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9825发布日期:2018-07-28 00: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手机除了可以收发短信及打电话之外,还可以用手机进行上网、收发邮件、听音乐等,显示屏幕也由单屏幕发展为双屏显示功能,从而用户可同时利用智能终端的双显示屏进行应用显示。

但是,现有的双屏显示移动终端的副屏仅具备简单的显示功能,主屏和/或副屏在需要切换至初始界面时,需要经一系列操作才可实现,因此,存在操作步骤复杂,以及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双屏移动终端,界面恢复操作复杂,且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其应用于包括主屏和副屏的移动终端,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该方法包括:

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若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

和/或,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控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主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副屏唤醒操作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副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通知消息时,获取第一光线强度;

判断第一光线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

若第一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通知消息;

若第一光线强度未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二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待处理消息队列中是否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

当待处理消息队列中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未处理通知消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移动终端均处于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静置状态切换至非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且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第三光线强度均未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四光线强度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副屏朝向用户,还是主屏朝向用户;

若副屏朝向用户,则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若主屏朝向用户,则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主屏和副屏,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处理器耦接存储器、主屏和副屏,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移动终端操作方法中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移动终端操作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副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时,即可控制副屏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和/或控制主屏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因此,简化了界面恢复操作,从而既提升了操作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五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六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七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八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九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第十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五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六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七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八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九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十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包括主屏和副屏的移动终端,主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设置于移动终端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屏和副屏均为触控显示屏,主屏和副屏均有显示模组和触控模组通过全贴合形成。优选的,主屏面积大于副屏面积,且主屏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触控显示屏,副屏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譬如:椭圆、五边形或六边形等)的触控显示屏。具体地,该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s1,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若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则执行步骤s2。

需要说明的是,副屏的工作状态包括高亮状态、低亮状态和熄屏状态,其中,高亮状态功耗较高,低亮状态功耗较低,熄屏状态功耗最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界面恢复操作信号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一个举例,用户可以双击副屏,以生成界面恢复操作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操作手势(譬如:数字手势、“l”形手势等)、或输入生物特征信息(譬如:指纹信息等),以生成界面恢复操作信号。

步骤s2,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副屏界面为副屏的当前显示的界面,如:应用的操作界面、查看通知的界面或查看来电的界面等;初始副屏界面为副屏的初始界面,例如当副屏为圆形时,副屏初始状态可以为表盘。

作为一个举例,假设副屏为圆形且初始界面为表盘。当用户在副屏上查看通知或查看来电等后,双击副屏即可控制副屏从查看通知或查看来电的界面恢复至表盘界面。

本实施例通过副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时,即可控制副屏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因此,简化了界面恢复操作,从而既提升了操作速率,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2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若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则执行步骤s11。

该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1,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主屏界面为主屏的当前显示的界面,如:应用的操作界面、查看通知的界面或查看来电的界面等;初始主屏界面可以为主屏的桌面。

本实施例通过副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时,即可控制主屏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因此,简化了界面恢复操作,从而既提升了操作速率,增强了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联动性,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3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s20,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若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则执行步骤s21。

该步骤与步骤s1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1,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和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

该步骤中的当前副屏界面和初始副屏界面与步骤s2中的当前副屏界面和初始副屏界面类似,当前主屏界面和初始主屏界面与步骤s11中的当前主屏界面和初始主屏界面类似,具体可参照步骤s2和步骤s1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副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时,即可控制副屏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并同时控制主屏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因此,简化了主屏和副屏的界面恢复操作,从而既提升了操作速率,增强了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联动性,也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降低副屏的功耗,以延长待机时长。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当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控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主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预设时间段预先设定,如5s、10s、30s等;该操控信号可以为用户通过副屏输入的任何信号,例如触摸、单击、双击、特定手势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屏朝向用户包括主屏屏幕朝上和主屏屏幕对向用户两种情况,主屏朝向用户时,副屏背向用户。通常地,移动终端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摄像头,该移动终端可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正面的摄像头来检测移动终端是否主屏朝向用户的脸部,若移动终端正面的摄像头拍摄到用户,则说明该移动终端主屏朝向用户。或者是,移动终端还可通过预置的传感器(譬如: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及设置于移动终端正面的摄像头来检测移动终端是否主屏朝向用户(例如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正面的摄像头检查到人脸)。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副屏功耗,延长待机时长,副屏低亮状态时的亮度低于高亮状态时的亮度,且副屏低亮状态时无动效或其他特效,高亮状态时有动效或其他特效。

本实施例当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控信号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从而达到降低副屏功耗的目的。或者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主屏朝向用户时,说明用户开始操作主屏,副屏处于闲置的状态,因此,为了降低副屏功耗,延长待机时长,即可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是实施例中,步骤s21之后,还可以执行上述步骤s30,详情请参阅上述步骤s30,此处不再赘述。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在用户需要时亮屏,方便用户进行其他操作。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当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副屏唤醒操作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副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副屏唤醒操作信号可以为特定的手势、单击副屏或双击副屏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副屏朝向用户包括副屏屏幕朝上和副屏屏幕对向用户两种情况,副屏屏幕对向用户时,主屏背向用户。移动终端可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背面的摄像头来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副屏朝向用户,若移动终端背面的摄像头拍摄到用户的脸部,则说明该移动终端副屏朝向用户。或者是,移动终端还可通过预置的传感器(譬如: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及设置于移动终端背面的摄像头来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副屏朝向用户(例如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背面的摄像头检查到人脸)。

本实施例通过在副屏上输入副屏唤醒操作信号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在副屏上进行其他操作;或者,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副屏朝向用户,主屏背向用户时,说明用户需要操作副屏,因此,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更为智能,用户体验更佳。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接收到通知消息时,还可根据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使用中确定是否需要亮屏提醒用户。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当接收到通知消息时,获取第一光线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短信、彩信、邮件、应用通知消息等。

具体地,该第一光线强度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得。

步骤s51,判断第一光线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若第一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执行步骤s52;若第一光线强度未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执行步骤s53。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可预先设定,当移动终端放置于口袋或包包内,外部的光线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此时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的状态。

步骤s52,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通知消息。

具体地,若第一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说明此时移动终端未放在口袋或者包包内,可能正处于用户使用的状态,需要提醒用户接收到通知消息,因此,通过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通知消息。

步骤s53,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

具体地,若第一光线强度未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说明此时移动终端放置于口袋或者包包内,则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等待用户处理。

本实施例当移动终端低亮状态接收到通知消息时,通过根据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判断是否需要立马提醒用户,若第一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说明用户可能正在使用该移动终端,因此,需要提醒用户接收到通知消息,若第一光线强度未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则说明用户此时可能未在使用该移动终端,因此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从而达到节省电量的目的,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等待用户处理。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当将移动终端从口袋或者包包取出时,还需要提醒用户存在未处理的通知消息。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53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当检测到第二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待处理消息队列中是否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若待处理消息队列中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则执行步骤s61;若待处理消息队列中不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则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具体地,该第二光线强度通过光线传感器获取。

步骤s61,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未处理通知消息。

具体地,当第二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说明移动终端从口袋或者包包内拿出,用户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因此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未处理通知消息,提醒用户处理。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二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说明移动终端从口袋或者包包内拿出,用户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因此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未处理通知消息,以提醒用户处理,避免错过重要信息。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来控制副屏处于低亮状态还是高亮状态。因此,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s2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当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移动终端均处于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预设时间段可预先设定,如5s、10s、30s等;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包括静置状态和非静置状态,其中,静置状态是指移动终端处于静置,未被使用的状态,该静置状态可通过重力感应器和/或陀螺仪来进行检测,非静置状态与静置状态相对。具体地,当重力感应器和/或陀螺仪检测到移动终端处于静置状态时,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段时,则说明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则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步骤s71,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静置状态切换至非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具体地,当重力感应器和/或陀螺仪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静置状态进入非静置状态时,说明用户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因此,自动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

进一步地,副屏在切换至高亮状态后,若在一端时间内未接收到任何操作信号,则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以降低副屏功耗,节省电量。

本实施例中,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静置状态来判断用户是否正在使用该移动终端,若移动终端处于静置状态,即用户未使用该移动终端,为了降低副屏功耗、延长待机时长,则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静置状态切换至非静置状态时,则说明用户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则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后续操作,其减少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是实施例中,步骤s21之后,还可以执行上述步骤s70和步骤s71,详情请参阅上述步骤s70和步骤s71,此处不再赘述。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外部的光线强度控制副屏处于低亮状态或高亮状态。因此,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2之后,还包括:

步骤s80,当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且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第三光线强度均未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时间范围可根据用户需要预先设定,例如该预设时间范围可以设定为早上8:00到晚上18:00;该第三预设时间段可预先设定,如3s、5s等,优选地,该第三预设时间段低于5s;外部的光线强度通过移动终端内的光线传感器获取,该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可预先设定,且该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大于黑暗环境下的光线强度,且小于光照环境下的光线强度,当移动终端放置于口袋或包包内,外部的光线强度低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此时移动终端处于未使用的状态。

具体地,获取当前时刻,即移动终端当前显示的时间,当判定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时,获取第三光线强度,当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第三光线强度始终均为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判断外部的光线强度在第三预设时间段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当外部的光线强度始终未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降低副屏的功耗,节省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是实施例中,步骤s21之后,还可以执行上述步骤s80,详情请参阅上述步骤s80,此处不再赘述。

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使用便捷程度,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80之后,还包括:

步骤s90,当检测到第四光线强度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副屏朝向用户,还是主屏朝向用户。若副屏朝向用户,则执行步骤s91;若主屏朝向用户,则执行步骤s92。

具体地,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当将移动终端从口袋或者包包中拿出时,第四光线强度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此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副屏朝向用户,还是主屏朝向用户。若副屏朝向用户,则执行步骤s91;若主屏朝向用户,则执行步骤s92。其中,副屏朝向用户的情况包括副屏屏幕朝上和副屏屏幕对向用户两种情况,主屏朝向用户的情况包括主屏屏幕朝上和主屏屏幕对向用户两种情况。

步骤s91,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具体地,副屏朝向用户时,说明用户需要使用副屏进行操作,因此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客户进行后续操作。

步骤s92,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具体地,主屏朝向用户时,说明用户需要使用主屏进行操作,因此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避免副屏功耗过高,浪费电量。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口袋或者包包内的移动终端拿出时,因外部的光线强度超过了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因此,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再通过判断副屏朝向用户还是主屏朝向用户来确定用户是否需要使用副屏;若副屏朝向用户,则说明用户需要使用移动终端的副屏,则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操作;若主屏朝向用户,则说明用户需要使用移动终端的主屏,则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避免副屏功耗过高,浪费电量。

图11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判断模块10和第一复屏模块11。

其中,第一判断模块10,用于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第一复屏模块11,用于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

图12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判断模块20和第二复屏模块21。

其中,第二判断模块20,用于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第二复屏模块21,用于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

图13展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三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三判断模块30和第三复屏模块31。

其中,第三判断模块30,用于当副屏处于高亮状态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界面恢复操作信号。第三复屏模块31,用于从当前副屏界面恢复至初始副屏界面进行显示和从当前主屏界面恢复至初始主屏界面进行显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切换模块100,用于当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用户在副屏输入的操控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主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200,用于当接收到用户在副屏上输入的副屏唤醒操作信号时,或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翻转至副屏朝向用户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光强获取模块300、第一光强判断模块301、第三切换模块302和维持模块303。

其中,第一光强获取模块300,用于当接收到通知消息时,获取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光强判断模块301,用于判断第一光线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第三切换模块302,用于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通知消息。维持模块303,用于控制副屏维持低亮状态进行显示,并添加通知消息至待处理消息队列中。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检测模块400和第四切换模块401。

其中,检测模块400,用于当检测到第二光线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待处理消息队列中是否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第四切换模块401,用于当待处理消息队列中存在未处理通知消息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并在副屏的消息栏显示未处理通知消息。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五切换模块500和第六切换模块501。

其中,第五切换模块500,用于当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移动终端均处于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第六切换模块501,用于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静置状态切换至非静置状态时,控制副屏从低亮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熄屏模块600,用于当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且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第三光线强度均未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副屏从高亮状态进入熄屏状态。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朝向判断模块700、第七切换模块701和第八切换模块702。

其中,朝向判断模块700,用于当检测到第四光线强度超过第二预设光强阈值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副屏朝向用户,还是主屏朝向用户。第七切换模块701,用于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高亮状态进行显示。第八切换模块702,用于控制副屏从熄屏状态切换至低亮状态进行显示。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各模块实现技术方案的其他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图21展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参见图21,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80、存储器81、主屏82、副屏83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1中并可在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10,其中,主屏82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副屏83设置移动终端的背面。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步骤s2。或者,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10时,实现上述移动终端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2所示模块10-模块11的功能。

计算机程序81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由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10在移动终端中的执行过程。

移动终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1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存储器81与处理器8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也可以和处理器80集成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包含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数据。通过执行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810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810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810在被处理器8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81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