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54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环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配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尤其是大屏智能移动终端的流行,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难度增加,且易使得消费者的手部产生疲劳。目前,人们通过在移动终端的背面粘贴指环型支架,并通过指环支架的旋转和折叠来实现在不同角度下使用移动终端,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然而,现有的指环支架的旋转与折叠功能是通过部件之间的摩擦来实现固定和定位的,随着部件之间的材料的磨损,指环的旋转与折叠的角度无法固定,从而导致指环失去支架的作用。因此现有的指环支架存在使用寿命不长,定位后支撑不牢固的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种指环支架,以解决现有指环支架折叠和旋转角度定位后支撑不牢固,并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指环支架,包括底座、指环以及旋转套,所述旋转套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指环转动连接;所述指环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卡轴,所述旋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卡轴相配合的第一卡孔,所述两个第一卡轴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卡孔的两端;所述第一卡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平行轴向的第一外凸纹,所述第一卡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凸纹对应的第一内凸纹,所述第一外凸纹与第一内凸纹相间配合,用于所述指环相对于所述旋转套折叠时固定至目标折叠角度。

所示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外凸纹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第一外卡条,所述若干第一外卡条沿所述第一卡轴的周向围成圆;所述第一内凸纹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一外卡条相对应的第一内卡条,所述第一内卡条与第一外卡条相间配合。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外卡条和第一内卡条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卡轴与第一卡孔的直径之差。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卡轴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锥形台,所述第一卡孔的中部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卡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锥形台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卡轴;所述旋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轴相配合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轴套接于所述第二卡孔内,以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套相连接。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二卡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平行轴向的第二外凸纹,所述第二卡孔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纹对应的第二内凸纹,所述第二外凸纹与第二内凸纹相间配合。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二外凸纹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外卡条,所述若干第二外卡条沿所述第二卡轴的周向围成圆;所述第二内凸纹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二外卡条相对应的第二内卡条,所述第二外卡条与所述第二内卡条相间配合。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二外卡条与第二内卡条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卡轴与第二卡孔的直径之差。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第二卡轴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形台,所述第二卡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台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锥形台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所述指环支架,其中,所述底板未设置第二卡轴的一面与移动终端相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环支架,其包括底座、指环以及旋转套,所述旋转套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指环转动连接;所述指环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卡轴,所述旋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卡轴相配合的第一卡孔,所述两个第一卡轴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卡孔的两端;所述第一卡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平行轴向的第一外凸纹,所述第一卡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凸纹对应的第一内凸纹,所述第一外凸纹与第一内凸纹相间配合,以使得所述指环相对于所述旋转套折叠时固定至目标折叠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指环与旋转套的连接处相间设置第一外凸纹和第一内凸纹,当指环相对于旋转套折叠时通过所述第一外凸纹与第一内凸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指环固定至目标折叠角度,从而为移动终端提供稳固的支撑,同时减小了旋转套与指环之间的相互磨损,延长了指环支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环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环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环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环支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环支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要素:
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环支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环支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指环支架包括与移动终端相连的底座3、指环1以及旋转套2,所述旋转套2分别与所述底座3和指环1转动连接;所述指环1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卡轴11,所述旋转套2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第一卡轴11相配合的第一卡孔21,所述两个第一卡轴11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两端;所述第一卡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沿轴向方向的第一外凸纹111,所述第一卡孔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凸纹111对应的第一内凸纹211,所述第一外凸纹111与第一内凸纹211相间配合。这样,当所述指环1套接与所述旋转套2内时,所述第一外凸纹111与第一内凸纹211之间的相互卡接使得所述指环1与旋转套2稳固连接。另一方面,当指环1相对于旋转套2折叠时,所述第一外卡条与第一内卡条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使得指环1能够维持在任意的折叠角度,从而使得所述指环1能够支撑移动终端保持在任意的倾斜角度,给用户带来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指环1为具有开口的圆环,所述指环1可以为钢制圆环、工程塑料圆环、铁质圆环等。所述指环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梯形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环1的横截面为矩形,这样当所述指环1置于支撑平台上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时,所述矩形的面可以与支撑平台形成一个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支撑面而形成更加稳固的支撑。所述第一卡轴11分别套接于所述开口的两端,并与指环1紧固相连。所述第一卡轴11为圆柱体,相对应地,所述第一卡孔21为与所述第一卡轴11相适配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套2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包括侧壁、上底面和下底面。所述第一卡孔21垂直贯穿所述旋转套2并从所述侧壁穿出。所述第一卡轴11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两端,以使得所述指环1与所述旋转套2相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旋转套2的形状不限于圆柱体,其可以为锥形体、四面体或者任意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孔21的不规则实体,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定制所述旋转套2的形状,增加了所述指环1支架的趣味性。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凸纹111平行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轴向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凸纹11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外卡条1111,所述若干第一外卡条1111沿所述第一卡轴11的周向围成圆。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矩形条,所述矩形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轴11的长度相等。相对应地,所述第一内凸纹211平行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内凸纹21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外卡条2111,所述若干第一外卡条2111沿所述第一卡孔21的轴向围成圆。所述第一外卡条2111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内表面向外凸起的矩形条,所述矩形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卡孔21的长度相等。这样,当所述第一外凸纹111与所述第一内凸纹211相互作用时,能够保证最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相互作用力增大。

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凸纹111可以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一卡轴11的轴向间断设置的子凸纹,相对应地,所述第一内凸纹211也可以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一卡孔21的轴向间断设置的子凸纹。例如,位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中部的第一子凸纹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两端的第二子凸纹和第三子凸纹,这样所述三个子凸纹均匀分布至所述第一卡轴11的外表面,不仅能够增大所述第一卡轴11与所述第一卡孔21之间的作用力,同时这样的间断分布能够节省材料。当然,所述第一外凸纹111还可以仅设置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中间位置,也即是,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长度,这样在保证了接触面积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简结构,减轻了所述指环1的重量,从而使得所述指环1支架的结构更加简化。

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所述第一外卡条2111能够相间配合,所述若干第一外卡条1111两两之间的间隔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外卡条2111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一外卡条2111置于所述间隔中。相对应地,所述若干第一外卡条2111两两之间的间隔宽度由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的宽度确定,使得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置于所述间隔中。这样,通过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相间配合,使得当所述指环1相对于所述旋转套2折叠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卡轴11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孔21转动。此时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所述第一外卡条2111相当于齿轮之间的啮合而形成传动连接,即所述第一外凸纹111与第一内凸纹211相啮合,从而使得指环1相对于旋转套2的折叠旋转变得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卡孔21与第一卡轴11的直径之差。当所述指环1相对于旋转套2转动至目标折叠角度(例如,30°,50°)时,此时一部分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位于同一直线(重叠),这一部分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分别受到来自第一卡轴11和第一卡孔21的挤压力而形成相互挤压,另一部分第一外卡条1111和第一外卡条2111相互卡接,从而将指环1固定于所述目标折叠角度。这样通过指环1与支撑平台之间形成的三角结构为移动终端提供稳固的支撑。同时,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不损坏,所述第一外卡条1111与第一外卡条211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例如工程塑料。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两个第一卡轴1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锥形台112。所述第一锥形台112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卡轴11相连,并且所述锥形台的底面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直径,所述第一锥形台112的顶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卡轴11的直径。相对应地,所述第一卡孔21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台112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12。所述第一卡槽212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卡孔21,当所述指环1与旋转套2通过所述第一卡轴11和第一卡孔21相连时,所述第一锥形台112置于所述第一卡槽212内。这样,通过所述第一锥形台112的顶面进入所述第一卡孔21并顺利卡合于第一卡槽212内,同时由于所述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卡孔21的直径,因而限制所述第一锥形台112沿所述第一卡孔21的轴向运动,从而限制了所述第一卡轴11沿所述第一卡孔21的轴向运动,避免所述指环1相对于旋转套2左右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包括底板31以及设置于底板31上的第二卡轴3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底板31为矩形薄板,所述底板31未设置所述第二卡轴32的一侧与移动终端相连。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底板31可以通过胶、卡扣等结构与移动终端的背部相连。

所述第二卡轴32垂直于所述底板31,并位于所述底板31的中心。这样可以为底板31提供平衡的支撑。所述旋转套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轴32相配合的第二卡孔22,所述第二卡轴32置于所述第二卡孔22内,以使得所述底座3与旋转套2相连。进一步,为了增大所述第二卡轴32与所述第二卡孔22之间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卡轴3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外凸纹321,所述第二外凸纹321沿所述第二卡轴32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外凸纹32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外卡条3211,并且所述若干第二外卡条3211沿所述第二卡轴32的轴向围成圆。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为矩形条。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孔2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纹321适配的第二内凸纹221。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与所述第二内卡条2211相间配合。

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与所述第二内卡条2211能够相间配合,所述若干第二外卡条3211两两之间的间隔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内卡条2211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内卡条2211置于所述间隔中。相对应地,所述若干第二内卡条2211两两之间的间隔宽度由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的宽度确定,以使得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置于所述间隔中。这样,通过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和与其相间配合的第二内卡条2211,当所述旋转套2相对于底座3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二卡孔22相对于第二卡轴32所述旋转。此时,所述第二内卡条2211与第二外卡条3211相当于齿轮之间的啮合而形成传动连接,即所述第二内凸纹221与第二外凸纹321相啮合,从而使得旋转套2相对于底座3的旋转变得顺畅。这样,即带动与所述旋转套相连的指环也相对于底座3旋转,从而使得所述指环1相对于移动终端实现不同角度的旋转,方便用户操作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卡条3211与第二内卡条2211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卡孔22与第二卡轴32的直径之差。当所述指环1相对于旋转套2转动至目标旋转角度(例如,30°,50°)时,此时一部分第二外卡条3211与第二内卡条2211位于同一直线(重叠),这一部分第二外卡条3211与第二内卡条2211分别受到来自第二卡轴32和第二卡孔22的挤压力而形成相互挤压,另一部分第二外卡条3211和第二内卡条2211相互卡接,从而将指环1固定于所述目标旋转角度。这样,通过底座3与旋转套2的相对旋转而带动与旋转套2相连的指环1相对于底座3旋转,实现指环1旋转至不同的角度并固定,使得用户能灵活控制所述指环支架的旋转角度,从而满足用户不同角度的观看移动终端显示屏的需求。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卡轴32远离所述底座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台322。所述第二锥形台32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卡轴32相连,并且所述锥形台的底面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二卡孔22的直径,所述第二锥形台322的顶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卡轴32的直径。相对应地,所述第二卡孔2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台322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22。当所述底座3与旋转套2通过所述第二卡轴32和第二卡孔22相连时,所述第二锥形台322置于所述第二卡槽222内。这样,通过所述锥形结构,所述第二锥形台322通过所述第二卡孔22顺利进入第二卡槽222内,同时所述底面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22内,限制所述第二锥形台322沿所述第二卡孔22的轴向运动,从而限制了所述第二卡轴32沿所述第二卡孔22的轴向运动,避免所述底座3相对于旋转套2前后晃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