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89466发布日期:2020-01-14 18:5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等)的业务量占据网络的大部分资源。此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量处于今后还要增加的趋势。

另一方面,伴随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电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展开,要求应对具有各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下一代(例如,5g(第5代移动体通信))的通信标准中,在4g(第4代移动体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1)的基础上,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3gpp的工作组(例如,tsg-ranwg1,tsg-ranwg2等)正在针对下一代通信标准进行研究。(非专利文献12~18)

进而,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服务,在5g中,预想支持被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urllc(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等的多数用例。

在lte(第4代通信方式)等中,采用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的技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送。在harq中,接收装置例如请求发送侧的装置对在lte等的层1协议的处理中没能正确解码的数据进行重传。发送侧的装置在被请求数据重传后,发送与在接收装置中没有正确解码的数据对应的重传数据。然后,接收装置将没能正确解码的数据与重传数据组合从而对数据进行解码。由此,实现高效且高精度的重传控制。另外,接收装置在对数据正确地进行了解码时,向发送侧的装置发送ack信息,在没能对数据正确进行解码时,向发送侧的装置发送nack信息。

但是,在当前的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针对14符号的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通知表示ack/nack的1比特的反馈信息。此外,在3gpp的会晤中,同意了按照每个码块组(cbg:codeblockgroup)来通知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的方式(非专利文献13)。该情况下,针对各码块组的反馈信息是1比特。此外,构成码块组的符号的数量例如是14符号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5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6/17502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1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2:3gppts36.212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3:3gppts36.213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4:3gppts36.300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5:3gppts36.321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6:3gppts36.322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7:3gppts36.323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8:3gppts36.331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9:3gppts36.413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10:3gppts36.423v14.2.0(2017-03)

非专利文献11:3gppts36.425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2:3gpptr38.801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3:3gpptr38.802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4:3gpptr38.803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5:3gpptr38.804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6:3gpptr38.900v14.2.0(2016-12)

非专利文献17:3gpptr38.912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18:3gpptr38.913v14.0.0(2017-0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按照每个码块组(cbg)通知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的方式中,考虑使用与当前的方式相同的比特数或其以上的比特数。因此,在对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进行解码时,受到解码错误的影响的可能性变高。因此,要求在对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进行解码时降低解码错误的影响的方法。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的解码错误的影响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1个方式的基站装置具有:第1发送部,其向终端发送包含多个比特列块的传送块;解码部,其对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确认信号进行解码,该确认信号表示所述多个比特列块是否分别被所述终端正确地接收;重传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解码部解码得到的确认信号,检测在所述多个比特列块中未被所述终端正确地接收的比特列块,并且生成对所述终端的接收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第2发送部,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1发送部向所述终端重传由所述重传控制部检测到的比特列块。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方式,能够降低表示ack/nack的反馈信息的解码错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harq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的帧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码块组的发送和重传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5a是示出cbg指标(cbg-i)的一例的图。

图5b是示出cbg指标(cbg-i)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基站的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终端装置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harq的时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harq的时序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使用缓存信息的harq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用于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的控制信号的另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harq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harq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harq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基站(enb:enhancednodeb)1和终端装置(ue:userequipment)2。但是,基站1不限于enb。此外,基站1和终端装置2能够执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

图1示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一例。在该例中,从基站1向终端装置2传送的数据被存储于传输块tb。传输块tb存储多个码块组cbg。在图1所示的例中,传输块tb存储4个码块组cbg#1~cbg#4。并且,各码块组cbg存储1个或多个码块cb。在图1所示的例中,各码块组cbg存储4个码块cb。

另外,传输块tb是“传送块”的一例。各码块组cbg是“比特列块”的一例。各码块是“数据单元”的一例。

对各码块cb附加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crc是错误检测码的一例。因此,终端装置2能够针对各码块cb检测有无错误。而且,终端装置2按照每个码块组cbg来判定是否正确地接收了数据。

终端装置2生成表示是否正确地接收了数据的确认信号。确认信号针对各码块组cbg而表示ack或nack。ack表示正确地接收了码块组cbg,nack表示没有正确地接收码块组cbg。因此,各码块组cbg的接收结果(ack/nack)由1比特表示。然后,终端装置2将该确认信号发送到基站1。即,将关于各码块组cbg的接收状态从终端装置2反馈到基站1。在以下的记载中,有时将该确认信号称作反馈信号(或者ack/nack信号)。

在图1所示的例中,在码块组cbg#2中检测到错误。因此,终端装置2将反馈信号“a,n,a,a”发送到基站1。“a”表示ack,“n”表示nack。

基站1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识别到终端装置2没能准确地接收码块组cbg#2。于是,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2。然后,终端装置2利用重传的码块组cbg#2,再现码块组cbg#2中存储的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传输块tb或码块组cbg是利用图2所示的帧来传送的。帧的长度是10毫秒。此外,帧由10个子帧构成。即,子帧的长度是1毫秒。

在该实施例中,子帧由14个ofdm符号构成。此外,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即,各时隙包含7个ofdm符号。子帧能够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子载波来传送信号。子载波例如以15khz间隔进行配置。

图3示出码块组cbg的发送和重传的一例。在该例中,1个传输块tb通过1个时隙来传送。传输块tb存储4个码块组cbg#1~cbg#4。在各时隙的先头配置用于传送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

通过时隙n将传输块tb#a从基站1传送到终端装置2。这里,假设终端装置2没能正确地接收码块组cbg#2、cbg#3。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将反馈信号“a,n,n,a”发送到基站1。

基站1根据反馈信号执行重传处理。但是,在基站1中,有时发生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在图3所示的例中,在反馈信号的第2个比特发生了解码错误。该情况下,尽管码块组cbg#2没有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基站1也识别为码块组cbg#2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于是,基站1向终端装置2仅重传码块组cbg#3。即,不重传码块组cbg#2。另外,例如利用时隙n+k的特定的子信道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3。

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利用比安装harq的mac层更上位的层(例如,rlc层),对基站1请求码块组cbg#2的重传。因此,与基于harq的重传相比,用于接收传输块tb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该问题特别在传输块tb的尺寸大时是重要的。

此外,在lte中,按照每个子帧发送ack/nack比特。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的例中,按照每个码块组cbg发送ack/nack比特。因此,发生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概率变高。因此,按照每个码块组cbg发送ack/nack比特的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具有抑制解码错误的影响的功能。

<第1实施方式>

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从基站1向终端装置2发送cbg指标(cbg-i:codeblockgroupindicator(代码块组指示器))。将cbg指标插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中而从基站1发送到终端装置2。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控制从基站1向终端装置2传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因此,如图4所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mcs信息和冗余版本(rv)信息等。mcs信息指定调制方式和码方式等。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配置于各时隙的控制信道区域。

图5a示出cbg指标(cbg-i)的一例。cbg-i表示在基站1中解码后的反馈信号。因此,cbg-i的各比特表示在终端装置2中对应的码块组cbg是否被正确地接收。例如,cbg-i的第1比特表示是否在终端装置2中正确地接收到码块组cbg#1,cbg-i的第2比特表示是否在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到码块组cbg#2。但是,如上所述,在基站1中接收到反馈信号时,有时发生解码错误。而且,在发生了解码错误的比特,cbg-i的值与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反馈信号的对应的值不同。

在cbg-i(即,在基站1中解码后的反馈信号)为“0000”时,基站1判定为全部的码块组cbg#1~cbg#4在终端装置2中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发送新的传输块tb,而不重传码块组cbg。

在cbg-i为“0001”~“1110”时,基站1判定为与被设定为“1”的比特对应的码块组cbg(即,由cbg-i指定的码块组cbg)在终端装置2没有被准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由cbg-i指定的码块组cbg。例如,在cbg-i为“0001”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4。或者,在cbg-i为“1110”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1、cbg#2、cbg#3。

在cbg-i为“1111”时,基站1判定为全部的码块组cbg#1~cbg#4在终端装置2中没有被准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传输块tb。终端装置2根据从基站1接收的cbg-i,判定是否在基站1中准确地对反馈信号进行了解码。即,终端装置2根据从基站1接收的cbg-i,判定基站1中的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有无。此时,终端装置2对发送到基站1的反馈信号和从基站1接收到的cbg-i进行比较。然后,如果在全部的比特中反馈信号与cbg-i彼此一致,则终端装置2判定为没有解码错误。另一方面,当反馈信号与cbg-i之间存在彼此不一致的比特时,终端装置2判定为在基站1中发生了解码错误。

图5b示出cbg指标(cbg-i)的另一例。图5b是表示cbg-i的比特数小于cbg的组数的情况的一例。另外,与图5a所示的例子同样,cbg-i的各比特表示在终端装置2中对应的码块组cbg是否被正确地接收。但是,cbg-i的比特数与cbg的组数不同。因此,例如,考虑发生重传的组合的概率等,利用cbg-i来表现重传。

在cbg-i为“000”时,基站1判定为全部的码块组cbg#1~cbg#4在终端装置2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将新的传输块tb发送到终端装置2,而不重传码块组cbg。

在cbg-i为“001”~“110”时,基站1判定为码块组cbg(即,由cbg-i指定的码块组cbg)在终端装置2中没有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由cbg-i指定的码块组cbg。例如,在cbg-i为“001”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1。在cbg-i为“010”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2。在cbg-i为“011”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3。在cbg-i为“100”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4。在cbg-i为“101”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1、cbg#2、cbg#3。在cbg-i为“110”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2、cbg#3、cbg#4。

在cbg-i为“111”时,基站1判定为全部的码块组cbg#1~cbg#4在终端装置2没有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传输块tb。

另外,在不符合上述情况时,发送包含上述组合中相应的组合的cbg-i。例如,终端装置2在利用cbg-i指定为对码块组cbg#1、cbg#2进行重传的情况下,将cbg-i设为“101”而进行发送。该情况下,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1,cbg#2,cbg#3。

图5b所示的比特表现是一例,也可以考虑cbg-i的比特数、码块组cbg的组数等来变更cbg-i的比特表现。此外,关于cbg-i的比特表现,优选考虑发生重传的概率高的组合。

图6是示出基站1的功能的一例的框图。基站1具有数据信号生成部11、缓存12、控制信号生成部13、ifft电路14、cp附加部15、rf发送部16、rf接收部17、cp去除部18、fft电路19、数据信号解调器20、控制信号解调器21、以及调度器22、harq控制器23。

数据信号生成部11生成向终端装置2发送的数据信号。此时,数据信号生成部11按照由调度器22生成的调度信息来生成数据信号。另外,由数据信号生成部11生成的数据信号被暂时存储于缓存12。此外,数据信号生成部11能够根据来自harq控制器23的指示向终端装置2重传存储于缓存12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生成部13生成向终端装置2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控制信号生成部13按照由调度器22生成的调度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由控制信号生成部13生成。

ifft电路14通过ifft运算,根据由数据信号生成部11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由控制信号生成部13生成的控制信号来生成时域信号。cp附加部15对从ifft电路14输出的时域信号附加循环前缀(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被插入ofdm信号以抑制多径衰落。rf发送部16根据附加了循环前缀的时域信号生成rf调制信号,经由天线输出该rf调制信号。另外,rf发送部16也可以具有将发送信号向高频转换(upconvert)为rf频带的变频器。

rf接收部17接收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无线信号。另外,rf接收部17也可以具有将rf频带的接收信号向低频转换(downconvert)的变频器。cp去除部18从接收信号去除循环前缀。fft电路19通过fft运算,将去除循环前缀后的接收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即,接收信号按照每个子载波被分离。

数据信号解调器20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对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数据进行再现。控制信号解调器21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对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再现。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反馈信号(ack/nack比特)由控制信号解调器21进行再现。

调度器22根据从终端装置2接收的控制信息,决定为了基站1与终端装置2之间的通信而准备的规定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如图2所示,无线资源包含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即,调度器22能够对发送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分配子载波和符号。然后,调度器22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调度信息。

harq控制器23根据由控制信号解调器21再现的反馈信号来进行重传控制。即,当检测到在终端装置2中没有被正确地接收的码块组cbg时,harq控制器23将重传该码块组cbg的指示提供到数据信号生成部11。此外,harq控制器23根据由控制信号解调器21再现的反馈信号,生成上述的cbg-i。另外,cbg-i通过控制信号生成部13被插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发送到终端装置2。

数据信号生成部11、控制信号生成部13、ifft电路14、fft电路19、数据信号解调器20、控制信号解调器21、调度器22、harq控制器23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包含处理器元件和存储器的处理器系统来实现。或者,数据信号生成部11、控制信号生成部13、ifft电路14、fft电路19、数据信号解调器20、控制信号解调器21、调度器22、harq控制器2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实现。

图7是示出终端装置2的功能的一例的框图。终端装置2具有rf接收部31、cp去除部32、fft电路33、数据信号解调器34、缓存35、错误检测部36、控制信号解调器37、调度器38、数据信号生成部39、harq控制器40、crc附加部41、控制信号生成部42、ifft电路43、cp附加部44和rf发送部45。

rf接收部31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无线信号。另外,rf接收部31也可以具有将rf频带的接收信号向低频转换(downconvert)的变频器。cp去除部32从接收信号去除循环前缀。fft电路33通过fft运算,将去除循环前缀后的接收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即,接收信号按照每个子载波被分离。

数据信号解调器34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对从基站1发送的数据进行再现。缓存35暂时存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信号。另外,数据信号解调器34也可以根据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和从基站1重传的数据信号对数据进行再现。该情况下,例如,执行软合成(softcombining)。错误检测部36利用crc来检测由数据信号解调器34再现的数据的错误。此时,错误检测部36例如按照每个码块cb来检测错误。

控制信号解调器37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对从基站1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再现。从基站1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由控制信号解调器37进行再现。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包含cbg-i时,cbg-i也由控制信号解调器37进行再现。

调度器38根据从基站1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决定为了基站1与终端装置2之间的通信而准备的规定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然后,调度器38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调度信息。

数据信号生成部39生成向基站1发送的数据信号。此时,数据信号生成部39按照由调度器38生成的调度信息来生成数据信号。

harq控制器40根据错误检测部36的检测结果来生成反馈信号。如上所述,反馈信号表示各码块组cbg的数据是否分别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此外,harq控制器40通过对所生成的反馈信号和从基站1接收的cbg-i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反馈信号是否在基站1中被准确地解码。即,harq控制器40能够检测基站1中的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另外,当检测到基站1中的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时,终端装置2也可以向基站1发送正确的反馈信号。crc附加部41根据需要对反馈信号附加crc。

控制信号生成部42生成向基站1发送的控制信号。此时,控制信号生成部42按照由调度器38生成的调度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

ifft电路43通过ifft运算,根据由数据信号生成部39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由控制信号生成部42生成的控制信号来生成时域信号。cp附加部44对从ifft电路43输出的时域信号附加循环前缀。rf发送部45根据附加了循环前缀的时域信号来生成rf调制信号,经由天线输出该rf调制信号。另外,rf发送部45也可以具有将发送信号向高频转换(upconvert)为rf频带的变频器。

fft电路33、数据信号解调器34、错误检测部36、控制信号解调器37、调度器38、数据信号生成部39、harq控制器40、crc附加部41、控制信号生成部42、ifft电路43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包含处理器元件和存储器的处理器系统来实现。或者,fft电路33、数据信号解调器34、错误检测部36、控制信号解调器37、调度器38、数据信号生成部39、harq控制器40、crc附加部41、控制信号生成部42、ifft电路4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实现。

图8是示出终端装置2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示出与下行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相关的处理。

在s1中,终端装置2从基站1接收传输块tb。传输块tb存储有多个码块组cbg。在s2中,错误检测部36检测各码块组cbg的错误。即,错误检测部36判定是否正确地接收到各码块组cbg。

在s32,harq控制器40根据错误检测部36的检测结果来生成反馈信号。在该例中,对各码块组cbg分配1比特。此时,与检测到错误的码块组cbg对应的比特被设定为“1(nack)”,与未检测到错误的码块组cbg对应的比特被设定为“0(ack)”。然后,终端装置2将所生成的反馈信号发送到基站1。

基站1接收到反馈信号后,生成对应的cbg-i并将其发送到终端装置2。因此,终端装置2在s4中接收与在s3中发送的反馈信号对应的cbg-i。在该例中,cbg-i是在基站1中通过对反馈信号进行解码而生成的。因此,在没有解码错误的情况下,反馈信号和cbg-i彼此相同。另外,基站1根据需要,向终端装置2重传1个或多个码块组cbg。因此,当基站1重传了码块组cbg时,终端装置2在s4中接收cbg-i和被重传的码块组cbg。

在s5~s7中,harq控制器40对反馈信号和cbg-i进行比较。这里,反馈信号的各比特全部为“零”的状态表示在s2中没有检测到错误的状态。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不需要重传数据。此外,反馈信号和cbg-i彼此一致的状态表示在基站1中没有发生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状态。因此,当反馈信号和cbg-i的各比特全部为“零”时(s5:是),不执行重传控制,终端装置2的处理返回s1。

当反馈信号的各比特全部为“零”、并且cbg-i包含“1”时(s6:是),harq控制器40判定为在基站1中发生了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该情况下,harq控制器40在s8中将之前发送的反馈信号再次向基站1发送。但是,该情况下,由于反馈信号的各比特全部为“零”,因此,终端装置2不需要重传数据。因此,终端装置2即使从基站1接收到重传数据,也忽略该重传数据。然后,终端装置2的处理返回s4。

在cbg-i的各比特全部为“零”、并且反馈信号包含“1”时(s7:是),harq控制器40判定为在基站1中发生了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该情况下,harq控制器40也在s8中将之前发送的反馈信号再次向基站1发送。但是,该情况下,由于反馈信号包含“1”,因此,终端装置2需要重传数据。因此,通过将包含“1”的反馈信号再次向基站1发送,终端装置2能够委托基站1重传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终端装置2的处理返回s4。

当反馈信号包含“1”、并且cbg-i也包含“1”时(s7:否),终端装置2需要重传数据,此外,基站1重传码块组。因此,终端装置2在s9中进行重传数据的接收处理。此时,终端装置2也可以根据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和从基站1重传的数据信号对数据进行再现。或者,终端装置2也可以不使用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而是根据从基站1重传的数据信号对数据进行再现。

图9~图10示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时序的例子。另外,在该例中,传输块tb存储4个码块组cbg#1~cbg#4。

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从基站(enb)1向终端装置(ue)2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和传输块tb#a。于是,终端装置2利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接收传输块tb#a。这里,码块组cbg#1、cbg#4被正确地接收,但是码块组cbg#2、cbg#3没有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将反馈信号“0110”发送到基站1。

基站1对从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在该例中,假设反馈信号被正确地解码。该情况下,基站1识别出在终端装置2中码块组cbg#2、cbg#3被正确地接收。于是,基站1生成cbg-i“0110”并将其发送到终端装置2。另外,cbg-i被设定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此外,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2、cbg#3。

终端装置2接收由基站1重传的码块组cbg#2、cbg#3。这里,假设码块组cbg#2、cbg#3被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将反馈信号“0000”发送到基站1。

基站1对从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其结果是,基站1识别出码块组cbg#1~cbg#4全部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于是,基站1生成cbg-i“0000”并将其发送到终端装置2。此时,基站1也可以将下一个传输块tb发送到终端装置2。

这样,终端装置2能够使用反馈信号来委托基站1重传所需要的数据。另外,当cbg-i包含“1”时,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对应的数据。另一方面,当cbg-i的各比特全部为“零”时,基站1也可以不进行重传,而是向终端装置2发送新的数据。即,还可以将cbg-i用作表示是否发送新的数据的指标。即,还可以将cbg-i用作针对传输块tb的ndi(newdataindicator:新数据指示器)。

与图9所示的情况同样,在图10所示的情况下,也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反馈信号“0110”。但是,在基站1中发生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在该例中,在反馈信号的第3比特发生解码错误,解码后的反馈信号是“0100”。该情况下,基站1识别出在终端装置2中仅码块组cbg#2没有被正确地接收。于是,基站1生成cbg-i“0100”并将其发送到终端装置2。此外,基站1仅将码块组cbg#2重传到终端装置2。

终端装置2对之前发送到基站1的反馈信号和从基站1接收到的cbg-i进行比较。在该例中,由于反馈信号和cbg-i彼此不同,因此,终端装置2识别出在基站1中发生了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此外,终端装置2接收由基站1重传的码块组cbg#2。这里,假设码块组cbg#2被正确地接收。因此,终端装置2在每次重传时,需要发送与全部码块组cbg对应的harq反馈。

于是,终端装置2生成新的反馈信号。在该例中,由于码块组cbg#2被正确地接收,因此,在反馈信号的第2比特设定为“零(ack)”。另一方面,由于码块组cbg#3未被重传,因此,终端装置2需要对基站1请求码块组cbg#3。因此,在反馈信号的第3比特设定“1(nack)”。

基站1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向终端装置2重传码块组cbg#3。其结果是,终端装置2能够根据全部的码块组cbg#1~cbg#4对数据进行再现。

图11示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结构例。在该例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包含标志位。标志位用于识别传输块tb的发送或码块组cbg的重传。

在发送传输块tb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包含mcs信息、rv信息、ndi信息、harq信息等。mcs信息表示tbs(传输块tb的大小)和调制方式等。rv信息表示harq的冗余版本。ndi信息表示时隙内存储的数据是否是新的数据。

在重传码块组cbg时,tbs的大小与之前发送的传输块tb的大小相同。此外,传输块tb的初始发送和码块组cbg的重传能够以相同的调制方式发送数据。因此,在重传码块组cbg时,与发送传输块tb时相比,能够削减mcs信息的比特数。

此外,传输块tb的初始发送和码块组cbg的重传能够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因此,在重传码块组cbg时,也可以删除rv信息。

进而,如上所述,cbg-i能够表示时隙内的数据是否是新的数据。即,cbg-i的各比特全部为“零”的状态表示新的数据的初始发送。因此,在重传码块组cbg时,也可以删除ndi信息。

这样,在重传码块组cbg时,与发送传输块tb时相比,能够削减若干的信息区域的比特数。然后,利用这样削减的比特来传送cbg-i。因此,能够不增加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比特数地发送cbg-i。换言之,在发送传输块tb时与重传码块组cbg时之间的期间内,能够使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比特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长度)相同。

另外,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重传的码块组cbg时,有时根据应用或使用例来使用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例如,在传输块tb仅传送embb数据时,优选对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和重传的数据信号进行软合成从而对数据进行再现的方法。或者,在时隙内对embb数据和urllc数据进行了复用时,优选不使用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而是根据重传的数据信号对数据进行再现的方法。因此,基站1除了cbg-i以外,也可以将指定是否使用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的缓存信息发送到终端装置2。

图12示出使用缓存信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一例。根据该方法,基站1能够指定终端装置2是否使用缓存35中存储的数据信号对数据进行再现。例如,在cbg-i为“0001”、且缓存信息为“0”时,基站1重传码块组cbg#4。此外,终端装置2根据缓存35中存储的码块组cbg#4的数据信号和重传的码块组cbg#4对数据进行再现。另一方面,在cbg-i为“0001”、且缓存信息为“1”时,终端装置2从缓存35中删除码块组cbg#4的数据信号、并且根据重传的码块组cbg#4对数据进行再现。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基站1对从终端装置2接收的反馈信号进行解码,从而生成cbg-i。而且,cbg-i被用作用于在终端装置2中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控制信号。但是,用于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控制信号不限于上述的cbg-i。

图13示出用于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的控制信号的另一例。在该例中,代替cbg-i而将cbg-ndi(cbg-newdataindicator)从基站1通知给终端装置2。cbg-ndi是通过使在基站1中进行解码得到的反馈信号的各比特的逻辑反转而生成的。此外,cbg-ndi的各比特表示对应的码块组cbg是否是新的数据。即,“1”表示通过对应的码块组cbg发送新的数据的状态,“零”表示对应的码块组cbg的数据被重传的状态。然后,基站1按照cbg-ndi来执行码块组cbg的发送/重传。

终端装置2能够根据反馈信号和cbg-ndi来检测基站1中的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这里,cbg-ndi是通过使在基站1中进行解码得到的反馈信号的各比特的逻辑反转而生成的。因此,终端装置2对通过使cbg-ndi的各比特的逻辑反转而得的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

这样,通过图13所示的方法,终端装置2也能够检测基站1中的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此外,在cbg-ndi的各比特全部为“1”时,基站1发送新的传输块tb。因此,cbg-ndi也可以被用作表示传输块tb是否存储新的数据的信息。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的反馈信号的各比特附加错误检测码或纠错码。作为一例,对反馈信号的各比特附加crc。

在图14所示的例中,传输块tb存储多个码块组cbg#1~cbg#n。各码块组cbg由m个码块cb构成。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传输块tb时,生成与码块组cbg#1~cbg#n对应的反馈信号fb1~fbn。反馈信号fb1~fbn分别表示是否由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到码块组cbg#1~cbg#n。

如图13所示,终端装置2分别对反馈信号的各比特fb1~fbn附加crc。另外,crc通过图7所示的crc附加部41被附加于反馈信号的各比特。然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附加有crc的反馈信号。因此,基站1在对反馈信号进行解码时,能够利用crc来检测解码错误。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的各ack/nack比特附加crc。因此,基站1能够可靠地识别终端装置2请求的码块组cbg,因此能够削减重传次数。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2除了表示各码块组cbg是否分别被正确地接收的信息以外,还向基站1发送表示传输块tb是否被正确地接收的信息。即,反馈信号包含针对各码块组cbg的ack/nack比特和针对传输块tb的ack/nack比特。

在图15所示的例中,传输块tb存储多个码块组cbg#1~cbg#n。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传输块tb时,生成与码块组cbg#1~cbg#n对应的cbg反馈信号fb1~fbn。cbg反馈信号fb1~fbn分别表示码块组cbg#1~cbg#n是否分别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除此以外,终端装置2还生成与传输块tb对应的tb反馈信号fb_tb。tb反馈信号fb_tb表示传输块tb是否被终端装置2正确地接收。然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cbg反馈信号fb1~fbn和tb反馈信号fb_tb。

另外,当码块组cbg#1~cbg#n全部被正确地接收时,cbg反馈信号fb1~fbn全部为“零(ack)”、且tb反馈信号fb_tb为“零(ack)”。另一方面,当码块组cbg#1~cbg#n中的至少1个未被正确地接收时,tb反馈信号fb_tb为“1(nack)”。

基站1对从终端装置2接收的cbg反馈信号fb1~fbn和tb反馈信号fb_tb进行解码。然后,基站1根据匹配性在这些解码结果中检测解码错误。

例如,当在终端装置2中没有正确地接收到码块组cbg#2时,将cbg反馈信号“0100”和tb反馈信号“1”通知给基站1。即,终端装置2请求基站1重传码块组cbg#2。这里,假设基站1的解码结果如下。

cbg反馈信号:0100

tb反馈信号:0

该情况下,基站1判定为在cbg反馈信号的第2比特或tb反馈信号中发生了解码错误。于是,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传输块tb。此外,假设基站1的解码结果如下。

cbg反馈信号:0000

tb反馈信号:1

该情况下,基站1判定为在cbg反馈信号的任意一个比特或tb反馈信号中发生了解码错误。于是,基站1向终端装置2重传传输块tb。

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基站1中检测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而且,基站1在检测到反馈信号的解码错误时,向终端装置2重传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有时在基站1与终端装置2之间能够削减与数据重传相关的信号的发送次数。

<第4实施方式>

传输块tb中存储的码块cb的个数有时少于码块组的个数。即,根据应用或使用例的不同,当传输块tb中存储的码块组cbg的个数为m时,有时传输块tb中存储的码块cb的个数为n(n<m)。

该情况下,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码块组cbg的粒度细化。作为一例,以在1个码块组cbg中存储1个码块cb的方式定义数据结构。

在图16的(a)所示的例中,指定为传输块tb存储4个码块组cbg#1~cbg#4。而且,假设使用该传输块tb向终端装置2发送2个码块cb1~cb2。该情况下,并非将码块cb1~cb2一起存储于码块组cbg#1,而是将码块cb1存储于码块组cbg#1、并且将码块cb2存储于码块组cbg#2。即,以在1个码块组cbg中存储1个码块cb的方式进行重新分组。

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传输块tb时,针对各码块组cbg生成ack/nack比特。ack/nack比特表示是否正确地接收码块组cbg。此时,终端装置2例如针对存储有码块cb的码块组cbg生成ack/nack比特。在图16的(b)所示的例中,针对码块组cbg#1~cbg#2分别生成ack/nack比特。即,生成2比特的反馈信号。

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1发送该反馈信号。于是,基站1能够识别出传送数据的码块组cbg的实质的个数。即,基站1识别出,虽然指定为传输块tb存储4个码块组cbg,但是仅其中的2个码块组cbg中存储有数据。

但是,在优选反馈信号的比特数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准备与码块组cbg的个数(即,m)和码块cb的个数(即,n)之间的差分对应的填充比特(padding)。即,向反馈信号插入m-n比特的填充比特。在图16的(c)所示的例中,在ack/nack比特后插入2比特的填充比特,从而生成4比特的反馈信号。

这样,在第4实施方式中,当码块cb的个数少于码块组cbg的个数时,将码块组cbg的粒度细化。因此,能够改善用于数据重传的资源(例如,pdsch/pusch)的使用效率。此外,在重新发送的码块组cbg或码块cb的数量比初始发送的码块组cbg或码块cb的数量(或者,之前重传的码块组cbg或码块cb的数量)少的重新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第4实施方式。进而,能够将意图重新发送的原来的码块组cbg重新分组为按照每个码块组cbg而具有细小粒度(总之,码块组cbg内的码块cb的数量少(例如,1个码块组cbg内为1个码块cb))的码块组cbg。

标号说明

1基站(enb)

2终端装置(ue)

11数据信号生成部

13控制信号生成部

20数据信号解调器

21控制信号解调器

22调度器

23harq控制器

34数据信号解调器

36错误检测部

37控制信号解调器

38调度器

39数据信号生成部

40harq控制器

41crc附加部

42控制信号生成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