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591发布日期:2018-06-06 01:2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TD-SCDMA和WIMAX系统、以及TD-LTE系统均采用TDD模式,在基站系统中,发射通道功放(PA)到天线(ANT)和接收通道到天线(ANT)间由一个大功率开关(SW)来控制收发切换;接收通道的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天线从空中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其噪声,非线性,匹配等性能对整个接收机至关重要。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要求射频器件、模块向高选择性,低成本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通信速率大大提高,对射频器件、模块在大功率和高集成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其目的旨在降低TDD系统基站接收通道的噪声系数,提高接收前端的集成度和灵敏度,大幅减小电路面积,降低成本,优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包括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氮化铝基板、三个PIN二极管芯片、砷化镓低噪放芯片和硅驱动芯片,氮化铝基板、砷化镓低噪放芯片、硅驱动芯片粘接在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中心金属衬底上,三个PIN二极管芯片粘接在氮化铝基板上,第一PIN二极管作为发射通道,第二PIN二极管和第三PIN二极管作为开关元件构成串联开关电路作为接收支路,接收支路后级连一个高集成砷化镓低噪放芯片构成整个接收通道,开关电路的切换由硅驱动芯片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开关、驱动及低噪声一体化,集成度更高,产品通用性好,灵活性强,工作安全可靠;

2)满足TD-SCDMA、WIMAX及TD-LTE系统基站功放大功率切换控制的要求、接收通道的低噪声系数和增益要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集成度,成本低,性能优;

3)多芯片组装(MCM)技术,裸芯片直接粘接加工方法,降低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热阻,提升模块的可靠性和产品电性能,降低模块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及芯片粘接、引线键合示意图。

图2是氮化铝基板示意图。

图3是硅驱动芯片示意图。

图4是低噪放芯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A是氮化铝基板A,B、C、D是三个PIN二极管芯片,E是硅驱动芯片,F是砷化镓低噪放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包括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氮化铝基板、三个PIN二极管芯片、砷化镓低噪放芯片和硅驱动芯片,氮化铝基板、砷化镓低噪放芯片、硅驱动芯片粘接在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中心金属衬底上,三个PIN二极管芯片粘接在氮化铝基板上,第一PIN二极管作为发射通道,第二PIN二极管和第三PIN二极管作为开关元件构成串联开关电路作为接收支路,接收支路后级连一个高集成砷化镓低噪放芯片构成整个接收通道,开关电路的切换由硅驱动芯片实现。

所述第一PIN二极管反向耐压大于300V,结电容小于0.2P,串联电阻小于0.5欧姆,热阻小于15度/瓦,所述第二PIN二极管和第三PIN二极管反向耐压大于200V,结电容小于0.05P,串联电阻小于0.5欧姆。

所述PIN二极管芯片、砷化镓低噪放芯片、硅驱动芯片之间及芯片与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对应管脚间用金丝键合连接。

所述氮化铝基板、砷化镓低噪放芯片、硅驱动芯片用导热系数>10W/MK的高导热银浆粘接在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中心金属衬底上,PIN二极管芯片用导热系数>10W/MK的高导热银浆粘接在氮化铝基板上。

所述PIN二极管芯片为大功率开关PIN二极管芯片。

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模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中心金属衬底上粘接氮化铝基板、砷化镓低噪放芯片以及硅驱动芯片;

2)在氮化铝基板上粘接三个PIN二极管芯片;

3)氮化铝基板,三个PIN二极管芯片、砷化镓低噪放芯片、硅驱动芯片与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对应管脚和中心金属衬底间用金丝键合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对比附图1,开关、驱动及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的结构,采用高导热银浆把氮化铝基板A、砷化镓低噪放芯片F,以及硅驱动芯片E粘接在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内的中心金属衬底上。将氮化铝基板A,三个PIN二极管芯片B、C、D,砷化镓低噪放芯片F、硅驱动芯片E与QFN5×5-32L标准封装引线框对应管脚和中心金属衬底间用金丝键合连接。上述工艺完成后,将器件封装、测试。

对比附图2,采用高导热银浆把大功率PIN二极管芯片B以及中功率二极管芯片C和D粘接在氮化铝基板上。

对比附图3、4,是硅驱动芯片和低噪放芯片的示意图。

对比附图5,是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实施例1

选用0.15mm厚的氮化铝基板,按照图2的电路示意图进行PCB板电路图设计,表面镀金。大功率 PIN二极管芯片B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反向耐压大于300V,结电容小于0.2P,串联电阻小于0.5欧姆,热阻小于15度/瓦,按照这些要求选择PIN二极管芯片。另外两个PIN二极管芯片C和D主要从反向耐压大于200V,结电容小于0.05P,串联电阻小于0.5欧姆,按照这些要求选择PIN二极管芯片。

砷化镓低噪声放大器芯片的作用是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构成接收通道,满足接收通道的噪声系数及增益要求。

如图5所示:发射状态时,功放1工作,功率由功放输出,经过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2切换到天线3;接收状态时,信号由天线3输入,经过TDD开关、驱动和低噪放一体化接收前端2切换到接收处理单元4。通道切换控制和匹配由控制和匹配电路5来实现。

常温下,TDD开关、驱动以及低噪放一体化的接收前端在TD-LTE的主要指标有:

1.接收通道:噪声系数典型值为1.5 dB,增益典型值为30dB;

2.发射通道:功率容量为120W,插入损耗典型值为0.3d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