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装置及其滤光切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532发布日期:2018-08-04 17: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装置和滤光切换模块,特别是一种可以在摄影时选择性地阻挡外部红外线的摄影装置和滤光切换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的摄影机通常设有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该两种模式是通过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而互相切换。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具有一全透滤光片、一红外线滤光片和一移动模块。全透滤光片可以让红外线完全穿过。红外线滤光片会过滤红外线,以避免红外线造成影像的色彩偏差。全透滤光片和红外线滤光片左右并排,并透过移动模块进行切换。移动模块可以左右移动而让全透滤光片或红外线滤光片对准摄影机的镜头。当移动模块移动至让全透滤光片对准镜头时,全透滤光片可以让红外线穿过,以增加进光量而提高夜视效果,此即为夜间模式;当移动模块移动至让红外线滤光片对准镜头时,红外线滤光片会过滤红外线,以避免红外线造成影像的色彩偏差,此即为日间模式。

然而,移动模块左右移动需占用摄影机一定的内部空间,使得摄影机的内部硬件规划较为僵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经过移动模块左右移动,而能够切换日夜模式的红外线滤光片切换器,遂成为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在摄影时选择性地阻挡外部红外线的摄影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摄影装置用以在摄影时选择性地阻挡一外部红外线。摄影装置包括一机壳、一镜头、一成像模块和一滤光切换模块。镜头连接机壳。成像模块位于机壳内。滤光切换模块用以选择性地阻挡外部红外线,滤光切换模块包括一第一滤光片、一第二滤光片和一滤光片旋转件。第一滤光片包括多个第一光栅。第二滤光片包括多个第二光栅。滤光片旋转件连接第二滤光片和机壳,并用以使第二滤光片旋转。当第二滤光片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和多个第一光栅互不平行时,滤光切换模块阻挡外部红外线;当第二滤光片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和多个第一光栅互相平行时,滤光切换模块不阻挡外部红外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一滤光片位于第二滤光片和镜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第二滤光片位于第一滤光片和镜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滤光切换模块设于镜头朝向外部的一侧,或是设于镜头朝向机壳内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当第二滤光片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和多个第一光栅互相垂直时,滤光切换模块阻挡外部红外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滤光切换模块更包括一滤光片支撑件,滤光片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滤光片和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在摄影时选择性地阻挡外部红外线的滤光切换模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滤光切换模块应用于一摄影装置,并用以选择性地阻挡一外部红外线。摄影装置包括一机壳、一镜头和一成像模块,镜头连接机壳,成像模块位于机壳内。滤光切换模块包括一第一滤光片、一第二滤光片和一滤光片旋转件。第一滤光片包括多个第一光栅。第二滤光片包括多个第二光栅。滤光片旋转件连接第二滤光片和机壳,并用以使第二滤光片旋转。当第二滤光片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和多个第一光栅互不平行时,滤光切换模块阻挡外部红外线;当第二滤光片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和多个第一光栅互相平行时,滤光切换模块不阻挡外部红外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第一光栅和多个第二光栅互不平行时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第一光栅和多个第二光栅平行时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符号说明】

摄影装置 1、1a

机壳 10

镜头 20、20a

滤光切换模块 30、30a

第一滤光片 31、31a

第一光栅 311

第二滤光片 32、32a

第二光栅 321

滤光片支撑件 33

滤光片旋转件 34

成像模块 40

控制钮 50

处理器 60

旋转方向 A

外部红外线 R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的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第一光栅和多个第二光栅互不平行时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第一光栅和多个第二光栅平行时的滤光切换模块的示例性示意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影装置1例如为相机或摄影机,其用以拍摄影像,并且可在摄影时受到使用者控制而选择性地阻挡一外部红外线R。摄影装置1包括一机壳10、一镜头20、一滤光切换模块30、一成像模块40、一控制钮 50和一处理器60。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10为一硬质壳体,机壳10用以保护摄影装置1内部的组件。镜头20连接机壳10,镜头20让外部的光线穿过而进入机壳10内部。成像模块40位于机壳10内,并通过感应穿过镜头20的光线而成像。控制钮50位于机壳10上,控制钮50供使用者操作以进行拍摄,或是控制滤光切换模块30切换过滤功能。处理器60为一中央处理器,其位于机壳10内,处理器60用以控制滤光切换模块 30、成像模块40和控制钮50运作。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滤光切换模块 30用以选择性地阻挡一外部红外线R,以让外部红外线R进入机壳10内并影响成像模块40所形成的影像的亮度,或是完全阻挡外部红外线R。较佳地,滤光切换模块30设于镜头20朝向机壳10内部的一侧。滤光切换模块30包括一第一滤光片31、一第二滤光片32、一滤光片支撑件33和一滤光片旋转件34。第一滤光片31位于第二滤光片32和镜头2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亦可将第二滤光片32设置于第一滤光片31和镜头20之间,可依实际使用需求而调整。第一滤光片31包括多个第一光栅311,多个第一光栅311是以镀膜(Coating)技术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光栅311沿着一第一方向X排列,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排列,但第一光栅311排列的方向并不以水平方向为限。第一滤光片31的多个第一光栅311用以过滤外部红外线R,当外部红外线R被多个第一光栅311过滤时,沿着第一方向X以外偏振的光波都会被多个第一光栅311拦截,只有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可以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滤光片支撑件33连接第一滤光片31和机壳10,滤光片支撑件33用以支撑第一滤光片31,以固定第一滤光片31的位置及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滤光片旋转件34连接第二滤光片32和机壳10,滤光片旋转件34用以使第二滤光片32沿着旋转方向A 旋转,其中旋转方向A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亦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滤光片32。第二滤光片32包括多个第二光栅321,多个第二光栅321是以镀膜技术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滤光片32可受滤光片旋转件34带动而沿着旋转方向A 旋转,使得多个第二光栅321可对应旋转至以第一方向X或以第二方向Y排列,其中,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互相垂直为较佳,但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范围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二滤光片32的多个第二光栅321用以配合多个第一光栅 311的排列方向而选择性地过滤外部红外线R。当多个第二光栅 321旋转至第一方向X时,可以让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通过多个第二光栅321;当多个第二光栅321旋转至第二方向Y时,可以让沿着第二方向Y偏振的光波通过多个第二光栅321。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滤光片32旋转至第二方向Y时,多个第二光栅321和多个第一光栅311会互相垂直;此时,若是有外部红外线R射向滤光切换模块30,则外部红外线R会先被多个第一光栅311过滤,此时只有沿着第一方向X 偏振(本实施例为水平方向)的光波可以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 并继续射向多个第二光栅321。当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碰触到多个第二光栅321时,沿第二方向Y(本实施例为垂直方向) 的多个第二光栅321会过滤光波,并且只让沿着第二方向Y偏振的光波穿过多个第二光栅321;然而,由于只有沿着第一方向 X偏振的光波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并继续射向多个第二光栅 321,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因此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会被多个第二光栅321阻挡而无法通过多个第二光栅321,也就是说,外部红外线R会完全被滤光切换模块30阻挡。

如图1和图4所示,当第二滤光片32沿着旋转方向A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321沿第一方向X排列时,多个第二光栅321 和多个第一光栅311会互相平行;此时,若是有外部红外线R 射向滤光切换模块30,则外部红外线R会先被多个第一光栅311 过滤,故只有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可以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并继续射向多个第二光栅321。当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碰触到多个第二光栅321时,由于第二光栅321亦呈第一方向X排列,故可让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继续穿过多个第二光栅321;因此,滤光切换模块30的多个第一光栅311和多个第二光栅321皆不会阻挡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

如图1和图3所示,当使用者要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装置1拍摄影像,并且完全阻挡外部红外线R对影像的干扰时,使用者可以操作控制钮50,以控制滤光切换模块30的第二滤光片32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321呈现为第二方向Y排列,使得多个第二光栅321和多个第一光栅311互不平行且互相垂直。此时,当外部红外线R穿过镜头20并射向滤光切换模块30时,多个第一光栅311会先过滤外部红外线R,并且只让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接着,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栅321会完全阻挡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如此一来,外部红外线R会完全被第一滤光片31和第二滤光片 32阻挡,而不会对影像产生任何干扰。

如图1和图4所示,当使用者要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装置1拍摄影像,并且让外部红外线R进入成像模块40,以增加进光量而提高影像的亮度时,使用者可以操作控制钮50,以控制滤光切换模块30的第二滤光片32旋转至多个第二光栅321呈现为第一方向X排列,使得多个第二光栅321和多个第一光栅311 互相平行。此时,当外部红外线R穿过镜头20并射向滤光切换模块30时,多个第一光栅311会先过滤外部红外线R,并且只让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穿过多个第一光栅311;接着,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二光栅321也会让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继续通过。如此一来,外部红外线R可以通过第一滤光片31和第二滤光片32,并进入成像模块40,以增加进光量而提高影像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并非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例如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的角度关系也可设计为45度,此时可允许部份外部红外线R光量进入成像模块40中。详细地来说,当外部红外线R通过第一光栅311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接着该偏振光波通过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光栅 321时,由于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呈45度,故该第二光栅 321并不会完全拦截沿着第一方向X偏振的光波,使部份进入第一光栅311后的外部红外线R再穿过第二光栅321(约50%)进入成像模块40。是以,使用者可因应实际需求调整第二光栅321 的角度,弹性地调整外部红外线R进光量比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5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摄影装置。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的摄影装置1a中,滤光切换模块30a是设于镜头20a朝向外部的一侧。第二滤光片32a位于第一滤光片31a和镜头20a之间。当外部红外线由外部射向摄影装置1a时,会先经过滤光切换模块30a的过滤,才能进入镜头20a内。而滤光切换模块30a的第二滤光片32a可以受到滤光片旋转件34控制而旋转,以配合第一滤光片31a的方向而选择性地阻挡外部红外线。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摄影装置1、1a的设计,可在摄影时选择性地阻挡一外部红外线,以选择增加进光量而提高影像的亮度,或是完全阻挡外部红外线。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滤光切换模块是采用旋转滤光片的机制,而改变滤光用的光栅方向来达成阻挡光线的功效,因此对于硬件机构设计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的切换机制,相较于习知移动式切换滤光片,可减少占用摄影装置内部过多的空间,故可增加其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滤光片的选转角度设计为可调式,故可弹性调整外部红外线的进光量比例,俾提供比习知左右移动式的切换机制更灵活、更具有变化的设计。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