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103发布日期:2018-06-16 01:2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话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



背景技术:

话筒又称麦克风,一种电声器材,属传声器,是声电转换的换能器,通过声波作用到电声元件上产生电压,再转为电能。用于各种扩音设备中。

我们常见的话筒从运动方式上进行分类,可分为固定式及可随人体移动式,其中固定式话筒,通常置于地面上或桌面上等,因不可随着人员的活动而移动,所以使用者只能站或坐在话筒前方,对于有些演出,即兴时演出者会随性在舞台上活动的,这种固定式话筒就不适用了;对于可随人体移动式话筒,主要采用箍在头上、挂在耳上或夹在衣领上的方式进行固定,咪头正对人的口部。但演奏笛子、口风琴等吹奏类乐器时,使用固定式话筒,则演奏者个性化或即兴演出会因此受限,使用移动式话筒,因吹奏者的口部前方有乐器挡着,使用传统的移动式话筒也不方便。

例如申请号:201520197899.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式话筒架,解决了现有移动式话筒架对于吹奏类乐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具体包括腕带、底座、调节臂及咪头夹,所述底座固定在腕带中间位置,底座的下底面设置为与手腕部位弯曲程度相应的弧形,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调节臂;所述调节臂,由首尾铰接的若干段臂节组成,尾部臂节固定在底座上,头部臂节固定咪头夹,所有臂节处于同一直线位置时,臂节长度方向与演奏者手臂方向相垂直。本申请的腕式话筒架,套在手腕处,演奏时随着曲谱的变化,移动手部的同时,可调节咪头与相应的音孔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声音及更佳的音效。

上述专利所设计的腕式话筒架在安装话筒后进行使用时,对于话筒位置的调节只限定在一个基准面,而不能在多维面内进行任意的调节操作,故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以解决上述专利所设计的腕式话筒架在安装话筒后进行使用时,对于话筒位置的调节只限定在一个基准面,而不能在多维面内进行任意的调节操作,故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的音乐话筒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包括固定绑带、支撑块、无线音乐话筒、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第三金属软管、硅胶指套、弧形板、金属表带组件、滑动杆、圆形限位块、滑动腔和弹簧;所述固定绑带的顶端外壁镶嵌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无线音乐话筒;所述支撑块的顶端面以无线音乐话筒为中心位置环形阵列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所述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的首端均无线音乐话筒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左端面内壁呈矩形阵列状共开设有四处所述滑动腔;四处所述滑动腔内均各通过一组所述弹簧限位滑动连接有一根所述滑动杆,且四根所述滑动杆的右端均焊接有一块所述圆形限位块;四根所述滑动杆的左端均各连接有八组相互铰链接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四根所述滑动杆各所连接的八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中处于最左侧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的左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弧形板,且每块所述弧形板的左侧底端面均各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硅胶指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在不使用状态下整体均呈蛇盘状收纳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绑带可采用魔术贴、纽扣、皮带扣或卡扣中的任一种结构形式进行连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限位块的直径大小与滑动腔的直径大小相一致,且圆形限位块的直径大小大于滑动杆的直径大小,且支撑块左端面所开设的与滑动腔同心且相连通的通孔的直径大小与滑动杆的直径大小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八组相互铰链接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的组合整体结构与现有成熟技术中的机械表的金属表带结构相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无线音乐话筒通过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与固定绑带顶端外壁所设置的支撑块相连接,利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话筒时,无需一直手持抓握话筒,只需将固定绑带绑在使用者的手臂或手腕部位,即可便于使用者的使用操作,进一步的通过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相连接,使得无线音乐话筒的位置可在多维面内进行任意的调节操作,且因为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故当调节无线音乐话筒位置后,通过第一金属软管、第二金属软管和第三金属软管的支撑,可保证无线音乐话筒不会发生较大的位置偏移。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四组硅胶指套,利于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绑定在手臂或手腕部位时,可将该四组硅胶指套分别套在除大拇指的其余四根手指上,并且四组硅胶指套分别通过八组相互铰链接的金属表带组件与通过弹簧限位滑动连接在滑动腔内的滑动杆相连接,利于四组硅胶指套套在四根手指上时,可有效的保证固定绑带不会发生较大程度的位移,便于使用者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八组相互铰链接的金属表带组件的组合整体结构与现有成熟技术中的机械表的金属表带结构相似,利于在使用时其可跟随手掌部位的握拳操作一同进行弯曲操作,以适宜手掌部位的动作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绑带,2-支撑块,3-无线音乐话筒,4-第一金属软管,5-第二金属软管,6-第三金属软管,7-硅胶指套,8-弧形板,9-金属表带组件,10-滑动杆,1001-圆形限位块,11-滑动腔,1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音乐话筒,包括固定绑带1、支撑块2、无线音乐话筒3、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第三金属软管6、硅胶指套7、弧形板8、金属表带组件9、滑动杆10、圆形限位块1001、滑动腔11和弹簧12;所述固定绑带1的顶端外壁镶嵌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上方设置有无线音乐话筒3;所述支撑块2的顶端面以无线音乐话筒3为中心位置环形阵列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所述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的首端均无线音乐话筒3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2左端面内壁呈矩形阵列状共开设有四处所述滑动腔11;四处所述滑动腔11内均各通过一组所述弹簧12限位滑动连接有一根所述滑动杆10,且四根所述滑动杆10的右端均焊接有一块所述圆形限位块1001;四根所述滑动杆10的左端均各连接有八组相互铰链接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9;四根所述滑动杆10各所连接的八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9中处于最左侧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9的左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弧形板8,且每块所述弧形板8的左侧底端面均各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硅胶指套7。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在不使用状态下整体均呈蛇盘状收纳结构,利于在不使用时收纳起来,使其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其中,所述固定绑带1可采用魔术贴、纽扣、皮带扣或卡扣中的任一种结构形式进行连接操作。

其中,所述圆形限位块1001的直径大小与滑动腔11的直径大小相一致,且圆形限位块1001的直径大小大于滑动杆10的直径大小,且支撑块2左端面所开设的与滑动腔11同心且相连通的通孔的直径大小与滑动杆10的直径大小相一致,起到防止滑动杆10滑出滑动腔11的作用。

其中,所述八组相互铰链接的所述金属表带组件9的组合整体结构与现有成熟技术中的机械表的金属表带结构相似,以便于跟随手掌部位的握拳操作一同进行弯曲操作,以适宜手掌部位的动作调节。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将无线音乐话筒3通过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与固定绑带1顶端外壁所设置的支撑块2相连接,利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话筒时,无需一直手持抓握话筒,只需将固定绑带1绑在使用者的手臂或手腕部位,即可便于使用者的使用操作,进一步的通过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相连接,使得无线音乐话筒3的位置可在多维面内进行任意的调节操作,且因为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故当调节无线音乐话筒3位置后,通过第一金属软管4、第二金属软管5和第三金属软管6的支撑,可保证无线音乐话筒3不会发生较大的位置偏移;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绑定在手臂或手腕部位时,可将该四组硅胶指套7分别套在除大拇指的其余四根手指上,并且四组硅胶指套7分别通过八组相互铰链接的金属表带组件9与通过弹簧12限位滑动连接在滑动腔11内的滑动杆10相连接,利于四组硅胶指套7套在四根手指上时,可有效的保证固定绑带1不会发生较大程度的位移,便于使用者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八组相互铰链接的金属表带组件9的组合整体结构与现有成熟技术中的机械表的金属表带结构相似,利于在使用时其可跟随手掌部位的握拳操作一同进行弯曲操作,以适宜手掌部位的动作调节。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