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系统、方法及中转网关控制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30151发布日期:2019-08-03 12:0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呼叫系统、方法及中转网关控制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叫系统、方法及中转网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tetra系统间互联接口协议itsi一直未被各厂家真正实施,系统间互联一直是一大难题。诸多竞争对手(airbus、moto等)设置接入门槛,现有的接入通道如应用开发接口收费昂贵,无法真正使用,而且现有的互联呼叫方法无法实现呼叫设备号码模拟,被叫设备显示的是中转网关控制器的来电号码,而非呼叫设备的号码,并且使用的移动终端数量过多,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呼叫系统、方法及中转网关控制器,以使被叫设备显示呼叫设备的号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叫系统包括呼叫设备、呼叫设备基站、第一中转站、中转网络控制器、第二中转站、被叫设备基站及被叫设备,其中:

所述呼叫设备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

所述呼叫设备基站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第一中转站发送给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

在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的预设条件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控制第二中转台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注册;

所述被叫设备基站获取所述呼叫请求并发送给所述被叫设备;及

所述被叫设备根据所述呼叫请求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通过呼叫设备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

通过所述呼叫设备基站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第一中转站发送给中转网关控制器;

通过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判断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是否满足被叫设备的预设条件;

若是,则通过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控制第二中转台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注册;

通过所述被叫设备基站获取所述呼叫请求,并且向所述被叫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及

通过所述被叫设备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转网关控制器,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收发器以及通信线路,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线路与所述收发器连接,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从第一中转台接收到呼叫设备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是否满足被叫设备的预设条件;

若是,则所述处理器控制第二中转台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注册;及

所述收发器向所述被叫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以使所述被叫设备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所述呼叫系统及方法在所述呼叫设备发送的包括所述呼叫设备号码的呼叫请求满足中转条件及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中转台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以在所述被叫设备上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以此使得所述被叫设备能够识别真正的呼叫设备,而且不需要使用多数量的移动终端,因此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呼叫系统的时序示意图;

图3至图5本发明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中转网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的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呼叫系统包括呼叫设备11、呼叫设备基站12、第一中转站13、中转网络控制器14、第二中转站15、被叫设备基站16及被叫设备17,其中所述呼叫设备11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第一中转站13发送给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在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第二中转台15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通过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发送所述呼叫请求给所述被叫设备17;所述被叫设备17根据所述呼叫请求显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具体地,所述呼叫设备11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呼叫请求中包括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具体地,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所述第一中转站13发送给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时,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判断从所述呼叫设备11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是否满足中转条件,如果满足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如果不满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呼叫请求转换为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内部的呼叫。

具体地,在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第二中转台15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具体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是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有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查询是否存储有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存储有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时,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当没有存储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

在此,以呼叫设备11、呼叫设备基站12及第一中转站13作为系统a,以被叫设备17、被叫设备基站16及第二中转站15作为系统b,首先在系统b的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所述系统a中的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系统a内的呼叫设备11向系统b内的被叫设备17发起跨系统呼叫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只需识别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系统b内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如果存在,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切换自身号码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在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以在所述被叫设备17上显示呼叫设备11的号码,以使所述被叫设备17能够识别真正的呼叫设备11。这样,在呼叫请求成功后,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号码切换为原号码,并且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成功消息发送给所述呼叫设备11。

所述第一中转台13无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一中转台13有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应用api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无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有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应用api注册。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间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系统间的呼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过呼叫设备11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

具体地,所述呼叫设备11发送呼叫请求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呼叫请求中包括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步骤s2:通过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所述呼叫请求通过第一中转站13发送给中转网关控制器14。

具体地,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判断从所述呼叫设备11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是否满足中转条件,如果满足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如果不满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呼叫请求转换为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内部的呼叫。

步骤s3:通过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判断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是否满足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s4,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s5。

具体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是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有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查询是否存储有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步骤s4:通过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第二中转台15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

步骤s5:通过所述中转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

步骤s6:通过第二中转台15及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获取所述呼叫请求,并向所述被叫设备17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步骤s7:通过所述被叫设备17显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在此,以呼叫设备11、呼叫设备基站12及第一中转站13作为系统a,以被叫设备17、被叫设备基站16及第二中转站15作为系统b,首先在系统b的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所述系统a中的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系统a内的呼叫设备11向系统b内的被叫设备17发起跨系统呼叫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只需识别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系统b内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如果存在,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切换自身号码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以在所述被叫设备17上显示呼叫设备11的号码,以使所述被叫设备17能够识别真正的呼叫设备11。

请参阅图4,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通过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满足中转条件,若满足,则进入步骤s22,若不满足,则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通过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发送所述呼叫请求给所述第一中转站13。

步骤s23: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呼叫请求转换为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内部的呼叫。

请参阅图5,在步骤s6之后还包括:

步骤s8:在呼叫请求成功时,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号码切换为原号码;及

步骤s9:通过所述中转网络控制器14及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成功消息发送给所述呼叫设备11。

所述第一中转台13无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一中转台13有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应用api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无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有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应用api注册。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的呼叫系统中的中转网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转网关控制器14包括处理器110、收发器120以及通信线路130,所述处理器110通过所述通信线路130与所述收发器120连接,通信线路130用于处理器110调用各种数据,为了方便说明,图4所示处理器110、收发器120及通信线路130的数量均为一个。

所述收发器120用于从第一中转台13接收到呼叫设备11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所述处理器110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是否满足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

具体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满足所述被叫设备17的预设条件是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有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所述处理器110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中查询是否存储有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的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

当存储有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时,所述处理器1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通过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当没有存储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时,所述处理器1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

所述收发器120用于通过第二中转台14向所述被叫设备17发送所述呼叫请求,以使所述被叫设备17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

所述处理器119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120从所述第二中转台15接收到呼叫请求成功时,所述处理器110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号码切换为原号码,并且所述收发器120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5将所述呼叫请求成功消息发送给所述呼叫设备11。

其中,在所述收发器120从所述第一中转台15接收到所述呼叫请求之前,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需要判断所述呼叫请求是否满足中转条件。

具体地,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判断从所述呼叫设备11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是否满足中转条件,如果满足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收发器120;如果不满中转条件,则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将呼叫请求转换为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内部的呼叫。

在此,以呼叫设备11、呼叫设备基站12及第一中转站13作为系统a,以被叫设备17、被叫设备基站16及第二中转站15作为系统b,首先在系统b的被叫设备基站16中预先存储所述系统a中的呼叫设备11的号码,当系统a内的呼叫设备11向系统b内的被叫设备17发起跨系统呼叫时,所述处理器110只需识别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在系统b内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所述处理器110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维持自身号码,如果存在,所述处理器110所述第二中转台15切换自身的号码为所述呼叫设备11的号码并在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注册,以在所述被叫设备17上显示呼叫设备11的号码,以使所述被叫设备17能够识别真正的呼叫设备11。这样,在呼叫请求成功后,所述处理器110控制所述第二中转台15将号码切换为原号码,并且所述处理器110器通过所述第一中转台13将所述呼叫请求成功消息发送给所述呼叫设备11。

所述第一中转台13无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一中转台13有线连接所述呼叫设备基站12时,所述第一中转台13作为应用api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无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手台空口注册,所述第二中转台15有线连接所述被叫设备基站16时,所述第二中转台15作为应用api注册。

所述呼叫系统及方法在所述呼叫设备发送的包括所述呼叫设备号码的呼叫请求满足中转条件及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中转台将自身号码切换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以在所述被叫设备上显示所述呼叫设备的号码,以此使得所述被叫设备能够识别真正的呼叫设备,而且不需要使用多数量的移动终端,因此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