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600发布日期:2018-06-06 01:2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肩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



背景技术:

肩咪是一种特殊的通讯工具,它不依赖外部网络或交换机支持,可以自成体系形成肩咪集群通讯,因此在许多特殊的环境下使用较多。由于肩咪使用的环境特殊,有时甚至是恶劣环境,出错的几率就大。

肩咪的通讯模式是双向单通道,接收和发送是分时工作。由于这种工作模式就决定了当肩咪处于语音发送状态时,如果发送失败,用户无法得知。另外,一台肩咪有多个通讯信道,其中有可用信道和闲置信道,如果用户因为某种原因将肩咪的信道切换到了闲置信道,而用户并不知道,同样会造成语音发送失败。肩咪还有一个特殊的工作状态;当用户不进行语音发送操作时,肩咪就处于接收工作状态。因此肩咪会时时发出其他用户对讲通讯的语音,这些语音信号对于使用者来说毫无作用,有时甚至感觉到是一种噪音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增设的蜂鸣器、LED单元,使得肩咪可以反馈语音发送的状态,提高了肩咪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包括MCU控制模块、第一按钮SW1、蜂鸣器单元、LED灯单元、扬声器单元、第四电阻R4,所述扬声器单元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音响信号,并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按钮SW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源VDD连接,且另一端还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蜂鸣器单元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中LED灯单元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发送语音过程中,当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发生变化,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且所述MCU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灯光信号驱动所述蜂鸣器发出对应的提示音,并驱动LED灯单元启动或关闭。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按钮SW1默认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当MCU控制模块通电的同时第一按钮SW1输入引脚为低电位,则驱动MCU控制模块改变蜂鸣器单元提示音音量的大小。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二按钮SW2、第五电阻R5,其中所述第二按钮S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电源VDD连接,且另一端还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按钮SW2默认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当第二按钮SW2输入引脚为低电位,则驱动MCU控制模块设置LED灯单元的反馈提示为发光或熄灭。

进一步说明,所述MCU控制模块为PIC18F26K20单片机,其中第一按钮SW1的一端与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0/INT0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其中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2/INT2引脚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按钮SW2的一端与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1/INT1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说明,所述LED灯单元包括LED灯、第九电阻R9、第四三极管Q4,其中LED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VDD连接,所述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PIC18F26K20单片机的RES/RC3引脚连接。

进一步说明,所述蜂鸣器单元包括蜂鸣器、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其中所述蜂鸣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与电源VDD连接,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LEDG/RC0引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LEDR/RC1引脚,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PWM/RC2引脚。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阻值依次递减。

进一步说明,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扬声器、第七MOS管Q7、第六MOS管Q6,其中所述第七MOS管Q7的漏极与扬声器的2端口连接、第六MOS管Q6的漏极与扬声器的1端口连接,所述第七MOS管Q7、第六MOS管Q6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RC5/SCL引脚,第七MOS管Q7的栅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RC6/SI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MCU控制模块进行编程后,以及增设的蜂鸣器、LED单元,使得肩咪可以反馈语音发送的状态,其中当用户操作语音发送按键(第一按钮SW1)进行语音发送时,如果语音能够正常发送,肩咪内的蜂鸣器会发出短促音响提示发送成功。发送结束后,肩咪内的蜂鸣器会发出短促音响提示发送结束。反之,如果由于用户操作不当或其他肩咪通讯信道错误选择在闲置信道不能正常发送语音,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时操作发送按键(第一按钮SW1)进行语音发送时,肩咪内的蜂鸣器会发出长时间的音响提示,提示用户发送语音失败。避免了用户错误选择在闲置信道不能正常发送语音的情况,提高了肩咪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模块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MCU控制模块和LED灯单元以及蜂鸣器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MCU控制模块和第一按钮和以及第二按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MCU控制模块和扬声器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MCU控制模块;2-蜂鸣器;3-LED灯;4-扬声器;5-来自其他肩咪的音响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为实现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音响和LED灯光提示工作状态的肩咪,包括MCU控制模块1、第一按钮SW1、蜂鸣器单元、LED灯单元、扬声器单元、第四电阻R4,所述扬声器单元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音响信号5,并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按钮SW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源VDD连接,且另一端还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蜂鸣器单元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LED灯单元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在发送语音过程中,当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发生变化,所述MCU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且所述MCU控制模块1根据接收到的灯光信号驱动所述蜂鸣器发出对应的提示音,并驱动LED灯单元启动或关闭。

当MCU控制模块1通电时,检测到的第一按钮SW1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则接下来第一按钮SW1是作为语音发生键使用;

当第一按钮SW1是作为语音发生键使用时,MCU控制模块1一旦探测到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表示用户要进行语音发送。MCU控制模块1检查由其他肩咪发送到肩咪的LED灯光信号,即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如果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是高电位,表示其他肩咪已经响应肩咪发出的语音发送请求,并且通讯信道正常,可以开始发送语音。反之,通讯信道错误,不能正常发送语音信号。这时MCU控制模块1会驱动蜂鸣器2发出连续长声音响信号,提示用户通讯信道错误,不能正常发送语音信号。如果用户将肩咪恢复到了正常工作信道,肩咪就恢复了正常工作。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按钮SW1默认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当MCU控制模块1通电的同时第一按钮SW1输入引脚为低电位,则驱动MCU控制模块1改变蜂鸣器单元提示音音量的大小。

以下介绍设置蜂鸣器2正常工作模式提示音量的具体原理;

其中MCU控制模块1得电后,首先检测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的电位状态;此时的第一按钮SW1是作为设置蜂鸣器2提示音大小的作用;如果用户按压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表示用户需要修改提示音响的工作模式,此时MCU控制模块1点亮LED灯3,同时驱动蜂鸣器2发出短促的“嘀”一次,此时如果用户释放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转变为高电位,MCU控制模块1认定用户将音响工作模式设置在工作模式1,熄灭LED灯3,保存参数,设置完毕。音响工作模式1的工作状态是;当用户进行语音发送时没有提示音响,定义为“静音模式”。

如果蜂鸣器2发出短促的“嘀”声一次,用户继续保持按压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仍然是低电位,MCU控制模块1驱动蜂鸣器2再次发出短促的“嘀”一次,此时如果用户释放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转变为高电位,MCU控制模块1认定用户将音响工作模式设置在工作模式2,熄灭LED灯3,保存参数,设置完毕。音响工作模式2的工作状态是;当用户进行语音发送时,蜂鸣器2发出低音提示音响,定义为“低音模式”。

如果蜂鸣器2发出短促的“嘀”声二次,用户继续保持按压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仍然是低电位,MCU控制模块1驱动蜂鸣器2再次发出短促的“嘀”一次,此时如果用户释放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转变为高电位,MCU控制模块1认定用户将音响工作模式设置在工作模式3,熄灭LED灯3,保存参数,设置完毕。音响工作模式3的工作状态是;当用户进行语音发送时,蜂鸣器2发出中音提示音响,定义为“中音模式”。

如果蜂鸣器2发出短促的“嘀”声三次,用户继续保持按压第一按钮SW1,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仍然是低电位,MCU控制模块1驱动蜂鸣器2再次发出短促的“嘀”一次,此时MCU控制模块1认定用户将音响工作模式设置在工作模式4,无论用户是否释放第一按钮SW1,MCU控制模块1将熄灭LED灯3,保存参数,设置完毕。音响工作模式4的工作状态是;当用户进行语音发送时,蜂鸣器2发出高音提示音响,定义为“高音”模式。

上述的设置工作完成后,肩咪在语音发送的工作过程中,MCU控制模块1一旦探测到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表示用户要进行语音发送了,MCU控制模块1立即查看音响提示工作模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驱动低、中、高蜂鸣器电路或不发出音响提示。

如图1所示,进一步说明,还包括第二按钮SW2、第五电阻R5,其中所述第二按钮S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电源VDD连接,且另一端还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按钮SW2默认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当第二按钮SW2输入引脚为低电位,则驱动MCU控制模块1设置LED灯单元的反馈提示为发光或熄灭。

以下介绍设置LED灯正常工作模式具体原理;

其中所述第二按钮S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电源VDD连接,且另一端还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其中LED灯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通过第二按钮SW2的电位变化驱动MCU控制模块1设置LED灯3正常工作模式为发光或熄灭;

在肩咪进行语音发送工作时,点亮LED灯3(模式1)或不点亮LED灯3(模式0)。

其中所述第二按钮SW2默认输入引脚为高电位,如果用户按压第二按钮SW2,第二按钮SW2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表示用户需要修改LED灯3光提示的工作模式。MCU控制模块1会检查上次设置的工作模式。

如果上次是不点亮LED工作模式(模式0),MCU控制模块1则将工作模式修改为点亮LED工作模式(模式1),并且点亮LED,蜂鸣器2发出短促的“嘀”声一次。然后MCU控制模块1通过检测第二按钮SW2的输入引脚电位的变化判断用户是否释放了第二按钮SW2。第二按钮SW2的输入引脚电位是低电位表示用户没有释放第二按钮SW2,MCU控制模块1继续等待。第二按钮SW2的输入引脚电位是高电位表示用户释放了第二按钮SW2,MCU控制模块1保存参数,熄灭LED灯3,设置完成。

肩咪在语音发送工作过程中,MCU控制模块1一旦探测到第一按钮SW1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表示用户要进行语音发送了,MCU首先查看音响提示工作模式,给出不同音量的音响提示。然后查看LED灯3的点亮工作模式,决定是否点亮或不点亮LED灯3。对MCU控制模块1进行编程,可选择肩咪正常工作时有灯光显示或关闭灯光显示,增强了肩咪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如图2-4所示,进一步说明,所述MCU控制模块1为PIC18F26K20单片机,其中第一按钮SW1的一端与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0/INT0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按钮SW2的一端与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1/INT1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其中PIC18F26K20单片机上的RB2/INT2引脚接收来自其他肩咪的灯光信号。

如图1-2所示,进一步说明,所述LED灯单元包括LED灯3、第九电阻R9、第四三极管Q4,其中LED灯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VDD连接,所述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PIC18F26K20单片机的RES/RC3引脚连接。通过对PIC18F26K20单片机编程,当第二按钮SW2的输入引脚是低电位,则驱动PIC18F26K20单片机并设置LED灯3提示的工作模式。

如图1-2所示,进一步说明,所述蜂鸣器单元包括蜂鸣器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其中所述蜂鸣器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与电源VDD连接,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LEDG/RC0引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LEDR/RC1引脚,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PWM/RC2引脚。

进一步说明,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阻值依次递减。通过不同阻值的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分别与蜂鸣器2连接,并构成对应的低音量蜂鸣器电路、中音量蜂鸣器电路、高音量蜂鸣器电路,进一步提高肩咪的环境适应能力。

如图4所示,进一步说明,所述扬声器单元包括扬声器4、第七MOS管Q7、第六MOS管Q6,其中所述第七MOS管Q7的漏极与扬声器4的2端口连接、第六MOS管Q6的漏极与扬声器4的1端口连接,所述第七MOS管Q7、第六MOS管Q6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PI C18F26K20单片机的RC5/SCL引脚,第七MOS管Q7的栅极连接到PIC18F26K20单片机的RC6/SI引脚。

其中在上述肩咪语音发送音响提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提到过,肩咪语音发送音响提示共有4种工作模式。其中模式1是静音模式。当肩咪语音发送音响提示的工作模式设定在模式1时,MCU控制模块1会将第七MOS管Q7、第六MOS管Q6置于导通状态,间接将其他肩咪发送到肩咪的语音信号对地屏蔽,在肩咪的扬声器4中不会发出任何语音。避免了肩咪会有时发出其他用户对讲通讯的语音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MCU控制模块1进行编程后,以及增设的蜂鸣器2、LED单元,使得肩咪可以反馈语音发送的状态,其中当用户操作语音发送按键(第一按钮SW1)进行语音发送时,如果语音能够正常发送,肩咪内的蜂鸣器2会发出短促音响提示发送成功。发送结束后,肩咪内的蜂鸣器2会发出短促音响提示发送结束。反之,如果由于用户操作不当或肩咪通讯信道错误选择在闲置信道不能正常发送语音,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时操作发送按键(第一按钮SW1)进行语音发送时,肩咪内的蜂鸣器2会发出长时间的音响提示,提示用户发送语音失败。解决了用户错误选择在闲置信道不能正常发送语音的情况,提高了肩咪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蜂鸣器提示音音量的大小,以及设置LED灯反馈提示时候是启动还是关闭,提高了肩咪工作的可靠性,增强了肩咪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