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670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数字信号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在离信号发射塔相对较远或偏远地区信号偏弱或信号不稳定的地方仍可接收电视节目的DVB-T/T2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DVB数字接收机不具备接收天线与放大部分,生产厂家一般只生产DVB-T/T2机器或者单独生产天线与放大器,分别以两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我们公司生产的数字DVB-T/T2天线一体机,将两个产品完美融合为一体,即能够在强信号下接收电视节目,也能够在偏远地区微弱信号的环境下接收稳定地面数字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以在离信号发射塔相对较远或偏远地区信号偏弱或信号不稳定的地方仍可稳定接收电视节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其包括天线本体、接收放大板、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放大反馈电路、控制增益电路和接收机,其中,所述天线本体通过接收放大板连接到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依次经滤波电路、放大反馈电路连接到接收机,所述控制增益电路用于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以将天线本体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放大。

优选地,所述天线本体包括环形天线和拉杆天线,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和第二阻抗匹配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环形天线依次经由接收放大板、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环形天线依次经由接收放大板、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第二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接收放大板上设有特高频输入端、特高频输出端、甚高频输入端和甚高频输出端,所述特高频输入端和特高频输出端分别连接环形天线和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甚高频输入端和甚高频输出端分别连接拉杆天线和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电路为电感线圈B1,所述电感线圈B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特高频输出端的两端,所述电感线圈B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线圈B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电路为电感线圈B2,所述电感线圈B2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甚高频输出端的两端,所述电感线圈B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线圈B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和电感L9、电感L10;所述电感线圈B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0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12和电感L9串联,串联后的一端接地,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9和电容C11之间,所述电感L10的一端接地,电感L10的另一地连接至电容C11和电容C10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11、电容C18、电容C3和电感L14和第一限幅电路,所述电感线圈B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感L11和电感L14后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18并接于电感L11的两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地连接至电感L11和电感L14之间;所述第一限幅电路由两个第一二极管反并联构成,所述反并联后的一端接地,反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11和电感L14之间。

优选地,所述放大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14、电容C26、电容C31、电容C35、电容C39和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电容C2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后接地,所述电容C14并接于电阻R9的两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39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0后接地,电容C35并接于电阻R20的两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滤波电路后连接至接收机;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8和电容C3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阻R5的两端,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22并接于电阻R21的两端;所述控制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21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放大反馈电路进一步包括电容C21、电容C36、电容C38;所述电容C21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36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38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导线、或/和所述电阻R21的一端与电容C36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信号线为蛇形走线;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40、第二限幅电路和电容C41,所述电容C40和电容C41串联后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接收机,所述第二限幅电路由两个第二二极管反并联构成,反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电容C40和电容C41之间,反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增益电路包括电源、第三二极管、电解电容EC8、开关电位器RP1,指示灯电路;所述开关电位器RP1包括第一开关触点、第二开关触点、第一端、第二端和滑动端,所述电源、第三二极管和第一开关触点、第二开关触点后连接至指示灯电路;所述第一端接地,电阻R21的一端通过第四滤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端,电阻R5的一端通过第五滤波电路连接至所述滑动端;所述电解电容EC8的正极连接至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开关触点之间,其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5,所述电阻R14、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5依次串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开关触点。

优选地,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解电容EC1、电容C4和电容C34,其中,所述电阻R21的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电解电容EC1的正极均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EC1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开关触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电容C34的一端连接至电阻R2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和电容C34的一端之间的信号线为蛇形走线;所述第五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电感L5、电容C32、电容C33和电容C1;其中所述电阻R5的一端依次通过电感L5和电阻R1连接至所述滑动端;所述电容C32的一端连接至电感L5和电阻R1之间,所述电容C33和电容C1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滑动端,所述电容C32、电容C33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天线本体、接收放大板、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放大反馈电路、控制增益电路和接收机的配合,实现在偏远地区信号偏弱或者被物体部分遮档屏蔽时,接收信号有马塞克卡顿或停播无信号时起到放大稳定信号,因此,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在强信号或者偏弱信号不稳定的地区都能正常使用和接收稳定的电视节目。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的阻抗匹配电路和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的放大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面数字天线一体机的控制增益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具体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是采用现有技术、公知技术手段和行业标准获得的。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天线本体、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放大反馈电路、控制增益电路组成,其中天线本体通过接收放大板连接到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依次经滤波电路、放大反馈电路连接到接收机,控制增益电路用于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以将天线本体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放大。

天线本体包括环形天线和拉杆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和第二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环形天线依次经由接收放大板、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第一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环形天线依次经由接收放大板、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第二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接收放大板上设有特高频输入端、特高频输出端、甚高频输入端和甚高频输出端,特高频输入端和特高频输出端分别连接环形天线和第一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甚高频输入端和甚高频输出端分别连接拉杆天线和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入端。

环形天线的功能是接收高频段UHF无线信号:拉杆天线的功能是接收VHF频段无线信号,从拉杆电线与环形天线的金属环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分别经过拉杆电线输入引线和环形天线输入引线转送到接收放大板的甚高频输入端和特高频输入端,通过接收放大板放大后分别通过接收放大板的甚高频输出端和特高频输出端连接至第二阻抗匹配电路(拉杆天线阻抗为75欧姆可直接放大,可不用变换阻抗,其他情况需要通过第二阻抗匹配电路进行变换)和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将300欧姆的环形天线阻抗转换成天线放大增强所需要的75欧姆阻抗)。

第一阻抗匹配电路为电感线圈B1,电感线圈B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特高频输出端的两端,电感线圈B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电感线圈B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第二阻抗匹配电路为电感线圈B2,电感线圈B2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甚高频输出端的两端,电感线圈B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电感线圈B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滤波电路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

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和电感L9、电感L10;电感线圈B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0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12和电感L9串联,串联后的一端接地,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9和电容C11之间,电感L10的一端接地,电感L10的另一地连接至电容C11和电容C10之间。

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11、电容C18、电容C3和电感L14和第一限幅电路,电感线圈B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电感L11和电感L14后连接至放大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18并接于电感L11的两端,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地连接至电感L11和电感L14之间;第一限幅电路由两个第一二极管反并联构成,反并联后的一端接地,反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11和电感L14之间。

放大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14、电容C26、电容C31、电容C35、电容C39和第三滤波电路。

电容C2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后接地,电容C14并接于电阻R9的两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39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0后接地,电容C35并接于电阻R20的两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滤波电路后连接至接收机。

电阻R5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8和电容C3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电阻R5的两端,电阻R21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2并接于电阻R21的两端。

控制增益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21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

放大反馈电路进一步包括电容C21、电容C36、电容C38;电容C21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6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8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的导线、或/和电阻R21的一端与电容C36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信号线为蛇形走线(蛇形走线起到一个输入信号抗干扰作用)。

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40、第二限幅电路和电容C41,电容C40和电容C41串联后的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后的另一端连接至接收机,第二限幅电路由两个第二二极管反并联构成,反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电容C40和电容C41之间,反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

环形天线的接收信号经过第一滤波电路再通过电容C26传送到NPN三极管Q1的基级进行一级放大;拉杆天线的接收信号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经过第二滤波电路在通过电容C26传送至三极管Q1基级进行放大;二种信号通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经C39到NPN三极管Q2的基级进行二级放大处理经C40、C41到输出电缆连接到DVB-T/T2接收机接收输出稳定电视节目。

控制增益电路为接收三极管Q2后的信号,通过控制增益放大的开与关同时控制增益放大的倍数,接收放大增强稳定信号,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放大。

具体地,控制增益电路包括电源、第三二极管、电解电容EC8、开关电位器RP1,指示灯电路;开关电位器RP1包括第一开关触点、第二开关触点、第一端、第二端和滑动端,电源、第三二极管和第一开关触点、第二开关触点后连接至指示灯电路;第一端接地,电阻R21的一端通过第四滤波电路连接至第二端,电阻R5的一端通过第五滤波电路连接至滑动端;电解电容EC8的正极连接至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开关触点之间,其负极接地。即三极管Q2的输出端(集电极)经由开关电位器RP1进行放大(可通过调整滑动端的位置实现),然后再送至三极管Q2的输入端(基极)与三极管Q1的输出信号(集电极)进行叠加,再通过三极管Q2放大,依此形成放大反馈电路。

指示灯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5,电阻R14、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5依次串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开关触点。

第四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解电容EC1、电容C4和电容C34,其中,电阻R21的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至第二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解电容EC1的正极均连接至第二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EC1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开关触点,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端;电容C34的一端连接至电阻R2和第二端之间,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和电容C34的一端之间的信号线为蛇形走线。

第五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电感L5、电容C32、电容C33和电容C1;其中电阻R5的一端依次通过电感L5和电阻R1连接至滑动端;电容C32的一端连接至电感L5和电阻R1之间,电容C33和电容C1的一端均连接至滑动端,电容C32、电容C33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