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7674发布日期:2018-06-16 01:5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
背景技术
:在如今网络应用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传输速率是衡量系统传输能力的主要指标。例如,用户通过网管设备向负载均衡设备请求获取负载均衡数据;若负载均衡设备返回负载均衡数据的速率较慢,则会影响设备的性能,降低用户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可以提高负载均衡设备返回负载均衡数据的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包括:网管设备、负载均衡设备,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所述网管设备向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发送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所述负载均衡设备接收所述输出指令,并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方法,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获取单元,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第一输出单元,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未发生变化时直接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避免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情况下上一次采用的排列顺序即为正确的排列顺序,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每次输出负载均衡数据均需要重新排序,从而降低了排序操作的频率,提高了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以及输出负载均衡数据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的架构图。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在相关技术中,每次负载均衡设备向网管设备输出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时,都要对配置的顺序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然而,在负载均衡设备输出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时,各配置不一定发生了变化,那么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配置再次进行排序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执行该排序操作浪费了负载均衡设备的处理资源,尤其是在负载均衡设备待输出的数据量较大时,在每次输出负载均衡数据时都进行排序操作将占用大量的处理资源,导致降低了设备的性能和输出效率。因此,本申请通过对排序操作的触发方式给予改进,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系统的架构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管设备10、负载均衡设备20,所述负载均衡设备20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所述网管设备10向所述负载均衡设备20发送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所述负载均衡设备20接收所述输出指令,并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10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2,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步骤204,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可存储于mib节点中。步骤206,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针对每一配置类型均设有相应的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用于记录各自配置类型下配置发生变化的次数;其中,配置的变化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基于上述对全局变量的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确定当前对应于所述任一配置类型的全局变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该全局变量发生变化时,判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了变化。步骤208,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负载均衡设备输出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时,各配置不一定发生了变化。当某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上一次采用的排列顺序即为正确的排列顺序,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配置再次进行排序是没有必要的。那么,通过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未发生变化时直接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有效降低排序操作的频率,从而提高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以及输出负载均衡数据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更新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顺序,并按照更新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其中,各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均设有标识。具体的,当存在配置被删除时,该配置的标识被回收以用于赋予后续添加于同一类型下的配置;当存在配置被修改时,该配置的标识被赋予修改后的配置。基于上述配置标识的机制,可通过以下方式更新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顺序:根据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进行排序。其中,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比如,可以根据配置的标识的数值大小来排列配置,而具体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是从小到大。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未发生变化时直接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避免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情况下上一次采用的排列顺序即为正确的排列顺序,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每次输出负载均衡数据均需要重新排序,从而降低了排序操作的频率,提高了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以及输出负载均衡数据的效率。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02,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比如,配置类型可以是:虚拟服务、真实服务组、真实服务。举例说明,比如,虚拟服务可以包含:虚拟服务a(IP地址192.168.2.10,端口80,协议TCP,默认真实服务组1)、虚拟服务b(IP地址192.168.3.10,端口8080,协议TCP,默认真实服务组2)、虚拟服务c(IP地址192.168.4.10,端口8090,协议TCP,默认真实服务组3)、虚拟服务d(IP地址192.168.5.10,端口90,协议TCP,默认真实服务组4);真实服务组可以包含:真实服务组1(算法:轮询,真实服务w)、真实服务组2(算法:加权最小连接,真实服务x)、真实服务组3(算法:加权轮询,真实服务y)、真实服务组4(算法:最小流量,真实服务z);真实服务可以包含:真实服务w(IP地址192.168.2.11,端口80)、真实服务x(IP地址192.168.2.254,端口8080)、真实服务y(IP地址192.168.2.30,端口8090)、真实服务z(IP地址192.168.2.253,端口90)。其中,未提及的配置项均采用默认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设备中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可存储于mib节点中;比如,每个节点分别存储相应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步骤304,获取对应于输出指令的负载均衡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设备根据输出指令,获取相应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步骤306,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转入步骤310,否则转入步骤308。在本实施例中,在负载均衡设备输出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时,各配置不一定发生了变化。当某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上一次采用的排列顺序即为正确的排列顺序,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配置再次进行排序是没有必要的。那么,通过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未发生变化时直接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有效降低排序操作的频率,从而提高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以及输出负载均衡数据的效率。具体的,负载均衡设备可针对每一配置类型设置相应的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用于记录各自配置类型下配置发生变化的次数;其中,配置的变化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基于上述对全局变量的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确定当前对应于任一配置类型的全局变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该全局变量发生变化时,判定该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了变化。举例而言,假定全局变量为n,在初始化时虚拟服务下分别配置了虚拟服务a、b、c、d;那么,此时n=4。若删除虚拟服务b,则n=5;那么负载均衡设备可以根据判断n的取值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虚拟服务下的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由于此时n的取值由4变为5,可判断虚拟服务下的配置发生了变化)。步骤308,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举例而言,假定上一次输出虚拟服务(包含虚拟服务a-d)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时,所采用的排列顺序为a、b、c、d;那么,当虚拟服务下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本次仍然可以按照“a、b、c、d”的顺序输出负载均衡数据。步骤310,更新各配置的顺序。在本实施例中,当待输出的负载均衡设备对应的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更新该配置的顺序,并按照更新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其中,各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均设有标识。具体的,当存在配置被删除时,该配置的标识被回收以用于赋予后续添加于同一类型下的配置;当存在配置被修改时,该配置的标识被赋予修改后的配置。基于上述配置标识的机制,可通过以下方式更新各配置的顺序:根据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对各配置进行排序。其中,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比如,可以根据配置的标识的数值大小来排列配置,而具体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是从小到大。举例而言,假定虚拟服务包含虚拟服务a-d,其配置的标识index如表1所示:虚拟服务idindexa10b21c32d43表1假定预定义的排列规则为按照index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排列顺序为a、b、c、d。比如,删除虚拟服务b,再添加虚拟服务e;那么,虚拟服务下各配置的id和index如表2所示:虚拟服务idindexa10c32d43e51表2此时,排列顺序更新为:a、e、c、d。而在网管设备接收到负载均衡设备按照该更新后的排列顺序返回的负载均衡数据后,可以按照各配置的id从小到大的顺序显示接收到的负载均衡数据。例如,网管设备可按照a、c、d、e的顺序显示各虚拟服务的负载均衡数据。步骤312,按照更新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判断待输出的负载均衡数据对应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并在未发生变化时直接按照上一次对各配置的排列顺序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以避免在配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情况下上一次采用的排列顺序即为正确的排列顺序,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每次输出负载均衡数据均需要重新排序,从而降低了排序操作的频率,提高了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以及输出负载均衡数据的效率。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02、内部总线404、网络接口406、内存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4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请参考图5,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应用于负载均衡设备,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记录有各类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该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501、获取单元502、确定单元503和第一输出单元504。其中:接收单元501,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获取单元502,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单元503,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第一输出单元504,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针对每一配置类型均设有相应的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用于记录各自配置类型下配置发生变化的次数,配置的变化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所述确定单元503具体用于:确定当前对应于所述任一配置类型的全局变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该全局变量发生变化时,判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了变化。可选的,还包括:更新单元505,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变化时,更新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顺序;第二输出单元506,按照更新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选的,各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均设有标识;其中,当存在配置被删除时,该配置的标识被回收以用于赋予后续添加于同一类型下的配置;当存在配置被修改时,该配置的标识被赋予修改后的配置;所述更新单元505具体用于:根据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进行排序。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存储于mib节点中。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上述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输出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的输出指令;获取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未发生变化时,按照上一次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针对每一配置类型均设有相应的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用于记录各自配置类型下配置发生变化的次数,配置的变化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所述确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包括:确定当前对应于所述任一配置类型的全局变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当该全局变量发生变化时,判定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了变化。可选的,还包括:当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发生变化时,更新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顺序;按照更新后各配置的排列顺序,向所述网管设备输出获取到的负载均衡数据。可选的,各配置类型下的配置均设有标识;其中,当存在配置被删除时,该配置的标识被回收以用于赋予后续添加于同一类型下的配置;当存在配置被修改时,该配置的标识被赋予修改后的配置;所述更新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的顺序,包括:根据预定义的针对标识的排列规则,对所述任一配置类型下各配置进行排序。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设备中配置的负载均衡数据存储于mib节点中。其中,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