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852发布日期:2019-01-14 19: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器(multiplexer)、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仅在移动体中搭载有双工器(duplexer),在基站中也搭载有双工器,该双工器用于无干扰地将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发送接收。与从各移动体发送的发送信号相比,从基站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功率大,因此搭载于基站的双工器尤其要求确保功率耐受性的同时具有发送接收信号之间的高隔离特性。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分波器的电路结构的图。该图中公开的分波器具有2个混合耦合器(hybrid)546及550以及配置于混合耦合器546与550之间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发送信号(tx)在混合耦合器546的端子b处被分支后到达端子d和端子c。到达端子d的第一分支信号在带通滤波器548b中反射而到达端子a。另外,到达端子c的第二分支信号在带通滤波器548a中反射而到达端子a。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在端子a处是同相的,因此在端子a处合成后经发送路径534被输出到天线端子(toant)。另一方面,从天线端子输入的接收信号(rx)在混合耦合器546的端子a处被分支后到达端子c和端子d。到达端子c的第三分支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548a后经由混合耦合器550的端子e而到达端子h。另外,到达端子d的第四分支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548b后经由混合耦合器550的端子f而到达端子h。第三分支信号与第四分支信号在端子h处是同相的,因此在端子h处合成后经接收路径542被输出到接收放大电路(tolna)。另外,发送信号(tx)中的、在混合耦合器546的端子b处分支得到的第一分支信号的通过带通滤波器548b的泄漏信号到达混合耦合器550的端子h。发送信号(tx)中的、在混合耦合器546的端子b处分支得到的第二分支信号的通过带通滤波器548a的泄漏信号经混合耦合器550的端子e而到达端子h。但是,第一分支信号的泄漏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的泄漏信号在端子h处是反相的,因此相抵消。

根据以上,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分波器以低损耗传输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同时达成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72433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分波器中,为了在确保功率耐受性的同时实现高隔离度,配置有2个混合耦合器546及550以及使接收带通过且使除该接收带以外的频带衰减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另外,为了将上述分波器应用于前端电路,有时还需要用于在发送路径或/和接收路径中实现发送接收之间的隔离的滤波器、用于实现高次谐波的衰减的滤波器。因此,存在电路结构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传播不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以上的信号路径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多工器具备:与天线端子连接的第一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末端电阻连接的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第一滤波器,其选择性地使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以及与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这两方连接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它们具有彼此相同的滤波器特性,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和所述第三滤波器均是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所述带阻滤波器反射所述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且使除该第一通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低通滤波器反射包含所述第一通带的高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高频带靠低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高通滤波器反射包含所述第一通带的低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低频带靠高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

作为需要对大的高频功率进行分波处理的多工器,能够列举如下结构:为了降低用于在与天线端子之间传播互不相同的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信号路径的传播损耗并且确保该2个信号路径之间的高隔离度,使用2个90°混合耦合器和具有相同特性的2个滤波器。根据该结构,对于在2个信号路径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2个90°混合耦合器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反相,由此消除该高频信号。另外,对于在一个信号路径与天线端子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信号。另一方面,对于在其它信号路径与天线端子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信号。根据本结构,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是反射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因此与利用使通带的低频侧和高频侧这两方衰减的带通滤波器来构成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上述2个信号路径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在输入到所述第一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四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二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四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三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四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具有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七端子以及第八端子,在输入到所述第五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七端子和所述第八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七端子与所述第八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六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七端子和所述第八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七端子与所述第八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七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五端子和所述第六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在输入到所述第八端子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所述第五端子和所述第六端子的情况下,所述第五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的相位差为大致90°,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均具有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天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六端子与末端电阻连接,所述第七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八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连接结构,包含第一通带的频率成分的高频信号通过第一滤波器,在第一90°混合耦合器的第一端子处被分支为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信号。第一分支信号向第三端子传播,在第二滤波器处反射后从第三端子向第二端子传播。另一方面,第二分支信号从第一端子向第四端子传播,在第三滤波器处反射后从第四端子向第二端子传播。在此,到达第二端子后的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信号是同相的,因此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信号在第二端子处合成后从天线端子输出。

另外,从天线端子输入的、包含与第一通带不同的第二通带的频率成分的高频信号在第一90°混合耦合器的第二端子处被分支为第三分支信号和第四分支信号。第三分支信号向第三端子传播,通过第二滤波器后从第二90°混合耦合器的第七端子向第五端子传播。另一方面,第四分支信号从第二端子向第四端子传播,通过第三滤波器后从第八端子向第五端子传播。在此,到达第五端子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和第四分支信号是同相的,因此第三分支信号和第四分支信号在第五端子处合成后从第五端子输出。

另外,通过第一滤波器后的高频信号在第一90°混合耦合器的第一端子处被分支为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第五分支信号向第三端子传播,通过第二滤波器后从第七端子向第五端子传播。另一方面,第六分支信号从第一端子向第四端子传播,通过第三滤波器后从第八端子向第五端子传播。在此,到达第五端子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是反相的,因此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在第五端子处相抵消。

由此,能够去除在第一端子与第五端子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使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以低损耗从第一端子向天线端子传播,使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以低损耗从天线端子向第五端子传播。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滤波器和所述第三滤波器均是反射所述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的陷波滤波器。

由此,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均仅由用于在第一通带设置衰减极点的谐振器构成,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是由1个以上的介质谐振器构成的滤波器。

由此,与在便携式电话终端中经常使用的弹性波滤波器相比,功率耐受性提高,因此能够作为在移动通信的基站等处配置的多工器来应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工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第四滤波器,该第四滤波器由电介质构成,选择性地使与所述第一通带不同的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大致同等,构成所述第四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为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下,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以及构成所述第四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的合计数量小于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的3倍。

由此,将使第二通带通过且反射第一通带的第四滤波器配置成:构成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第二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第三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以及构成第四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的合计数量小于构成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的3倍。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即使配置对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第四滤波器,也能够在确保第一通带和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滤波器的各谐振器的大小大致同等,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均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少,所述多工器还具备与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声表面波型的第四滤波器,该第四滤波器选择性地使与所述第一通带不同的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

由此,能够不将使第二通带通过且使第一通带衰减的带通滤波器配置于第一90°混合耦合器与第二90°混合耦合器之间,而是在不要求高的功率耐受性的位置处配置为小型的第四滤波器。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即使配置对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第四滤波器,也能够在确保第一通带和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工器还具备安装基板,该安装基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三滤波器以及所述第四滤波器,在所述安装基板上配置有所述天线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第四滤波器连接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三滤波器以及所述第四滤波器中,所述第四滤波器被配置成最接近所述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由此,能够缩短将第四滤波器与第二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第二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工器还具备安装基板,该安装基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均具有矩形形状,在所述俯视观察时,沿所述安装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配置有(1)所述第一滤波器、(2)所述第二滤波器、(3)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以及(4)所述第三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长边、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短边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短边被配置成与所述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二滤波器和所述第三滤波器被配置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的距离隔着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被配置成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短边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滤波器的长边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短边的长度以下。

由此,通过使安装基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一滤波器的短边大致同等,能够缩小与第一滤波器的长边相向的区域,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安装基板配置有所述天线端子,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滤波器与所述第三滤波器之间。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与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第一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工器还具备安装基板,该安装基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均具有矩形形状,在所述俯视观察时,沿所述安装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配置有(1)所述第一滤波器、(2)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3)所述第二滤波器及所述第三滤波器、以及(4)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长边、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的长边被配置成与所述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长边被相向地配置,使得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被配置成所述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滤波器的长边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短边的长度长。

由此,通过使安装基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将第二滤波器的短边和第三滤波器的短边相加所得到的长度大致同等,能够缩小与第一滤波器的长边相向的区域,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安装基板配置有所述天线端子,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滤波器及所述第三滤波器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之间。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与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第一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工器还具备安装基板,该安装基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在俯视观察所述安装基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均具有矩形形状,在所述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三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长边相向的区域,所述第二滤波器和所述第三滤波器配置于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与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之间,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长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长边被相向地配置,使得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被配置成所述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多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安装基板配置有所述天线端子,在所述俯视观察时,在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中,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被配置成最接近所述天线端子。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与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第一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传播损耗。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一种高频前端电路,其具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性结构的多工器;与所述多工器所具有的发送端子连接的发送放大电路;以及与所述多工器所具有的接收端子连接的接收放大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高频前端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可以是一种通信装置,其具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性结构的高频前端电路;以及rf信号处理电路,其向所述高频前端电路输出高频发送信号,从所述高频前端电路被输入高频接收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通信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多工器具备:与天线端子连接的第一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末端电阻连接的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第一滤波器,其选择性地使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以及与所述第一90°混合耦合器及所述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这两方连接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它们具有彼此相同的滤波器特性,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和所述第三滤波器均是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所述带阻滤波器反射与所述第一通带不同的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且使除该第二通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低通滤波器反射包含所述第二通带的高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高频带靠低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高通滤波器反射包含所述第二通带的低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低频带靠高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

根据本结构,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是反射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因此与利用使通带的低频侧和高频侧这两方衰减的带通滤波器来构成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上述2个信号路径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小型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2个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滤波器结构被简化,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用于传播不同频带的高频信号的2个以上的信号路径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中的发送信号的传输状态的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中的接收信号的传输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中的发送接收之间的隔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多块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单块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及其外围电路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分波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总括性或具体性的例子。下面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将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的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是严格的。

(实施方式1)

[1.1多工器的电路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结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天线元件2和双工器1a。双工器1a例如配置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或便携式电话的前端部。

双工器1a是多工器的一种,具备发送侧滤波器10a、接收侧滤波器20a、90°混合耦合器30及40、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50a及50b、末端电阻70、天线端子110、发送端子120以及接收端子130。通过上述结构,双工器1a将从发送端子120输入的高频发送信号从天线端子110输出,将从天线端子110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从接收端子130输出。双工器1a具有能够无干扰地将上述高频发送信号和上述高频接收信号同时发送接收的功能。下面,说明双工器1a的各结构要素。

90°混合耦合器30是与天线端子110连接的第一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

90°混合耦合器40是与末端电阻70连接的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

更具体地说,90°混合耦合器30具有端子l1(第一端子)、端子l2(第二端子)、端子l3(第三端子)以及端子l4(第四端子)。在输入到端子l1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l3和端子l4的情况下,端子l3与端子l4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l2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l3和端子l4的情况下,端子l3与端子l4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l3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l1和端子l2的情况下,端子l1与端子l2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l4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l1和端子l2的情况下,端子l1与端子l2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如上所述那样输出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相对于所输入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为-3db。

90°混合耦合器40具有端子r1(第五端子)、端子r2(第六端子)、端子r3(第七端子)以及端子r4(第八端子)。在输入到端子r1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r3和端子r4的情况下,端子r3与端子r4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r2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r3和端子r4的情况下,端子r3与端子r4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r3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r1和端子r2的情况下,端子r1与端子r2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在输入到端子r4的高频信号被输出到端子r1和端子r2的情况下,端子r1与端子r2的相位差为大致90°。另外,如上所述那样输出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相对于所输入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为-3db。根据上述传输特性,90°混合耦合器30及40也被称为3db耦合器。

发送侧滤波器10a是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连接、且选择性地使发送带(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第一滤波器。发送侧滤波器10a例如是由具有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介质谐振器(dielectricresonator)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50a是一个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3连接、且另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3连接的第二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50b是一个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4连接、且另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4连接的第三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是具有在发送带(第一通带)设置有单一的衰减极点的相同滤波器特性的陷波滤波器,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反射该发送带的高频信号,使除该发送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例如由具有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介质谐振器构成。

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如上所述那样仅设置与发送带(第一通带)对应的衰减极点即可,因此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用于构成该衰减极点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谐振器的数量)可以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此外,发送侧滤波器10a具有与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同等的尺寸(谐振器的数量和谐振器的尺寸同等)。根据该关系,与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相比,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均少。除此以外,作为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有70平方毫米(7mm×10mm)的尺寸。

此外,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滤波器特性相同这并不限定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滤波器特性完全一致。例如,也包括以下情况:存在因制造偏差产生的特性误差、或者除作为发送带和接收带的频带以外的频带处的特性差异等。

接收侧滤波器20a是一个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1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第四滤波器。

接收侧滤波器20a例如是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由电介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构成接收侧滤波器20a的介质谐振器的级数比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此外,即使在接收侧滤波器20a的介质谐振器的级数为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以上的情况下,也只要接收侧滤波器20a比发送侧滤波器10a小型即可。

在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是介质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下,以往技术的分波器还需要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侧滤波器10a(第一滤波器)相当的发送滤波器,以使除发送信号以外的信号衰减。该发送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带通滤波器548a或548b同等的尺寸。这是因为,发送信号需要与接收信号同等的衰减量,因此该发送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必须与接收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同等。也就是说,在以往技术中,需要3个具有与发送侧滤波器10a(第一滤波器)同等的特性且同等的尺寸的滤波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各谐振器的尺寸为大致相同的程度,接收侧滤波器20a的各谐振器的尺寸为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各谐振器的尺寸以下或与其同等。并且,如上所述,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

根据该关系,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即使在追加了接收侧滤波器20a(第四滤波器)的情况下,只要满足下面的式1,也能够得到与以往技术同等的特性且比以往技术小型化。

(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数)+(陷波滤波器50a的谐振器数)+(陷波滤波器50b的谐振器数)+(接收侧滤波器20a的谐振器数)<(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数)×3(式1)

即,根据上述式1的关系,与以往技术相比,即使配置对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接收侧滤波器20a(第四滤波器),也能够在确保第一通带和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接收侧滤波器20a(第四滤波器)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第一滤波器)小型,则能够进一步使双工器1a小型化,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接收侧滤波器20a(第四滤波器)例如也可以是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声表面波滤波器(surfaceacousticwavefilter)。

在该情况下,关于接收侧滤波器20a的尺寸,代表性的是9平方毫米(3mm×3mm)以下的尺寸。

在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是介质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下,以往技术的分波器还需要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侧滤波器10a(第一滤波器)相当的发送滤波器,以使除发送信号以外的信号衰减。该发送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带通滤波器548a或548b同等的尺寸。这是因为,发送信号需要与接收信号同等的衰减量,因此该发送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必须与接收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同等。

如上所述,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均与以往技术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的各谐振器的尺寸同等。并且,与以往技术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相比,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谐振器的数量)均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与以往技术相比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小2级以上。

而且,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为70平方毫米(7mm×10mm),声表面波的接收侧滤波器20a的尺寸为9平方毫米(3mm×3mm),因此声表面波的接收侧滤波器20a的尺寸比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小。

因而,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用作接收侧滤波器20a的情况下,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使双工器1a的总尺寸变小。

天线端子110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2及天线元件2连接。

末端电阻70与接地端子及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2连接。

此外,也可以在末端电阻70与端子r2之间插入有阻抗匹配电路,末端电阻70的阻抗值不限于50ω。并且,也可以配置阻抗匹配电路来代替末端电阻70。

此外,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也可以不是具有设置有单一的衰减极点的滤波器特性的陷波滤波器,也可以是具有设置有规定的衰减带的滤波器特性的、反射发送带的高频信号且使除该发送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的带阻(bandelimination)滤波器。另外,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也可以是反射包含发送带的高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高频带靠低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的低通(lowpass)滤波器,或者也可以是反射包含发送带的低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低频带靠高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的高通(highpass)滤波器。

另外,根据对本多工器要求的规格,也可以没有接收侧滤波器20a。

通过上述结构,对于在发送路径-接收路径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反相,由此消除该高频信号。另一方面,对于经由发送路径向天线端子110传播的高频发送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发送信号。另外,对于从天线端子110经由接收路径传播的高频接收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接收信号。根据本结构,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是反射发送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构成90°混合耦合器30与90°混合耦合器40之间的2个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双工器1a小型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也可以在90°混合耦合器30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之间、或者90°混合耦合器40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之间配置有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例如是相位调整器和衰减器等,具有对通过陷波滤波器50a的信号路径与通过陷波滤波器50b的信号路径之间的相位平衡和振幅平衡进行调整的功能。

[1.2变形例所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的电路结构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发送端子及发送侧滤波器以及接收端子及接收侧滤波器是相反地配置的。下面,关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在图2中示出了天线元件2和双工器1b。双工器1b是多工器的一种,具备发送侧滤波器10b、接收侧滤波器20b、90°混合耦合器30及40、陷波滤波器60a及60b、末端电阻70、天线端子110、发送端子120以及接收端子130。通过上述结构,双工器1b将从发送端子120输入的高频发送信号从天线端子110输出,将从天线端子110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从接收端子130输出。

接收侧滤波器20b是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第四滤波器。接收侧滤波器20b例如是由具有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介质谐振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另外,接收侧滤波器20b例如也可以是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60a是一个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3连接、且另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3连接的第二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60b是一个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4连接、且另一个端子(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4连接的第三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60a及60b是具有在接收带(第二通带)设置有单一的衰减极点的相同滤波器特性的陷波滤波器,陷波滤波器60a及60b反射该接收带的高频信号,使除该接收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陷波滤波器60a及60b例如由具有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介质谐振器构成。

此外,图11的以往技术所涉及的分波器的电路连接结构与图1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连接结构对应。因此,与图2所涉及的双工器1b的电路连接结构对应的以往技术为在图11中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是发送滤波器的情况下的结构。

在此,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如上所述那样仅设置与接收带(第二通带)对应的衰减极点即可,因此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的用于构成该衰减极点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接收侧滤波器20b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此外,接收侧滤波器20b具有与上述以往技术所记载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同等的尺寸(谐振器的数量和谐振器的尺寸大致同等)。根据该关系,与上述以往技术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相比,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均少。除此以外,作为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有70平方毫米(7mm×10mm)的尺寸。

此外,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的滤波器特性相同这并不限定于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的滤波器特性完全一致。例如,也包括以下情况:存在因制造偏差产生的特性误差、或者除作为发送带和接收带的频带以外的频带处的特性差异等。

发送侧滤波器10b是一个端子与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1连接、且选择性地使发送带(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第一滤波器。

发送侧滤波器10b例如是选择性地使发送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由电介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b的介质谐振器的级数比构成接收侧滤波器20b的谐振器的级数少。

在上述以往技术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是介质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下,上述以往技术的分波器还需要与本变形例的接收侧滤波器20b(第四滤波器)相当的接收滤波器,以使除接收信号以外的信号衰减。该接收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带通滤波器548a或548b大致同等的尺寸。这是因为,接收信号需要与发送信号同等的衰减量,因此该接收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必须与发送侧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大致同等。也就是说,在以往技术中,需要3个具有与接收侧滤波器20b(第四滤波器)同等的特性且同等的尺寸的滤波器。

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中,接收侧滤波器20b、陷波滤波器60a及60b、发送侧滤波器10b的各谐振器的尺寸为大致相同的程度,并且如上所述那样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接收侧滤波器20b的谐振器的级数少。

根据该关系,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中,即使在追加了接收侧滤波器20b(第四滤波器)的情况下,只要满足下面的式1,也能够得到与上述以往技术同等的特性且比上述以往技术小型化。

(接收侧滤波器20b的谐振器数)+(陷波滤波器60a的谐振器数)+(陷波滤波器60b的谐振器数)+(发送侧滤波器10b的谐振器数)<(接收侧滤波器20b的谐振器数)×3(式2)

即,根据上述式2的关系,与上述以往技术相比,即使配置对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发送侧滤波器10b(第一滤波器),也能够在确保第一通带和第二通带的高频信号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接收侧滤波器20b(第四滤波器)例如也可以是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在该情况下,关于接收侧滤波器20b的尺寸,代表性的是9平方毫米(3mm×3mm)以下的尺寸。

在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2个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是介质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下,以往技术的分波器还需要与本实施方式的接收侧滤波器20b(第四滤波器)相当的接收滤波器,以使除接收信号以外的信号衰减。该接收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带通滤波器548a或548b同等的尺寸。这是因为,接收信号需要与发送信号同等的衰减量,因此该接收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必须与发送滤波器的谐振器的数量和各谐振器的尺寸同等。

如上所述,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均与以往技术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的各谐振器的尺寸同等。并且,与以往技术的带通滤波器548a及548b相比,陷波滤波器60a及60b(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谐振器的数量)均少,因此在本变形例中,至少与以往技术相比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小2级以上。

而且,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为70平方毫米(7mm×10mm),声表面波的接收侧滤波器20b的尺寸为9平方毫米(3mm×3mm),因此声表面波的接收侧滤波器20b的尺寸比1个介质同轴谐振器的尺寸小。

因而,在将声表面波滤波器用作接收侧滤波器20b的情况下,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使双工器1b的总尺寸变小。

天线端子110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2及天线元件2连接。

末端电阻70与接地端子及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2连接。

此外,也可以在末端电阻70与端子r2之间插入有阻抗匹配电路,末端电阻70的阻抗值不限于50ω。并且,也可以配置阻抗匹配电路来代替末端电阻70。

此外,陷波滤波器60a及60b也可以不是具有设置有单一的衰减极点的滤波器特性的陷波滤波器,也可以是具有设置有规定的衰减带的滤波器特性的、反射接收带的高频信号且使除该接收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的带阻(bandelimination)滤波器。另外,陷波滤波器60a及60b也可以是反射包含接收带的高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高频带靠低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的低通(lowpass)滤波器,或者也可以是反射包含接收带的低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低频带靠高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的高通(highpass)滤波器。

另外,根据对本多工器要求的规格,也可以没有发送侧滤波器10b。

通过上述结构,对于在发送路径-接收路径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反相,由此消除该高频信号。另一方面,对于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路径传播的高频接收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接收信号。另外,对于从发送路径向天线端子110传播的高频发送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发送信号。根据本结构,陷波滤波器60a及60b是反射接收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构成90°混合耦合器30与90°混合耦合器40之间的2个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双工器1b小型化。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双工器1b的电路动作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1.3双工器的电路动作]

在此,将双工器1a的电路动作分为(1)发送信号的传输状态(发送端子120→天线端子110)、(2)接收信号的传输状态(天线端子110→接收端子130)、以及(3)发送接收之间(发送端子120→接收端子130)的隔离,来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的发送信号的传输状态的图。

包含发送带(第一通带)的频率成分的发送信号通过发送侧滤波器10a后在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处被分支为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信号。第一分支信号向端子l3传播,在陷波滤波器50a处反射后从端子l3向端子l2传播。此时,从端子l1向端子l3的传输特性s31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35°(-135°)。另外,从端子l3向端子l2的传输特性s23为相位滞后45°(-45°)。也就是说,第一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1向端子l2的传输特性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80°(-180°)。另一方面,第二分支信号向端子l4传播,在陷波滤波器50b处反射后从端子l4向端子l2传播。此时,从端子l1向端子l4的传输特性s41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45°(-45°)。另外,从端子l4向端子l2的传输特性s24为相位滞后135°(-135°)。也就是说,第二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1向端子l2的传输特性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80°(-180°)。由此,在端子l2处,各自下降3db的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信号以同相进行合成,因此具有与原本的发送信号大致相同程度的功率水平的发送信号被复原,并经由天线端子110被输出到天线元件2。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的接收信号的传输状态的图。

包含接收带(第二通带)的频率成分的接收信号在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2处被分支为第三分支信号和第四分支信号。第三分支信号向端子l3传播,通过陷波滤波器50a后经由90°混合耦合器40的端子r3向端子r1传播。此时,从端子l2向端子l3的传输特性s32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45°(-45°)。另外,从端子r3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s13为相位滞后135°(-135°)。也就是说,第三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2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80°(-180°)。另一方面,第四分支信号向端子l4传播,通过陷波滤波器50b后经由端子r4向端子r1传播。此时,从端子l2向端子l4的传输特性s42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35°(-135°)。另外,从端子r4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s14为相位滞后45°(-45°)。也就是说,第四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2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为损耗3db且相位滞后180°(-180°)。由此,在端子r1处,各自下降3db的第三分支信号和第四分支信号以同相进行合成,因此具有与原本的接收信号大致相同程度的功率水平的接收信号被复原。该接收信号通过接收侧滤波器20a后从接收端子130被输出。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的发送接收之间的隔离的图。

通过第一滤波器后的高频信号在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处被分支为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第五分支信号向端子l3传播,通过陷波滤波器50a后经由端子r3向端子r1传播。此时,从端子l1向端子l3的传输特性s31为相位滞后135°(-135°)。另外,从端子r3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s13为相位滞后135°(-135°)。也就是说,第五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1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为相位滞后270°(-270°),换言之相位超前90°(+90°)。另一方面,第六分支信号从端子l1向端子l4传播,通过陷波滤波器50b后经由端子r4向端子r1传播。此时,从端子l1向端子l4的传输特性s41为相位滞后45°(-45°)。另外,从端子r4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s14为相位滞后45°(-45°)。也就是说,第六分支信号的从端子l1向端子r1的传输特性为相位90°滞后(-90°)。由此,到达端子r1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是反相的,因此第五分支信号和第六分支信号在端子r1处相抵消。

此外,关于从接收端子130向发送端子120传播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由于其动作原理与上述的从发送端子12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的高频信号的隔离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以上的电路动作,双工器1a能够以高水平去除在发送端子120与接收端子130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使高频发送信号以低损耗从发送端子120向天线端子110传播,使高频接收信号以低损耗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

[1.4效果等]

作为需要对大的高频功率进行分波处理的双工器,能够列举如下结构:为了降低在与天线端子110之间传播相邻的发送带和接收带的高频信号时的传播损耗并且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使用2个90°混合耦合器30及40以及具有相同特性的2个滤波器。根据该结构,对于在2个信号路径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利用2个90°混合耦合器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反相,由此消除该高频信号。另外,对于从发送端子120向天线端子110传播的高频发送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对于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的高频接收信号,利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进行分波并使彼此为同相,由此能够以低损耗传播该高频接收信号。

在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30及40之间的2个滤波器是反射高频发送信号的带阻滤波器、反射高频发送信号的低通滤波器以及反射高频发送信号的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

由此,与利用使通带的低频侧和高频侧这两方衰减的带通滤波器来构成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2个滤波器的以往的双工器相比,能够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双工器1a整体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30及40之间的2个滤波器是具有在发送带设置有单一的衰减极点的滤波器特性的陷波滤波器50a及50b。

由此,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均仅由用于在发送带设置衰减极点的谐振器构成,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2个滤波器的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双工器1a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也可以是由具有1个以上的谐振器的介质谐振器构成的滤波器。

由此,与在便携式电话终端中经常使用的弹性波(saw或baw)滤波器相比,功率耐受性提高,因此能够作为在移动通信的基站等处配置的双工器来应用。

另外,也可以是,双工器1a还具备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接收侧滤波器20a,该接收侧滤波器20a由电介质构成,选择性地使与发送带不同的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其中,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陷波滤波器5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陷波滤波器50b的各谐振器的大小大致同等,构成接收侧滤波器2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为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陷波滤波器5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陷波滤波器50b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下,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陷波滤波器50a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陷波滤波器50b的谐振器的数量以及构成接收侧滤波器20a的谐振器的数量的合计数量小于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数量的3倍。

由此,将使接收带通过且反射发送带的接收侧滤波器20a配置成: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陷波滤波器50a的谐振器的数量、构成陷波滤波器50b的谐振器的数量以及构成接收侧滤波器20a的谐振器的数量的合计数量小于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数量的3倍。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情况相比,即使配置对接收带的高频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接收侧滤波器20a,也能够在确保发送带和接收带的高频信号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多工器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构成发送侧滤波器1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构成陷波滤波器50a的各谐振器的大小以及构成陷波滤波器50b的各谐振器的大小大致同等,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谐振器的数量均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数量少,还具备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声表面波型的接收侧滤波器20a,该接收侧滤波器20a选择性地使接收带的高频信号通过。

由此,能够不将使接收带通过且使发送带衰减的带通滤波器配置于90°混合耦合器30与90°混合耦合器40之间,而是在不要求高的功率耐受性的接收端子130处配置为小型滤波器。因此,与利用带通滤波器来分别构成配置于2个90°混合耦合器之间的2个滤波器的以往的结构相比,即使配置对高频接收信号的带通特性进行加强的接收侧滤波器20a,也能够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使双工器1a整体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各电路元件的配置结构。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配置结构,能够实现节省双工器的面积和双工器的小型化。

[2.1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结构]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双工器1a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该图所示的双工器1a除了实施方式1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结构以外还具备安装基板100,该安装基板100用于安装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接收侧滤波器2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末端电阻70以及匹配元件80a及80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中,匹配元件80a及80b配置于90°混合耦合器30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之间。匹配元件80a及80b例如是相位调整器和衰减器等,具有对通过陷波滤波器50a的信号路径与通过陷波滤波器50b的信号路径之间的相位平衡和振幅平衡进行调整的功能。此外,匹配元件80a及80b不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所必需的结构要素。

在俯视安装基板100的情况下,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以及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均具有矩形形状。另外,在上述俯视观察时,沿安装基板10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依次(从x轴负方向向正方向)配置有(1)发送侧滤波器10a、(2)陷波滤波器50a、(3)90°混合耦合器30及40以及(4)陷波滤波器50b。并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陷波滤波器50a的短边以及陷波滤波器50b的短边被配置成与上述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入端子11与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的发送端子120连接,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出端子12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连接。

上述电路配置结构的结果是,陷波滤波器50a及50b被配置成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之间的距离以及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之间的距离隔着90°混合耦合器30及40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能够使双工器1a小型化。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双工器1a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和陷波滤波器50a被配置成彼此相向的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与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双工器1a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结构要素a与结构要素b之间的最短的距离是指将安装结构要素a及b所需的空间和安装误差等加以考虑后得到的距离。

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匹配元件80a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与匹配元件80b连接的布线的长度。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

由此,能够以更高水平去除在发送端子120与接收端子130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使高频发送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发送端子120向天线端子110传播,使高频接收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

另外,图1所示的天线端子110、发送端子120(第一外部连接端子)以及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在此,在上述俯视观察时,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接收侧滤波器20a中,接收侧滤波器20a被配置成最接近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由此,能够缩短将接收侧滤波器20a与接收端子1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接收端子130之间的传播损耗。

另外,在俯视安装基板100的情况下,天线端子110配置于陷波滤波器50a与陷波滤波器50b之间。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110与90°混合耦合器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90°混合耦合器30之间的传播损耗。

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a例如搭载于处理大功率的基站的情况下,要求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具有高功率耐受性。为了适应于此,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是由介质谐振器构成的介质滤波器。下面,说明介质滤波器的构造。

图7a是表示多块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7b是表示单块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7a所示的介质滤波器中,多块形成有谐振器孔的长方体的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以使该谐振器孔平行的方式相邻地配置。该多块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通过设置在基板上的电容器和线圈等来电耦合。另外,在图7b所示的介质滤波器中,将图7a所示的多块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一体化(单块化),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之间磁场耦合。

在图6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配置结构中,发送侧滤波器10a例如是如图7a或图7b所示的介质滤波器,被配置成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的同轴方向为y轴方向。另一方面,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也例如是如图7a或图7b所示的介质滤波器,被配置成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的同轴方向为x轴方向。也就是说,发送侧滤波器10a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被配置成介质同轴谐振器(谐振器)的同轴方向相正交。

发送侧滤波器10a如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是带通滤波器,需要在发送带的低频侧和高频侧设置衰减带,因此用于形成发送带的高频侧和低频侧的陡度及衰减极点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变多。另一方面,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如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是陷波滤波器,仅设置与发送带对应的衰减极点即可,因此用于构成该衰减极点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根据该关系,最对双工器1a的大小产生影响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因此,在使双工器1a小型化时,重要的是,如何相对于发送侧滤波器10a紧凑地配置其它电路结构。

从该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图6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配置结构应用于如下情况: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和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各自的长度为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的长度以下。

由此,通过使安装基板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大致同等,能够缩小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相向的区域,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

此外,即使在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和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各自的长度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使双工器1a进一步小型化,则也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配置结构。

[2.2变形例1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结构]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双工器1c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该图所示的双工器1c除了实施方式1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结构以外还具备安装基板100,该安装基板100用于安装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接收侧滤波器2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末端电阻70以及匹配元件80a及80b。

在俯视安装基板100的情况下,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以及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均具有矩形形状。另外,在上述俯视观察时,沿安装基板10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依次(从x轴负方向向正方向)配置有(1)发送侧滤波器10a、(2)90°混合耦合器30、(3)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4)90°混合耦合器40。并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以及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被配置成与上述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入端子11与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的发送端子120连接,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出端子12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连接。另外,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与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是相向地配置的。

上述电路配置结构的结果是,配置成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之间的距离以及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能够使双工器1c小型化。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双工器1c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和90°混合耦合器30被配置成发送侧滤波器10a与90°混合耦合器30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双工器1c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匹配元件80a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与匹配元件80b连接的布线的长度。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

由此,能够以更高水平去除在发送端子120与接收端子130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使高频发送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发送端子120向天线端子110传播,使高频接收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

另外,图1所示的天线端子110、发送端子120(第一外部连接端子)以及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在此,在上述俯视观察时,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接收侧滤波器20a中,接收侧滤波器20a被配置成最接近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由此,能够缩短将接收侧滤波器20a与接收端子1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接收端子130之间的传播损耗。

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c例如搭载于处理大功率的基站的情况下,要求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具有高功率耐受性。为了适应于此,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是由介质谐振器构成的介质滤波器。

发送侧滤波器10a例如是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例如是陷波滤波器,因此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根据该关系,最对双工器1c的大小产生影响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因此,在使双工器1c小型化时,重要的是,如何相对于发送侧滤波器10a紧凑地配置其它电路结构。

从该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图8所示的双工器1c的电路配置结构应用于如下情况: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和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各自的长度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的长度长。

由此,通过使安装基板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与将陷波滤波器50a的短边和陷波滤波器50b的短边相加所得到的长度大致同等,能够缩小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相向的区域,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

另外,在俯视安装基板100的情况下,天线端子110配置于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与发送侧滤波器10a之间。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110与90°混合耦合器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90°混合耦合器30之间的传播损耗。

此外,即使在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和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各自的长度为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的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使双工器1c进一步小型化,则也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双工器1c的电路配置结构。

[2.3变形例2所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配置结构]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双工器1d的电路配置的俯视图。该图所示的双工器1d除了实施方式1所示的双工器1a的电路结构以外还具备安装基板100,该安装基板100用于安装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接收侧滤波器2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末端电阻70以及匹配元件80a及80b。

在俯视安装基板100的情况下,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以及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均具有矩形形状。另外,在上述俯视观察时,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配置于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相向的区域。并且,陷波滤波器50a及50b配置于90°混合耦合器30与90°混合耦合器40之间。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入端子11与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的发送端子120连接,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输出端子12与90°混合耦合器30的端子l1连接。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配置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长边中的、配置有90°混合耦合器30及40的一侧的长边。另外,陷波滤波器50a的长边与陷波滤波器50b的长边是相向地配置的。

此外,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有时配置于发送侧滤波器10a的短边,在该情况下,发送侧滤波器10a被配置成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更接近陷波滤波器50a及50b。

上述电路配置结构的结果是,配置成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之间的距离以及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能够缩短将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连接的布线的合计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能够使双工器1d小型化。另外,能够降低通过双工器1d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和陷波滤波器50a被配置成发送侧滤波器10a与陷波滤波器50a之间的距离最短。

由此,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全部以最短的距离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双工器1d的高频信号的传播损耗。

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入端子51与匹配元件80a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入端子53与匹配元件80b连接的布线的长度。另外,将陷波滤波器50a的输出端子52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等于将陷波滤波器50b的输出端子54与90°混合耦合器40连接的布线的长度。

由此,能够以更高水平去除在发送端子120与接收端子130之间传播的高频信号,并且能够使高频发送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发送端子120向天线端子110传播,使高频接收信号以更低损耗从天线端子110向接收端子130传播。

另外,图1所示的天线端子110、发送端子120(第一外部连接端子)以及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配置在安装基板100上。在此,在上述俯视观察时,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以及接收侧滤波器20a中,接收侧滤波器20a被配置成最接近接收端子1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由此,能够缩短将接收侧滤波器20a与接收端子1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接收端子130之间的传播损耗。

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1d例如搭载于处理大功率的基站的情况下,要求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具有高功率耐受性。为了适应于此,优选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陷波滤波器50a及50b是由介质谐振器构成的介质滤波器。

发送侧滤波器10a例如是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例如是陷波滤波器,因此陷波滤波器50a及50b的介质同轴谐振器的级数可以比发送侧滤波器10a的谐振器的级数少。根据该关系,最对双工器1d的大小产生影响的是发送侧滤波器10a。因此,在使双工器1d小型化时,重要的是,如何相对于发送侧滤波器10a紧凑地配置其它电路结构。

另外,在上述俯视观察时,在90°混合耦合器30及40、发送侧滤波器10a以及陷波滤波器50a及50b中,90°混合耦合器30被配置成最接近天线端子110。

由此,能够缩短将天线端子110与90°混合耦合器30连接的布线长度,因此能够节省安装基板100的面积以及降低天线端子110-90°混合耦合器30之间的传播损耗。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具备实施方式1和2所涉及的双工器的高频前端电路和通信装置。

[3.1高频前端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10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通信装置8及其外围电路的功能块结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通信装置8、天线元件2、匹配电路6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5。通信装置8具备高频前端电路7和rf信号处理电路4。

高频前端电路7具备实施方式1和2所涉及的双工器1a(或者1b~1d中的任一个)、功率放大器电路3a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电路3b。

匹配电路6是与天线元件2及双工器1a连接、且用于取得天线元件2与高频前端电路7的阻抗匹配的电路。由此,高频前端电路7能够以低损耗从天线元件2接收接收信号,能够以低损耗向天线元件2输出发送信号。匹配电路6由1个以上的高频电路部件构成,例如包括芯片状的电感器和芯片状的电容器。此外,也可以没有匹配电路6。另外,在通信装置8支持多频段和多模式的情况下,匹配电路6也可以是根据所选择的频段或模式来改变阻抗的可变匹配电路。

功率放大器电路3a是将从rf信号处理电路4输出的高频发送信号放大后向双工器1a输出的放大电路。

低噪声放大器电路3b是将从双工器1a输出的高频接收信号放大后向rf信号处理电路4输出的放大电路。

rf信号处理电路4对从天线元件2经由接收侧信号路径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通过下变频等进行信号处理,将该信号处理后生成的接收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电路5。rf信号处理电路4例如是rfic(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另外,rf信号处理电路4对从基带信号处理电路5输入的发送信号通过上变频等进行信号处理,将该信号处理后生成的高频发送信号输出到功率放大器电路3a。

由基带信号处理电路5处理后的信号例如作为图像信号来用于图像显示,或者作为声音信号来用于通话。

此外,高频前端电路7也可以在双工器1a与功率放大器电路之间的发送侧信号路径上还具备发送侧滤波电路。此外,高频前端电路7也可以在双工器1a与低噪声放大器电路3b之间的接收侧信号路径上还具备接收侧滤波电路。

在此,双工器1a具有实施方式1和2所示的结构,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发送接收之间的高隔离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高频前端电路7和通信装置8。

另外,高频前端电路7也可以具备如下多工器,而不是实施方式1和2所涉及的双工器1a(或者1b~1d中的任一个)。上述多工器具备:与天线端子连接的第一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末端电阻连接的第二90°混合耦合器,其具有多个传输线路,相对于通过该多个传输线路中的一个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使通过其它传输线路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偏移大致90°;与第一90°混合耦合器连接的第一滤波器,其选择性地使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通过;以及与第一90°混合耦合器和第二90°混合耦合器这两方连接的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它们具有彼此相同的滤波器特性,其中,第二滤波器和第三滤波器均是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中的任一个,该带阻滤波器反射第一通带的高频信号、且使除该第一通带以外的高频信号通过,该低通滤波器反射包含第一通带的高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高频带靠低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该高通滤波器反射包含第一通带的低频带的高频信号、且使比该低频带靠高频侧的高频信号通过。

此外,通信装置8也可以具有支持多模式/多频段的电路结构。在该情况下,成为配置有与频带(频段)的数量相应的多个高频前端电路7的结构。

(其它实施方式等)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工器(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列举实施方式1~3和变形例来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双工器(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来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想到的各种变形来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公开的双工器(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或通信装置的各种设备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另外,本发明的多工器包括由多个滤波器构成的多工器,如双工器、三工器、四工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要求高功率耐受性和高隔离度的双工器(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和基站等的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双工器;2:天线元件;3a:功率放大器电路;3b:低噪声放大器电路;4:rf信号处理电路;5: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匹配电路;7:高频前端电路;8:通信装置;10a、10b:发送侧滤波器;11、51、53:输入端子;12、52、54:输出端子;20a、20b:接收侧滤波器;30、40:90°混合耦合器;50a、50b、60a、60b:陷波滤波器;70:末端电阻;80a、80b:匹配元件;100:安装基板;110:天线端子;120:发送端子;130:接收端子;534:发送路径;542:接收路径;546、550:混合耦合器;548a、548b:带通滤波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