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你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04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迷你音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箱形状和配色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其外形和配色没法进行更换,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会对固定外形和配色的产品产生审美疲劳或者失去吸引力。并且目前普遍的音箱外壳都是使用硬质材料,手感和耐磨性都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你音箱,其可自行更换不同外形和配色的外套,并且其结构可靠稳定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迷你音箱,其包括音箱本体和软性外套,所述音箱本体呈椭球状,所述音箱本体的前端部设置有放音网孔,所述软性外套的内腔形状与音箱本体的形状相配对,在软性外套设置有供音箱本体插入至内腔中的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放音网孔露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性外套包括基体和在该基体上一体成型的若干特征部,该若干特征部与基体组合形成特定的外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音箱本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以及内置于该前壳体与后壳体所围成的容置腔中的喇叭、PCB板和按钮,所述放音网孔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端部,所述喇叭和按钮分别与PCB板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音箱本体设置有开孔,在开孔的内侧面设置有按钮盖,通过从音箱本体外部按压所述按钮盖从而作用于所述按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孔位于所述音箱本体的后端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钮盖包括中心本体,沿该中心本体的周边设置有两定位块,该两定位块呈长条状并与中心本体相距,并且定位块的一端与中心本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而紧凑,结构可靠性比较强;并且利用软性外套的变形对音箱本体进行拆装,很容易进行对软性外套的拆装,进行各种外形和配色的更换,提高用户体验和对用户的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音箱本体与软性外套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音箱本体;11、前壳体、12、后壳体;13、喇叭;14、PCB板;15、开孔;151、定位柱;16、按钮盖;161、中心本体;162、定位块;163、定位孔;17、放音网孔;18、开口;2、软性外套;21、基体;22、特征部;3、音频线;4、线夹;41、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迷你音箱,其包括音箱本体1和软性外套2,所述音箱本体1呈椭球状,所述音箱本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放音网孔17,所述软性外套2的内腔形状与音箱本体1的形状相配对,在软性外套2设置有供音箱本体1插入至内腔中的开口18,并通过所述开口18将所述放音网孔17露出。软性外套2可以是软胶外套、布艺外套、泡棉外套、皮革外套等之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软性外套2包括基体21和在该基体21上一体成型的若干特征部22,该若干特征部22与基体21组合形成特定的外形。该特征部22可以是以音箱本体1作为主体的配饰副件,如耳朵、尾巴、鼻子等,也可以是将音箱本体1仅作为局部的配饰主件,如身体、车身等。

其中,所述音箱本体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以及内置于该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所围成的容置腔中的喇叭13、PCB板14和按钮,所述放音网孔17设置于所述前壳体11的端部,所述喇叭13和按钮分别与PCB板14电性连接。在音箱本体1上还设置有电源插孔和透光孔,PCB板14电连接有电池和指示灯,指示灯透过透光孔向外显示,电源插孔让电源插头插入对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在所述音箱本体1设置有开孔15,在开孔15的内侧面设置有按钮盖16,通过从音箱本体1外部按压所述按钮盖16从而作用于所述按钮。所述开孔15位于所述音箱本体1的后端部。所述按钮盖16包括中心本体161,沿该中心本体161的周边设置有两定位块162,该两定位块162呈长条状并与中心本体161相距,并且定位块162的一端与中心本体161相连。定位块162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孔163,该定位孔163与后壳体12上开孔15内侧面设置的定位柱151。

此外,与PCB板14上还电连接有音频线3,在音频线3上的设置有一线夹4,该线夹4上设置有夹头41,所述音频线3的插头可收容于夹头41的夹持区域中。音频线3可从夹头41脱出。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