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5160发布日期:2018-11-24 11:3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戴在用户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可以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如运动数据的监测,用户生理参数的监测,即时通信或者还可以实现传统的电话或短信等通信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可穿戴设备由于需要实时接收来电或短信等即时消息,需要与运营商一直保持连接,这样由于功耗问题将需要频繁充电。即使是在轻度使用的情况下,都可能需要每天充一次电,用户使用不便。但若保持可穿戴设备处于低功耗工作模式如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模式,由于低功耗工作模式下可穿戴设备无法进行语音通信的数据业务,这样将导致用户错过一些重要的电话或短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及系统,以期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语音寻呼,延长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可包括:

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通过窄带蜂窝通信(nb-iot)技术将可穿戴设备与服务器实现定时连接,与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并维持一段时间的实时连接来定时获取通信提醒消息,即实现了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工作状态,又能保证语音数据业务的传输,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兼容现有蜂窝通信技术,实现成本较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独立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生成。

当可穿戴设备使用独立的sim卡时,其他用户可以直接向可穿戴设备发起通信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共用同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生成。

当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使用同一张sim卡时,通信请求通常指向移动终端,但是服务器可以将通信提醒消息向可穿戴设备推送,方便用户在未使用移动终端时,及时获取提醒消息并选择回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由于通信提醒消息可能较多,因此通过过滤可以减少获取到的通信提醒消息的数量,提升通信提醒消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获取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通过多种过滤条件的设置和组合,可以适用于用户的各种过滤需求,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获得最精准的通信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包括: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电话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短信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或者根据用户输入的短信回复内容和短信回复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短信回复;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和回复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信提醒消息,可以提供不同的回复方式,利于用户操作和回复。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可包括:

服务器接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或接收发送给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并保存;

当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获取请求时,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送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周期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并保存,包括:

配置用于缓存所述通信提醒消息的消息中心;

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保存至所述消息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定期清理所述消息中心中已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独立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生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共用同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生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获取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电话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短信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或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短信回复内容和短信回复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短信回复;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和回复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可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或接收发送给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获取请求时,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送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周期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配置用于缓存所述通信提醒消息的消息中心;

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保存至所述消息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定期清理所述消息中心中已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和通信提醒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可包括:

如本申请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如本申请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服务器;

第一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可穿戴设备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可穿戴设备通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操作界面的显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消息、请求和终端,但这些消息、请求和终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消息、请求和终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终端,类似地,第二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终端。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或“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于通信设备便携化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可以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其他品形态。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虽然能够实现运动数据监控、用户生理参数监控、语音通信以及安装各类app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但是受限于其体积大小以及当前的电池技术,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间比较短。而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就是一种新的窄带蜂窝通信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wideareanetwork,lpwan)技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网络、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网络或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网络等通信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其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其拥有以下特性:强链接,高覆盖,低成本,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使用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设备续航时间可以从过去的几个月大幅提升到几年。此外,选择nb-iot,还有一大优势: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可以与现有设备复用。以中国移动为例,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清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带宽同样给nb-iot芯片以及模块带来低成本优势。所述蜂窝移动网络(cellularnetwork)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小子区,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蜂窝移动网络制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2g)、第三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3g)、第四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4g)、第五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5g)及未来可能的6g等更高规格的通信技术。

下面结合语音通信业务场景及nb-iot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说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可穿戴设备通信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架构中可包括: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及服务器。

可选地,移动终端可以是具备通信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此处的服务器可以是用于提供语音通信业务的服务器,如布局在基站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提供应用服务(如即时通信应用)的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服务器上可以配置一个消息中心用于存储通信提醒消息。在存储通信提醒消息时,可以存储预定的一段时间如一天或一周内的通信提醒消息,也可以存储从上一次可穿戴设备获取通信提醒消息后所新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也可以存储用户还未接收或还未查看的通信提醒消息。在消息中心中保存的通信提醒消息可以进行定期清理。此处的通信提醒消息根据业务的不同可以包括用于提醒有未接来电的电话提醒消息,用于提醒有未读短信的短信提醒消息,用于提醒有各类应用(app)如即时通信应用未读推送消息的提醒消息,还可以是用于提醒有系统通知的提醒消息等。

为了描述方便,图1中以语音通信场景下的手机、基站内的服务器以及智能手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手机、服务器及智能手环,手机和服务器通过蜂窝移动网络连接,智能手环及服务器可以基于nb-iot连接(图中虚线所示),也可以基于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图中实线所示)。在如图1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配置一个可称为消息中心的存储区域用来存储电话、短信、应用或系统的通信提醒消息,智能手环可以基于nb-iot(图中虚线所示)与服务器维持心跳连接,即定时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让对方知道自己还在线,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智能手环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或者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通信提醒消息并显示给用户查看,或者也可以根据用户实时的获取操作去获取通信提醒消息;当用户确定需要回复该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拨号、短信回复或即时通信应用回复时,智能手环根据用户操作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如2g/3g/4g/5g网络(图中实线所示),进行相应的回复。从而实现低功耗下的语音寻呼,延长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在获取通信提醒消息时,既可以根据用户配置的预设周期如每隔2小时自动向服务器获取,或者根据预设时刻如每天上午9点自动向服务器获取;也可以根据用户主动发起的获取操作进行获取。而用户在查看通信提醒消息时,可以在可穿戴设备获取到通信提醒消息后立即查看,也可以在之后的时间由用户自行选择查看;且可穿戴设备根据硬件设计和/或用户配置,在呈现通信提醒消息时可以采用显示屏显示、语音提醒等各种呈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下面结合图2-图4对本申请通信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处于nb-iot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可选地,当可穿戴设备不需要回复消息时,可穿戴设备通常可以处于低功耗的nb-iot模式,从而显著地降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延长使用时间。

预设周期的配置可以由可穿戴设备在出厂时自定义若干选项如1小时、2小时等供用户选择,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自定义。例如,a用户电话较多,则其可以配置可穿戴设备每隔30分钟或10分钟去获取一次通信提醒消息;b用户电话较少,则其可以配置可穿戴设备每隔2小时去获取一次通信提醒消息。

预设时刻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配置。例如,a用户习惯早上8点晨跑,则其可以设置可穿戴设备在每天上午8点55分去获取一次通信提醒消息;b用户习惯13点-14点午睡,则其可以设置在每天14点05分去获取一次通信提醒消息。

可选地,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当然,通信提醒消息还可以包括提供通知功能可以无需回复的应用推送的提醒消息或系统的提醒消息。

根据消息类型的不同,服务器的具体功能也有所不同,例如当需要获取电话提醒消息和短信提醒消息时,可以向基站配置的服务器获取;当需要获取应用的提醒消息时,则可以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获取。

由于服务器可以缓存关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其中可能包含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消息,因此,可穿戴设备在获取消息时,可以根据消息发起联系人、发起时间等参考因素进行过滤,获取还未接收过的通信提醒消息。当然,对于已接收过但用户未查看的提醒消息,可穿戴设备可以提醒用户查看,若未查看的提醒消息被误删除,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从服务器再次获取。

可选地,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时,还可以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获取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例如,c联系人为重要联系人如商业合作伙伴或父母,则每次在获取通信提醒消息时,获取c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此处由c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指的是c联系人向可穿戴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移动终端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器根据该通信请求生成对应的通信提醒消息。则这一条通信提醒消息可称为c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例如,可配置每次获取5条或10条通信提醒消息,如果未接收的消息大于配置的数量,则可以结合其他过滤条件过滤或优先获取最新的5条或10条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例如,可以对联系人进行分优先级管理,对于优先级高或高于某一档次优先级的联系人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获取,而优先级低或低于某一档次优先级的联系人可以暂时不获取,后续再进行处理。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与获取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例如,预设周期为2小时,上午9点获取过一次通信提醒消息,则在上午11点时,可以将上午9点至上午11点这个时间段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一并获取。

获取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例如,预设时刻为上午9点,预设时长为1个小时,则可以在上午9点时将上午8点至上午9点这个时间段内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一并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滤条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例如,可以将获取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与获取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相结合。由于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数量可能较多,为了减少对用户的骚扰,可以获取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最新的5条通信提醒消息。

s202、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可选地,用户获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的内容的方式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配置及消息提醒方式确定。例如可穿戴设备配置了显示屏,则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显示屏查看通信提醒消息的内容;如果可穿戴设备没有配置显示屏但是配置了喇叭或者可穿戴设备配置显示屏及喇叭且配置为语音提醒的方式,则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语音提醒获知通信提醒消息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包括: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电话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

可选地,通信提醒消息中可以包含来电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用户可以查看来电联系人的名称和来电号码以及来电时间,点击来电联系人名称或来电号码进行回拨,或者也可以选择进行短信回复。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短信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或者根据用户输入的短信回复内容和短信回复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短信回复;

可选地,通信提醒消息中可以包括短信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用户可以查看短信联系人的名称、号码、短信内容及发送时间,点击短信联系人的名称或号码进行电话回拨,或者也可以直接选择进行短信回复。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则根据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和回复指令,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可选地,通信提醒消息中可以包括即时通信应用中发送消息的联系人信息,用户可以查看联系人的名称、消息内容及发送时间,输入回复内容进行回复。

可选地,以智能手表为例,其显示界面为圆形,可以参见图3所示,其中图3左图为用户查看通信提醒消息时一种可能的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中可以包括多条通信提醒消息,如第一条为08:42分james使用手机号189xxxxxxxx拨打的未接电话提醒消息;第二条为08:50分mary使用手机号186xxxxxxxx发送的短信的提醒消息,短信内容为“一起吃晚饭”;第三条为08:58分即时通信应用中昵称为neo123(昵称对应的即时通信应用id为35564879)发送的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其内容为“明天上午一起打球”。可选地,显示界面下方的还包括三横杠图案的菜单按键和向左箭头的返回按键。用户可点击菜单按键执行针对各个应用的设置及其他功能操作,返回按键可用于返回上一级目录或系统桌面。当用户点击某条通信提醒消息之后,可以弹出一个对话框供用户选择回复等其他操作。如图3中右图所示,例如,用户点击第一条信息时,可以弹出“短信回复、电话回复、修改联系人信息”等功能选项供用户选择和回复。当然,也可以配置为点击之后直接回拨电话,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的直观性,图3仅示例性的给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界面显示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的显示方式并不作任何限定。

通过窄带蜂窝通信(nb-iot)技术将可穿戴设备与服务器实现定时连接,与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并维持一段时间的实时连接来定时获取通信提醒消息,即实现了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工作状态,又能保证语音数据业务的传输,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以兼容现有蜂窝通信技术,实现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当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使用各自独立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时,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可以根据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生成;当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使用相同的sim卡时,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生成。

下面结合图3及图4进行说明。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使用各自独立的sim卡,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蜂窝移动网络制式时,其他用户对可穿戴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基站可以将通信请求发送给可穿戴设备,建立二者之间的语音通信。结合到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可以采用如下流程:

s301、服务器接收到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如来电、短信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消息。

s302、服务器根据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并保存至服务器的消息中心。

在消息中心中保存的通信提醒消息可以进行定期清理。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清理的周期如一天或一周等,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或者也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如每周日晚上12点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未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继续保存。

s303、处理nb-iot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例如,预设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进行配置如配置为30分钟,则可穿戴设备会每隔30分钟向基站或运营商服务器区获取一次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或者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或喜好在预设时刻唤醒可穿戴设备,如用户习惯于在上午9点运动结束之后查看可穿戴设备上的通信提醒消息,则可穿戴设备可以在上午九点或之前获取通信提醒消息。

s304、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显示给用户查看。

基于显示屏大小可以选择性的显示通信联系人信息、通信发起时间及具体通信内容。利于用户回复。除了显示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诸如语音提示等其他呈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s305、根据用户查看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后进行的回复操作,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具体的回复方式可根据通信提醒消息的类型(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确定,可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共用一张sim卡,当可穿戴设备处于蜂窝移动网络制式时,其他用户对可穿戴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基站可以将通信请求发送给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结合到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可以采用如下流程:

s401、服务器接收到发送给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如来电、短信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消息。将该通信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

如果用户当前在使用移动终端则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查看和回复;如果用户当前未携带移动终端而使用更便携的可穿戴设备,则可以使用处于蜂窝移动网络制式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查看和回复;如果可穿戴设备处于nb-iot模式,则暂时无法进行回复。

s402、服务器根据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并保存至服务器的消息中心;

在消息中心中保存的通信提醒消息可以进行定期清理。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清理的周期如一天或一周等,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或者也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如每周日晚上12点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未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继续保存。

s403、处于nb-iot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s404、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显示给用户查看。

基于显示屏大小可以选择性的显示通信联系人信息、通信发起时间及具体通信内容。利于用户回复。

s405、根据用户查看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后进行的回复操作,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请参照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501、服务器接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或接收发送给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502、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并保存。

s503、当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获取请求时,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可选地,在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送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周期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5基本为服务器侧的方法描述,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2-图4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包括:

s601、服务器接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或接收发送给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s602、所述服务器配置用于缓存所述通信提醒消息的消息中心。

s603、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s604、所述服务器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保存至所述消息中心。

可选地,此处的消息中心可以是服务器中的一个存储空间,在管理端可以显示为一个消息中心,待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都可以保存在其中,并可以对这些通信提醒消息进行诸如查看、修改、删除、排序等管理操作。通信提醒消息可以按照可穿戴设备的标识如sim号码等进行分隔存储,每个可穿戴设备下的通信提醒消息又可以按照通信提醒消息的类型、发起时间等进行排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s605、当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获取请求时,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s606、定期清理所述消息中心中已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清理的周期如一天或一周等,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或者也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如每周日晚上12点对已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提醒消息进行清理,未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继续保存。

请参照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可包括:

收发单元100,用于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根据预设周期或预设时刻从服务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处理单元200,用于当用户需要回复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时,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可选地,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独立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生成。

可选地,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共用同一张用户身份识别卡,则所述通信提醒消息根据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生成。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获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获取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获取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可选地,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电话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短信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拨号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拨号,或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短信回复内容和短信回复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短信回复;

若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为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和回复指令,将所述可穿戴设备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切换到蜂窝移动网络制式进行回复。

请参照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总线130。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通过总线130连接,该存储器1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图2-图4对应的方法中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口140、输出口150。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可以通过总线130相连。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口140接收信号,并控制输出口1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可穿戴设备执行的步骤。其中,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输入输出口。所述存储器1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11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1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的功能。

可选地,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60(图未示)或喇叭170(图未示),可用于以文字、图像或声音的方式向用户呈现通信提醒消息。

该可穿戴设备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控制器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可包括:

收发单元300,用于接收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请求或接收发送给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请求;

处理单元400,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通信提醒消息;

存储单元500,用于存储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所述收发单元300还用于当接收到处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式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获取请求时,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地,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包括电话提醒消息、短信提醒消息或即时通信应用的提醒消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00还用于:

在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发送给所述可穿戴设备时,根据用户预配置的过滤条件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过滤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发送联系人白名单中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数量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联系人发起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预设优先级的应用生成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周期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发送所述预设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所述可穿戴设备未查看或未接收的通信提醒消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00还用于:

配置用于缓存所述通信提醒消息的消息中心;

根据所述通信请求生成所述通信提醒消息;

将所述通信提醒消息保存至所述消息中心。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400还用于:

定期清理所述消息中心中已发送的通信提醒消息。

请参照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服务器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总线230。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通过总线230连接,该存储器220用于存储指令和通信提醒消息,该处理器2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0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上图5-图6对应的方法中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其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可以通过总线230相连。

处理器2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口240接收信号,并控制输出口2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控制器执行的步骤。其中,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输入输出口。所述存储器2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2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2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2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即将实现处理器21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21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的功能。

该控制器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控制器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该总线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和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可穿戴设备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共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logical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