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保护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00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保护套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手机保护套结构。



背景技术:

手机保护套是一种对手机起保护作用的外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手机保护套借着移动电话瘦身的契机开始盛行,作用也由保护手机发展为美观用途,其种类也随着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样化,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绒制等品别,而按机型分则有直板与翻盖的区别。

目前,大屏幕的智能触屏手机得到广泛的使用,而手机生产商全都朝这个趋势发展。手机保护套对应上述的智能触屏手机也做出了适当的改良,令手机保护套在美观用途及保护用途上都能够满足目前的智能触屏手机。

目前的手机保护套对手机产生的防震效果不够理想,以致使不能很好的保护手机,对使用者造成较大困扰。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套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手机保护套结构包括保护套主体,该保护套主体上具有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所述保护套主体于容置槽的侧壁设置有复数个防震槽,以致使手机安装于保护套主体的容置槽中后,该手机侧面与容置槽的侧壁,令手机侧面与防震槽之间形成具有空气的防震密闭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套主体包括有TPU框架以及固定于TPU框架中的PC底板和热压固定于PC底板背面的PU皮革,该TPU框架内壁均有C形槽,该C形槽与PC底板上端面形成所述的容置槽;所述防震槽设置于有C形槽槽壁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底板上设置有由于显示手机摄像头的窗口,且该PC底板背面于窗口边缘处成型有凸环;所述PC底板背面与TPU框架下端面之间形成有一安装槽,所述PU皮革热压固定于该安装槽中,且该PU皮革与TPU框架下端面平滑衔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TPU框架下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呈L成型的限位槽;所述PC底板边缘处成型有与该限位槽适配的凸缘,该凸缘嵌入该限位槽中,并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震槽内设置有颜色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主体内壁的防震槽在与手机侧面接触后,形成具有空气的防震密闭空间,该防震密闭空间相当于气囊,以此可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防震功效,能够更好的保护手机,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卸PU皮革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PC底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5所示,为一种手机保护套结构,其包括保护套主体1,该保护套主体1上具有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槽10,所述保护套主体1于容置槽10的侧壁设置有复数个防震槽111,以致使手机安装于保护套主体1的容置槽10中后,该手机侧面与容置槽10的侧壁,令手机侧面与防震槽111之间形成具有空气的防震密闭空间。由于本实用新型装载手机后,该手机侧面与保护套主体1内壁的防震槽111之间形成具有空气的防震密闭空间,该防震密闭空间相当于气囊,以此可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防震功效,能够更好的保护手机,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防震槽111内设置有颜色层,以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所述保护套主体1包括有TPU框架11以及固定于TPU框架11中的PC底板12和热压固定于PC底板12背面的PU皮革13,该TPU框架11内壁均有C形槽112,该C形槽112与PC底板12上端面形成所述的容置槽10;所述防震槽111设置于有C形槽112槽壁处。其中,所述TPU框架11下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呈L成型的限位槽113;所述PC底板12边缘处成型有与该限位槽113适配的凸缘124,该凸缘124嵌入该限位槽113中,并通过胶水粘贴固定,以此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PC底板12上设置有由于显示手机摄像头的窗口121,且该PC底板12背面于窗口121边缘处成型有凸环122;所述PC底板12背面与TPU框架11下端面之间形成有一安装槽123,所述PU皮革13热压固定于该安装槽123中,且该PU皮革13与TPU框架11下端面平滑衔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主体1内壁的防震槽111在与手机侧面接触后,形成具有空气的防震密闭空间,该防震密闭空间相当于气囊,以此可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防震功效,能够更好的保护手机,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