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和定焦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963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和定焦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和定焦摄像头模组。



背景技术:

摄像头成像拍照原理:光线通过摄像头镜头的光在到达感光芯片时,会被感光芯片感应并转为电信号,在经过模数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输送到图像信号处理器转化为RGB信号。RGB信号经过显示屏处理后显示出图像,被人眼所见。

通过镜头的光线在到达感光芯片时,除了被感光芯片的有效成像区所捕捉到的光之外,还有一部分光经过FPC软板(柔性电路板)表面发生成漫反射后,在镜头内部经过若干次反射回镜头从而形成杂光。(比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打开手电筒,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除了手电筒形成的光束圈之外,其他地方应该是没有光线看不到的。但实际上除了这束光,我们还能轻松看到房间其他比较暗的区域,这是因为光束经过墙面或者其他地方不断的发生漫反射现象造成的。摄像头镜头组件内部同理。)这部分光不是我们需要的杂光, 而且是要想尽办法消除的杂光,否则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和定焦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所述FPC软板包括:

FPC软板本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FPC软板本体上、用于吸收光线、减少所述FPC软板本体表面漫反射的吸光层。

优选为,吸光层为哑光黑色曝光型油墨。

优选为,所述吸光层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涂布,厚度为0.01-0.03mm。

优选为,所述吸光层的厚度为0.02mm。

优选为,所述吸光层与所述FPC软板本体上的元器件焊盘的周边,以及与感光芯片的周边设有宽度大于等于0.075mm的间距。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FPC软板的定焦摄像头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底座;

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相连接、用于信号接收处理;以及

感光芯片,设置在所述FPC软板上、用于接收光信号并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

所述FPC软板本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吸收光线、减少所述FPC软板本体表面漫反射的吸光层。

优选为,所述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底座通过黑胶相连接。

优选为,所述黑胶为环氧树脂黑胶。

优选为,所述FPC软板与所述镜头底座的粘合区宽度为0.3-0.35mm。

优选为,所述FPC软板与所述底座连接区的黑胶表面粗超,以增强粘附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底座;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相连接、用于信号接收处理;以及感光芯片,设置在所述FPC软板上、用于接收光信号并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所述FPC软板本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吸收光线、减少所述FPC软板本体表面漫反射的吸光层;当经过镜头组件的光线进入到FPC软板上时,除了被感光芯片的有效成像区所捕捉到的光之外,其余的光线大部分被FPC软板上的吸光层吸收,在FPC软板上设计吸光层,避免了FPC软板上的光线经过表面漫反射,在镜头内部经过若干次反射回镜头从而形成杂光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中:1、FPC软板本体;2、吸光层;3、感光芯片;4、镜头;5、镜头通光孔;6、镜头安装座;7、胶;8、圆弧形凸起;9、螺纹部;10、连接部;11、滤光片;12、虚线圆圈;13、方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减少漫反射的FPC软板,包括:

FPC软板本体1;以及

设置在所述FPC软板本体1上、用于吸收光线、减少所述FPC软板本体表面漫反射的吸光层2。

柔性电路板FPC全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即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具体的,FPC软板本体1上设有若干贴片元器件,例如电阻、TVS管等,这里的吸光层2为一层哑光黑色曝光型油墨,其型号为PSR-4000,该油墨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在FPC软板本体1表面。

如图2所示,光线照射到吸光层2后,大部分的光线被吸收,只有少量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当其配合摄像头模组工作时,减少了大量反射回摄像头模组镜头4的杂光,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所述吸光层2厚度为0.01-0.03mm,优选0.02 mm。

具体的,在实际生产时,根据定焦摄像头模组的实际尺寸大小以及其他需求,一般吸光层的厚度采用0.015mm、0.02mm、0.025mm这几种规格,相应的厚度对应相应的产品,使得产品吸光层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不会出现吸光层厚度过大,使用不彻底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出现吸光层厚度太薄,吸光效果差的问题。

优选为,所述吸光层2与所述FPC软板本体1上的元器件焊盘的周边,以及与感光芯片的周边设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075mm的间距。

如图3所示, FPC软板本体1上设置若干焊盘15,通过焊盘15进行电路布置,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油墨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使其固化,当油墨固化后,使其与焊盘15、元器件周边形成大于等于0.075mm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吸光层2与所述FPC软板本体1上各焊盘15之间的距离一般设置为0.075mm、0.08mm、0.085mm几种规格,根据实际产品的大小进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减少漫反射的定焦摄像头模组,包括:

镜头组件;

与所述镜头组件相连接、用于信号接收处理的FPC软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FPC软板上、与所述FPC软板相连接、用于接收光信号并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感光芯片3。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镜头4;以及带有镜头通光孔5、用于所述镜头4安装、与所述FPC软板相连接的底座。

具体的,底座包括镜头安装座6和镜头安装座6相连接的固定座,镜头通光孔5设置在镜头安装座6上,镜头4通过胶7固定在镜头安装座6内,需要说明的是,镜头4的尺寸形状与镜头安装座6相配合,同时,镜头4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凸起8,圆弧形凸起8与镜头通光孔5相对设置。

镜头安装座6和固定座之间可以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固定座包括与镜头安装座6螺纹连接的螺纹部9,以及与与螺纹部9为一体结构的连接部10;连接部10用于与FPC软板固定,螺纹部9和连接部10连接处形成一个凸台,在凸台上设置了滤光片11。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镜头通光孔5开口处设有斜口14,增加了光线进入镜头的数量。

如图3所示,光线通过透镜上的圆弧形凸起8进入到摄像头模组内,通过镜头4、滤光片11进入到FPC软板上,部分光线直接被感光芯片3接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输送到图像信号处理器转化为RGB信号。RGB信号经过显示屏处理后显示出图像,被人眼所见。

还有部分不需要的光线照射到FPC软板上的吸光层2上,吸光层2将这些光线绝大部分吸收,极少部分光线继续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只有少量的光线再次进入镜头4,大大减少了再次进入到镜头4的光线数量,提高成像质量。

在图3中可以看出,虚线圆圈12的区域内即为镜头4光成像大小,方形区域13为感光芯片3的有效成像区。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FPC软板上的感光芯片13还能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还设有将数字信号转换成RGB信号的图像信号处理器,最后图像处理器将RGB信号通过显示屏处理后进行图像显示。

所述感光芯片3正对镜头组件设置。

具体的,感光芯片3为长方形,其设置在镜头4光成像圆区域内正中心位置处,由于镜头4的大量光线都集中在中心位置,这个位置的感光芯片3能够直接接收最大量的初始光线,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成像质量。

优选为,所述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通过黑胶相连接。

优选为,所述黑胶为环氧树脂黑胶。

优选为,所述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粘合区宽度为0.25-0.4mm。

具体的,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通过黑胶连接,实际生产时,粘合区的宽度设计为0.3mm、0.35mm等几种规格,这种设计,既符合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强度,又能够尽量减少占用FPC软板上的面积。

优选为,所述镜头4和所述底座通过胶7固定连接。

具体的,FPC软板与镜头组件通过黑胶固定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黑胶表面较为粗糙,当用黑胶进行粘合时,由于表面较为粗糙,使得两者之间的粘附力增大,提高了整个摄像头的可靠性。

同时,镜头4和底座也通过胶7固定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胶7为透明胶体,采用透明胶体,使得光线能够穿过透明胶体,避免了光线的损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底座;FPC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相连接、用于信号接收处理;以及感光芯片,设置在所述FPC软板上、用于接收光信号并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所述FPC软板本体上设置有一用于吸收光线、减少所述FPC软板本体表面漫反射的吸光层;当经过镜头组件的光线进入到FPC软板上时,除了被感光芯片的有效成像区所捕捉到的光之外,其余的光线大部分被FPC软板上的吸光层吸收,在FPC软板上设计吸光层,避免了FPC软板上的光线经过表面漫反射,在镜头内部经过若干次反射回镜头从而形成杂光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