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978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手机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机套。



背景技术:

手机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智能手机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手机在处理较大的应用程序过程中会散发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手机的卡顿和死机。然而在冬天或者比较冷的环境中使用手机,又会因为冻手而极大的影响使用体验。世面上缺乏一款既能在手机散发高热量的情况下散热,又能在寒冷的环境中暖手的一款多环境适应性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多功能手机套,包括有加热部分的手机套侧板和有风扇散热的手机套底板。在手机套的底板下角平行于手机套长边的方向固定一个带阻力合页,带阻力合页连接一个方形的薄风扇,风扇整体通过合页可以在手机套上以合页为轴带阻力的任意翻转。在底板上开一个契合方形薄风扇大小的方形通孔,使合页处于时,方形薄风扇直接接触手机背面。在底板的中间部分镶嵌一个片状薄型锂电池,并用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将控制电路板固定到底板上。在放置控制电路板下方的底板上开一个小孔,小孔贯穿底板,在小孔中放置温度传感器并使温度传感器可以接触手机背面。在控制电路板旁设置一个双向拨动开关,在底板底部固定一个mini-usb充电接口。用导线将方形薄风扇、mini-usb充电接口、双向拨动开关、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相连。在除方形薄风扇及带阻力合页外底板的其他部分覆盖一层硬质塑料保护层。在手机套的侧板弯曲盘绕碳纤维加热丝使其完全覆盖侧板并将碳纤维加热丝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在碳纤维加热丝上面覆盖并固定一层带绒薄皮面。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散热手机套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套有多种功能,手机套发热高时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并由控制电路自动打开风扇进行散热并智能调节温度;而且可以通过手动打开双向开关的散热端从而使风扇以最大功率输出当作一个小风扇使用。在外部环境寒冷的时候可以手动打开双向拨动开关的加热端从而使碳纤维加热丝加热从而具有暖手的作用;方形的薄型风扇由合页打开还可以当作手机支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底板背面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侧板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底板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侧板侧视图。

图中:1、手机套底板;2、片状薄型锂电池;3、方形的薄风扇;4、带阻力合页;5、 mini-usb充电接口;6、控制电路板;7、双向拨动开关;8、碳纤维加热丝;9、带绒薄皮面;10、温度传感器;11、硬质塑料保护层。12、手机套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在手机套底板1下角平行于手机套长边的方向固定一个带阻力合页4,带阻力合页4连接一个方形的薄风扇3,方形的薄风扇3整体通过带阻力合页4在手机套底板1上以合页4为轴带阻力的任意翻转。在手机套底板1上开一个契合方形薄风扇3大小的方形通孔,使合页处于0°时,方形薄风扇3直接接触手机背面。在手机套底板1的中间部分镶嵌一个片状薄型锂电池2,并用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6上。将控制电路板6固定到手机套底板1上,在放置控制电路板6下面的底板上开一个小孔,小孔贯穿底板1,在小孔中放置温度传感器10并使温度传感器10可以接触手机背面。在控制电路板6旁设置一个双向拨动开关7,在底板1上固定一个mini-usb充电接口5。用导线将方形薄风扇3、mini-usb充电接口5、双向拨动开关7、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电路板6相连。在除方形薄风扇3及带阻力合页4外手机套底板1的其他部分覆盖一层硬质塑料保护层11。在手机套侧板12上弯曲盘绕碳纤维加热丝8使其完全覆盖侧板12,并将碳纤维加热丝8与控制电路板6电性连接。在碳纤维加热丝8上面覆盖并固定一层带绒薄皮面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风扇工作有俩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或者看视频等发热量比较大的工作时,温度传感器10检测温度并传给控制电路板6,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电路板6自动启动方形薄风扇3,使手机后壳的空气高速流动,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第二种是打开双向拨动开关7的风扇档,打开开关后风扇输出最大功率,并利用带阻力合页4使方形薄风扇3翻转树立在手机的底侧,手机壳可以当作一个随身小风扇使用。由于带阻力合页4可以使在0~180°任意角度带阻力的停滞,所以把手机横放,方形薄风扇3可以当作一个可调节角度的手机支架来使用。

在外部环境较冷的时候,打开双向拨动开关7的加热端,则控制电路板6通过片状薄型锂电池2给碳纤维加热丝供电使其加热,加热温度为50°到60°,再通过带绒薄皮面9传导到人手上,这样人们在较冷的环境中手握手机就可以取暖,可以作为一个便携的暖宝宝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