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056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光纤通信网络越来越复杂,光缆线路的数量、长度、铺设范围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但与此同时,光缆的维护与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随着光缆数量的增加以及早期敷设光缆的老化,光缆线路的故障次数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故障处理主要还是分散式,被动式的手工维护,这些故障处理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光缆铺设区域需要配置大量人员与设备资源;故障定位复杂,不能及时判断设备故障还是光缆故障;找线路故障位置耗时耗力,修复响应时间慢。

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包括管理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外部光纤线路的OTDR检测模块及用于将所述OTDR检测模块中的探测头定位到故障点的机械定位模块,所述管理控制模块同时连接所述机械控制模块和所述OTDR检测模块,所述机械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所述机械定位模块,所述机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探测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光器和光功率计,所述外部光纤线路连接所述分光器的输入端,所述分光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光功率计及外部接收设备,所述光功率计连接所述管理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光纤线路通过第一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分光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光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接收设备通过第二光纤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控制模块与获取所述外部光纤线路的故障警告信息的外部数据处理平台进行通讯,所述外部光纤线路与外部接收设备通过光纤跳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光纤线路与所述光纤跳线通过第一光纤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定位模块包括第一滑竿、第二滑竿、第三滑竿、第四滑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舵机及用于固定所述探测头的安装臂,所述第三滑竿设于所述第一滑竿和所述第二滑竿之间,所述第三滑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竿和所述第二滑竿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三滑竿上并可以在所述第三滑竿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底部设有所述舵机并与所述舵机连接,所述舵机连接所述安装臂,所述安装臂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滑竿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凹槽,所述安装臂的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凹槽勾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舵机上设有连接轴,所述安装臂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臂与所述舵机通过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的另一端设有中空固定座,所述探测头套设于所述中空固定座并与所述中空固定座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上固定的探测头准确定位到出现故障的外部光纤线路处进行故障检测,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管理控制模块,检测完毕后自动恢复原线路的连接,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定位模块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定位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定位模块结构示意图三。

在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滑竿;2-第二滑竿;3-第三滑竿;4-第四滑竿;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舵机;8-安装臂;9-探测头;10-第一光纤连接器;11-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

61-凹槽;71-连接轴;81-挂钩;82-连接孔;83-中空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前”、“后”、“左”、“右”、“上”、“下”、“顶”、“底”等,参照所描述的(一幅或多幅)附图的方向而使用,由于这些实施例的部件按照多个不同的方向定位,方向术语只是用作解释的目的,而绝不是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包括管理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外部光纤线路的OTDR检测模块及用于将OTDR检测模块中的探测头9定位到故障点的机械定位模块,管理控制模块同时连接机械控制模块和OTDR检测模块,机械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机械定位模块,机械定位模块连接探测头9。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为:将获取到的外部光纤线路中的故障点与管理控制模块进行通讯,管理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故障点发送给机械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机械定位模块将探测头9定位到故障点并进行故障检测,然后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控制模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上固定的探测头9准确定位到出现故障的外部光纤线路处进行故障检测,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管理控制模块,检测完毕后自动恢复原线路的连接,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光器和光功率计,外部光纤线路连接分光器的输入端,分光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光功率计及外部接收设备,光功率计连接管理控制模块。

这样设置的工作原理为:外部光纤线路与监测仪内部的分光器连接进行光信号的传输,光功率计的设置是用来实现检测光信号强度是否符合定义的标准,当光功率计检测到光信号的强度不符合定义的标准时,内部电路将传输异常信号给管理控制模块,管理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故障警告信息发送给机械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机械定位模块将探测头9定位到故障点并进行故障检测,然后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控制模块。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在不改变原来的光信号传输状态和原来的网络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线路状态自动检测功能,对光纤光信号的传输不存在任何控制,测试仪内的任何有源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所检测的光纤线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能够自动判断光纤线路故障或传输设备故障,提高了维护光纤线路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光纤线路通过第一光纤连接器10与分光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光器的输出端与外部接收设备通过第二光纤连接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光器为无源的1分2分光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或1:8或1:16或1:32或1:64或其他分光比。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控制模块与获取外部光纤线路的故障警告信息的外部数据处理平台进行通讯,外部光纤线路与外部接收设备通过光纤跳线连接。

这样设置的工作原理为:外部光纤线路中出现的故障点可以直接采用外部数据处理平台获取,数据处理平台将获取的故障警告信息发送给管理控制模块,管理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故障点发送给机械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机械定位模块将探测头9定位到故障点并进行故障检测,然后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控制模块。当采用外部数据处理平台直接将外部光纤线路中出现的故障点与数据管理控制模块通讯时,此时外部光纤线路直接采用光纤跳线与外部接收设备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外部光纤线路中出现的故障点可以直接采用外部数据处理平台获取,从而简化了监测仪的结构,可靠性更高,本实施例在不改变原来的光信号传输状态和原来的网络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线路状态自动检测功能,对光纤光信号的传输不存在任何控制,测试仪内的任何有源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所检测的光纤线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光纤线路与光纤跳线通过第一光纤连接器1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控制模块将对出现故障的外部光纤线路的检测结果与数据处理平台进行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控制模块将对出现故障的外部光纤线路的检测结果与移动终端进行通讯。

当OTDR检测模块检测完毕,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通过内部电路传输给管理控制模块,然后管理控制模块将接收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校验,当数据校验数据正确有效后,管理控制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外部数据处理平台,由外部数据处理平台发送故障信息给网络维护人员;或者管理控制模块将检测结果通过移动网络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网络维护人员,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如图3至图5所示,机械定位模块包括第一滑竿、第二滑竿2、第三滑竿3、第四滑竿4、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舵机7及用于固定探测头9的安装臂8,第三滑竿3设于第一滑竿1和第二滑竿2之间,第三滑竿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竿1和第二滑竿2可滑动连接,第一滑块5套设于第三滑竿3上并可以在第三滑竿3上滑动,第一滑块5底部设有舵机7并与舵机7连接,舵机7连接安装臂8,安装臂8连接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6与第四滑竿4可滑动连接。

机械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为:第三滑竿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竿1和第二滑竿2可滑动连接,实现了第三滑竿3在第一滑竿1和第二滑竿2之间前后滑动;第一滑块5连接在第三滑竿3上,实现了第一滑块5在第三滑竿3上左右滑动;第四滑竿4上连接有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6连接安装臂8,安装臂8连接在舵机7上,实现了由舵机7控制固定有探测头9的安装臂8上下移动;舵机7与第三滑竿3连接,进而第一滑块5带动第二滑块6滑动,实现了监测仪内部的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与第一光纤连接器10的分离、复位及第一连接器10与探测头9的分离、复位。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滑竿1、第二滑竿2、第三滑竿3、第四滑竿4、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舵机7及用于固定探测头9的安装臂8相互配合,从而探测头9实现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能够进行精准定位到故障点进行故障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实现了无人干预,能够自动判断光纤线路故障或传输设备故障,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当大量应用自动光纤检测功能时降低了成本,降低了光信号的衰减,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还实现了探测头9与第一光纤连接器10的分离、复位及第一光纤连接器10与监测仪内部的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的分离、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块6上设有凹槽61,安装臂8的一端设有挂钩81,挂钩81与凹槽61勾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舵机7上设有连接轴71,安装臂8的中部设有连接孔82,安装臂8与舵机7通过连接轴71穿过连接孔82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臂8的另一端设有中空固定座83,探测头9套设于中空固定座83并与中空固定座83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带动探测头实现检测故障点的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S1:管理控制模块接收到故障点后,机械控制模块控制固定在安装臂8上的探测头9精准定位到与外部光纤线路连接的第一光纤连接器10的上方;

步骤S2:固定在第二滑块6上的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通过第一滑块5的推动水平退出第一光纤连接器10,并继续水平移动一定的距离,预留出探测头9的位置,准备进入检测状态,这时与外部光纤线路暂时断开;

步骤S3:舵机7控制固定有探测头9的安装臂8向下移动并精准定位到第一光纤连接器10,并将探测头9插入第一光纤连接器10内,即可检测外部光纤线路的状况;

步骤S4:检测完毕,得到检测结果,舵机8控制固定有探测头9的安装臂8退出第一光纤连接器10并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步骤S5:固定在第二滑块6上的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通过第一滑块5的拉动,将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插入到第一光纤连接器10,恢复到初始位置,这时与外部光纤线路接通;

步骤S6:OTDR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通过内部电路传输到管理控制模块,机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滑块5滑动使探测头9回到原点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定位模块实现检测故障点的工作步骤,其结构、方法简单,探测头9与第一光纤连接器10的分离、复位的整个过程及第一光纤连接器10与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的拔插的分离、复位的整个过程均无人干预,能够自动判断光纤线路故障或传输设备故障,整体上减少了故障修复的时间,提高了光纤传输线路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探测头9与第一光纤连接器10的分离、复位及第一光纤连接器10与光纤跳线接头或分光器输入端11的分离、复位动作的结构还可以替换为电磁弹簧或弹簧或气动或液压或电机直驱。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