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高增益录唱一体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48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高增益录唱一体音箱。



背景技术:

智能互联,娱乐项目丰富,多年前大型带麦音箱系统,已不能满足即时性,随意性,便携性的需求;便携式录唱式音箱,(K歌宝)应运而生,市场火爆;但市场上的产品大部分音质差,增益低,啸叫严重。

因便携式录唱式音箱,拾音和放音都在一个小的音箱系统,在唱歌的时候喇叭放出来的声音会和麦头拾音形成正反馈,当正反馈信号过强时就会形成自激式震荡,此种自激式震荡以啸叫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解决啸叫问题有些厂商使用DSP变向技术,此技术成本较高不适用大众产品;中低端的厂商,直接降低系统增益和虑除低频响应,此种方案造成低音缺失(音质差)和音量小(增益低)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高增益录唱一体音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高增益录唱一体音箱,其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拾音部分和发音部分,在发音部分与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件,在拾音部分与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减震件为减震垫,垫设于发音部分与箱体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减震套,减震套的内圈套设于拾音部分之外,减震套的外圈固定在箱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套与箱体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固定支点,在拾音部分与固定支点之间设置有波浪形避震折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拾音部分与发音部分之间设有电路控制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拾音部分与电路控制部分之间设置有隔板,将箱体划分为两个隔绝的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拾音部分设置有导电连接线穿过隔板与电路控制部分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线设置为弹簧形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箱体非直接接触的固定架,所述第二减震件作用于固定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遮音罩,所述发音部分设置于该遮音罩内,发音部分的发音方向与遮音罩的辐射方向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遮音罩的外端口设置有网孔板,在网孔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件,在所述第一减震件之上设置有所述发音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啸叫问题:通过在麦克风和喇叭端设计减震结构衰减传导路径的正反馈量;通过设计在喇叭端的遮音罩,增强喇叭的发音指向性,衰减辐射路径的正反馈量;

2、解决音量小问题:当正反馈量被衰减后,整机系统增益可以对应的提高(实测可以提高6db以上);

3、解决音质差问题: 设计传导路径的减震隔离结构,可以有效的隔离60HZ以上的低频,对应喇叭的频率范围宽了,音质就更好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麦克风;3、喇叭;4、减震垫;5、PCB板;6、减震套;7、隔板;8、固定架;9、导电连接线;10、遮音罩;11、网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高增益录唱一体音箱,其包括箱体1,在箱体1内设置有拾音部分和发音部分,在发音部分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件,在拾音部分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件。本实施例中拾音部分为麦克风2,发音部分为喇叭3。箱体1为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体和位于下部的遮音罩10。拾音部分位于圆柱体的上部,发音部分位于遮音罩10内,中间部分设置电控制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件为环形的减震垫4,垫设于发音部分与箱体1之间。减震垫4利用软胶制成,有效的降低喇叭发音振动时对箱体传导的声音强度。

其中,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减震套6,减震套6的内圈套设于拾音部分之外,减震套6的外圈固定在箱体1。对拾音部分的干扰大部分来自于发音部分传予箱体1的震动,利用减震套6减轻震动。

其中,所述减震套6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固定支点,固定支点作为震动传播的路径,一般都只设置两个以减少发音部分对拾音部分的影响,在拾音部分与固定支点之间设置有波浪形避震折环,减震套6由于该折环,可以有效地进行减震。

其中,在所述拾音部分与发音部分之间设有电路控制部分,电控制部分包括PCB板5以及其上设置的电子元器件。在所述拾音部分与电路控制部分之间设置有隔板7,将箱体1划分为两个隔绝的区域,利用隔板7可以进一步将发音部分和拾音部分进行声响的隔绝,减少发音部分对拾音部分的干扰,。所述拾音部分设置有导电连接线9穿过隔板7与电路控制部分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线9设置为弹簧形状。所述隔板7上设置有与箱体1非直接接触的固定架8,所述第二减震件作用于固定架8上。导电连接线9使用28#以上的软铜线进行设计,实现麦克风信号的传递的同事衰减了从隔板传导的喇叭声音。

其中,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遮音罩10,所述发音部分设置于该遮音罩10内,发音部分的发音方向与遮音罩10的辐射方向一致。所述遮音罩10的外端口设置有网孔板11,在网孔板1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震件,在所述第一减震件之上设置有所述发音部分。喇叭发出的声音经过遮音罩10的折射,将喇叭发声导向在正前方,使得喇叭端到麦克风端的空中辐射信号减弱,将辐射路径的正反馈信号大大减弱(主要针对高频)。

上述减震套、导电连接线和减震套的设置,分别设置在拾音和发音的关键连接位置,从而有效地衰减了传导路径的正反馈信号,传导主要针对低音信号。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传导和辐射路径衰减了正反馈信号-6db以上,相对常规方案,本设计方案的整个系统增益可提高6db(相当于2倍声压功率),实现大音量,好音质的同时又不会产生啸叫。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