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978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安防护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装摄像头仅具有连续视频录制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而不具备甄别人脸或其他的智能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像头与互联网端的大数据平台连接,对人脸进行识别,来判断可疑信息并通过手机、邮件、监控中心等终端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摄像技术与智能识别人脸技术相结合,实现开发了一种具有智能识别嫌疑人功能的摄像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由外壳、底座、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蓄电池、云计算系统、数据库和夜视光源组成;

所述底座设置在外壳的下端,所述摄像头和夜视光源连接于外壳上;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摄像头和夜视光源的上方,所述蓄电池、云计算系统、数据库安装在外壳的内部;

所述云计算系统与摄像头、数据库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

所述云计算系统、摄像头、数据库与PCB电路板、控制器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可以感受到周边的热源情况,并将结果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综合分析所得信息计算并发出指令,驱动圆周驱动器和摆角驱动器。所述圆周驱动器可以使摄像头转动到任意方位,所述摆角驱动器可以使摄像头进行俯仰角摆动。通过圆周驱动器和摆角驱动器的运动,可以使摄像头达到任意方位进行录制。

所述夜视光源与摄像头安装在一起,同步动作,夜视光源可以在自然光不足的情况下提供辅助光源。

所述摄像头的内部设置有偏光镜片。

所述外壳的下方安装有圆周驱动器和摆角驱动器,所述圆周驱动器和摆角驱动器的下方安装有摄像头。

所述底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万向轴和转轴,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吸盘。

所述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摄像头周边热源的分布情况,信息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后,由控制器向圆周驱动器和摆角驱动器发出指令,驱动摄像头做出相应的运动,以对准热源方向进行摄像录制,摄像结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系统进行计算,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得到判断结果,并输送到手机等信息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的安防摄像头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增加了对人物图像的智能判断,通过服务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后台模式识别,能快速发现报警嫌疑信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非常有利于推广到市场中进行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外壳;2-底座;3-摄像头;4-红外传感器;5-蓄电池;6-云计算系统;7-数据库;8-夜视光源;9-PCB电路板;10-万向轴;11-转轴;12-吸盘;13-偏光镜片;14-控制器;15-圆周驱动器;16-摆角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面孔识别安防摄像头,由外壳1、底座2、摄像头3、红外传感器4、蓄电池5、云计算系统6、数据库7和夜视光源8组成;

所述底座2设置在外壳1的下端,所述摄像头3和夜视光源8连接于外壳1上;所述红外传感器4设置在摄像头3和夜视光源8的上方,所述蓄电池5、云计算系统6、数据库7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

所述云计算系统6与摄像头3、数据库7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

所述云计算系统6、摄像头3、数据库7与PCB电路板9、控制器14之间通过电路相连接。

所述摄像头3的内部设置有偏光镜片13。

所述外壳1的下方安装有圆周驱动器15和摆角驱动器16,所述圆周驱动器15和摆角驱动器16的下方安装有摄像头3。

所述底座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万向轴10和转轴11,所述底座2的下方设置有吸盘12。

实施例1:

重点区域监控设备:

重点区域一般只允许授权许可的人能够进入,一旦有未知面孔的人出现就应该报警。本实用新型通过传统的摄像头和后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同时通过与数据库匹配能够做到准确发现,即时报警。

指令流程:

1、监控探头通过有线、wifi、gprs等接入互联网与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连接;

2、每隔5秒钟监控探头拍一张照片并上传到服务端大数据平台上;

3、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进行图片分析识别,并与已知数据库进行分析匹配;

4、发现嫌疑,即刻启动推送系统向监控人员发出警报。(手机、邮件、监控中心显示)。

实施例2:

无人机拍摄设备:

无人机跟踪拍摄在大数据平台的配合下,能更有效的发现目标物。

指令流程:

1、无人机探头通过gprs接入互联网与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连接;

2、每隔5秒钟监控探头拍一张照片并上传到服务端大数据平台上;

3、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进行图片分析识别,并与已知数据库进行分析匹配,发现目标,即刻启动推送系统向地面控制人员发送报警。

实施例3:

智能门禁:

智能门禁会支持远程控制,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会对未知风险的识别准确率大为提升。

指令流程:

1、智能门禁探头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与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连接;

2、每隔5秒钟监控探头拍一张照片并上传到服务端大数据平台上;

3、服务端大数据平台进行图片分析识别,并与已知数据库进行分析匹配;

4、发现未知人脸,即刻启动推送系统向主人向出报警(手机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