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手机的全面屏显示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为满足全面屏显示,现有手机设置有转动模组,转动模组中设置有功能器件,从而满足功能器件的交互与隐藏。然而,当转动模组收容在手机中且转动模组设有受话器时,受话器的声音难以顺利传出到手机外部,受话器出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音效果较佳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转动模组,所述设备本体设有收纳空间,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所述设备本体,以转入或转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设备本体设有第一导音通道,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连通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所述转动模组包括壳体、受话器及导音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收容腔,所述受话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导音通道,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所述受话器的音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导音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导音件弹性连接所述壳体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所述转动模组转入所述收纳空间时,所述导音件弹性抵持所述设备本体,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音通道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所述第一导音通道,以及在所述转动模组上设置所述第二导音通道和所述导音件,所述导音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的所述通孔,以在所述转动模组转入所述收纳空间时,所述导音件弹性抵持所述设备本体,从而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导音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音通道连通并形成连续的声音通道,所述受话器的声音信号经过该连续的声音通道传出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而提高出音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模组转出收纳空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导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和转动模组20。设备本体10设有收纳空间11。转动模组20转动连接设备本体10,以转入或转出收纳空间11。设备本体10设有第一导音通道12。第一导音通道12连通收纳空间11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转动模组20包括壳体21、受话器22及导音件23。壳体21的内部形成收容腔211。受话器22收容于收容腔211内。壳体21上设有第二导音通道211。第二导音通道212连通受话器22的音腔221与壳体21的外部。导音件23上设有通孔231。导音件23弹性连接壳体21且通孔231与第二导音通道212连通。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时,导音件23弹性抵持设备本体10,以使通孔231与第一导音通道12连通。其中,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内时,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与设备本体10为相互抵持的状态。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与设备本体10为相互分离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备本体10上设置第一导音通道12,以及在转动模组20上设置第二导音通道212和导音件23,导音件23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212连通的通孔231,以在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时,导音件23弹性抵持设备本体10,从而通孔231将第一导音通道12和第二导音通道212连通形成连续的声音通道,受话器22的声音信号经过该连续的声音通道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进而提高出音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本体10包括显示屏13及与显示屏13相盖合的中框14。转动模组20转动连接在中框14上。显示屏13为显示电子图像的区域。显示屏13为全面屏。显示屏13呈矩形板状。显示屏13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中框14用以承载显示屏13,并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牢固度。中框14的材料为铝合金,以增加中框14的牢固度。此外,本实施例的转动模组2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感光器、指纹模组、按键等功能器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因此,当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隐藏于显示屏13与用户相背离一侧时,至少一个功能器件被显示屏13遮蔽,从而用户无法观察至少一个功能器件,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增加显示屏13的屏占比。
如图4所示,设备本体10朝向收纳空间11的一侧具有第一周缘m。第一周缘m在图4中通过加粗线表示。第一周缘m环绕第一导音通道12设置,壳体21远离收容腔211的一侧设有第二周缘n。第二周缘n在图4中通过加粗线表示。第二周缘n环绕第二导音通道212设置,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时,导音件23密封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之间的间隙。具体的,第一周缘m为沿着第一导音通道12的靠近转动模组20的开口的周缘位置,第一周缘m为环形区域。第二周缘n为沿着第二导音通道212的远离受话器22的开口的周缘位置。第二周缘n为环形区域。当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与设备本体10处于相互抵持的状态时,通过导音件23将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的间隙处密封,以保证受话器22传出的声音信号不会通过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的间隙处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使得第一导音通道12和第二导音通道212形成连续的声音通道,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
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导音件23包括密封部232、弹性部233及固定部234。密封部232经弹性部233弹性连接壳体21。固定部234一端固接密封部232。固定部234另一端卡接壳体21。固定部234用以防止密封部232脱离壳体21。本实施例中,密封部232、弹性部233及固定部234为一体成型,以节省导音件23的制备成本。密封部232为硬质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具体密封部232的材料本申请不作出限制。当密封部232具有刚性特性时,可以在转动模组20进行多次转入与转出的操作时,避免密封部232与设备本体10因发生多次摩擦而使得密封部232发生损坏或者表面掉漆等现象,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表面美观。由于密封部232通过弹性部233弹性连接在壳体21上,使得当转动模组20转入收容腔2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弹性部233,从而保证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更好的贴合,进而使得第一导音通道12和第二导音通道212形成连续的声音通道,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此外,导音件23通过固定部234固定在壳体21上,以保证导音件23与壳体21的连接牢固度,从而避免导音件23从转动模组20上脱落。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部232、弹性部233及固定部234可以分别形成,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便于用户装配与拆卸。或者密封部232、弹性部233及固定部234至少两个一体成型,再与剩下一个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壳体21开设有凹槽213。凹槽213连通第二导音通道212。密封部232部分收容于凹槽213。弹性部233被压紧在密封部232与凹槽213的底壁2131之间。本实施例中,凹槽213的大小大于第二导音通道212的大小,即第二导音通道212贯穿凹槽213的部分底壁2131。因此,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弹性部233,弹性部233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收缩,从而保证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的更好贴合,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密封部232不再受到设备本体10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32在弹性部233的弹力下,往转动模组20的外部弹出并覆盖凹槽213的部分出口,以保证转动模组20的表面美观。此外,当弹性部233被压紧在密封部232与凹槽213的底壁2131之间时,弹性部233将密封部232与凹槽213的槽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保证声音信号不会从密封部232与槽壁之间的缝隙中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33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弹性部233为软胶。软胶覆盖凹槽213的底壁2131。具体的,软胶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简称tpu)。由于软胶覆盖凹槽213的底壁2131,使得软胶形成环形结构。因此,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tpu胶体,tpu胶体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收缩,从而保证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的更好贴合,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密封部232不再受到设备本体10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32在tpu胶体的弹力下,朝着转动模组20的外部弹出并覆盖凹槽213的部分出口,以保证转动模组20的表面美观。此外,当tpu胶体覆盖凹槽213的底壁2131时,tpu胶体将密封部232与凹槽213的槽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保证声音信号不会从tpu胶体与槽壁之间的缝隙中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软胶的材料也可以为泡棉或者其他柔性材料,具体情况本申请不作出限定。此外,凹槽213的底壁2131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凹陷区(图未示),部分软胶填充凹陷区。此时,tpu胶体与底壁2131之间密封面积显著增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密封部232与凹槽213底壁2131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弹性部233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表面为弧面,且金属弹片朝远离受话器22的方向凸出。具体的,金属弹片为喇叭状。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凹槽213的底壁2131上,另一端固定在密封部232上。本实施方式,金属弹片可通过螺丝锁合固定在密封部232和凹槽213的底壁2131上。因此,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金属弹片,金属弹片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收缩,从而保证第一周缘m与第二周缘n的更好贴合,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密封部232不再受到设备本体10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32在金属弹片的弹力下,朝着转动模组20的外部弹出并覆盖凹槽213的部分出口,从而保证转动模组20的表面美观。此外,当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凹槽213的底壁2131时,金属弹片将密封部232与凹槽213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以使第二导音通道212与通孔231连通并形成连续的声音通道,从而保证声音信号不会从金属弹片与槽壁之间的缝隙中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金属弹片的一端与凹槽213的底壁2131锁合时,通过在金属弹片与凹槽213的底壁2131的连接处涂覆密封材料,以进一步地提高金属弹片与凹槽213底壁2131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密封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金属弹片也可以通过卡扣卡合或者螺钉锁紧等连接方式固定在壳体21上。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34与壳体21的连接关系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导音通道212具有与凹槽213的底壁2131相背设置的抵持面2121。固定部234穿过凹槽213并抵持于抵持面21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34包括设置在密封部232两端的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的表面的形状与抵持面2121的形状适配。第一钩部2341与第二钩部2342同时伸入第二导音通道212内,抵持于抵持面2121,以将密封部232牢固地固定在壳体21上。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弹性部233,弹性部233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收缩,第一钩部2341与第二钩部2342继续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并沿着第二导音通道212移动。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密封部232不再受到设备本体10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32在弹性部233的弹力下,朝着转动模组20的外部弹出。此时,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重新回到与抵持面2121相互抵持,避免密封部232从凹槽213内脱离转动模组20。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壳体21包括与第二导音通道212间隔设置的贯通孔215。贯通孔215与收容腔211连通。固定部234穿过贯通孔215,抵持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的表面的形状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的形状适配。第一钩部2341与第二钩部2342同时伸入贯通孔215并抵持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上,以将密封部232牢固地固定在壳体21上。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内时,密封部232在设备本体10的抵持下挤压弹性部233,弹性部233朝着受话器22的方向收缩,第一钩部2341与第二钩部2342继续朝着收容腔211的方向移动。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外时,密封部232不再受到设备本体10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32在弹性部233的弹力下,朝着转动模组20的外部弹出。此时,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重新回到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相互抵持,避免密封部232从凹槽213内脱离转动模组20。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转动模组20包括第一密封件24。第一密封件24挤压在固定部234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4为泡棉。泡棉通过粘胶粘贴在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上。通过在第一钩部2341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之间以及在第二钩部2342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24,以在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相互抵持时,避免因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过度摩擦而使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发生损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4也可以为聚酰亚胺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泡棉也可以通过粘胶粘贴在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的接触腔壁2111的表面上。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第一钩部2341的表面形状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的形状适配。第二钩部2342的表面形状与第二导音通道212的抵持面2121的形状适配。第一钩部2341伸入贯通孔215并抵持于收容腔211的腔壁2111上,第二钩部2342伸入第二导音通道212内抵持于抵持面2121,从而将密封部232牢固地固定在壳体21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钩部2341和第二钩部2342的位置可以对调。
如图4所示,转动模组20包括盖合于受话器22的第一板件25。第一板件25设有过孔251。过孔251连通受话器22的音腔221与第二导音通道212。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25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受话器22的音腔221在第一板件25的正投影与第一板件25的过孔251区域重叠。此时,受话器22的声音信号直接通过过孔251进入第二导音通道212。因此,通过在壳体21与受话器22之间设置第一板件25以及过孔251,以将音腔221的声音信号导入第二导音通道212内。此外,提高壳体21与受话器2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板件25上设有导音管,导音管围绕过孔251设置。通过将导音管伸入第二导音通道212内,并使导音管的外表面与第二导音通道212的内壁相互贴合,使得进一步地提高受话器22与壳体21之间的密封性,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此外,第一板件25也可以包括主板和围绕主板边缘设置的侧板。主板和侧板围成固定区域,将受话器22收容在固定区域内,以增强受话器22在收容腔211内的牢固度,避免受话器22在翻转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转动模组20包括第二密封件26。第二密封件26压紧在第一板件25与受话器22的音腔221周缘。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6为泡棉。当将第一板件25盖合于受话器22上时,受话器22与第一板件25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声音信号会发生泄漏。通过在第一板件25和受话器22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26,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受话器22与第一板件25之间的缝隙,以进一步增加受话器22与第一板件25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声音信号发生泄漏,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
进一步的,转动模组20包括第三密封件214,第三密封件214设在壳体21与第一板件25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214为泡棉。当将第一板件25盖合于受话器22上时,壳体21与第一板件25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声音信号可能会发生泄漏。通过在第一板件25和壳体21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214,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受壳体21与第一板件25之间的缝隙,以进一步增加壳体21与第一板件25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声音信号发生泄漏,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出音质量。
如图4所示,转动模组20包括第二板件27。第二板件27设于受话器22远离导音件23的一侧,且第二板件27固定在收容腔211内。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27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材料。第二板件27可通过螺丝锁付固定在收容腔211内,避免第二板件27发生晃动。第二板件27的靠近受话器22的表面为平面。此时,当将受话器22装配并固定在第二板件27上时,第二板件27可以保证受话器22的连接牢固度,从而避免受话器22在翻转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板件27也可以通过卡扣卡合将第二板件27固定在壳体21上。具体情况本申请不作出限定。此外,第二板件27可以包括侧板,以将受话器22完全收纳在第二板件27内,进一步保证受话器22与壳体21的连接牢固度。进一步的,第二板件27的侧板可以与第一板件25的侧板相互连接,以通过第一板件25和第二板件27完全将受话器22固定在收容腔211内,避免受话器22在翻转过程中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柔性电路板28。受话器22与第二板件27之间具有容置空间29。柔性电路板28收容于容置空间29内,且柔性电路板28与受话器2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板件27与受话器2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29,并将柔性电路板28装配在容置空间29内,以通过第二板件27保护柔性电路板28不受到破坏。此外,通过柔性电路板28将受话器22与电子设备100中的电路板电连接,以将受话器22的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中的电路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板件27的朝向受话器22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图未示)。凸起抵持于受话器22上,且凸起在第二板件27上的厚度方向上,凸起的高度大于柔性电路板28的厚度。具体的,凸起为凸设于第二板件27朝向受话器22的表面的圆柱体。柔性电路板28绕开凸起装配在第二板件27上。因此,通过多个凸起抵持受话器22以及设置凸起在第二板件27上的厚度方向上,凸起的高度大于柔性电路板28的厚度,以避免当受话器22装配在转动模组20的收容腔211内时因过度压紧柔性电路板28而使柔性电路板28电连接失效,从而起到保护柔性电路板28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音通道12的位置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第一导音通道12设置于中框14上。本实施方式中,当转动模组20收容在收纳空间11内时,由于第一导音通道12设置在中框14上,使得转动模组20的声音信号依次经过第二导音通道212和第一导音通道12,并从中框14中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进而方便用户直接将耳部正对中框14以听取声音信号。此外,当将第一导音通道12设置在中框14上时,可以使得显示屏13进一步的覆盖电子设备100的表面,无需在电子设备100的表面设置多余非显示区,从而增加显示屏13的屏占比,进而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第一导音通道12在中框14的表面上形成受话口15,受话口15的朝向与显示屏13的朝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受话口15的朝向与显示屏13的朝向设置成相同,以使得用户的耳部直接正对电子设备100的受话口15位置,从而方便用户可以清楚地接听声音信号,进而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中框14设有安装槽141,第一导音通道12靠近受话口15的区域连通安装槽141,显示屏13设于安装槽141中,显示屏13的部分表面131构成第一导音通道12的壁面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屏13的部分表面131成为第一导音通道12的壁面的一部分,使得显示屏13直接与受话口15接触。相较于受话口15与显示屏13间隔设置的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显示屏13进一步的覆盖电子设备100的表面,增加了显示屏13的屏占比,进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11所示,中框14具有侧面142。侧面142朝向与显示屏13的朝向不同,第一导音通道12在侧面142形成受话口15。此时,通过将受话口15设置在中框14的侧面上,使得显示屏13完全覆盖电子设备100的表面,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不存在非显示区,从而显著地增加了显示屏13的屏占比,进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