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06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



背景技术:

远程控制,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比如,远程唤醒技术是由网卡配合其他软硬件,通过给处于待机状态的网卡发送特定的数据祯,实现电脑从停机状态启动的一种技术。

远程控制利用无线或电信号对远端的设备进行操作的一种能力,远程控制通常通过网络才能进行。位于本地的计算机是操纵指令的发出端,称为主控端或客户端,非本地的被控计算机叫做被控端或服务器端。远“程”不等同于远“距离”,主控端和被控端可以是位于同一局域网的同一房间中,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处在任何位置的两台或多台计算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器设备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功能,存在于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尤其一些工作比较危险的地区,更需要智能化远程控制设备代替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通过安装不同操控装 置的软件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来远程操控设备的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包括操控设备本体,所述操控设备本体的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前端设有扬声器,箱体的正面设有手提把手,所述箱体的左侧侧面设有接孔槽,所述接孔槽的外侧设有电源插孔,箱体的上方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顶部中间设有广角摄像头,所述广角摄像头的一侧设有光线传感器,所述操控设备本体的箱体底部靠近角处设有抗震垫,所述操控设备本体的内部设有硬件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接线槽的内部设有RS485接口、USB3.0插孔、耳机接口、接口、网线插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键盘区、功能按钮区。

优选的,所述硬件控制系统上设有电话模块、网络模块、接口模块,所述电话模块、网络模块、接口模块的连接端口分别与数据收发模块连接,所述数据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A\D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另一端与CPU的连接端口连接,所述CPU上的连接端口分别与蓄电池、存储模块、定位模块连接,所述CPU的另一连接端口与反馈电路、操控模块、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操控模块的另一端与A\D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另一端设有语音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所述语音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的一端均与驱动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馈电路上设有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5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12V电压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与第一电阻之间的节点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四电阻之间的节点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一电容。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上设有UI模块,所述UI模块的A端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8V-10V的电压连接,所述UI模块上的K端与NC端接地,所述UI模块上的VCC端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四电容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三电容,所述UI模块上的VO端口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感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导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操控设备本体的底部四个角处设有抗震垫,避免震动影像到设备内部的元件;

(2)本装置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只要通过USB接口在操控装置上安装需要远程操控的设备的程序,就可以可以通过该设备利用数据传输线对操控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操控设备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件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馈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中:1、操控设备本体;2、广角摄像头;3、光线传感器;4、显示器;5、扬声器;6、控制面板;7、接孔槽;8、手提把手;9、电源插头;10、抗震垫;11、硬件控制系统;12、电话模块;13、网络模块;14、接口模块;15、数据收发模块;16、A\D转换模块;17、CPU;18、蓄电池;19、存储硬盘;20、定位模块;21、反馈电路;22、操控模块;23、驱动电路;24、语音模块;25、键盘模块;26、显示模块;27、三极管;28、发光二极管;29、第一电阻;30、第二电阻;31、第一二极管;32、第三电阻;33、第一电容;34、第四电阻;35、第二电容;36、第五电阻;37、第六电阻;38、UI模块;39、第七电阻;40、第三电容;41、第四电容;42、第二二极管;43、第三二极管;44、第八电阻;45、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危险区的远程操控设备,包括操控设备本体1,操控设备本体1的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上设有键盘区、功能按钮区,控制面板6的前端设有扬声器5,箱体的正面设有手提把手8,箱体的左侧侧面设有接孔槽7,接线槽7的内部设有RS485接口、USB3.0插孔、耳机接口、接口、网线插孔,接孔槽7的外侧设有电源插孔9,箱体的上方设有显示器4,显示器4的顶部中间设有广角摄像头2,广角摄像头2的一侧设有光线传感器3,操控设备本体1的箱体底部靠近角处设有抗震垫10,操控设备本体1的内部设有硬件控制系统11。

请参阅图2,硬件控制系统11上设有电话模块12、网络模块13、接口模块14,电话模块12、网络模块13、接口模块14的连接端口分别与数据收发模块15连接,数据收发模块15的另一端与A\D转换模块16的一端连接,A\D转换模块16的另一端与CPU17的连接端口连接,CPU17上的连接端口分别与蓄电池18、存储模块19、定位模块20连接,CPU17的另一连接端口与反馈电路21、操控模块22、驱动电路23连接,操控模块22的另一端与A\D转换模块16的一端连接,A\D转换模块16的另一端设有语音模块24、键盘模块25、显示模块26,语音模块24、键盘模块25、显示模块26的一端均与驱动 电路23连接,硬件控制系统11首先通过收据收发模块15将数据信号接收过来,通过A\D转换模块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输至CPU17,CPU17将数据进行存储备份,通过操控键盘与功能面板,反馈电路将电信号反馈给CPU17,CPU17发出信号给驱动电路23,驱动电路通过A\D转换模块将数据进行转换,同时驱动电路16驱动着语音模块24、键盘模块25、显示模块26的运转,在操控设备本体1的显示器4上能够直观的看到危险区的作业情况。

请参阅图3,反馈电路21上设有三极管27,三极管27的集电极与5V电源连接,三极管2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27的基极与发光二极管28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8的负极与第一电阻2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29的另一端与12V电压端连接,发光二极管28与第一电阻29之间的节点与第二电阻30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30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3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31的负极与第五电阻36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36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34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36、第四电阻34之间的节点与第二电容35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3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3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3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28的正极连接,第三电阻32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一电容33。

请参阅图4,驱动电路23上设有UI模块38,UI模块采用TLP2500型号的电子元件,UI模块38的A端与第六电阻3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37的另一端与8V-10V的电压连接,UI模块38上的K端与NC端接地,UI模块38上的VCC端与第七电阻39的一端连接,第七电 阻39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41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41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四电容41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三电容40,UI模块38上的VO端口与第二二极管4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42的负极与第八电阻44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44的另一端与电感45的一端连接,电感45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感45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4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43的负极与导线连接。

本装置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只要通过USB3.0接口在操控装置上安装需要远程操控的设备的程序,就可以可以通过该设备利用数据传输线对操控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