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1440发布日期:2018-10-26 17:48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对讲通话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窄带对讲机由于其本身不依赖于互联网,不需要移动基站、路由器即可实现端对端通信,同时其占用带宽小,只需6.25khz至25khz就能满足良好的语音、短报文通信,使其能长存于市场,作为应急指挥调度设备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窄带对讲机经历了从早期的模拟对讲机到如今数字对讲机的演变,模拟对讲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数字对讲机除了语音通话功能,还支持许多控制信令,能够遥晕、遥毙某个指定的手持终端,同时每个数字对讲都具备唯一的身份识别号,通话时可识别说话方的身份id,解决了模拟对讲时代“无法知道谁在说话”的重要难题。

传统的窄带对讲机只有4w-5w的功率,通话范围一般是2-5公里左右(具体视周围环境的阻挡程度而定),若需扩大通话范围,只能通过增加中继台的方式,将通话范围扩大一倍,若要支持更大的通讯覆盖范围,则只能选择数字对讲机的中继ip互联组网方式。而一般中继台都是固定式的,体积笨重、通常需要外接长达3米的高增益天线,并通过馈线将天线固定在建筑楼顶,这种组网方式相当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提升,网络对讲不断成熟,但因网络对讲需要消耗数据流量,且多数对讲项目都还保留着硬件对讲,不宜全部更换;目前常存在着上级领导用网络对讲、下级员工用硬件对讲的情况。如此,实现网络对讲与硬件对讲互通变得十分必要。dmr数字对讲机通过tdma技术,使单个12.5khz信道能支持两个同步的独立呼叫,其技术优越性使得它占有大份额的数字对讲机市场,因此,需要实一种网络对讲与dmr数字对讲的互通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包括网络对讲模块及数字对讲模块,所述网络对讲模块数字通信连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所述网络对讲模块,用于与数字对讲模块进行语音与信令数据的交互,将接收到的网络对讲信号播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用于将传统对讲的信息转换与网络对讲模块进行语音与信令数据的交互,完成本地的对讲数据交换和播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网络对讲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通信模块、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麦克风及扬声器,所述中央处理连接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双向通信,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网络对讲模块还包括本地存储模块,所述本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包括wifi单元及移动通信单元,所述wifi单元及移动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双向通信,所述移动通信单元包括移动收发天线及调制解调器,所述移动收发天线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网络对讲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单元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输入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数字对讲模块包括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异步收发传输器及无线接收发射单元,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无线接收发射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及异步收发传输器双向通信,所述异步收发传输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异步收发传输器采集数字对讲帧的csbk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csbk信息包括发射方的radioid、呼叫类型、呼叫id、时隙及色码。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持终端还包括壳体,所述网络对讲模块及数字对讲模块设于pcb控制板上,所述pcb控制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及后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后壳卡合连接或螺钉连接或螺钉及卡合连接,所述面壳设有屏幕开口,所述屏幕开口设有保护玻璃,所述面壳的顶面设有多个圆形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dmr对讲机的发射与接收音频录制并保存到本地,备份这些数据,这样客户可以重复播放这些音频数据,作为保留证据等,实现dmr与poc的互转,作为网关实现硬件对讲与poc对讲这两种终端互通的桥梁,两台集成dmr+poc的设备可以组合为一个dmr中转台,并可实现dmr的ip互联,将本地的多媒体音频文件,或者电话语音数据,直接发送给各对讲机接收端,实现不一样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结构框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结构框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结构框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的结构框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mr与poc互转网络的实现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跨区域dmr中继台的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包括网络对讲模块及数字对讲模块,所述网络对讲模块数字通信连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所述网络对讲模块,用于与数字对讲模块进行语音与信令数据的交互,将接收到的网络对讲信号播报;所述数字对讲模块,用于将传统对讲的信息转换与网络对讲模块进行语音与信令数据的交互,完成本地的对讲数据交换和播报。

所述网络对讲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通信模块、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麦克风及扬声器,所述中央处理连接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双向通信,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网络对讲模块还包括本地存储模块,所述本地存储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

所述数据通信模块包括wifi单元及移动通信单元,所述wifi单元及移动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双向通信,所述移动通信单元包括移动收发天线及调制解调器,所述移动收发天线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双向通信。

所述网络对讲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单元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输入端。

所述数字对讲模块包括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异步收发传输器及无线接收发射单元,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所述无线接收发射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单元及异步收发传输器双向通信,所述异步收发传输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通信。

所述异步收发传输器采集数字对讲帧的csbk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所述csbk信息包括发射方的radioid、呼叫类型、呼叫id、时隙及色码。

所述手持终端还包括壳体,所述网络对讲模块及数字对讲模块设于pcb控制板上,所述pcb控制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及后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后壳卡合连接或螺钉连接或螺钉及卡合连接,所述面壳设有屏幕开口,所述屏幕开口设有保护玻璃,所述面壳的顶面设有多个圆形开口。

手持终端的设计可以参考图1所示。主芯片的外围设备包含无线wifi、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异步收发传输器)、音频编解码芯片(音频codec(编解码器))、移动数据网络等,主芯片加载了安卓操作系统之后,可运行起网络对讲app(poc),另外手持终端还集成数字对讲机dmr(digitalmobileradio数字对讲机)。dmr对讲机和移动终端的主芯片互联,主要进行语音与信令数据的交互,基于这样的硬件设计,就可实现dmr数据与网络对讲数据的交互,实现此两种对讲功能的互通与转换。例如dmr对讲接收到语音呼叫时,通过音频codec芯片采集语音,同时通过uart采集dmr帧的csbk信息(主要包含发射方的radioid、呼叫类型、呼叫id、时隙、色码等),并将这两种信号通过poc网络对讲发送出去,如此,其它poc终端就可接收到这段dmr信息。

为了实现poc与dmr对讲机之间的互通,必须将音频数据与控制数据导入系统。如图2所示,为系统的整体框架图,dmr模块支持标准dmrtireii,cpu为标准的手机平台,可以运行网络对讲poc软件,网络可选择wifi或手机卡的数据网络,对讲通话的语音还可选择保存到本地存储卡storage。

dmr接收流程如图3所示,信令数据通过uart接口与cpu交互,最终可选择显示在终端的显示屏或者通过poc转发给下级链路;音频数据经codec编解码之后,可选择输出到speaker、通过网络对讲转发出去、保存到本地storage。

dmr发射流程如图4所示,单纯的dmr对讲模式下,mic信号经codec编码之后作为dmr的音频输入信号再通过射频发送出去;若呼叫的触发来自于网络对讲poc,poc所转发的音频数据经过codec编码之后给到dmr模块,poc所转发的信令数据经过uart接口送给dmr模块,最终语音与信令信息统一通过dmr模块的射频发射出去。

以上提供了本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及各个外围硬件模块之间的连接情况。那么以此设计的对讲系统,还必须实现dmr与poc的互转功能。

给出相应的步骤实现:

1.准备一台同时支持dmr与poc的移动终端(命名为a机),开启dmr对讲功能,根据通信双方之间的约定,设置好对讲机的身份id、发射频率、接收频率等参数值,使其能与其它对讲设备互通。

2.开启a机的网络对讲poc功能,并将poc的登陆账号与dmr的身份id绑定,这两个号码最好设置为一样,方便记忆。

3.准备一台传统dmr硬件对讲机(命名为b机)、一台运行poc软件的普通手机(命名为c机),b机的dmr参数设置与a机匹配好,c机的poc参数与a机匹配好,a/b/c三台终端的身份码都设置为不一样的值。

4.按下b机发射进行说话,a机接收到b机的呼叫后,a机dmr接收的语音数据与信令数据分别通过codec和uart接口发给a机的poc,a机的poc将这段从dmr过来的数据转发出去,通过远程服务器再下发到c机;实现b机dmr呼叫c机poc的功能。

5.按下c机发射进行说话,通过远程服务器呼叫a机,a机接收到c机的呼叫后,a机poc接收的语音与信令数据分别通过codec和uart接口发给a机的dmr,a机的dmr将这段从poc过来的数据通过射频发射出去,给到b机;实现c机poc呼叫b机dmr的功能。

6.对于a机,不论从dmr或者poc端接收到的数据,都可以选择保存在本地storage,作为后续必要的通话证据。

7.a机也可作为单独的dmr对讲机使用,发射时mic信号经过codec编码之后给到dmr模块并从其射频发射出去;接收时dmr模块的音频数据经过codec解码后输出到speaker。同时,由于此系统有平台主芯片cpu的存在,可选择将dmr通话的数据保存在本地storage.

8.a机也可作为单独的poc对讲使用,发射时mic信号经过codec编码之后给到poc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接收时poc的音频数据经过codec解码后输出到speaker。同时,由于此系统有平台主芯片cpu的存在,可选择将poc通话的数据保存在本地storage.

以上的步骤仅仅提供了一个dmr与poc信号互相转换的例子,其实该系统还支持其它其它功能。比如可以选择storage上的多媒体音频,将其通过dmr或者poc发送给其它终端,可以通过dmr对poc终端进行遥晕、遥毙等操作,反之亦然。

dmr与poc互转网关的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a机为普通的dmr对讲机,b机为dmr+poc一体机,c机为poc对讲机。dmr对讲机a和dmr+poc一体机b的有效通信距离为3km(取决于对讲机本身的发射功率)。b机与c机的通话距离不受限制,只要两者都能连接internet,便可达到全球对讲的效果。通过这种组合方式,可实现dmr与poc对讲互通。

具体通信实施如下:

1)dmr对讲的radioid与poc账号的号码统一编号规则,使其各自的号码具有唯一性;对于dmr+poc一体机,其dmrradioid与poc账号的号码使用同一个,实现号码绑定。

2)将a机与b机的dmr参数匹配好,如:统一设置为tx频率409.75mhz,rx频率409.75mhz,呼叫方式为组呼,呼叫id为1,接收id为1,色码为1;两机分别设置好各自的radioid。

3)将b机的poc与c机的poc匹配好,使其能够互通poc对讲,为了支持poc对讲,还需要配置好云端服务器,服务器起到转发语音与指令的作用。

4)a机发起语音呼叫,b机接收到a机的语音信息后,将语音消息与a机dmr的radioid通过poc转发出去,经过服务器再转发给c机,c机就可接收到a机的语音呼叫,并能识别到是a机的radioid,知道是a机在呼叫。

5)c机发起语音呼叫,b机接收到c机的语音信息后,将语音消息与c机的用户id通过dmr转发给a机(转发之前,b机将自身的radioid临时修改为c机的用户id,发射结束后恢复为自身原来的radioid),a机就能接收到c机的呼叫,并能识别到是c机在呼叫。

至此,dmr对讲机a与poc对讲机c便实现了互通,理论上只要存在internet的地方,通话距离都不受限;由于数字对讲dmr相比模拟对讲,通话时还附带着身份id与呼叫id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poc网络进行转发,因此a机与c机进行通话时,双方还能知道对方的身份。

作为便携式跨区域dmr中转台的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a机与d机为普通的dmr对讲机,b机与c机为dmr+poc一体机。b机、c机与poc服务器组成一组跨区域的dmr服务器,譬如:b机在中国,而c机在美国,通过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处于中国的dmr对讲a机呼通美国的dmr对讲d机,只要a与b、c与d之间处于有效的dmr通话范围内,便可实现a与d的dmr通话。而且由于b、c两者为普通的手持终端,若两个使用者分别带着a+b机与c+d机,不管身处地球任何角落,只能要确保b、c两者都能连上internet,a、d双方就能够进行通话。

具体通信实施如下:

1)将a机与b机的dmr频率等参数设置好,例如收发频率统一为409.75mhz,色码为1,呼叫类型为组呼,呼叫id为1,接收id为1,radioid分别为1、2;使其两者dmr能互通;同理,c机与d机收发频率统一为157.75mhz,色码为1,呼叫类型为组呼,呼叫id为1,接收id为1,radioid分别为3、4;使其两者dmr能互通。a/b/c/d四机的radioid必须不重复,实现身份id的唯一性,同时b机的pocid与自己的radioid一致,都为2,c机的pocid与自己的radioid一致,都为3。

2)b/c两机与poc服务器之间,必须保证互联网通信正常,才能支持poc对讲,完成转发功能。

3)a机发起语音呼叫时,b机的dmr接收到a的呼叫时,将a机的呼叫信息(包括语音、呼叫类型、呼叫id、a机的radioid等)通过自身的poc对讲发送出去,经过服务器之后指定转发到c机的poc对讲,c机的poc对讲接收此段来自b机的信号后,将dmr的呼叫参数(包括呼叫类型、呼叫id、radioid等)临时修改到自身的dmr对讲机,并把语音信息通过射频发送出去。此时d机便可接收到a机完整的dmr呼叫信号,同时可分辨此次呼叫是来自于a机。

4)d机呼叫a机时,信号的流程同上;如此便实现了a与d之间dmr跨区域互通。假如a与d端不是单个终端,而是多个终端组成的群组,例如a端为a1,a2...an,d1,d2...dn,则a组与d组之间同样可实现跨区域通信。

至此,a与d之间实现了dmr跨区域通信,由b、c与poc服务器实现了跨区域dmr中转台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