传输至同一微控制单元1026进行处理。

如图7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多个微控制单元1026、多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多个第二输出端口3a。

相较于图5所示网桥102,图7所示网桥102中,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与对应的输入端口相耦接,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并口数据传输至对应的微控制单元1026进行处理。微控制单元1026分别将处理后的串口数据传输至对应的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分别将转换后的以太网数据通过对应的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也可以共用同一第二输出端口;串并转换模块1025、微控制单元1026或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配置;串并转换模块1025、微控制单元1026或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也可以进行级联和/或并联,以扩展网桥102的处理性能。

在图8至图11所示网桥102中,网桥102利用第二传输通道接收医患数据,第二传输通道具备多个子传输通道。也就是说,患者终端的多种类型的医患数据通过不同的子传输通道进行传输。

如图8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多个微控制单元、单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单个第二输出端口3a。

本实施例中,每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的输出端耦接一个微控制单元10261的输入端;多个微控制单元10261的输出端耦接微控制单元10262的输入端,微控制单元10262可以将微控制单元10261输入的医患数据进行合并。微控制单元10262的输出端耦接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的输入端,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出端口3a。

具体实施中,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医患数据。输入端口1a、输入端口1b、…、输入端口1n将其接入的类型为1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将其接入的类型为2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将其接入的类型为3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

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将转换后的类型为1、2和3的并口数据送入与其耦接的微控制单元10261;微控制单元10262可以将微控制单元10261输入的类型为1、2和3的并口数据进行合并;微控制单元10262将处理后的串口数据送入其耦接的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并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

如图9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多个微控制单元1026、多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单个第二输出端口3a。

本实施例中,每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的输出端耦接一个微控制单元1026的输入端;每一微控制单元1026的输出端耦接一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的输入端;每一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的输出端耦接一个第二输出端口。

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医患数据。输入端口1a、输入端口1b、…、输入端口1n将其接入的类型为1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将其接入的类型为2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将其接入的类型为3的医患数据送入同一串并转换模块1025进行处理。

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将转换后的类型为1、2和3的并口数据送入与其耦接的微控制单元1026,微控制单元1026分别将处理后的类型为1、2和3的串口数据送入与其耦接的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分别将转换后的以太网数据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a、第二输出端口3b和第二输出端口3c输出。

如图10所示,网桥102可以包括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单个微控制单元1026、多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和单个第二输出端口3a。

相对于图9所示网桥102,本实施例中网桥102包括单个微控制单元1026。多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将转换后的类型为1、2和3的并口数据送入同一微控制单元1026进行处理。微控制单元1026将处理后的串口数据通过多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转换为以太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更多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分别将转换后的类型为1、2的以太网数据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将转换后的类型为3的以太网数据通过第二输出端口3c输出。第二输出端口3b可以专门用于传输紧急通信数据;第二输出端口3b还可以作为备选端口。

本实施例中,多种类型的医患数据通过共用第二输出端口,可以减少ip地址的数量。

在图12至图13所示网桥102中,网桥1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串并转换模块1025、至少一个微控制单元1026和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端口3a。

如图12所示,串并转换模块1025可以将所述多路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医患数据合并为并口数据。该并口数据经过微控制单元1026后,可以直接利用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也可以经由微控制单元1026转换为usb数据后直接利用第二输出端口3a输出。

如图13所示,串并转换模块1025分别与对应的输入端口相耦接,并分别将转换后的并口数据传输至对应的微控制单元1026进行处理。各个微控制单元1026分别将接收到的数据直接利用对应的第二输出端口输出;也可以分别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usb数据后利用对应的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由于usb数据的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因此通过将医患数据整合为usb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12至图13所示网桥102中串并转换模块1025、微控制单元1026以及第二输出端口的耦接关系和数量关系可以参照图5至图11所示网桥102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网桥102可以具备ip地址,同一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为转换后的tcp/ip协议数据分配同一ip地址。

由于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ip地址)有限,因此同一网桥102耦接的多个患者终端通过串口转以太网模块1027共享一个ip地址,以节约ip地址资源。此外,还可以保证处于同一网段的多个网桥102所耦接的多个患者终端也处于同一网段,从而避免多个患者终端跨网段数据传输导致的延时和丢包率,进而提高网络稳定性。

例如,每一网段可以包括256个ip地址,每一网桥102可以耦接24个患者终端,则通过网桥102可以使得256×24个患者终端处于同一网段,可以覆盖整个医院环境,进而保证医院局域网内的患者终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