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3432发布日期:2019-05-22 03:0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各种耳机特征部。更具体地讲,所述各种特征部通过将传感器阵列和新的机械特征部结合到耳机中来帮助改善总体用户体验。



背景技术:

耳机现在已经被使用了100年以上,但用于保持听筒贴靠用户耳部的机械框架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不变。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头戴式耳机难以在不使用庞大盒子的情况下或通过在不使用时将其明显地戴在颈部周围来容易地运输。在听筒和箍带之间的传统互连常使用围绕每个听筒周边的托架,这増加了每个听筒的整体体积。此外,耳机用户需要在用户想使用耳机时手动验证正确的听筒与用户耳部对准。因此,期望对前述缺陷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描述了对耳罩式和耳挂式耳机框架设计的若干改进。

本文公开了听筒,其包括以下部件:听筒外壳;扬声器,其设置在听筒外壳的中心部分内;和枢转机构,其设置在听筒外壳的第一端处,枢转机构包括杆柱和弹簧,弹簧被配置为抵抗听筒外壳相对于杆柱的旋转,弹簧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联接到杆柱,第二端联接到听筒外壳。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其包括头带弹簧;第一枢转组件,其将第一听筒接合到头带组件的第一侧,第一枢转组件包括第一杆柱和第一枢转弹簧,第一枢转弹簧被配置为抵抗第一听筒相对于第一杆柱的旋转,第一枢转弹簧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联接到第一听筒,第二端联接到第一杆柱;和第二枢转组件,其将第二听筒接合到头带组件的第二侧,第二枢转组件包括第二杆柱和第二枢转弹簧,第二枢转弹簧被配置为抵抗第二听筒相对于第二杆柱的旋转,第二枢转弹簧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联接到第二听筒,第二端联接到第二杆柱。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其包括头带弹簧;第一枢转组件和第二枢转组件,其将头带组件的相对侧接合到相应的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枢转组件中的每一者基本上包封在相应的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内,枢转组件中的每一者的杆柱将其相应的枢转组件联接到头带组件。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头带,其将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联接在一起,并且被配置为使第一听筒的移动与第二听筒的移动同步,由此使得第一听筒与头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保持基本上等于第二听筒与头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头带,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第一听筒,其与第一端相距第一距离地联接到头带;第二听筒,其与第二端相距第二距离地联接到头带;和缆线,其被路由通过头带并且将第一听筒机械地联接到第二听筒,缆线被配置为通过响应于第二距离的改变而改变第一距离来将第一距离保持成与第二距离基本上相同。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其将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联接在一起,并且包括听筒同步系统,听筒同步系统被配置为与第二听筒与头带组件之间的第二距离的变化同时改变第一听筒与头带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其将第一听筒联接到第二听筒;听筒位置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和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的角取向来改变耳机的操作状态。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还包括:头带;第一听筒,其枢转地联接到头带的第一侧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第二听筒,其枢转地联接到头带的第二侧并且具有第二旋转轴线;听筒位置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的取向和第二听筒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的取向;和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当第一听筒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并且第二听筒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第二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时,将耳机置于第一操作状态,并且当第一听筒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并且第二听筒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时,将耳机置于第二操作状态。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头带;第一听筒,其包括第一听筒外壳;第一枢转机构,其设置在第一听筒外壳内,第一枢转机构包括第一杆柱基座部分和第一取向传感器,第一杆柱基座部分突出穿过由第一听筒外壳限定的开口,第一杆柱基座部分联接到头带的第一部分,第一取向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第二听筒,其包括第二听筒外壳;第二枢转机构,其设置在第二听筒外壳内,第二枢转机构包括第二杆柱基座部分和第二取向传感器,第二杆柱基座部分突出穿过由第二听筒外壳限定的开口,第二杆柱基座部分联接到头带的第二部分,第二取向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第二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和处理器,其在从第一取向传感器和第二取向传感器接收的传感器读数符合第一听筒覆盖用户的第一耳部时将第一音频信道发送给第一听筒,并且被配置为在传感器读数符合第一听筒覆盖用户的第二耳部时将第二音频信道发送给第一听筒。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其具有第一耳垫;第二听筒,其具有第二耳垫;和头带,其将第一听筒接合到第二听筒,耳机被配置为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运动,在拱形状态中,头带的柔性部分沿其长度弯曲,在平坦状态中,头带的柔性部分沿其长度拉平,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被配置为在平坦状态中朝头带折叠,由此使得第一耳垫和第二耳垫接触柔性头带。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头带组件,其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二者,头带组件包括连杆和偏心锁定机构,连杆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偏心锁定机构将第一听筒联接到头带组件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在第一稳定位置中,连杆拉平,在第二稳定位置中,连杆形成拱形。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柔性头带组件,其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二者,柔性头带组件包括中空连杆和双稳态元件,中空连杆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并且限定柔性头带组件内的内部体积,双稳态元件设置在内部体积内并被配置为抵抗柔性头带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变,在第一状态中,中空连杆的中心部分伸直,在第二状态中,中空连杆形成拱形。

根据结合以举例的方式示出所述实施方案的原理的附图而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容易理解本公开,其中类似的参考标号指代类似的结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组耳罩式或贴耳式耳机的前视图;

图1b示出了从头带组件延伸不同距离的耳机杆柱;

图2a示出了具有同步耳机杆柱的耳机的第一侧的透视图;

图2b至图2c分别示出了图2a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a-a和b-b的剖视图;

图2d示出了图2d所示的耳机的相对侧的透视图;

图2e示出了图2d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2f至图2g示出了具有同步耳机杆柱和一体式弹簧箍的耳机的第二侧的透视图;

图2h至图2i分别示出了图2f至图2g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d-d和e-e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具有被配置为使其听筒的位置调节同步的头带组件的示例性耳机;

图3b示出了头带组件在耳机扩展到其最大尺寸时的剖视图;

图3c示出了头带组件在耳机收缩到较小尺寸时的剖视图;

图3d至图3f示出了被配置为使听筒位置同步的头带组件的透视顶视图和剖视图;

图3g至图3h示出了听筒同步组件的顶视图;

图3i至图3j示出了与图3g至图3h所示类似的另一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

图3k至图3l示出了适于结合图3g至图3j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中的任一者的耳机360的剖面图;

图3m至图3n示出了图3g至图3h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在回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中以及数据同步缆线的透视图;

图3o示出了罩盖结构的一部分以及听筒同步系统可以如何被路由通过包括的罩盖结构的加强构件:

图4a至图4b示出了具有偏心枢转听筒的耳机400的前视图;

图5a示出了包括扭转弹簧的示例性枢转机构;

图5b示出了定位在听筒的衬垫后面的图5a中所示的枢转机构;

图6a示出了包括片簧的另一枢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6b至图6d示出了使用图6a中所示枢转机构的听筒的运动范围;

图6e示出了图6a中所示枢转机构的分解图;

图6f示出了另一枢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6g示出了又一枢转机构;

图6h至图6i示出了图6g中所示的枢转机构,其一侧被移除以便例示杆柱基座在不同位置的旋转;

图6j示出了设置在听筒外壳内的图6g的枢转组件的剖切透视图;

图6k至图6l示出了定位在听筒外壳内的枢转组件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其中螺旋弹簧处于松弛状态和压缩状态;

图7a示出了适于在头带组件中使用的弹簧箍的多个位置;

图7b示出了例示弹簧力如何基于弹性比率根据图7a中所示弹簧箍的位移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8a至图8b示出了用于防止由于耳机缠绕用户颈部太紧而导致的不适的解决方案;

图8c至图8d示出了分开的不同的关节可以如何沿弹簧箍的下侧布置以防止弹簧箍返回到中性位置;

图8e至图8f示出了将头带组件接合到听筒的弹簧可以如何与弹簧箍700配合以设定由耳机施加于用户的力的实际量;

图9a至图9b示出了用以限制使用低弹性比率箍带的一副耳机的运动范围的另一方式;

图10a示出了佩戴耳机的用户的示例性头部的顶视图;

图10b示出了图10a中所示耳机的前视图;

图10c至图10d示出了图10a中所示耳机的顶视图以及耳机的听筒如何能够围绕相应的摇摆轴旋转;

图10e至图10f示出了描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检测到听筒相对于头带的和/或偏航时可以进行滚动该方法;

图10g示出了计算设备1070的系统级框图,该设备可以用于实施本文所述各种部件;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可折叠耳机;

图11d至图11f示出了可折叠耳机的听筒可以如何朝可变形箍带区域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

图12a至图12b示出了耳机实施方案,该耳机可以通过在弹簧箍的相对侧上的牵拉而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

图12c至图12d分别示出了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可折叠杆柱区域的侧视图;

图12e示出了图12d中所示耳机的一个端部的侧视图;

图13a至图13b示出了使用偏轴缆线来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的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4a至图14c示出了具有至少部分地由伸长销约束的可折叠杆柱区域的耳机的局部剖视图,该伸长销延迟耳机的拉平通过耳机的听筒的行程的第一部分;

图15a至图15f示出了头带组件1500从不同角度以及在不同状态中的各种视图;

图16a至图16b示出了折叠状态和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和

图17a至图17b示出了另一可折叠耳机实施方案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耳机已经生产了许多年,但仍有许多设计问题。例如,与耳机相关联的头带的功能性通常限于仅用于将耳机的听筒保持在用户耳部上的机械连接以及提供听筒之间的电连接。头带往往显著地増大耳机的体积,从而使耳机的存储成为问题。被设计为适应听筒相对于用户耳部的取向的调节的将头带连接到听筒的杆柱也增添耳机的体积。适应头带伸长的将头带连接到听筒的杆柱通常允许头带的中心部分偏移到用户头部的一侧。这个偏移构型可能看起来有些奇怪,并且取决于耳机设计也可能使耳机佩戴舒适性较低。

虽然一些改进诸如将媒体内容无线地传递给耳机已经缓解了绳线缠结的问题,但这种类型的技术引入其自身的一堆问题。例如,由于无线耳机需要电池电力来操作,所以任由无线耳机打开的用户可能无意中耗尽无线耳机的电池,从而使其在可以安装新电池或设备重新充电之前不可用。许多耳机的另一个设计问题是,用户通常必须弄清楚哪个听筒对应于哪个耳部,以防止左音频信道被呈现给右耳并且右音频信道被呈现给左耳的情况。

针对听筒的未同步定位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设置在头带内的机械机构形式的听筒同步部件,其使在听筒和头带的相应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步。这种类型的同步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同步部件可以是可以被配置为使听筒移动同步的在两个杆柱之间延伸的缆线。缆线可以被布置成环圈,其中环圈的不同侧附接到听筒的相应杆柱,以使得一个听筒远离头带的运动致使另一听筒远离头带的相对端部移动相同的距离。类似地,将一个听筒朝向头带的一侧推动就将另一听筒朝向头带的相对侧平移相同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同步部件可以是嵌入在头带内的旋转齿轮,可以被配置为啮合每个杆柱的齿以保持听筒同步。

针对在耳机杆柱和听筒之间常规的笨重连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弹簧驱动的枢转机构来控制听筒相对于箍带的运动。弹簧驱动的枢转机构可以定位在听筒顶部附近,从而允许将其结合在听筒内而不是在听筒外部。以此方式,枢转功能可在没有增加耳机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构建到听筒中。不同类型的弹簧可以被用于控制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运动。包括扭转弹簧和片簧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与每个听筒相关联的弹簧可以与头带内的弹簧配合,以设定施加在佩戴耳机的用户头部上的力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内的弹簧可以是被配置为使在具有不同头部尺寸的大范围用户头部上所施加的力变化最小化的低弹性比率弹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限制头带中低比率弹簧的行程,以防止头带在围绕颈部佩戴时围绕用户颈部夹得太紧。

针对大头带形状因数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设计头带来拉平贴靠听筒。拉平头带允许头带的拱形几何形状被压缩成平坦几何形状,从而允许耳机实现适于更方便存储和运输的尺寸和形状。听筒可以通过可折叠杆柱区域附接到头带,可折叠杆柱区域允许听筒朝头带的中心折叠。被施用于将每个听筒朝头带中折叠的力被传递给牵拉头带的对应端部将头带拉平的机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可以包括偏心锁定机构,其防止耳机无意中返回到拱形状态,而不需要添加释放按钮用于将耳机转变回拱形状态。

针对与无线耳机相关联的功率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将取向传感器结合到耳机中,取向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监视听筒相对于箍带的取向。听筒相对于箍带的取向可以被用于确定耳机是否正被佩戴在用户耳部上。这个信息于是可以被用于在耳机没有被确定为定位在用户耳部上时将耳机置于待机模式或完全关闭耳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取向传感器还可用于确定听筒当前覆盖用户的哪个耳部。耳机内的电路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切换被路由给每个听筒的音频信道,以便匹配关于哪个听筒在用户的哪个耳部上的确定。

下文参考图1至图17b讨论这些实施方案和其他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文参照这些附图的所给出的详细描述仅出于说明性目的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制性的。

对称伸缩听筒

图1a示出了示例性的一副耳罩式或贴耳式耳机100的前视图。耳机100包括与杆柱104和106相互作用以允许耳机100的尺寸的可调节性的箍带102。具体地讲,杆柱104和106被配置为相对于箍带102独立地偏移,以便适应多个不同的头部尺寸。通过这种方式,听筒108和110的位置可以被调节,以将听筒108和110直接定位在用户耳部上。遗憾的是,如在图1b中可以看到的,这种类型的构型允许杆柱104和106相对于箍带102变得不匹配。图1b中所示的构型对于用户而言可能不太舒适,并且还缺乏美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户应当被迫相对于箍带102手动调节杆柱104和106,以便实现所期望的外观和舒适的贴合性。图1a至图1b还示出了杆柱104和106如何向下延伸到听筒108的中心部分,以便允许听筒108旋转以适应用户头部的曲率。如上文提及,杆104和106的围绕听筒108向下延伸的部分增大了听筒108的直径。

图2a示出了具有被配置为解决图1a至图1b中所示问题的头带202的耳机200的透视图。示出了头带202而没有装饰覆盖物,以显示出内部特征部。具体地讲,头带202可以包括线环204,其被配置为使杆柱206和208的移动同步。导线件210可以被配置为保持与片簧212和214的曲率匹配的线环204的曲率。片簧212和214可以被配置为限定头带202的形状以及在用户的头部上施加力。导线件210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开口,线环204的相对侧和片簧212和214可以穿过开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线环204的开口可以由低摩擦轴承限定,以防止明显的摩擦阻碍线环204运动穿过开口。通过这种方式,导线件210限定线环204在杆柱外壳216和218之间延伸所沿循的路径。线环204耦接至杆206和杆208两者,并且起作用以维持听筒122和杆外壳116之间的距离120与听筒126和杆外壳118之间的距离124基本上相同。线环204的第一侧204-1耦接至杆206,并且线环204的第二侧204-2耦接至杆208。由于线环的相对侧附接到杆柱206和208,因此这些杆柱中一者的移动导致另一杆柱在相同方向上的移动。

图2b示出了根据剖面线a-a的杆柱外壳116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b示出了杆柱206的突起部228如何啮合线环204的部件。因为杆柱206的突起部228与线环204联接,所以当耳机100的用户将听筒222进一步拉离杆柱外壳216时,线环204也被牵拉,从而致使线环204循环穿过头带202。线环204循环穿过头带202就调节听筒226的位置,听筒226类似地通过杆柱208的突起部联接到线环204。除了与线环204形成机械联接之外,突起部228还可以电耦接到线环2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突起部228可以包括导电路径230,其将线环204电耦接到听筒222内电子部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线环204可由导电材料形成,以使得可借助于线环204在听筒222和226内的部件之间传送信号。

图2c示出了根据剖面线b-b的杆柱外壳116的另一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c示出了线环204如何啮合杆柱外壳216内的滑轮232。滑轮232使由听筒222移动更接近或更远离杆柱外壳216而产生的任何摩擦最小化。另选地,线环204可被路由通过杆外壳216内的静态轴承。

图2d示出了耳机200的另一透视图。在该视图中,可以看到,线环204的第一侧204-1和第二侧204-2在其从头带202的一侧跨到另一侧时侧向地偏移。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由导线件210限定的开口逐渐偏移,以使得在侧204-1和204-2到达杆柱外壳218时,第二侧204-2居中并且与杆柱208对准,如图2e所示。

图2e示出了第二侧204-2如何被突起部234啮合。因为杆柱206和208附接到线环204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以将听筒226朝杆柱外壳218推动也导致听筒222被推向杆柱外壳216。图2a至图2e中所示构型的另一优点是,不管杆柱206和208的行进方向如何,线环204总是处于受力状态。这使延伸或回缩听筒222和226所需的力量保持一致,而与方向无关。

图2f至图2g示出了耳机250的透视图。耳机250与耳机200类似,不同的是使用仅单个片簧252来将杆柱外壳254连接到杆柱外壳256。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线环258可以被定位到片簧252的任一侧。不是被定位在线环258的一侧的正下方,杆柱262和260可以直接被定位在线环258的两侧之间并且通过杆柱260和262的臂连接到线环258的一侧。

图2h和图2i示出了杆柱外壳254和256的内部的剖视图。图2h示出了根据剖面线d-d的杆柱外壳254的剖视图。图2h示出了杆柱260可以如何包括侧向突出的臂268,其啮合线环258。以此方式,横向突出的臂268将杆260耦接至线环258,以使得当听筒264被移动时,听筒266被保持在等效位置中。图2i示出了根据剖面线e-e的杆柱外壳256的剖视图。图2i示出了线环258可以如何被滑轮270和272在杆柱外壳256内路由。通过在杆柱262上方将线环258路由,可以避免线环258和杆柱206之间的任何干扰。

图3a至图3c示出了被配置为解决图1a至图1b问题的另一耳机实施方案。图3a示出了包括头带组件302的耳机300。头带组件302通过杆柱308和310接合到听筒304和306。头带组件30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耳机300期望多少可调节性而变化。

图3b示出了当耳机300扩展至其最大尺寸时头带组件302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3b示出了头带组件302如何包括齿轮312,其被配置为啮合由杆柱308和310中的每一者的端部限定的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啮合由杆柱308和310限定的开口来防止杆柱308和310被弹簧销314和316完全拉出头带组件302。

图3c示出了当耳机300收缩至较小尺寸时头带组件302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3c示出了齿轮312如何基于杆柱308或杆柱310的任何移动被齿轮312转移到另一杆柱来使杆柱308和310的位置保持同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限定头带组件302的外部的外壳的刚度可以被选择成匹配杆柱308和310的刚度,以向耳机300的用户提供具有更一致感觉的头带。

图3d示出了杆柱308和310的另选实施方案。隐藏杆柱308和310的端部的覆盖件已经被移除,以更清楚地示出使杆柱的位置同步的机构的特征部。杆柱308限定延伸穿过杆柱308的一部分的开口318。开口318的一侧具有被配置为啮合齿轮320的齿。类似地,杆柱310限定延伸穿过杆柱310的一部分的开口322。开口322的一侧具有被配置为啮合齿轮320的齿。因为开口318和322的相对侧啮合齿轮320,所以杆柱308和310中的一者的任何运动致使另一杆柱移动。这样,定位在杆柱308和杆柱310中的每一者的端部处的听筒被同步。

图3e示出了杆柱308和310的顶视图。图3e也示出了用于隐藏由杆柱308和310限定的齿轮连接开口并且控制杆柱308和310的端部的运动的覆盖件324的轮廓。图3f示出了被覆盖件324覆盖的杆柱308和310的剖视侧视图。齿轮320可以包括轴承326,其用于限定齿轮320的旋转轴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轴承326的顶部可从封盖324突出,从而允许用户通过手动旋转轴承326来调节听筒位置。应当理解,用户也可以通过简单地在杆柱308和310之一上的推或拉来调节听筒位置。

图3g示出了另一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该系统利用头带330内的线环328(矩形形状仅用于示出头带330的位置并且不应当理解为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将听筒304和306中的每一者与头带330之间的距离保持同步。杆柱线332和334将相应的听筒304和306联接到线环328。杆柱线332和334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被焊接到线环328的相对侧。因为杆柱线332和334联接到线环328的相对侧,所以听筒306沿方向336的移动导致杆柱线332沿方向338移动。因此,将听筒306移动到与头带330更接近的位置也移动杆柱线332,这导致使听筒304与头带330更接近。除了示出在被移动更靠近头带330之后听筒304和306的新位置之外,图3h还示出了沿方向340移动听筒304如何自动地沿方向342移动听筒306更远离头带330。虽然没有示出,但应当理解,头带330可以包括各种加强构件以将线环328和杆柱线332和334保持在所示形状。

图3i至图3j示出了与图3g至图3h所示类似的另一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图3i示出了杆柱344和346的端部可以如何在没有居间线环的情况下直接联接到彼此。通过将杆柱344和346延伸成图案,具有与线环328类似的形状,可以实现类似的结果而不需要附加的线环结构。杆柱344和346的移动由加强构件348、350和352辅助,加强构件348、350和352帮助防止杆柱344和346在听筒304和306的位置正被调节时的屈曲。加强构件348-352可以限定杆柱344和346平顺穿过的信道。这些信道在杆柱344和346弯曲的位置中可以尤其有用。虽然不限定弯曲信道,但加强构件352仍起到将杆柱344和346的端部的行进方向限制到方向354和356的重要目的。方向356中的移动导致听筒朝头带330移动,如图3j所示。方向354中的移动导致听筒304和306进一步远离头带330移动。

图3k至图3l示出了适于结合图3g至图3j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中的任一者的耳机360的剖面图。图3k示出了耳机360,其中听筒被回缩并且杆柱线332和334延伸出头带330以使杆柱组件362的位置与杆柱组件364的位置接合和同步。杆柱334被图示为联接到杆柱组件364内的支撑结构366,这允许杆柱334的延伸和回缩,以保持杆柱组件362与杆柱组件364同步。如图所示,杆柱组件362设置在由头带330限定的信道内,该信道允许杆柱组件362相对于头带330移动。图3k还示出了数据同步缆线368可以如何延伸通过头带330以及缠绕杆柱线334和杆柱线332两者的一部分。通过缠绕杆柱线332和334,数据同步缆线356能够充当加强构件用于防止杆柱线332和334的屈曲。数据同步缆线356通常被配置为在听筒304和306之间交换信号,以便在耳机360的回放操作期间保持音频精确地同步。

图3l示出了数据同步缆线368的线圈构型如何适应杆柱组件362和364的延伸。数据同步缆线368可以具有带涂层的外表面,该涂层允许杆柱线332和334滑动穿过由线圈限定的中心开口。图3l还示出了听筒304和306如何保持与头带330的中心部分相距相同的距离。

图3m至图3n示出了图3g至图3h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在回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中以及数据同步缆线368的透视图。图3m示出了杆柱线332如何包括附接特征部370,其至少部分地围绕线环328的一部分。这样,杆柱线332、杆柱线334和支撑结构366连同线环328一起移动。图3m还示出了虚线,其例示头带330的覆盖件如何可以至少部分地与线环328、杆柱线332和杆柱线334适形。

图3o示出了罩盖结构372的一部分以及听筒同步系统可以如何被路由通过罩盖结构372的加强构件374。加强构件374帮助沿期望路径引导线环328和杆柱线3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罩盖结构372可以包括弹簧机构,其帮助保持听筒固定到用户耳部。

偏离中心的枢转听筒

图4a至图4b示出了具有偏心枢转听筒的耳机400的前视图。图4a示出了包括头带组件402的耳机400的前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组件402可以包括用于定制耳机400的尺寸的可调式箍带和杆柱。头带组件402的每个端部被图示为联接到听筒404的上部。这不同于常规设计,常规设计将枢轴点置于听筒404的中心,以使得听筒可在允许听筒404移动至听筒404平行于用户头部的表面定位的角度的方向上自然枢转。遗憾的是,这种类型的设计通常需要延伸到听筒404任一侧的庞大的臂,从而显著地増大听筒404的尺寸和重量。通过将枢轴点406定位在听筒404的顶部附近,可将相关联的枢轴机构部件封装在听筒404内。

图4b示出了听筒404中的每一者的示例性运动范围408。运动范围408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对平均头部尺寸测量进行的研究来适应大多数用户。这个更紧凑构型仍然可以进行与上文所述更传统构型相同的功能,这包括通过听筒的中心施加力以及建立声学密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运动范围408可为约18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运动范围408可以不具有限定的停止点,而是随着其越来越远离中性位置而逐渐变得更难以变形。枢转机构部件可以包括弹簧元件,其被配置为在耳机使用时向用户耳部施加适度保持力。一旦耳机400不再被佩戴,弹簧元件就也可以将听筒返回到中性位置。

图5a示出了用于在听筒的上部中使用的示例性枢转机构500。枢转机构500可以被配置为适应围绕两个轴线的运动,从而允许对听筒404相对于头带组件402的滚动和偏航进行调节。枢转机构500包括杆柱502,其可以联接到头带组件。杆柱502的一个端部定位在轴承504内,这允许杆柱502围绕摇摆轴506旋转。轴承504也将杆柱502联接到扭转弹簧508,其抵抗杆柱502围绕滚动轴510相对于听筒404的旋转。扭转弹簧508中的每一者也可以联接到安装块512。安装块512可以通过紧固件514固定到听筒404的内表面。轴承504可以通过轴衬516旋转地联接到安装块512,轴衬516允许轴承504相对于安装块512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滚动轴和摇摆轴可以相对于彼此基本上正交。在这个上下文中,基本上正交意思是,虽然两个轴线之间的角度可能不是刚好90度,但这两个轴线之间的角度应当保持在85度和95度之间。

图5a还示出了磁场传感器518。磁场传感器518可以采用能够检测磁体在枢转机构500内的运动的磁力仪或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形式。具体地讲,磁场传感器518可以被配置为检测杆柱502相对于安装块512的运动。这样,磁场传感器518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与枢转机构500相关联的耳机何时被佩戴。例如,当磁场传感器518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形式时,与轴承504联接的磁体的旋转可以导致由该磁体发射的磁场的极性饱和磁场传感器518。霍尔效应传感器被磁场饱和就致使霍尔效应传感器通过柔性电路520发送信号给耳机400内的其他电子设备。

图5b示出了定位在听筒404的衬垫522后面的枢转机构500。这样,枢转机构500可以被集成在听筒404内,而不侵犯通常留作打开以适应用户耳部的空间。近距离视图524示出了枢转机构500的剖视图。具体地讲,近距离视图524示出了定位在紧固件528内的磁体526。当杆柱502围绕滚动轴510旋转时,磁体526与其一起旋转。磁场传感器518可以被配置为感测磁体526在旋转时发射的场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518所生成的信号可以被用于激活和/或去激活耳机400。这在以下时候可以尤其有效:听筒404的中性状态对应于每个听筒404的底端,以在被大多数用户佩戴时致使听筒404旋转远离用户头部的角度朝向用户取向。通过以此方式设计耳机400,磁体526远离其中性位置的旋转可以用作耳机400正在使用的触发器。相应地,磁体526移动回到其中性位置可以用作耳机400不再使用的指示器。耳机400的电力状态可以与这些指示匹配,以在耳机400未使用时节省电力。

图5b的近距离视图524还示出了杆柱502如何能够在轴承504内扭转。杆柱502联接到螺纹盖530,其允许杆柱502在轴承504内围绕摇摆轴506扭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螺纹盖530可以限定机械止动件,其限制杆柱502能扭转的运动范围。磁体532设置在杆柱502内并且被配置为连同杆柱502一起旋转。磁场传感器534可以被配置为测量由磁体532发射的磁场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从磁场传感器534接收传感器读数的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传感器读数指示磁体532相对于摇摆轴的角取向已经发生了阈值量的变化而改变耳机400的操作参数。

图6a示出了另一枢转机构600的透视图,该机构被配置为适配在耳机的听筒404的顶部内。枢转机构600的总体形状被构造为适形于在听筒的顶部内可用的空间。枢转机构600利用片簧代替扭转弹簧来抵抗听筒404沿箭头601所指示的方向的运动。枢转机构600包括杆柱602,其具有一个端部设置在轴承604内。轴承604允许杆602围绕摇摆轴605旋转。轴承604还通过弹簧杆608将杆柱602联接到片簧606的第一端。片簧606中的每一者的第二端联接到弹簧固定件610中的对应一者。弹簧固定件610被图示成是透明的,以使得可以看见片簧606中的每一者的第二端接合弹簧固定件610的中心部分的位置。这种定位允许片簧606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弯曲。弹簧固定件610将每个片簧606的第二端联接到听筒外壳612。这样,片簧606生成在杆柱602和听筒外壳612之间的柔性联接。枢转机构600可以还包括布线614,其被配置为通过头带组件402(未示出)在两个听筒404之间路由电信号。

图6b至图6d示出了听筒404的运动范围。图6b示出了中性状态的听筒404,其中片簧606处于未偏转状态。图6c示出了片簧606在第一方向上偏转,并且图6d示出了片簧606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偏转。图6c至图6d还示出了衬垫522和听筒外壳612之间的区域可以如何适应片簧606的偏转。

图6e示出了枢转机构600的分解图。图6e示出了机械止动件,其管控围绕摇摆轴605可能的旋转量。杆柱602包括突起部616,其被构造为在由上摇摆轴衬618限定的通道内行进。如图所示,由上摇摆轴衬618限定的通道具有允许大于180度旋转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道可以包括棘爪,其被配置为限定听筒404的中性位置。图6e还示出了可以适应偏航磁体620的杆柱602的一部分。磁体620所发射的磁场可以被磁场传感器622检测。磁场传感器622可被配置为确定杆602相对于枢轴机构600的其余部分的旋转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622可以是霍尔效应传感器。

图6e还示出了滚动磁体624和磁场传感器626,其可以被配置为测量片簧606的偏转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600还可以包括应变仪628,其被配置为测量在片簧606内产生的应变。在片簧606中测量的应变可以被用于确定片簧正在哪个方向被偏转多少。这样,接收由应变仪628记录的传感器读数的处理器可以确定片簧606是否弯曲以及在哪个方向上弯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从应变计接收的读数可被配置为改变与枢轴机构600相关联的耳机的操作状态。例如,操作状态可以响应于来自应变计的读数而从媒体正被与枢转机构600相关联的扬声器呈现的回放状态改变为待机状态或不活动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片簧606处于未偏转状态时,这可以指示与枢转机构600相关联的耳机没有被用户佩戴。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应变仪可以被定位在头带弹簧上。出于这个原因,基于这个输入来停止回放可非常方便,因为其允许用户维持媒体文件中的位置,直到将耳机放回到用户的头部上,此时耳机可被配置为恢复媒体文件的回放。密封件630可以闭合杆柱602和听筒的外表面之间的开口,以便防止可能妨碍枢转机构600的操作的外来颗粒进入。

图6f示出了另一枢转机构650的透视图,其在一些方面不同于枢转机构600。片簧652具有与枢转机构600的片簧606不同的取向。具体地讲,片簧652的取向与片簧606的取向相差约90度。这导致片簧652的厚维度抵抗与枢转机构650相关联的听筒的旋转。图6f还示出了柔性电路654和板对板连接器656。柔性电路可以将定位在片簧652上的应变仪电耦接到枢转机构650上的电路板或其他导电通路。电信号可以被路由通过枢转机构650的远端658,这允许电信号在听筒之间路由。

图6g示出了通过紧固件662和托架663附接到听筒外壳612的另一枢转组件660。枢转组件660可以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螺旋弹簧664。这样,螺旋线圈664可以并行地作用,从而増大由枢转组件660提供的抵抗力量。螺旋弹簧664由销666和668保持在适当位置并稳定。致动器670将从杆柱基座672的旋转所接收的任何力转移到螺旋弹簧664。这样,螺旋弹簧664可以形成对杆柱基座674的旋转的期望抵抗力量。

图6h至图6i示出了枢转组件660,其一侧被移除以便例示杆柱基座674在不同位置的旋转。具体地讲,图6h至图6i示出了杆柱基座672的旋转如何导致致动器670的旋转和螺旋弹簧664的压缩。

图6j示出了设置在听筒外壳612内的枢转组件660的剖切透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基座672可以包括轴承674,如图所示,用于减小杆柱基座672与致动器670之间的摩擦。图6j还示出了托架663可以如何限定用于将销666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轴承。销666和668也被示出,限定用于将螺旋弹簧664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平坦凹陷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平坦凹陷部可以包括延伸到螺旋弹簧664的中心开口中的突起部。

图6k至图6l示出了定位在听筒外壳内的枢转组件660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其中螺旋弹簧664处于松弛状态和压缩状态。具体地讲,致动器670在从图6k中的第一位置移位到最大偏转的第二位置时发生的运动被清楚地示出。图6k和图6l还示出了机械止动件676,其帮助限制听筒外壳相对于杆柱基座能实现的旋转量。

低弹性比率箍带

图7a示出了适于在头带组件中使用的弹簧箍700的多个位置。弹簧箍700可以具有致使箍带响应于弹簧箍700的变形而产生的力随位移而缓慢地变化的低弹性比率。遗憾的是,低弹性比率也导致弹簧在施加特定力量之前必须经历更大的位移量。弹簧箍700在不同的位置702、704、706和708中被图示。位置702可以对应于弹簧箍700处于中性状态,在该中性状态,弹簧箍700不施加任何力。在位置704处,弹簧箍700可开始施加将弹簧箍700朝其中性状态向后推动的力。位置706可对应于具有较小头部的用户在使用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时弯曲弹簧箍700所在的位置。位置708可对应于具有较大头部的用户弯曲弹簧箍700所在的弹簧箍700的位置。位置702和706之间的位移可以大到足以弹簧箍700施加足以保持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不从用户头部脱落的力量。此外,由于弹性比率低,弹簧箍700在位置708处施加的力可以足够小,以使得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的使用没有高到足以致使用户不适。一般来讲,弹簧箍700的弹性比率越低,弹簧箍700施加的力的变化就越小。这样,使用低弹性比率弹簧箍700可以允许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为头部尺寸不同的用户提供更一致的用户体验。

图7b示出了例示弹簧力如何基于弹性比率根据弹簧箍700的位移而变化的曲线图。线710可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2。如图所示,这允许弹簧箍700具有仍然在具体一副耳机的运动范围的中间穿过期望力的相对低弹性比率。线712可以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4。如图所示,需要较高的弹性比率来实现在所期望运动范围的中间施加期望的力量。最后,线714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6。将弹簧箍700设置成具有与线714一致的轮廓应当导致弹簧箍700在所期望运动范围的最小位置处不施加任何力、并且在最大位置处与轮廓与线710一致的弹簧箍700相比所施加的力量超过两倍。在佩戴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时,虽然将弹簧箍700配置为在所期望的运动范围之前行进通过更大的位移量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但可能不期望耳机在围绕用户的颈部佩戴时返回到位置702。这可能导致耳机不舒适地紧贴用户的颈部。

图8a至图8b示出了用于防止由于利用低弹性比率箍带的耳机800缠绕用户颈部太紧而导致不适的解决方案。耳机800包括接合听筒804的头带组件802。头带组件802包括压缩带806,其联接到弹簧箍700的面向内的表面。图8a示出了对应于耳机800的最大偏转位置的位置708中的弹簧箍700。由弹簧箍700施加的力可以充当对于拉伸耳机800超过这个最大偏转位置的遏制因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簧箍700的面向外的表面可以包括第二压缩带,其被配置为抵抗弹簧箍700偏转超过位置708。如图所示,压缩带806的关节806在弹簧箍处于位置708时几乎不起作用,因为关节808的侧向表面中没有任一者与相邻关节808接触。

图8b示出了位置706中的弹簧箍700。在位置706处,关节808与相邻关节808接触,以防止弹簧箍700朝位置704或702进一步位移。这样,压缩带806可以防止弹簧箍700压迫耳机800的用户的颈部,同时保持低弹性比率弹力箍700的有益效果。图8c至图8d示出了分开的不同的关节808可以如何沿弹簧箍700的下侧布置,以防止弹簧箍700返回超过位置706。

图8e至图8f示出了使用弹簧控制头带组件802相对于听筒804的运动在与仅由弹簧箍700施加的力相比较时可以如何改变由耳机800施加于用户的力量。图8e示出了由弹簧箍700施加的力810和由控制听筒804相对于头带组件802的运动的弹簧施加的力812。图8f示出了示例性曲线,例示由至少两个不同的弹簧提供的力810和812可以如何基于弹簧位移而变化。力810在刚好在所期望的运动范围之前不开始起作用,因为压缩带阻止弹簧箍700完全返回到中性状态。因此,由力810赋予的力量以高得多的水平开始,从而导致力810的较小变化。图8f也示出了力814,串联作用的力810和812的结果。通过串联布置弹簧,减小了所得的力在耳机800改变形状以适应用户头部的尺寸时发生变化的比率。以此方式,双弹簧配置有助于向包括多种多样的头部形状的用户库提供更一致的用户体验。

图9a至图9b示出了用以限制使用低弹性比率箍带902的一副耳机900的运动范围的另一方式。图9a示出了由于听筒904被拉开而处于松弛状态的缆线904。低弹性比率箍带902的运动范围可以由实现与压缩带806的功能类似的功能的缆线904来限制,由于张力而不是压缩来接合。缆线904被配置为在听筒906之间延伸并且通过锚固特征部部908联接到听筒906中的每一者。缆线904可以被导线件910保持在低弹性比率箍带902的上方。导线件910可以与图2a至图2g中所示的导线件210类似,不同的是导线件910被配置为将缆线904升高到低弹性比率箍带902的上方。导线件910的轴承可以防止缆线904捕获或变得不期望地缠结。应当指出的是,缆线904和低弹性比率箍带902可以被装饰盖覆盖。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904可以与图2a至图2g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结合,以产生能够使听筒位置同步和控制耳机运动范围的耳机。

图9b示出了使听筒906更靠近到一起时,缆线904如何绷紧并最终停止听筒906更靠近到一起的进一步移动。这样,可以保持听筒906之间的最小距离912,其允许舒适地围绕广大用户的颈部佩戴耳机900,而不压迫用户的颈部太紧。

左/右耳检测

图10a示出了佩戴耳机1002的用户1000的示例性头部的顶视图。在用户1000的相对侧上描绘听筒1004。接合听筒1004的头带被略去,以更详细地示出用户1000的头部的特征部。如图所示,听筒1004被配置为围绕摇摆轴旋转,使得它们可以被定位成与用户1000的头部齐平并且略微朝向用户1000的面部取向。在对一大组用户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平均而言,听筒1004在位于用户耳部上时偏移在x轴上方,如图所示。此外,对于超过99%的用户而言,听筒1004相对于x轴的角度在x轴上方。这意味着,耳机1002的用户只有统计上不相关的部分应当具有致使听筒1004被取向在x轴的前面的头部形状。图10b示出了耳机1002的前视图。具体地讲,图10b示出了与听筒1004相关联的偏航旋转轴1006以及听筒1004二者如何朝向接合听筒1004的头带1008的同一侧取向。

图10c至图10d示出了耳机1002的顶视图以及听筒1004如何能够围绕偏航旋转轴1006旋转。图10c至图10d也示出了听筒1004被头带1008接合在一起。头带1008可以包括偏航位置传感器1010,其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听筒1004中的每一者相对于头带1008的角度。可以对于听筒相对于头带1008的中性位置来测量角度。中性位置可以是听筒1004直接朝向头带1008的中心区域取向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1004可以具有弹簧,其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听筒1004返回到中性位置。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改变听筒相对于中性位置的角度。例如,在图10c中,听筒1004-1沿逆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06-1偏置,并且听筒1004-2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06-2偏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以是渡越时间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听筒1004的角度变化。被指示为传感器1010的相关联的所示图案可以代表允许准确测量听筒中的每一者的旋转量的光学图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以采用结合图5b和图图6e所描述的霍尔效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的形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用于确定每个听筒正覆盖用户的哪个耳部。由于听筒1004已知对于几乎所有用户被取向在x轴的后面,因此在传感器1010检测到两个听筒1004被取向朝向x轴的一侧时,耳机1002可以确定哪个听筒在哪个耳部上。例如,图10c示出了听筒1004-1可以被确定为在用户左耳上并且听筒1004-2在用户右耳上的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1002内的电路系统可被配置为调节音频通道,使得正确的通道被传递到正确的耳部。

类似地,图10d示出了听筒1004-1在用户的右耳上并且听筒1004-2在用户的左耳上的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听筒未被取向朝向x轴的同一侧时,耳机1002可以在改变音频通道之前请求进一步输入。例如,当听筒1004-1和1004-2均被检测为沿顺时针方向偏置时,与耳机1002相关联的处理器可以确定耳机1002当前未使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1002可以包括超控开关,用于用户想要独立于与偏航位置传感器1010相关联的左/右音频通道路由逻辑来翻转音频通道的情况。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激活另外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确认耳机1002相对于用户的位置。

图10e至图10f示出了描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检测到听筒相对于头带的滚动和/或偏航时可以进行该方法。图10e示出了描述对于检测到听筒相对于耳机头带围绕摇摆轴的旋转的响应的流程图。摇摆轴可以延伸穿过位于每个听筒和头带之间交界附近的点。当耳机正在被用户使用时,摇摆轴可以基本上平行于限定用户的矢状解剖平面和冠状解剖平面的相交的矢量。在1052处,听筒围绕摇摆轴的旋转可以由与枢转机构相关联的旋转传感器来检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可以与示出摇摆轴506和605的枢转机构500或枢转机构600类似。在1054处,可以确定是否已经超过了与围绕摇摆轴的旋转相关联的阈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听筒穿过两个听筒的面向耳部的表面可直接面向彼此所在的位置的任何时候满足摇摆阈值。在1056,在听筒中的至少一者通过阈值并且两个听筒均被确定为在相同方向上取向的情况下,被路由到这两个听筒的音频通道可以交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向用户通知音频通道的改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确定如何分配音频通道中可以考虑枢转机构所检测的滚动量。

图10f示出了描述对于检测到听筒相对于耳机头带围绕滚动轴的旋转的响应的流程图。滚动轴可以穿过位于每个听筒和头带之间交界附近的点。当耳机正在被用户使用时,滚动轴可以基本上平行于限定用户的矢状解剖平面和轴向解剖平面的相交的矢量。在1062处,听筒围绕摇摆轴的旋转可以由与枢转机构相关联的旋转传感器来检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可以与分别示出滚动轴510和滚动轴601的枢转机构500或枢转机构600类似。在1064处,可以确定是否已经超过了与围绕滚动轴的旋转相关联的阈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需要控制听筒相对于头带的旋转的弹簧来施加力的时候,阈值可以得到满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位置传感器诸如霍尔效应传感器可被配置为测量听筒相对于滚动轴的角度。在1066处,当听筒相对于头带的滚动角度指示耳机已从使用状态变为不使用或相反变化时,耳机的操作状态被改变。

图10g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可以用于实施本文所述各种部件的计算设备1070的系统级框图。具体地讲,该详细视图示出了可以被包括在图10a至图10d所示的耳机1002中的各种部件。如图10g所示,计算设备1070可以包括代表用于控制计算设备1070的总体操作的微处理器或控制器的处理器1072。计算设备1070可以包括由头带组件接合的第一听筒1074和第二听筒1076,这些听筒包括用于为用户呈现媒体内容的扬声器。处理器1072可被配置为将第一音频通道和第二音频通道传输到第一听筒1074和第二听筒107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可被配置为将第一听筒1074的取向数据传输到处理器1072。类似地,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可被配置为将第二听筒1076的取向数据传输到处理器1072。处理器107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和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接收的信息将第一音频通道与第二音频通道交换。数据总线1082可促进至少电池/电源1084、无线通信电路系统1084、有线通信电路系统1082、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80与处理器1072之间的数据传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107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由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和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接收的信息来指令电池/电源1084。无线通信电路系统1086和有线通信电路系统1088可被配置为向处理器1072提供媒体内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1072、无线通信电路系统1086和有线通信电路系统1088可被配置为传输信息并且从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接收信息。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可包括单个盘或多个盘(例如,硬盘驱动器),并且包括管理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内的一个或多个分区的存储管理模块。

可折叠耳机

图11a至图11b示出了具有可变形形状因数的耳机1100。图11a示出了包括可以被配置为机械地和电气地联接听筒1104的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的耳机110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1104可为耳杯,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听筒1104可为贴耳式听筒。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可以通过头带组件1102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接合到听筒1104。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被布置在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相对端部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偏心锁定机构,其允许听筒1104中的每一者在相对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之后保持在平坦状态。平坦状态是指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曲率改变为变得比拱形状态中更平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可以变得非常平坦,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曲率可以更可变(如以下附图所示)。偏心锁定机构允许听筒1104保持在平坦状态,直到用户将偏心锁定机构旋转回远离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以此方式,用户不需要寻找用于改变状态的按钮,而是简单地进行将听筒旋转回到其拱形状态位置的直观动作。

图11b示出了听筒1104之一被旋转成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接触。如图所示,听筒1104中仅一者相对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旋转致使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一半变平。图11c示出了听筒中第二者相对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这样,耳机1100可以容易地从拱形状态(即,图11a)转换成平坦状态(即,图11c)。在平坦状态耳机中,耳机1100的尺寸可以被减小到相当于两个听筒端对端布置的尺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变形箍带区域可以按压到听筒1104的衬垫中,由此基本上防止头带组件1102添加到平坦状态中耳机1100的高度。

图11d至图11f示出了耳机1150的听筒1104可以如何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图11d示出了拱形状态中的耳机11d。在图11e中,听筒1104中的一者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一旦听筒1104如图所示就位,在将听筒1104移动到这个位置中所施加的力就可以将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的一侧置于平坦状态,而另一侧保持在拱形状态。在图11f中,第二听筒1104也被图示为相对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

图12a至图12b示出了耳机实施方案,其中耳机可以通过弹簧箍的相对侧上的牵拉而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图12a示出了平坦状态中的耳机1200,其可以是例如图11所示的耳机1100。在平坦状态中,听筒1104在同一平面中对齐,以使得耳垫1202中的每一者面向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组件1102在平坦状态中接触耳垫1202中的每一者的相对侧。头带组件1102的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包括弹簧箍1204和区段1206。可通过锁定在弹簧箍1204的每个端部上施加拉力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部件来防止弹簧箍1204将耳机1200返回到拱形状态。区段1206可以通过销1208连接到相邻区段1206。销1208允许区段相对于彼此旋转,以使得区段1206的形状可以保持在一起,但也能够改变形状以适应拱形状态。区段1206中的每一者也可以是中空的以适应弹簧箍1204穿过区段1206中的每一者。中心或基键区段1206可以包括紧固件1210,该紧固件接合弹簧箍1204的中心。紧固件1210隔离弹簧箍1204的两侧,从而允许听筒1104顺序地旋转到平坦状态,如图11b所示。

图12a还示出了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中的每一者,其包括由将上连杆1212、中连杆1214和下连杆1216枢转地联接在一起的销接合在一起的三个刚性连杆。连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弹簧销1218控制,该弹簧销可以具有联接到将中连杆1214接合到下连杆1216的销1220的第一端和接合在由上连杆1212限定的通道1222内的第二端。销弹簧1218的第二端也可以联接到弹簧箍1204,以使得在弹簧销1218的第二端在通道1222内滑动时,施加在弹簧箍1204上的力变化。一旦弹簧销1218的第一端到达偏心锁定位置,耳机1200就可以卡扣到平坦状态。偏心锁定位置将听筒1104保持在平坦位置,直到弹簧销1218的第一端被移动远到足以从偏心锁定位置释放。在那时,听筒1104返回到其拱形状态位置。

图12b示出了被布置成拱形状态的耳机1200。在该状态,弹簧箍1204处于松弛状态,其中最小力量正被存储在弹簧箍1204内。这样,弹簧箍1204的中性状态可以被用于限定在没有被用户活动地佩戴时处于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102的形状。图12b还示出了弹簧销1218的第二端在通道1222内的静止状态、以及弹簧箍1204的端部上力的相应减小如何允许弹簧箍1204帮助耳机1200呈现拱形状态。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在图12a至图12b中示出了弹簧箍1204的基本上全部,但是弹簧箍1204通常应当被区段1206和上连杆1212隐藏。

图12c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处于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侧视图。图12c示出了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1224如何操作以将连杆1212、1214和1216保持在拱形状态。具体地讲,弹簧销1218通过防止上连杆1212围绕销1226以及远离下连杆1216旋转来将连杆保持在拱形状态。图12d示出了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1228如何操作以将连杆1212、1214和1216保持在平坦状态。这个双稳态行为是通过弹簧销1218在平坦状态中被移位到由销1226限定的旋转轴的相对侧而成为可能。以此方式,连杆1212至1216能够作为越过中心的锁定机构来操作。在平坦状态中,弹簧销1218抵抗耳机从平坦状态向拱形状态移动的转变;然而,用户在听筒1104上施加足够大的旋转力可以克服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以将耳机在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之间转变。

图12e示出了平坦状态中耳机1200的一个端部的侧视图。在该视图中,耳垫1202被图示为具有被配置为适形于用户头部曲率的轮廓。耳垫1202的轮廓也可以帮助防止头带组件1102、尤其是构成头带组件1102的区段1206明显地比耳垫1202竖直地突出更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垫1202的中心部分的凹陷可至少部分地由片段1206在其上施加的压力所致。

图13a至图13b示出了使用偏轴缆线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的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图13a示出了拱形状态中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耳机1300与耳机1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听筒1104朝向头带组件1102旋转时,缆线1302被绷紧以便使头带组件1102的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变平。缆线1302可以由高弹性缆线材料诸如nitinoltm、镍钛合金制成。近距离视图1303示出了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可以如何包括多个区段1304,其被紧固件1306紧固到弹簧箍12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紧固件1306也可以被o型环固定到弹簧箍1204,以防止在使用耳机1300时紧固件1306发出格格声。区段1304中的中心区段可以包括防止缆线1302相对于区段1304中的中心区段滑动的套管1308。其他区段1304可以包括金属滑轮1310,金属滑轮1310保持缆线1302使其在缆线1302被牵拉以使耳机1300变平时不经受显著量的摩擦。图13a还示出了缆线1302的每个端部如何被固定到旋转紧固件1312。在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旋转时,旋转紧固件1312保持缆线1302的端部使其不扭转。

图13b示出了平坦状态中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旋转紧固件1312在另一旋转位置中示出,以适应缆线1302的取向变化。旋转紧固件1312的新位置也产生偏心锁定位置,偏心锁定位置防止耳机1300无意中返回到拱形状态,如上文对于耳机1200所述。图13b还示出了区段1304中的每一者的弯曲几何形状如何允许区段1304相对于彼此旋转以便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1302可以也操作以限制弹簧箍1204的运动范围,在一些方面与图9a至图9b所示的实施方案类似。

图14a示出了与耳机1300类似的耳机1400。具体地讲,耳机1400也使用缆线1302使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变平。此外,缆线1302的中心部分由中心区段1304保持。相比之下,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下连杆1216相对于图12a中所示的下连杆1216向上移位。当听筒1104围绕轴1402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时,弹簧销1404被配置为在旋转的第一部分期间伸长,如图14b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簧销1404的延伸可允许听筒从初始位置旋转约30度。一旦弹簧销1404到达其最大长度,听筒1104围绕轴1402的进一步旋转就导致缆线1302被牵拉,这致使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从拱形几何形状变为平坦几何形状,如图14c所示。经延迟的牵拉运动改变缆线1302最初被牵拉的角度。改变后的初始角度可以使得缆线1302较不可能在耳机1400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时缠绕。

图15a至图15f示出了头带组件1500从不同角度以及在不同状态中的各种视图。头带组件1500具有适应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之间转变的双稳态配置。图15a至图15c示出了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500。双稳态线1502和1504被图示在柔性头带外壳1506内。头带外壳可以被配置为改变形状以适应至少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双稳态线1502和1504从头带外壳1506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并且被配置为通过附接到头带组件1500的相对端部的听筒施加夹持力到用户头部以在使用期间将相关联的一副耳机稳固地保持就位。图15c具体地示出了头带外壳1506可以如何由多个中空连接件1508形成,这些中空连接件可以铰接在一起并协同地形成腔体,双稳态线1502能够在腔体内在对应于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构型之间转变。因为连接件1508仅在一侧上铰接,所以连接件只能沿一个方向移动到拱形状态。这帮助避免头带组件1500弯曲错误方向、从而将听筒定位在错误的方向上的不幸情况。

图15d至图15f示出了平坦状态的头带组件。因为双稳态线1502和1504的端部已经通过线1502和1504的端部比双稳态线1502和1504的中心部分高的偏心点,所以双稳态线1502现在帮助将头带组件1500保持在平坦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稳态线1502可以也用于通过头带组件1500将信号和/或功率从一个听筒承载到另一听筒。

图16a至图16b示出了折叠状态和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600。图16a示出了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600。与图15c和图15f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类似的头带组件包括协同地形成限定内部体积的柔性头带外壳的多个中空连接件1602。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可以定位在内部体积的中心部分内并且将双稳态元件1606联接在一起。图16a示出了抵抗作用以挤压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的力的拱形构型的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一旦以足以克服由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产生的抗力的力沿箭头1610和1612所示的方向将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推到一起,头带组件1600就可以从图16a中所示拱形状态转变到图16b所示的平坦状态。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适应耳机组件1600围绕头带组件1600的中心区域1614折叠。图16b示出了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如何弯曲以适应头带组件1600的平坦状态。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被示出为被配置在折叠构型中,以便将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朝向彼此偏置,由此抵抗无意中的状态改变。图16b所示的折叠构型通过允许由头带组件1600限定的用于适应用户头部的开口区域塌缩以使得头带组件1600在不活动使用时可以占用较少空间而具有占用明显更少量空间的有益效果。

图17a至图17b示出了可折叠耳机1700的各种视图。具体地讲,图17a示出了平坦状态中耳机1700的顶视图。在听筒1704和1706之间延伸的头带1702包括线1708和弹簧1710。在所示的平坦状态中,线1708和弹簧1710是直的并且处于松弛状态或中性状态。图17b示出了拱形状态中耳机1700的侧视图。耳机1700可以通过旋转听筒1704和1706远离头带1702而从图17a所示的平坦状态转变到图17b所示的拱形状态。听筒1704和1706各自包括偏心机构1712,其施加张力到线1708的端部以将线1708保持在受力状态,以便保持头带1702的拱形状态。线1708通过沿弹簧1710在多个位置通过导线件1714施加力来帮助保持头带1702的形状,导线件1714沿头带1702以规则的间隔分布。

虽然已经孤立地讨论了上述改进中的每一个,但应当理解,上述改进中的任意改进可以被组合。例如,同步的伸缩听筒可以与低弹性比率箍带实施方案组合。类似地,偏离中心的枢转听筒设计可与可变形形状因数耳机设计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种类型的改进可以被组合在一起以产生具有所有所述优点的耳机。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头带,头带将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联接在一起,并且被配置为使第一听筒的移动与第二听筒的移动同步,由此使得第一听筒与头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保持基本上等于第二听筒与头带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包括路由穿过其的缆线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听筒的第一杆柱联接到缆线环,并且第二听筒的第二杆柱联接到缆线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环被配置成将电信号从第一听筒路由至第二听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包括限定头带形状的两个平行片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包括齿轮,其设置在头带的中心部分中并且与和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相关联的杆柱的齿轮齿啮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包括:线环,其设置在头带内;第一杆柱线,其将第一听筒联接到线环的第一侧;和第二杆柱线,其将第二听筒联接到线环的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数据同步缆线,其通过由头带限定的通道从第一听筒延伸到第二听筒,数据同步缆线在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的电子部件之间承载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数据同步电缆的第一部分盘绕第一杆柱线,并且数据同步缆线的第二部分盘绕第二杆柱线。

本文公开了耳机,耳机包括以下部件:头带,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第一听筒,其与第一端相距第一距离地联接到头带;第二听筒,其与第二端相距第二距离地联接到头带;和缆线,其被路由通过头带并且将第一听筒机械地联接到第二听筒,缆线被配置为通过响应于第二距离的改变而改变第一距离来将第一距离保持成与第二距离基本上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被布置在环中,并且第一听筒联接到环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听筒联接到环的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杆柱外壳,其联接到头带的相对端部,杆柱外壳中的每一者包封缆线所缠绕的滑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导线件,其分布在头带上并且限定缆线穿过头带的路径。

本文公开了耳机,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其将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联接在一起,并且包括听筒同步系统,听筒同步系统被配置为与第二听筒与头带组件之间的第二距离的变化同时改变第一听筒与头带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联接到头带组件的相对端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相对于由头带组件的相应端部限定的通道伸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耳机,其中听筒同步系统包括:第一杆柱线,其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杆柱线,其联接到第二听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杆柱线在设置在头带组件的中心区域内的通道中联接到第二杆柱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加强构件,其设置在头带组件内并且限定第一杆柱线和第二杆柱线在其中联接在一起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同步系统包括第一杆柱线,其中第一端联接到第一听筒并且第二端联接到第二杆柱线的第二端,并且其中第二杆柱线的第一端联接到第二听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杆柱线的第二端与第二杆柱线的第二端在相同的方向上取向。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头带将第一听筒联接到第二听筒;听筒位置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和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的角取向来改变耳机的操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改变耳机的操作状态包括切换路由至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的音频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相对于听筒的相应摇摆轴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包括渡越时间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将第一听筒接合到头带的枢转机构,其中听筒位置传感器包括定位在枢转机构内并且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的角取向的霍尔效应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操作状态是回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辅助传感器,其设置在第一听筒内并且被配置为确认由听筒位置传感器提供的传感器读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辅助传感器是应变仪。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还包括:头带;第一听筒,其枢转地联接到头带的第一侧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第二听筒,其枢转地联接到头带的第二侧并且具有第二旋转轴线;听筒位置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的取向和第二听筒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的取向;和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当第一听筒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并且第二听筒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第二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时,将耳机置于第一操作状态,并且当第一听筒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并且第二听筒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听筒的中性状态偏置时,将耳机置于第二操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状态中,左音频通道被路由至第一听筒,并且在第二操作状态中,左音频通道被路由至第二听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是渡越时间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枢转机构,其被配置为适应第一听筒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和围绕基本上正交于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三旋转轴线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中的一者被定位在适应第一听筒围绕第一旋转轴线的旋转的轴承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包括磁场传感器和永磁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是霍尔效应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包括片簧,其适应听筒围绕第三旋转轴线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位置传感器包括定位在片簧上的应变仪,用于测量第一听筒围绕第三旋转轴线的旋转。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头带;第一听筒,第一听筒包括第一听筒外壳;第一枢转机构,其设置在第一听筒外壳内,第一枢转机构包括第一杆柱基座部分和第一取向传感器,第一杆柱基座部分突出穿过由第一听筒外壳限定的开口,第一杆柱基座部分联接到头带的第一部分,第一取向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第一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第二听筒,第二听筒包括第二听筒外壳;第二枢转机构,其设置在第二听筒外壳内,第二枢转机构包括第二杆柱基座部分和第二取向传感器,第二杆柱基座部分突出穿过由第二听筒外壳限定的开口,第二杆柱基座部分联接到头带的第二部分,第二取向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第二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角取向;和处理器,其在从第一取向传感器和第二取向传感器接收的传感器读数符合第一听筒覆盖用户的第一耳部时将第一音频通道发送给第一听筒,并且被配置为在传感器读数符合第一听筒覆盖用户的第二耳部时将第二音频通道发送给第一听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枢转机构适应第一听筒围绕两个基本上正交的旋转轴线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取向传感器和第二取向传感器是磁场传感器。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其具有第一耳垫;第二听筒,其具有第二耳垫;和头带,其将第一听筒接合到第二听筒,耳机被配置为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移动,在拱形状态中,头带的柔性部分沿其长度弯曲,在平坦状态中,头带的柔性部分沿其长度拉平,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被配置为在平坦状态中朝头带折叠,由此使得第一耳垫和第二耳垫接触柔性头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包括在头带的每个端部处的可折叠杆柱区域,可折叠杆柱区域将头带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并且允许听筒朝向头带折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折叠杆柱区域包括偏心锁定机构,其防止耳机无意中从平坦状态转变至拱形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由多个中空连杆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数据同步缆线,其电耦接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并且延伸穿过中空连杆。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头带组件,其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二者,头带组件包括连杆和偏心锁定机构,连杆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偏心锁定机构将第一听筒联接到头带组件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在第一稳定位置中,连杆拉平,在第二稳定位置中,连杆形成拱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组件还包括延伸穿过连杆的一根或多根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杆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用于承载一根或多根线的滑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连杆中的一者限定偏心锁定机构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在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朝向头带组件折叠时从第二稳定位置转变到第一稳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听筒包括具有面向外的表面的耳垫,面向外的表面限定通道,通道尺寸被设定为在第一稳定位置中接纳头带组件的一部分。

本文公开了耳机,其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和柔性头带组件,其联接到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二者,柔性头带组件包括中空连杆和双稳态元件,中空连杆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并且限定柔性头带组件内的内部体积,双稳态元件设置在内部体积内并被配置为抵抗柔性头带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变,在第一状态中,中空连杆的中心部分伸直,在第二状态中,中空连杆形成拱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稳态元件在柔性头带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具有第一几何形状,并且在柔性头带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具有与第一几何形状不同的第二几何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稳态元件包括延伸穿过中空连杆的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还包括线所延伸穿过的偏心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线在柔性头带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在受力状态中,并且在柔性头带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在中性状态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空连杆中的每一者具有矩形几何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空连杆由销联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空连杆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滑轮,其被配置为引导双稳态元件中的一者或多者穿过柔性头带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性头带组件还包括弹簧箍,其延伸穿过柔性头带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