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099发布日期:2018-06-16 01:2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含有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尤其是一种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



背景技术:

麦克风是一种用于收录使用者声音并将其转换为电子信号的装置,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演唱,如用于一般包厢式KTV以及开放式场所的卡拉OK。由麦克风所接收的声音可以传送到喇叭上进行播放。

但是,传统的麦克风仅具有接收声音的功能,若要播放声音则需要搭配远程的独立喇叭,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录放音系统,因此由麦克风加上喇叭的组合,在使用上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并且,当传统麦克风用于一般卡拉OK时,需要另外将喇叭连接伴唱机,以使得喇叭可以同时播放伴唱机的背景音乐以及用户的声音,因此整个系统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另外,传统伴唱机的伴唱音乐都是由厂商事先制作好,使用者需要另行购买伴唱带,而且也无法自行增减曲目,不仅需要提高使用成本也降低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故本实用新型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其将喇叭结合在原来的麦克风机构中,使两者形成具有一体的结构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而且整体的体积增加相当有限,所以使用者可以如使用传统的麦克风一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可接收外部的音响,然后按照用户需要将音响中的语音消除而只留下背景音,即可作为如卡拉OK或KTV所使用的伴唱带一样,而不必另外购买伴唱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还具有回音效果功能以及语音增益功能,在使用时也可以增添更多的乐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主要是将喇叭结合在原来的麦克风机构中,使两者形成一体的结构,而且整体的体积增加相当有限,而不使得原来麦克风机构的体积变得太大,所以使用者可以如使用传统的麦克风一样使用该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该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包括:一本体,具有流线形的环状形态,该本体内具有中空结构,其底部形成扩大部位,该本体为长的圆柱形结构,其可使用户单手手持该本体;其中,该本体包括:一麦克风,位于该本体上段,用于接收使用者的声音,并向外传送;一握持部,位于该本体中段,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握持;一喇叭,位于该扩大部位内,其一端外露于该本体底部,用于播放声音;一按键面板,配置于该本体中段外侧面,该按键面板呈手指状形态,其上配置有至少一按键,使得用户可通过按压各按键控制该本体;以及一控制电路,位于该本体内,用于控制该本体的运作,该控制电路接收该按键面板的按键的按压信号,而进行对应的控制;该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外界所发出的音响以及该麦克风所传送的音响,并且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至该喇叭进行播放。

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

一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外界所发出的音响,其中,该音响包括可分离的语音及背景音;该信号接收器为有线信号接收器或无线的信号接收器;

一音响接收器,连接该信号接收器及该麦克风,用于接收该信号接收器及该麦克风所传送的音响;

一音响信号处理器,接收来自该音响接收器的音响,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声、振幅放大这些处理方式;经处理后,其输出模拟音响信号;

一模拟数字转换器,将从该音响信号处理器所输入的模拟音响信号转换成数字音响信号并输出;由于在接续的组件中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信号处理,所以能够产生高清晰度的信号;

一音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的音量;以及

一数字模拟转换器,将从该音量控制器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将模拟信号传送到该喇叭,再将模拟信号输出而播放出声音。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语音分离器,用于将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单独分离出来;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语音消除器,接收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用于将来自该信号接收器的音响中的语音予以消除;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回音产生器,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产生回音效果;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语音增益控制器,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进行低音、中音或高音增益,而产生低音提升、中音提升或高音提升的效果;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混响产生器,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产生混响效果;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音调调整器,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背景音产生音调升高或降低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包括一语音消除键,当用户按下该语音消除键时,将消除来自该信号接收器的音响中的语音;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还包括一回音键,当使用者按下该回音键时,将使语音产生回音;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还包括一语音增益键,当用户按下该语音增益键时,将使语音产生低音或中音或高音提升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还包括一混响键,当使用者按下该混响键时,将使语音产生混响。

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电池,该电池位于该本体内,用于提供该本体运作所需的电力;其中,该电池为锂电池。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为一个按键,用户通过不同的按压方式按压该按键而指令该控制电路执行不同的对应控制功能。

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显示屏,配置于该按键面板上,用于显示该本体的操作状态。

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一电量提示单元,用于检测该电池的电量,当检测到电量低于所设定的数值时,即发出提示通知使用者;

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自动关机单元,用于检测该麦克风是否正在收录用户的声音,当检测到该麦克风在预定的期间内没有收录到使用者的声音时,则关闭该本体,以达到节省电力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包括一音调键,当使用者按下该音调键时,将升高或降低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背景音的音调。

本实用新型将喇叭结合在原来的麦克风机构中,使两者形成一体的结构,而且整体的体积增加相当有限,而不使得原来麦克风机构的体积变得太大,所以使用者可以如使用传统的麦克风一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可接收外部的音响,然后按照用户需要将音响中的语音消除而只留下背景音,即可作为如卡拉OK或KTV所使用的伴唱带一样,而不必另外购买伴唱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还具有回音效果功能以及语音增益功能,在使用时也可以增添更多的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架构方块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的架构方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本体

2 扩大部位

10 麦克风

20 握持部

30 喇叭

40 按键面板

41 按键

50 控制电路

51 信号接收器

52 音响接收器

53 音响信号处理器

54 模拟数字转换器

61 语音分离器

62 语音消除器

63 回音产生器

64 语音增益控制器

65 音量控制器

66 数字模拟转换器

67 混响产生器

68 电量提示单元

69 自动关机单元

70 电池

80 显示屏

90 音调调整器

411 开关键

412 回音键

413 音量键

414 语音消除键

415 语音增益键

416 锁定键

417 连接键

418 混响键

419 音调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且各图中显示各组件的电性连接关系,该含喇叭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包括下列组件:

一本体1,具有流线形的环状形态,该本体1内具有中空结构,其底部形成扩大部位2,该本体1为长的圆柱形结构,其可使用户单手手持该本体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喇叭结合在原来的麦克风机构中,使两者形成一体的结构,而且整体的体积增加相当有限,而不使得原来麦克风机构的体积变得太大,所以使用者可以如使用传统的麦克风一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

其中,该本体1包括:

一麦克风10,位于该本体1上段,用于接收使用者的声音,并向外传送。

一握持部20,位于该本体1中段,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握持。

一喇叭30,位于该扩大部位2内,其一端外露于该本体1底部,用于播放声音。

一电池70,位于该本体1内,用于提供该本体1运作所需的电力。优选的,该电池70为锂电池。

一按键面板40,配置于该本体1中段外侧面,该按键面板40呈手指状形态,其上配置有至少一按键41,使得用户可通过按压各按键41控制该本体1。图1及图2中所示的按键41的数量仅为说明使用,实际上可配置不同数量的按键4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该至少一按键41包括:一开关键411、一回音键412、一音量键413、一语音消除键414、一语音增益键415、一锁定键416、一连接键417、一混响键418、一音调键419。

其中,该开关键411用于开启或关闭该本体1的运作。

其中,该锁定键416用于锁定除了该开关键411以外的其他按键41,使得其他按键41无法控制该本体1,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因误触其他按键41而执行误操作。

一显示屏80,配置于该按键面板40上,用于显示该本体1的操作状态。

一控制电路50,位于该本体1内,用于控制该本体1的运作,该控制电路50接收该按键面板40的按键41的按压信号,而进行对应的控制。该控制电路50用于接收外界所发出的音响以及该麦克风10所传送的音响,并且进行信号处理后输出至该喇叭30进行播放。

其中,该至少一按键41也可以为一个按键41,用户通过不同的按压方式按压该按键41而指令该控制电路50执行不同的对应控制功能。

其中,该控制电路50包括:

一信号接收器51,用于接收外界所发出的音响,其中,该音响包括可以分离的语音及背景音。该信号接收器51可以为有线信号接收器51或无线的信号接收器51。

其中,该连接键417用于控制该信号接收器51与外部的音响输入端的连接。例如,当该信号接收器51为一蓝牙接收器时,则使用者通过该连接键417可控制该蓝牙接收器连接不同的外部的音响输入端。

一音响接收器52,连接该信号接收器51及该麦克风10,用于接收该信号接收器51及该麦克风10所传送的音响。

一音响信号处理器53,接收来自该音响接收器52的音响,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声、振幅放大。经处理后,其输出模拟音响信号。

一模拟数字转换器54,将从该音响信号处理器53所输入的模拟音响信号转换成数字音响信号并输出。由于在接续的组件中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信号处理,所以可以产生高清晰度的信号。

一语音分离器61,用于将语音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单独分离出来。

一语音消除器62,接收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并将来自该信号接收器51的音响中的语音予以消除。当用户按下该语音消除键414时,将使该语音消除器62消除来自该信号接收器51的音响中的语音。

一回音产生器63,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产生回音效果。当使用者按下该回音键412时,该回音产生器63将使语音产生回音。

一混响产生器67,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产生混响效果。当使用者按下该混响键418时,该混响产生器67将使语音产生混响。

一语音增益控制器64,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语音进行低音、中音或高音增益,而产生低音提升、中音提升或高音提升的效果。当用户按下该语音增益键415时,该语音增益控制器64将使语音产生低音或中音或高音提升的效果。

一音调调整器90,用于对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54所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背景音产生音调升高或降低的效果。当使用者按下该音调键419时,该音调调整器90将升高或降低数字音响信号中的背景音的音调。

一音量控制器65,用于控制来自模拟数字转换器54输入的数字音响信号的音量。当用户按下该音量键413时,将指令该音量控制器65控制音量。

如图3所示,其中,该语音分离器61、该语音消除器62、该回音产生器63、该混响产生器67、该语音增益控制器64及该音调调整器90连接该仿真数字转换器54;该语音分离器61、该语音消除器62、该回音产生器63、该混响产生器67、该语音增益控制器64、该音调调整器90及该仿真数字转换器54连接该音量控制器65;其中,该语音分离器61、该语音消除器62、该回音产生器63、该混响产生器67、该语音增益控制器64及该音调调整器90互相连接。

一数字模拟转换器66,将从该音量控制器65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将模拟信号传送到该喇叭30,再将模拟信号输出而播放出声音。

一电量提示单元68,用于检测该电池70的电量,当检测到电量低于所设定的数值时,即发出提示通知使用者。

一自动关机单元69,用于检测该麦克风10是否正在收录使用者的声音,当检测到该麦克风10在预定的期间内没有收录到使用者的声音时,则关闭该本体1,以达到节省电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该信号接收器51接收外部的音响,然后视用户需要通过该语音消除键414将音响中的语音消除。因此只留下背景音,使用者即可作为如卡拉OK或KTV所使用的伴唱带一样,而不必另外购买伴唱带。并且,唱歌时为了产生增加回音效果,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按下该回音键412,使语音产生回音。并且,用户也可以按下该语音增益键415,使语音产生低音或中音或高音提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喇叭结合在原来的麦克风机构中,使两者形成具有一体的结构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而且整体的体积增加相当有限,所以使用者可以如使用传统的麦克风一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可接收外部的音响,然后按照用户需要将音响中的语音消除而只留下背景音,即可作为如卡拉OK或KTV所使用的伴唱带一样,而不必另外购买伴唱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麦克风设备还具有回音效果功能以及语音增益功能,在使用时也可以增添更多的乐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人性化的体贴设计,相当符合实际需求。其具体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具有突出的的进步优点,确实具有增进的效果,且不易于达成。本实用新型未曾公开于在市场上的国内与国外的文献中,符合专利法规定。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想所作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