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3730发布日期:2019-08-24 10:0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安防信息管理平台,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而大数据使用范围的推广也是大数据在全民化过程中需要去克服解决的问题,安防监控系统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通常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周界报警、高压电网、门禁、紧急报警、巡更、对讲、公共广播、会见录音、监管信息等十多个子系统。从近年来看,虽然安防监控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存在急待改进的问题,能否将安防和大数据进行结合,将信息和数据的调取上速度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从而更安全高效的与大数据组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并通过快速的警报和高效的后台管理,对研发所准备和构造的数据经过评审和财务进行保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主控制终端、信息管理平台、存储系统、客户服务平台、安防监控系统、设备研发系统和云数据管理系统,主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络与分别信息管理平台、存储系统、客户服务平台和远程服务器相连接,远程服务器通过数据传输以及tcp方式分别与安防监控系统、设备研发系统和云数据管理系统相连。

所述的远程服务器用于主控制终端在使用云网路平台对数据读取、复制、转移进行实时监测,对云网络数据进行级别分类和处理控制,云网络平台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包括对远程服务器在内的数据的转移存储和原始数据的覆盖;

所述的信息管理平台用于云网路平台内的数据进行匹配以及整理收集操作同时记录并读取用户信息,用户在身份的核实后才获得使用权限对安防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其他功能进行操作;

所述的存储系统用于将安防信息平台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调度由多道程序和多处理机系统隔离进行集中统一存储;

所述的客户服务平台依托于云网路平台,使用呼叫中心、im、微信和app实时沟通渠道建立完善、高效的移动端客户服务。

优选的,安防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采集系统、警报控制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组成,视频监控采集系统、警报控制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相接;

所述的视频监控采集系统用于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画面、视屏以及声音通过信号传输系统发送至主控制器和大数据的后台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相联;

所述的警报控制系统用于防火、防盗、煤气泄露报警及紧急求助等功能,由主控制终端和大数据管理控制,实现对匪情、盗窃、火灾、煤气、紧急求助等意外事故的自动报警;

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传输模块和传感警报信号传输模块。

优选的,设备研发系统由预案管理、评审管理、指标库、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预案管理、评审管理、指标库、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相接。

所述的预案管理用于对设备研发初期进行的目标、预算进行管理控制;

所述的评审管理用于设备研发在线申报评审管理工作;

所述的指标库用于设备研发中各项指标采用定期统计、监测的实时监测;

所述的档案管理系统用于设备研发所使用的方案以及数据进行统一的存档处理;

所述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支持数据库的应用,实现0lap智能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提供更细致的财务报表,支持进行财务状况、损益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功能;

优选的,云数据管理系统由云网路平台、管理服务器和后台控制器组成,云网路平台、管理服务器和后台控制器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相接。

所述的云网路平台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下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模块、网络安全机制模块、数据备份模块;

所述的管理服务器用于数据通过数据传输以及控制管理模块与云网络平台相联接;

所述的后台控制器用于传输控制线路与警报控制系统相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利用远程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对云网络平台的数据存储及传输进行安全管理,从而更安全高效的与大数据组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进行安防监控管理,采用实时视频监控进行实时图像画面监测,并通过快速的警报和高效的后台管理,在研发设备上与客户的交流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对研发所准备和构造的数据经过评审和财务进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模块框图。

图中:1主控制终端、11远程服务器、2信息管理平台、3存储系统、4客户服务平台、5安防监控系统、51视频监控采集系统、52警报控制系统、53信号传输系统、6设备研发系统、61预案管理、62评审管理、63指标库、64档案管理系统、65财务信息管理系统、7云数据管理系统、71云网路平台、72管理服务器、73后台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包括主控制终端1、信息管理平台2、存储系统3、客户服务平台4、安防监控系统5、设备研发系统6和云数据管理系统7,主控制终端1通过互联网络与分别信息管理平台2、存储系统3、客户服务平台4和远程服务器11相连接,信息管理平台2用于云网路平台71内的数据进行匹配以及整理收集操作同时记录并读取用户信息,用户在身份的核实后才获得使用权限对安防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其他功能进行操作,存储系统3用于将安防信息平台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调度由多道程序和多处理机系统隔离进行集中统一存储,客户服务平台4依托于云网路平台71,使用呼叫中心、im、微信和app实时沟通渠道建立完善、高效的移动端客户服务,远程服务器11通过数据传输以及tcp方式分别与安防监控系统5、设备研发系统6和云数据管理系统7相连。

远程服务器11用于主控制终端1在使用云网路平台71对数据读取、复制、转移进行实时监测,对云网络数据进行级别分类和处理控制,云网络平台71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包括对远程服务器11在内的数据的转移存储和原始数据的覆盖;

进一步,安防监控系统5由视频监控采集系统51、警报控制系统52和信号传输系统53组成,视频监控采集系统51、警报控制系统52和信号传输系统53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11相接,视频监控采集系统51用于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画面、视屏以及声音通过信号传输系统53发送至主控制器1和大数据的后台控制系统73进行实时监测相联,警报控制系统52用于防火、防盗、煤气泄露报警及紧急求助等功能,由主控制终端1和大数据管理控制,实现对匪情、盗窃、火灾、煤气、紧急求助等意外事故的自动报警,信号传输系统53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传输模块和传感警报信号传输模块;

进一步,设备研发系统6由预案管理61、评审管理62、指标库63、档案管理系统64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65,预案管理61、评审管理62、指标库63、档案管理系统64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65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11相接,预案管理61用于对设备研发初期进行的目标、预算进行管理控制,评审管理62用于设备研发在线申报评审管理工作,指标库63用于设备研发中各项指标采用定期统计、监测的实时监测,档案管理系统64用于设备研发所使用的方案以及数据进行统一的存档处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65用于支持数据库的应用,实现0lap智能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提供更细致的财务报表,支持进行财务状况、损益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功能。

进一步,云数据管理系统7由云网路平台71、管理服务器72和后台控制器73组成,云网路平台71、管理服务器72和后台控制器73的输出和输入均与远程服务器11相接,云网路平台71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下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模块、网络安全机制模块、数据备份模块,管理服务器72用于数据通过数据传输以及控制管理模块与云网络平台71相联接,后台控制器73用于传输控制线路与警报控制系统52相联

通过数据安全系统对使用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安全防护监管操作,利用远程服务器11和管理服务器72对云网络平台71的数据存储及传输进行安全管理,从而更安全高效的与大数据组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进行安防监控管理,采用实时视频监控进行实时图像画面监测,并通过快速的警报和高效的后台管理,在研发设备上与客户的交流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对研发所准备和构造的数据经过评审和财务进行保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信息管理平台,利用远程服务器11和管理服务器72对云网络平台71的数据存储及传输进行安全管理,从而更安全高效的与大数据组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进行安防监控管理,采用实时视频监控进行实时图像画面监测,并通过快速的警报和高效的后台管理,在研发设备上与客户的交流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对研发所准备和构造的数据经过评审和财务进行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