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球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5859发布日期:2018-08-24 04:08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声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球顶及一种碳纤维球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球顶形扬声器是指利用球顶形振膜直接辐射声波的扬声器。属于电动式扬声器,振膜是一个半球形膜片,用振膜折环直接支撑音圈而没有定心支片,特点是高频响应好,指向性宽及失真较小。

振膜的球顶部常用铝箔与发泡材料复合制成,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声系统需要不断的提升性能与可靠性,对球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铝箔与发泡材料复合的球顶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常会出现铝箔碎裂、铝箔与发泡材料分层、材料强度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铝箔材质较软,作为产品直观可观察的部分,容易出现污染、划伤等现象,带来不美观的问题。

球顶厚度越大,强度越大,但重量也会越大,有相关的球顶结构中开始采用碳纤维代替铝箔来降低球顶厚度,但表层增加纤维层厚度时,可以不用全部增加,只增加部分造型可达到增大强度,并进一步减小厚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球顶结构力学性能差、不美观、容易破碎、材料易分层、厚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力学性能、声学性能优异、美观、层与层之间结合紧密的碳纤维球顶,所述碳纤维球顶包括碳纤维层和碳纤维纹路层,所述碳纤维层包括单向延伸的第一碳纤维带和包裹第一碳纤维带的第一树脂,所述碳纤维纹路层包括单向延伸的第二碳纤维带和包裹第二碳纤维带的第二树脂;所述碳纤维纹路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碳纤维纹路单元;所述碳纤维层设有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碳纤维纹路层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层为层叠设置的多层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由碳纤维纹路层通过激光切割、切边模冲切或模切机模切的方式切割而成。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任意碳纤维纹路单元沿碳纤维球顶振动方向在碳纤维层上的投影为矩形或圆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分别包括环氧树脂、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球顶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有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碳纤维层贴附在中间层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所述碳纤维纹路层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相对远离中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间层包括发泡材料、铝箔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碳纤维球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利用第一树脂预浸第一碳纤维带得到碳纤维层,利用第二树脂预浸第二碳纤维带得到碳纤维纹路层;

s102:将所述碳纤维纹路层切割得到多个碳纤维纹路单元;

s103:将所述碳纤维纹路层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球顶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有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步骤s103包括:将所述碳纤维层贴附在中间层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将所述碳纤维纹路层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远离中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碳纤维预浸料替换所述铝箔,并采用了带纹路的碳纤维增强层,提高了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厚度,使得声音品质得到提升,通过碳纤维带与树脂的固化过程,使得碳纤维材料紧密贴合,从而避免了层间易分离的现象,保证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碳纤维球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一所示的碳纤维球顶沿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碳纤维球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碳纤维球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碳纤维球顶,所述碳纤维球顶包括碳纤维层11和多个碳纤维纹路单元12,多个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间隔设置形成碳纤维纹路层;所述碳纤维层包括单向延伸的第一碳纤维带和包裹第一碳纤维带的第一树脂,所述碳纤维纹路层包括单向延伸的第二碳纤维带和包裹第二碳纤维带的第二树脂,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12由碳纤维纹路层通过激光切割、切边模冲切或模切机模切的方式切割而成;所述碳纤维层11设有相对的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12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的上表面111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碳纤维层11既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所述碳纤维层11为多层结构时各层之间采用层叠设置;

本发明中碳纤维纹路单元12的厚度在10~200um之间,优选20~80um,图1中任意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12沿碳纤维球顶振动方向在碳纤维层11上的投影均为矩形,也可以是圆形等其它需要的形状,图1中所述碳纤维纹路层由矩形的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12平行等间距地排列成搓衣板形,不同形状的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12也可以排列成其他需要的形状的碳纤维纹路层。

不同层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带或第二碳纤维带的纤维方向夹角在0度到90度之间,保证了所述碳纤维球顶的各方向的受力性能。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分别包括:环氧树脂、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碳纤维带和第二碳纤维带的拉伸模量大于200gpa,可以采用包括东丽的t系列t300以上,m系列以及相同强度级别的材料。

实施例二

下面重点介绍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3,所述碳纤维球顶20包括中间层23,中间层23设有相应的上端面231与下端面232,两层所述碳纤维层21分别贴附中间层23的上端面231和下端面232,多个所述碳纤维纹路单元分别贴附在两层所述碳纤维层相对远离中间层的上表面211与下表面212;本发明中所有碳纤维纹路单元也可仅贴附在一层所述碳纤维层的相对远离中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所述中间层23可以是发泡材料、铝箔、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韧性基材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本发明实施例碳纤维球顶20的厚度在40~400um之间,优选地,在厚度在80~200um之间。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球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利用第一树脂预浸第一碳纤维带得到碳纤维层,利用第二树脂预浸第二碳纤维带得到碳纤维纹路层;

s102:将所述碳纤维纹路层用过模切、激光切等方式得到多个碳纤维纹路单元;

s103:将所述碳纤维层贴附在中间层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将所述碳纤维纹路层贴附在所述碳纤维层相对远离中间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再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即可将所述碳纤维球顶相邻各层紧密贴合。

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