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防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473发布日期:2018-07-31 23:20阅读:18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手机防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手机防摔结构通常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集成在手机上,另一种是再在手机上设置一层防摔的壳体。

现有技术中集成在手机上的结构会导致损坏时不便于维护更换的问题。而直接在手机上设置一层防摔的壳体时,通常壳体都是全部硬质塑料或者全部软质橡胶的结构,则存在防摔效果和使用寿命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摔外壳存在防摔效果和使用寿命不理想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手机防摔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机防摔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手机本体且具有顶端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面上与手机本体的显示屏大小一致的可视窗口,设置在壳体内部围绕可视窗口一周设置的缓冲垫圈,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安装在手机本体背面的缓冲垫片,设置在壳体的开口位置处用于缓冲垫片压紧的手机压紧装置,以及铰接在壳体的开口位置处的盖体;

所述手机压紧装置为两套,分别设置在壳体开口的两端,每套手机压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开口的相对两侧且一端端部铰接在壳体上的L型铰接件,设置在L型铰接件上的限位孔,以及一端伸入其中一个L型铰接件的限位孔上、另一端伸入另一个L型铰接件的限位孔上的长度调节杆。

本实用新型中手机本体前的缓冲垫圈,和手机本体后缓冲垫片的设置,能在手机掉落的时候达到减震的功能,进而达到防摔的目的,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有效实现手机防摔的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优化,能有效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机本体,适用范围更广。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缓冲性能不佳时,只需更换缓冲垫圈、缓冲垫片即可,使用寿命更长、更换维护成本更低,更换维护的操作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且通过盖体的设置能够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该盖体的设置,与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长度调节杆相配合后,在两根长度调节杆之间的空余位置可以放置公交卡,更加方便使用者的出行。并且,由于两根长度调节杆之间具有限制作用,因而能有效实现公交卡的固定,避免公交卡在本实用新型结构中位置发生挪动,方便定位刷卡操作。

为了达到更方便安装操作的目的,所述长度调节杆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外管,以及两根分别安装在外管两端的内管;所述外管两端的内螺纹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直径与限位孔的直径相同。

更进一步,为了达到更好地缓冲效果,并且能避免掉落时由于惯性导致的缓冲垫圈移位的情况发生,所述壳体的开口一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缓冲垫圈设置在安装槽内。

为了达到最佳的缓冲效果,所述缓冲垫片包括一个硬质架,以及设置在硬质架上且数量为一层以上的缓冲垫。

为了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硬质架、长度调节杆、L型铰接件以及壳体均采用金属材质构成。

为了在达到三防效果的同时,能更好地适用于手机操作,所述壳体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手机本体上按键相匹配的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在手机掉落的时候达到减震的功能,进而达到防摔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更长,更换维护成本更低,更换维护的操作更加简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更多的如存放公交卡等卡片等的附加功能,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之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壳体,2-可视窗口,4-缓冲垫圈,5-缓冲垫片,6-L型铰接件,7-限位孔,8-长度调节杆,9-手机本体,10-按键结构,11-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手机防摔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手机本体9且具有顶端开口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底面上与手机本体9的显示屏大小一致的可视窗口2,设置在壳体1内部围绕可视窗口2一周设置的缓冲垫圈4,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安装在手机本体9背面的缓冲垫片5,设置在壳体1的开口位置处用于缓冲垫片5压紧的手机压紧装置,以及铰接在壳体1的开口位置处的盖体11;

所述手机压紧装置为两套,分别设置在壳体1开口的两端,每套手机压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1开口的相对两侧且一端端部铰接在壳体1上的L型铰接件6,设置在L型铰接件6上的限位孔7,以及一端伸入其中一个L型铰接件6的限位孔7上、另一端伸入另一个L型铰接件6的限位孔7上的长度调节杆8。

本实施例中该长度调节杆8为自身长度可以调节的杆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手机本体9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缓冲垫圈4放置在壳体1底面上,围绕可视窗口2的一周设置;

其次,将手机本体9放置在缓冲垫圈4上,放置时,手机本体9的显示屏一面朝向缓冲垫圈4;

然后,将缓冲垫片5放置在手机本体9的背面;

最后,旋转相对两侧的L型铰接件6,使缓冲垫片5压紧在手机本体9上,再采用长度调节杆8固定好两个L型铰接件6,防止L型铰接件6松动,进而达到安装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手机本体9的拆卸过程按照安装过程的相反步骤操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长度调节杆8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长度调节杆8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外管,以及两根分别安装在外管两端的内管;所述外管两端的内螺纹对称设置。且,本实施例中该内管的直径与限位孔7的直径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缓冲垫圈4和缓冲垫片5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开口一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缓冲垫圈4设置在安装槽内。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片5包括一个硬质架,以及设置在硬质架上且数量为一层以上的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硬质架、长度调节杆8、L型铰接件6以及壳体1均采用金属材质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的优化,以及软质的缓冲垫圈4和缓冲垫,与硬质的硬质架、长度调节杆8、L型铰接件6和壳体1相互结合后,能更好地达到缓冲的效果,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4

为了方便手机本体9的操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壳体1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手机本体9上按键相匹配的按键结构1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