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线控盒和一种运动耳机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6565发布日期:2018-07-18 02: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座、线控盒和运动耳机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运动耳机是年轻人的标配,也是运动必不可少的休闲工具,但是目前耳机空间有限,电池都不大,就会面临着经常充电的局面。现在许多运动耳机充电用的都是充电姘针接触导通充电的形式,并且有一个专用充电座。虽然充电座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充电座上都有卡扣和姘针,如图1所示,图1为普通充电座示意图,卡扣与耳机配合,使充电座裸露的姘针与耳机上的导电铜柱接触才实现导通,达到充电的功能。这种充电形式有三个主要弊端,一是卡扣有一定的寿命,多次使用容易断掉;二是充电姘针裸露在充电座表面,既不美观也容易沾水受潮造成短路;三是容易被其它物体撞击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卡扣容易断掉、充电姘针容易沾水受潮造成短路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座、线控盒和运动耳机充电系统,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座。

可选地,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上壳、充电座下壳、第一PCB板,所述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PCB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充电姘针,充电座上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姘针一一对应的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充电座支架和主磁铁,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主磁铁固定在所述充电座支架上,所述充电座支架在所述容纳腔中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PCB板上的所述充电姘针伸出所述圆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控盒。

可选地,所述线控盒包括副磁铁,所述线控盒中设置有导电铜柱;在所述副磁铁与充电座内设置的主磁铁吸附时,充电座内设置的充电姘针可伸出圆孔,所述导电铜柱与伸出圆孔的所述充电姘针电连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耳机充电系统。

可选地,所述运动耳机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线控盒和上述的充电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充电座中设置充电座支架和磁铁,其中充电座支架用来承载固定第一PCB板和磁铁,当磁铁被吸引时带动充电座支架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在第一PCB板上的充电姘针伸出充电座上壳上与充电姘针一一对应的圆孔,与线控盒中的导电铜柱接触进而实现充电功能。该技术方案无需使用卡扣使充电座与耳机的线控盒接触充电,克服了卡扣经常使用容易损坏、寿命短的缺陷;充电姘针位于充电座内部,解决了充电姘针裸露在充电座外面时容易沾水受潮造成短路的问题,并且较美观,不容易被其它物体撞击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充电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支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上壳示意图;

图5为组装好的充电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控盒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控盒下盖示意图;

图8为组装好的线控盒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爆炸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上壳21、充电座下壳22、第一PCB板23,充电座上壳21和充电座下壳22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一PCB板23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一PCB板23上设置有充电姘针24,充电座上壳21上设置有与充电姘针 24一一对应的圆孔;充电座还包括充电座支架25和主磁铁,第一PCB板23 和主磁铁固定在充电座支架25上,充电座支架25在容纳腔中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PCB板23上的充电姘针24伸出圆孔或者收纳于容纳腔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充电座与线控盒更好地吸附,在保证吸附力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将主磁铁设置为两块,包括第一磁铁26和第二磁铁27,为了固定第一磁铁26和第二磁铁27,在充电座支架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磁铁槽和第二磁铁槽;另外,为了保护在不充电状态下位于容纳腔内的充电姘针,设置一硅胶薄膜28贴覆在充电座上壳的圆孔上,并且在硅胶薄膜28上设置有在自然状态下闭合的切口,该切口形状可以为十字形、米字型和所述圆孔一一对应。为了更好地固定该硅胶薄膜28,对应于充电座上壳21上的圆孔位置处设置有硅胶薄膜槽,将硅胶薄膜28固定在硅胶薄膜槽内。

对充电座进行组装,基本流程为:

首先,组装充电座支架组合体,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支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充电座支架上有第一磁铁槽31、第二磁铁槽32和热熔柱33。充电姘针通过贴片方式固定在第一PCB板上,在第一PCB板上设置有与热熔柱对应的圆孔;把带有充电姘针的第一PCB板放入充电座支架上,即把充电座支架上的热熔柱33插入PCB的孔内,通过热熔方式将充电座支架和带有充电姘针的第一PCB板固定在一起;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使用点胶方式粘接固定在对应的第一磁铁槽31和第二磁铁槽32,这样充电座支架、带有充电姘针的第一PCB板和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固定组合为一个整体,即完成充电座支架组合体的组装。

其次,将充电座支架组合体放入充电座下壳,使充电座下壳与充电座之架每条边都有0.1mm的间隙,即保证充电座支架组合体和充电座下壳之间是活动的、不受约束的;盖上充电座上壳,使用点胶方式粘接固定充电座上盖与充电座下盖。

最后,对充电座上壳进行处理,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上壳示意图,如图4所述,充电座上壳有硅胶薄膜槽41、与充电姘针一一对应的圆孔42和线控盒符型槽43,其中硅胶薄膜槽41用来固定硅胶薄膜,与充电姘针一一对应的圆孔42用来使充电姘针伸出充电座上壳,线控盒符型槽43用来容纳线控盒,使线控盒和充电座充分接触。把硅胶薄膜贴在充电座上壳的硅胶薄膜槽内,其中硅胶薄膜有三个十字形切口,正好对应充电座上壳的3个圆孔。

至此,一个完整的充电座组装完毕,图5为组装好的充电座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充电姘针是在壳体内的,距离充电座上壳有一定的距离。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控盒爆炸图。如图6所示,该线控盒包括:线控盒上盖61、线控盒下盖62、第二PCB板63,线控盒上盖61和线控盒下盖62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二PCB板63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第二PCB板63上设置有导电铜柱64;线控盒上盖61设置有与导电铜柱64一一对应的小孔;线控盒还包括副磁铁;副磁铁设置在容纳腔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充电座内设置的主磁铁一一对应,同样将副磁铁设置为两块,包括第三磁铁65和第四磁铁66,为了固定第三磁铁65和第四磁铁66,在充电座支架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三磁铁槽和第四磁铁槽;第三磁铁65和第四磁铁66分别粘接固定在第三磁铁槽和第四磁铁槽中。

对线控盒进行组装,基本流程为:

首先,组装线控盒下盖,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控盒下盖示意图,如图7所示,线控盒下盖上设置有螺丝柱71和磁铁槽72。将带有导电铜柱的第二PCB板用两个螺丝固定在线控盒下盖上;其次把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分别使用点胶方式粘接固定在线控盒下盖的两个磁铁槽,即第三磁铁槽和第四磁铁槽内,再把线控上盖和线控盒下盖使用点胶方式粘接固定。然后,将线控盒上盖使用点胶方式粘接固定在线控盒下盖上。

至此,一个完整的线控盒组装完毕,如图8所示,图8为组装好的线控盒剖面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座与线控盒配套使用,所以除了充电座与线控盒结构中都使用磁铁这一方案,还可以在充电座中设置磁铁,线控盒中对应设置铁磁体,或者,在线控盒中设置磁铁,充电座中对应设置铁磁体,保证两者可以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与耳机线控盒。充电时,使充电座与线控盒接触,此时,通过磁铁的磁力,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紧紧地吸在一起,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紧紧地吸在一起,当对应两个磁铁吸在一起时,两个磁铁几乎完全重合;同时充电座支架沿垂直于充电座下壳底面的方向上移,使充电姘针穿过充电座上壳的圆孔和硅胶薄膜,与线控盒的导电铜柱也紧紧吸在一起,实现充电功能。不充电时,充电座组合体在充电座壳体内,硅胶薄膜在自然状态下切口闭合,实现保护充电姘针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在充电座和线控盒中设置磁铁,并且在充电座中设置可以上下移动的充电座支架组合体,充电时,通过磁铁的相互吸引,带动充电座支架向上移动,使充电姘针穿过充电座上壳的圆孔和硅胶薄膜,与线控盒的导电铜柱也紧紧吸在一起,实现充电功能。不充电时,充电座组合体在充电座壳体内,硅胶薄膜在自然状态下切口闭合,保护充电姘针。该技术方案无需使用卡扣使充电座与耳机接触充电,克服了卡扣经常使用容易损坏、寿命短的缺陷;充电姘针位于充电座内部,解决了充电姘针裸露在充电座外面时容易沾水受潮造成短路的问题,并且较美观,不容易被其它物体撞击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