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0771发布日期:2019-11-06 01:45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用户定位方法有卫星定位和基站定位,其中,卫星定位的定位精度比较高,但要求终端必须有gps、北斗定位等模块支持,并且需要得到用户允许才可对终端进行定位,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这些条件较苛刻,很难实现;基于基站的定位要求基站与基站、基站与终端等节点间都必须保持精确的时间同步,对各节点的硬件和功耗要求都比较高,也难以开展,并且由于存在多径现象,这种方式的定位精度比较低。

在此背景下,无线电地图radiomap应运而生,radiomap可以看作是一个位置指纹库,库中的每一位置指纹代表一个地理位置与小区标识和小区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对终端进行定位时,只需获取终端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这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很容易,因此,radiomap成为通信运营商重点关注的定位方法,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radiomap是根据现网中基站的工作参数,如地理位置和发射功率等,对不同地理位置处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估计生成的,并且,如果基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radiomap建立以后就不再更新,利用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radiomap其实是在模拟用户的地理分布,定位精度还是比较低。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radiomap仍然存在着定位精度比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radiomap的定位精度比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包括: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抽取各终端上报的采样点,其中,每一采样点中包含有终端上报位置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并从现网中获取与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基站工参表,针对该采样点,根据基站工参表确定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这至少两个小区中一个是为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主小区,其余小区是主小区的邻区,之后,建立地理位置信息与这至少两个小区中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然后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radiomap,并且,针对后续获取到的终端上报的每一采样点,可以根据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已得到的radiomap进行更新。

采用上述方案,对于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抽取的每一采样点,采样点中包含有终端上报位置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因此,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从现网中获取与之对应的基站工参表,进而根据基站工参表确定周围小区中的主小区和至少一个邻区,之后,建立地理位置信息与确定出的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这里,在建立采样点的位置指纹时,利用的是终端上报的真实的地理位置信息,且同时考虑了主小区和至少一个邻区的信号强度,因此,为单个采样点建立的位置指纹的可靠性较高,进一步地,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radiomap,之后,当获取到新采样点时,还可以根据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已建立的radiomap进行更新,相当于实时地根据终端上报的真实位置信息对radiomap进行优化,因此,radiomap的定位精度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无线电地图radiomap,包括:

对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进行栅格化处理,针对每一栅格,根据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这样,以栅格为单位确定radiomap中的位置指纹,可以降低位置指纹的密度,提高radiomap的定位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包括:

针对每一栅格,判断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得到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否则,将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比如,第一阈值为1时,针对每一栅格,当落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大于1时,就可以将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当落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为1时,就将该位置指纹确定为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所述radiomap进行更新,包括:

确定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并确定位置指纹落入的栅格;

判断该栅格是否已对应有位置指纹;

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

若否,则将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采用上述方案,对于后续获取到的包含有地理位置信息的采样点,还可以对其落入栅格所对应的指纹进行更新,尽可能地提高栅格级位置指纹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针对每一栅格,根据以下步骤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

对待并入所述栅格中的位置指纹,针对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每一小区,判断该小区的小区标识是否包含在所述栅格已对应的位置指纹中;

若否,则根据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每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当确定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发生变化时,根据为所述栅格选择的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更新所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若是,则根据此次采集到该小区的rsrp和为所述栅格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当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发生变化时,根据为该小区选择的每一rsrp更新所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每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包括:

判断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小区标识的个数是否小于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若否,则确定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信号强度均值最小的小区,剔除该小区,将其余小区确定为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

若是,则将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均确定为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此次采集到该小区的rsrp和为所述栅格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包括:

判断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的个数是否小于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若否,则计算已记录的该小区的m个rsrp和此次采集到的rsrp的均值,选择与所述均值接近的m个rsrp,作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

若是,则将此次采集到的rsrp和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均确定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针对所述采样点,根据所述基站工参表确定所述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包括:

读取该采样点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根据所述主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所述基站工参表确定所述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

读取该采样点中邻区的载波频点earfcn和物理小区标识pci,从所述基站工参表中查找所述earfcn和pci对应的至少一个小区,以及每一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

针对查找到的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所述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计算该小区与所述主小区之间的距离;

选择距离较近的至少一个小区作为所述主小区的邻区,并根据每一邻区的earfcn和pci确定该邻区的小区标识。

具体应用时,建立radiomap后,就可使用radiomap对终端进行定位,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

获取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解析所述测量报告,得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

确定建立的radiomap中包含所有小区标识的至少一个栅格,其中,每一栅格代表一个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

利用k最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算法,确定各参考点中与所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较接近的k个参考点,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k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采用上述方案,只需获取终端的测量报告,就可以利用测量报告和radiomap准确地定位终端的位置,对终端进行定位的要求比较低,故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确定建立的radiomap中包含所有小区标识的至少一个栅格之后,还可以确定参考点的总数大于第二阈值,确保终端定位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确定各参考点中与所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较接近的k个参考点之后,还可以计算所述k个参考点中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三阈值,进一步提高终端定位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根据所述k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包括:

确定所述k个参考点的坐标平均值;

若确定距离所述坐标平均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则将所述坐标平均值代表的地理位置确定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在确定出k个参考点的坐标平均值之后,还可以要求在定位点的附近具有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进一步保证终端定位的准确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抽取各终端上报的采样点,每一采样点中包含有终端上报位置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并从现网中获取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基站工参表;

建立模块,用于针对所述采样点,根据所述基站工参表确定所述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至少两个小区中一个是为所述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主小区,其余小区是所述主小区的邻区,建立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至少两个小区中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无线电地图radiomap;针对后续获取到的终端上报的每一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所述radiomap进行更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adiomap生成及使用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定位结果是否失败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每一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地图的建立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现有技术中radiomap的定位精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部分用语进行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采样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包含有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采样点是指路测(drivetest,dt)采样点,和/或,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qualitytest,cqt)采样点。

radiomap,其呈现形式可以为矩阵,矩阵中的每一元素可以看作是一个位置指纹,一个位置指纹用于表示某一地理位置与该地理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adiomap生成及使用过程的示意图,主要分为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其中,离线阶段主要是生成radiomap,在线阶段是使用离线阶段生成的radiomap对终端进行定位。

具体实施时,可以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提取包含有终端位置信息的采样点,针对每一采样点,结合为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主小区、以及至少一个邻区的信号强度等信息形成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然后对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进行栅格化处理,对落入同一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建立初始的radiomap,后续,再获取到新的采样点时,可以根据新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其落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进行更新,即更新初始的radiomap。

进一步地,当使用radiomap进行定位时,可以先获取待定位的终端的测量报告,解析测量报告得到终端上报位置处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根据这些信号强度信息和radiomap记录的地理位置与不同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上报位置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完成对终端的定位。

上述过程中,建立radiomap时使用的是包含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dt和/或cqt采样点,因为这些采样点中终端的经纬度精度比较高,所以使用这些采样点建立的radiomap精度也比较高,而在后续对终端进行定位时,只需获取待定位终端的测量报告,解析测量报告就可以获得上报位置处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基于上报位置处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和radiomap就可实现对任一上报测量报告的终端进行定位,由于测量报告很容易获取,所以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方法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时,radiomap的定位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数据采集。

主要是采集基站的基础信息、以及现网平台中的dt和/或cqt采样点,其中,基站的基础信息如基站的经纬度、enodebid、小区载波频点(ecrfcn)、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cellidentifier,pci)等;每一采样点对应的采样数据如采样点的经纬度、采样点广播信道的下行信号强度、采样点的归属小区的小区标识(eci,e-utrancellidentifier,eci)、归属小区的ecrfcn和pci,邻区的ecrfcn和pci等。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

主要是对采样点进行栅格化处理,以及根据基站位置、ecrfcn、pci等信息,确定每一采样点中出现小区的eci,并将其标注在相应的采样点上。

一般地理栅格的划分精度可以高达10-7(经度/维度),约相当于0.01米,而民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的精度仅3米,远没有达到0.01米,所以获取到的采样点会存在冗余,且由于室外环境空间大、如果不对冗余的采样点加以处理,将导致radiomap的定位速度慢、且实时性差,因此,需要确定距离较近的采样点,对其进行合并,但直接计算两个采样点之间距离的方法计算开销太大,故采用栅格化的方法。

比如,可以先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栅格原点,原则上基准点可以任意选择,之后,分别将每一采样点的经度纬度相对于基准点的经纬度进行栅格化处理,栅格大小可以为1m×1m,1m对应经度偏差1.3×10-5°,对应纬度偏差9×10-6°,那么,针对第i个采样点,该采样点的经纬度(lon'i,lat'i)为:

其中,[*]代表取整运算,(lon0,lat0)为基准点的经纬度,δlon为经度偏差,δlat为维度偏差。

经过栅格化处理之后,所有采样点均落入栅格内,针对落在同一栅格中的采样点可认为距离足够近,便于后续进行合并。

下一步,获取小区标识(eci),eci为一串十进制数,由enbid、cellid组合而成,可以唯一表示一个小区,计算公式如下:

eci=enbid×256+cellid;

然而,在基站工参表中,没有给出eci,而是给出小区的cgi,形如“aaa-bb-cccccc-ddd”,cgi后两个字段分别为enbid和cellid,因此,采用上面的公式仍然可以得到小区的eci。

针对任一采样点,获取主小区的eci较简单,可从采样点的eci字段中直接获取,但采样点中没有提供邻区的eci,只提供了邻区的earfcn和pci,需要依照这两个参数在工参表中找到与earfcn和pci匹配的小区。

具体地,可以先将主小区的eci分解为enbid和cellid,在工参表中查找enbid和cellid对应的小区,获取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坐标,然后从采样点数据中读取邻小区的earfcn和pci,在工参表中查找earfcn和pci对应的小区,由于中心频点的复用,通过上述方法可能匹配到多个小区,接下来计算匹配到的小区与主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经纬度换算距离公式如下:

disa→b=rarccos(sinlatasinlatb+coslatacoslatbcos(lona-lonb));

其中,r为地球半径,(lona,lata)为主小区对应的参考点的经纬度,(lonb,latb)为某邻区对应的参考点的经纬度。

之后,将距离最短的小区确定为主小区的邻区,获取该邻区的enbid和cellid,换算得到该邻区的eci。

经过以上步骤,为每一采样点确定出了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一个是为终端进行通信服务的主小区,一个是与主小区距离最近的邻区,将每一采样点对应的两个小区的eci标记在相应位置上即可。

第三步:radiomap建立或学习。

具体实施时,建立radiomap的方式分为初次建立radiomap和radiomap学习两种,两者采用相同的建立策略,其中,初次建立是学习的一种特殊情况,只需要将旧的radiomap初始化为空矩阵即可,下面对radiomap的学习过程进行说明。

radiomap学习的主要思想是建立两个radiomap:一个全量radiomap,用于模型建立、学习,在全量radiomap中,对一个栅格对应的每一小区存储多个rsrp;另一个统计radiomap,用于定位,针对全量radiomap中每一栅格内小区标识相同的小区的rsrp取均值即可得到统计radiomap。

具体实施时,radiomap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新采样点落入的栅格未对应位置指纹,此时,将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即可。

第二种情况:新采样点落入的栅格已对应有位置指纹,此时,需要将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合并到栅格原先对应的位置指纹中。

具体地,对新采样点对应的每一个小区,均可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该小区的小区标识是否已包含在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中,若是,则确定该小区为原小区;否则,确定该小区为新小区。

进一步地,针对新小区,如果栅格中存储的小区个数小于10个,即没有存满,则直接添加新小区的小区标识;如果栅格中存储的小区已满,则将新小区的rsrp和已存储的每一原小区的rsrp的均值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果新小区的rsrp最小,则直接舍弃;否则,剔除原小区中rsrp均值最小的一个,补入新小区的rsrp。

针对原小区,如果为该小区存储的rsrp的个数小于10个,即没有存满,则直接添加新的rsrp即可;如果为该小区存储的rsrp已满,则可以计算原有10个rsrp和此次采集到的rsrp的均值,选择与均值最接近的10个rsrp进行存储。

第四步:在线利用radiomap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粗匹配和精定位两个阶段:

1)粗匹配。

确定终端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小区标识集合t,获取radiomap中每一个参考点(一个栅格可以看作是一个参考点)对应的小区集合ri,筛选出ri包含t的所有参考点,得到参考点集合p。

2)精定位。

对于集合p中的第j个参考点,计算该参考点与上报位置的信号空间欧氏距离dj:

其中,代表由第j个参考点对应的各小区的信号强度所组成的向量;代表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所组成的向量;m代表集合p中的参考点总数。

之后,选择信号差较小的k个参考点,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定位结果:

其中,(xl,yl)为k个参考点中第l个参考点的坐标。

并且,由于栅格密度较小,为避免在匹配及定位过程中出现极端情况,还可以增加三个判断定位失败策略,其中,粗匹配阶段两个,精定位阶段一个。

以k=3为例,粗匹配阶段的规则可以为:

规则一:匹配到的参考点个数应大于或等于3个,如小于3个,则定位失败。

规则二:选择与上报位置处信号差较小的三个参考点p1、p2、p3后,分别计算这三个参考点中两两之间的距离l1、l2、l3,如至少有一个距离大于80m,则定位失败。

精定位阶段的规则可以为:

规则一:得到定位结果后,若定位结果所在40m×40m栅格内没有参考点,则定位失败。

如图2所示,其中,p1、p2、p3代表与定位点较近的三个参考点,p代表定位结果,l1、l2、l3分别代表p2p3、p1p3、p1p2之间的距离,灰色区域为有参考点的区域,白色区域为无参考点的区域,图中各栅格尺寸为40m×40m,p所在栅格内无参考点,则定位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基于lte的位置指纹定位算法对移动用户进行定位,可以省去人工测量网络覆盖的环节,大幅节省投入到网络优化的人力和物力,且能够做到实时测量或天粒度的测量,时效性较好。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抽取各终端上报的采样点。

其中,每一采样点中包含有终端上报位置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

s302:确定每一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

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确定每一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

s401a:针对每一采样点,从现网中获取与该采样点中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基站工参表。

s402a:根据基站工参表确定上报位置处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针对一个采样可以获得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且这至少两个小区中一个为主小区,其余小区均为主小区的邻区。

具体实施时,可以读取采样点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根据主小区的小区标识和基站工参表确定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并且,可以读取采样点中邻区的earfcn和pci,再从基站工参表中查找earfcn和pci对应的至少一个小区,以及每一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地,针对查找到的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和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计算该小区与主小区之间的距离,选择与主小区距离较近的至少一个小区作为主小区的邻区,并根据每一邻区的earfcn和pci确定该邻区的小区标识。

s403a:建立采样点中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至少两个小区中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

比如,采样点中包含的地理位置信息为location1,且采样点对应的小区标识分别为aaa和bbb,那么,为采样点建立的位置指纹可以为location1—>[(aaa,rsrpa);(rsrpb)],其中,rsrpa为aaa的信号强度,rsrpb为bbb的信号强度。

s303: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radiomap。

具体实施时,可以对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进行栅格化处理,进而针对每一栅格,根据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具体地,针对每一栅格,可以判断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比如1,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得到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否则,将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s304:针对后续获取到的终端上报的每一采样点,根据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radiomap进行更新。

具体实施时,可以确定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并确定该位置指纹落入的栅格,判断该栅格是否已对应有位置指纹,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若否,则可以将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s305:获取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解析测量报告,得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

s306:确定建立的radiomap中包含所有小区标识的至少一个栅格,其中,每一栅格代表一个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

s307:确定参考点的总数大于第二阈值。

s308:利用knn算法,确定各参考点中与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较接近的k个参考点,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s309:计算k个参考点中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三阈值。

s310:根据k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对终端进行定位。

可选地,可以计算k个参考点的坐标平均值,若确定距离坐标平均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则将坐标平均值代表的地理位置确定为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

具体实施时,上述步骤s304和步骤s305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上述过程中,在初始建立radiomap以及后续更新radiomap时,都可能会涉及位置指纹的合并操作,针对每一栅格,均可以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

s501:对待并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针对该位置指纹中包含的每一小区,判断该小区的小区标识是否包含在栅格已对应的位置指纹中,若是,则进入s503,若否,则进入s502。

s502:根据该小区和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每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栅格选择的小区,当确定为栅格选择的小区发生变化时,根据为栅格选择的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更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具体地,可以判断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小区标识的个数是否小于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若否,则确定该小区和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信号强度均值最小的小区,剔除该小区,将其余小区确定为为栅格选择的小区;若是,则将该小区和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均确定为为栅格选择的小区。

s503:根据此次采集到该小区的rsrp和为栅格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当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发生变化时,根据为该小区选择的每一rsrp更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具体地,可以判断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的个数是否小于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若否,则计算已记录的该小区的m个rsrp和此次采集到的rsrp的均值,选择与均值接近的m个rsrp,作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若是,则将此次采集到的rsrp和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均确定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建立和更新radiomap阶段使用的都是包含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真实数据,反映了用户的真实分布,且radiomap可以不断更新,因此,radiomap的精度比较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与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对应的无线电地图的建立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电地图的建立装置的结构图,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从现网信令平台中抽取各终端上报的采样点,每一采样点中包含有终端上报位置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并从现网中获取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基站工参表;

建立模块602,用于针对所述采样点,根据所述基站工参表确定所述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至少两个小区中一个是为所述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主小区,其余小区是所述主小区的邻区,建立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至少两个小区中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根据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初始的无线电地图radiomap;针对后续获取到的终端上报的每一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对所述radiomap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建立初始的radiomap:

对各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进行栅格化处理;

针对每一栅格,根据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栅格,判断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得到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否则,将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栅格,判断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的个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得到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否则,将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针对后续获取到的每一采样点,所述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对radiomap进行更新:

确定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并确定所述位置指纹落入的栅格;

判断该栅格是否已对应有位置指纹;

若是,则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

若否,则将该采样点对应的位置指纹确定为该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针对每一栅格,所述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对落入该栅格中的位置指纹进行合并:

对待并入所述栅格中的位置指纹,针对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每一小区,判断该小区的小区标识是否包含在所述栅格已对应的位置指纹中;

若否,则根据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每一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当确定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发生变化时,根据为所述栅格选择的每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更新所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若是,则根据此次采集到该小区的rsrp和为所述栅格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当确定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发生变化时,根据为该小区选择的每一rsrp更新所述栅格对应的位置指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小区标识的个数是否小于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若否,则确定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中信号强度均值最小的小区,剔除该小区,将其余小区确定为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

若是,则将该小区和所述位置指纹中包含的各小区均确定为为所述栅格选择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

判断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的个数是否小于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

若否,则计算已记录的该小区的m个rsrp和此次采集到的rsrp的均值,选择与所述均值接近的m个rsrp,作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

若是,则将此次采集到的rsrp和已记录的该小区的rsrp均确定为为该小区选择的rsr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针对每一采样点,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采样点周围小区中、至少两个小区的小区标识:

读取该采样点中主小区的小区标识,根据所述主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所述基站工参表确定所述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

读取该采样点中邻区的载波频点earfcn和物理小区标识pci,从所述基站工参表中查找所述earfcn和pci对应的至少一个小区,以及每一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

针对查找到的每一小区,根据该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和所述主小区所在基站的地理位置计算该小区与所述主小区之间的距离;

选择距离较近的至少一个小区作为所述主小区的邻区,并根据每一邻区的earfcn和pci确定该邻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还包括,确定模块603和定位模块604:

获取模块601,还用于获取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解析所述测量报告,得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603,用于确定建立的radiomap中包含所有小区标识的至少一个栅格,其中,每一栅格代表一个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利用knn算法,确定各参考点中与所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较接近的k个参考点,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

定位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k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确定模块603还用于:

在确定建立的radiomap中包含所有小区标识的至少一个栅格之后,确定参考点的总数大于第二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确定模块603还用于:

在利用knn算法,确定各参考点中与所述上报位置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较接近的k个参考点之后,计算所述k个参考点中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任意两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三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定位模块604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k个参考点的坐标平均值;

若确定距离所述坐标平均值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地理位置已知的参考点,则将所述坐标平均值代表的地理位置确定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无线电地图的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