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6001发布日期:2018-06-28 05:0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之一,为了携带手机的方便及保护手机外观和防止手机损坏,手机套应运而生。人们外出时,总是喜欢携带耳机一起使用,因为耳机既方便人们在嘈杂的环境中接听电话,又便于听歌娱乐等。日常使用时,耳机与手机通常是分开携带的。人们一般都是直接将耳机塞入拎包中而携带。由于耳机线较长,直接放在包中便容易使耳机线缠绕在一起而打结,从而不便于取用,甚至有可能导致耳机的损坏。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对该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索,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方便收纳耳机的手机壳[申请号:201611218204.8],该发明专利申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便于收纳耳机的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绕线柱、内腔、按钮、螺旋弹簧以及涡卷弹簧,所述绕线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腔套接在所述绕线柱上,所述按钮沿轴向穿过所述内腔的内部连接至绕线柱上,所述涡卷弹簧套接在所述按钮与内腔之间,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按钮内,一端连接至绕线柱内部的底端,另一端收藏于按钮的内部。

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利用手机套收纳耳机线的目的,但收纳装置包括绕线柱、内腔、按钮螺旋弹簧以及涡卷弹簧,零部件较多,装置较复杂,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包括本体,以及与本体转动连接的上盖,所述的本体具有敞口部,上盖能沿着与本体的连接处转动从而打开或闭合本体的敞口部,所述本体远离上盖的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收纳耳机线体部分的耳机线收纳机构和用于收纳耳机头部的头部收纳槽。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耳机线收纳机构包括凸出于本体且带有磁性的圆柱体,以及能套设在耳机线体部分上的铁环。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耳机线收纳机构包括凸出于本体底面的圆台,所述圆台远离本体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圆台侧面设有至少一条环形细槽,耳机线体部分能卡入到环形细槽中并与环形细槽过盈配合。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耳机线收纳机构包括凹陷入本体底面的凹槽,凹槽中心设有凸出于凹槽底面的凸台,凹槽与头部收纳槽通过连接槽相互连通。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还包括有设置在凹槽槽口的滑盖,所述滑盖的上表面低于本体表面,滑盖下表面高于凸台的上表面,滑动滑盖可闭合或打开凹槽。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滑盖上表面设有一凸起的滑动把手,所述滑动把手上表面高于本体底面。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凸台为可伸缩结构,凸台上表面可低于滑盖的下表面或高于本体底面。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上盖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具有磁性的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和第三上盖,第三上盖的一边与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的连接处、第二上盖和第三上盖的连接处以及第三上盖和本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条折痕。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本体远离上盖的面上还设置有手指套,所述手指套为弧形的中空通道。

在上述的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中,所述手指套由弹性材料制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简单方便地实现了耳机线的收纳,解决了耳机线在不使用时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手指套还可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手机,同时防止手机的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耳机线收纳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盖支撑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耳机线收纳机构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上盖2、耳机线收纳机构3、头部收纳槽4、圆台5、环形细槽6、凹槽7、凸台8、连接槽9、滑盖10、滑动把手11、手指套12、第一上盖21、第二上盖22、第三上盖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具有耳机收纳功能的手机套,包括本体1,以及与本体1转动连接的上盖2,所述的本体1具有敞口部,上盖2能沿着与本体1的连接处转动从而打开或闭合本体1的敞口部,所述本体1远离上盖2的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收纳耳机线体部分的耳机线收纳机构3和用于收纳耳机头部的头部收纳槽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手机通过敞口部收纳于本体1中,转动上盖2以闭合本体1的敞口部,耳机的线体部分和头部分别收纳于耳机线收纳机构3和头部收纳槽4中,从而简单方便地实现了耳机线的收纳,解决了耳机线在不使用时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本体1与上盖2转动连接,本体1具有敞口部,手机可通过敞口部放入本体1中,上盖2再沿着与本体1的连接处转动从而闭合本体1的敞口部实现手机的收纳,本体1远离上盖2的面即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耳机线收纳机构3和头部收纳槽4,分别用于收纳耳机的线体部分和头部,从而解决了耳机线在不使用时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具体的说,耳机线收纳机构3包括凸出于本体1且带有磁性的圆柱体,以及能套设在耳机线体部分上的铁环(圆柱体及铁环在图中未示出)。使用时将铁环套设在耳机线体部分上,利用铁环和带有磁性的圆柱体之间的磁力使得耳机线体部分固定在圆柱体表面,以防止耳机线缠绕在一起。

具体的说,耳机线收纳机构3包括凸出于本体1底面的圆台5,所述圆台5远离本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圆台5侧面设有至少一条环形细槽6,耳机线体部分能卡入到环形细槽6中并与环形细槽6过盈配合。使用时将耳机线体部分卡入环形细槽6中,由于耳机线体部分与环形细槽6过盈配合,故耳机线体部分可因为环形细槽6所施加的压力固定在圆台5的侧面,从而防止耳机线缠绕在一起。

具体的说,所述耳机线收纳机构3包括凹陷入本体1底面的凹槽7,凹槽7中心设有凸出于凹槽7底面的凸台8,凹槽7槽口设置有滑盖10,滑盖10的上表面低于本体1表面,滑盖10下表面高于凸台8的上表面,所述滑盖10上表面设有一凸起的滑动把手11,所述滑动把手11上表面高于本体1底面,滑动滑动把手11可使滑盖10闭合或打开凹槽7,凹槽7与头部收纳槽4通过连接槽9相互连通,所述凸台8为可伸缩结构,凸台8上表面可低于滑盖10的下表面或高于本体1底面。使用时,滑动滑动把手11以带动滑盖10打开凹槽7,滑动把手11上表面高于本体1底面可以防止滑盖10在滑动过程中完全滑入本体1中,再利用凸台8的可伸缩性使得凸台8凸出于本体1底面,以便于耳机线体部分缠绕在凸台8侧面,本实用新型对凸台8的可伸缩结构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伸缩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可伸缩按钮的结构,只要能使凸台8上表面低于滑盖10的下表面或高于本体1底面即可。将耳机线体部分缠绕于凸台8侧面后,将凸台8收缩回凹槽7中,耳机头部通过连接槽9收纳于头部收纳槽4中,此时,滑动滑动把手11使滑盖10闭合凹槽7,从而将耳机线体部分收纳于凹槽7中,以防止耳机线缠绕在一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只是公开了耳机线收纳机构3的三种具体结构,耳机线收纳机构3也可以是其他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实现耳机线的收纳,解决耳机线在不使用时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即可。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盖2包括依次连接的且具有磁性的第一上盖21、第二上盖22和第三上盖23,第三上盖23的一边与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上盖21和第二上盖22的连接处、第二上盖22和第三上盖23的连接处以及第三上盖23和本体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条折痕。

上盖2包括第一上盖21、第二上盖22和第三上盖23,其两两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一条折痕以方便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由于上盖2具有磁性,故第一上盖21、第二上盖22和第三上盖23可翻折配合形成一三角形,并通过设置在第三上盖23和本体1的连接处的折痕将三角形翻转至本体1后以支撑本体1,此时本体1能够稳定地倾斜放置,这样可以方便使用者利用手机看视频而不需要用手把持住手机。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远离上盖2的面上还设置有手指套12,所述手指套12为弧形的中空通道。使用时使用者可将手指插入手指套12中,以方便单手操作手机,同时还可以防止手机的滑落。

本实用新型对手指套12的数量及制作材料均不作限制,只要能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手机,同时达到防止手机的滑落目的即可,但优选地,所述手指套12并列设置有两个,且制作材料为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或橡胶。这样能使手指套12同时与两根手指相配合,且配合的更加紧密,以增强手机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手机时,可将手指插入手指套12中,以方便使用者利用手机浏览网页,刷微博等操作,或利用可折叠的上盖2支撑本体1,以方便使用者利用手机看视频等操作;在不使用手机时,利用上盖2闭合本体1的敞口部,使得手机收纳于手机套中,得到保护,耳机的线体部分和头部分别收纳于耳机线收纳机构3和头部收纳槽4中,从而简单方便地实现了耳机线的收纳,解决了耳机线在不使用时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上盖2、耳机线收纳机构3、头部收纳槽4、圆台5、环形细槽6、凹槽7、凸台8、连接槽9、滑盖10、滑动把手11、手指套12、第一上盖21、第二上盖22、第三上盖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