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9330发布日期:2018-11-07 09: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端终端设备上进行通讯的sim卡上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的而随着终端设备的功能不断拓展,终端设备可以完成包括银行转账、存储重要个人信息等很多的重要业务,因此,终端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越来越重要。

而现有的涉及终端设备安全性的技术大多针对终端设备遗失后其本身的信息安全性进行保护,却并不注重对sim卡里面用户的个人重要信息的保护;而通常情况下,在通讯终端的sim卡里面,常常存储有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家人朋友的联系方式,以及一些个人的其他重要信息;一旦终端设备遗失,那么对于有目的性的犯罪分子来说,无论是存储于终端设备上的信息,或者是存储于sim卡上的信息,都将为其提供了犯罪条件。

在现有的终端设备使用安全性技术方面,对于终端设备本身而言,最常见的是开启终端设备时的验证,比如数字密码、指纹或是手势密码,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软件或系统的设置而完成的,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刷机等手段直接跳过诸如以上的验证步骤,或破解而通过验证,因而并不足以保护终端设备的信息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而对于sim卡的信息安全保护,则主要是通过用户拨打通讯运营商客服后,将sim卡锁定的方式,而从sim卡遗失到锁定的时间范围内,犯罪分子完全可以完成冒充用户进行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行为,而使终端设备用户或其亲人蒙受损失。

考虑到利用终端设备所进行的犯罪活动,大部分都是利用sim卡进行通讯来实现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的方法,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sim卡信息安全及sim卡通讯安全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所述加密sim卡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用户拨打运营商客服来锁定sim卡来进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而存在的时间延误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时间延误进行通讯诈骗,使得用户或其亲人蒙受损失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中sim卡遗失后,单纯依靠用户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来锁定进而保护sim卡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方法中存在的响应慢,时间延误的问题;以及犯罪犯罪在遗失至锁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进行通讯诈骗,使得用户或其亲人蒙受损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所述加密sim卡内置有一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一信息输入子模块,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提供用户需要使用所述sim加密卡时输入验证信息;

一信息存储子模块,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存储所述加密sim卡对应的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

一验证子模块,所述验证子模块比对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与存储的用户个人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加密sim卡使用时,所述检测模块自动启动,用户需要通过所述检测模块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后,所述加密sim卡可正常使用;否则所述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

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加密sim卡遗失;

s2遗失的所述加密sim卡插入另一终端设备,

s3另一终端设备开启或为已开启状态;

s4所述加密sim卡上的检测模块自动启动;

s5当前用户是否通过所述检测模块的身份信息验证,

若是,则进入s6;若否,则进入s7;

s6另一终端设备正常使用;

s7另一终端设备无法进行通讯且无法获取sim卡上的用户信息;

s8所述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其采用内置的所述检测模块对需要使用所述加密sim卡进行通讯的用户进行身份甄别,通过用户输入由通讯运营商预先设置的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中存储的所述加密sim卡对应的注册用户身份验证信息相比对,以确定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加密sim卡对应的注册用户,对于所述加密sim卡之外的当前用户,则无法验证比对通过,此时所述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从而实现所述加密sim卡注销、无法通讯;可见,本发明所述加密sim卡显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用户拨打运营商客服来锁定sim卡来进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而存在的时间延误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时间延误进行通讯诈骗,使得用户或其亲人蒙受损失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申请的另一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在所述加密sim卡遗失后插入另一终端设备时,所述加密sim卡将自动启动检测模块,对当前终端设备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对于非所述加密sim卡注册用户,则验证不通过的同时,启动安全保护操作,使得当前终端设备用户无法借由所述加密sim进行通讯等活动,进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im卡遗失后,单纯依靠用户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来锁定进而保护sim卡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方法中存在的响应慢,时间延误的问题;以及犯罪犯罪在遗失至锁定的时间范围内可进行通讯诈骗,使得用户或其亲人蒙受损失的问题,彻底扼杀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sim卡进行犯罪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保护了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密sim卡检测模块图示。

图2为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的步骤图。

图3为步骤s5身份通过身份信息验证的子步骤图。

图4为步骤s8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的子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主要对本申请所述的加密sim卡进行具体说明,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加密sim卡由通讯运营商提供,且所述加密sim卡需要插入终端设备才能进行通讯功能,因此,有必要对与本申请相关的通讯运营商的相关内容先行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通讯运营商需提供一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上设置有一已注册用户信息库及一异常信息录入库;用户经由通讯运营商,并通过个人身份信息录入而获取所述加密sim卡;所述已注册用户信息库里存储有所有经由通讯运营商获取所述加密sim卡时录入的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而所述异常信息录入库则用于存储所有与所述加密sim卡相关的异常用户的各类个人信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加密sim卡的使用,指的是使用所述加密sim卡进行通讯;对于所述加密sim卡的个人身份信息,则指的是所述加密sim卡上存储的其注册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而对于所述加密sim卡的个人信息安全,则还包括所述加密sim卡注册用户存储于其上的其他个人重要信息的安全。

本申请所述加密sim卡内置有一检测模块,请参照图1,为所述检测模块图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一信息输入子模块10,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提供用户需要使用所述sim加密卡时输入验证信息;

一信息存储子模块20,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存储所述加密sim卡对应的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

一验证子模块30,所述验证子模块30比对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与存储的用户个人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除了存储有用户注册时录入的身份信息外,还存储有注册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所述重要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要联系人信息、资金银行及各类密码信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仅限于所述加密sim卡的注册用户唯一使用,基于此,所述加密sim卡使用时,所述检测模块将自动启动,当前用户需要通过所述检测模块进行身份验证核对通过后,所述加密sim卡可正常使用;否则,所述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所述加密sim卡上的信息安全,所述加密sim卡在当前用户身份验证失败的情形下,将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具体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上存储的所有信息上传备份至通讯运营商服务器;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验证信息同时发送至公安机关;同时,

上报通讯运营商及上传至通讯运营商的异常信息录入库;以及

通讯运营商接收错误验证信息后注销所述加密sim卡,从而所述加密sim卡完全失效。

如前所述,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上的用户信息来源于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已注册用户信息库,所述已注册用户信息库由用户经由通讯运营商获取所述加密sim卡时,对所述加密sim卡进行注册时而建立。

具体的,用户注册所述加密sim卡时,需要同步录入用户指纹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用户定制的其他必要的身份验证信息;为防止非法人员进行注册而利用通讯方式实施犯罪,用户注册时还进一步与公安部的个人信息档案相匹配,并查询用户是否存在犯罪记录,无犯罪记录的用户可成功注册所述加密sim卡,其注册信息进入已注册用户信息库;有犯罪记录的用户则无法成功注册所述加密sim卡,其所有录入的注册信息进入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异常信息录入库,以便所述异常信息录入库中的人员进行非法活动时,可快速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身份信息而进行阻止。

优选的,所述加密sim卡注册时,用户可同时录入两个以上的指纹信息,所有录入的指纹信息均存储于身份信息存储子模块中。

本申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对于所述检测模块的身份验证,可经由通讯运营商进行灵活设置及修改。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注册所述加密sim卡时,可经由通讯运营商指定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而通过所述验证子模块30将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存储的对应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指定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设定为用户输入指纹信息,之后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存储的注册用户的对应指纹信息相匹配进行身份验证;优选的,当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存储有注册用户两个以上的指纹信息时,在无特殊指定的前提下,当前用户可于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中输入任一存储的指纹信息,而通过所述验证子模块30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的对应指纹信息比对进而进行身份验证。

显而易见的,所述加密sim卡用户亦可将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待输入的指纹信息指定为某一具体的指纹信息。

不仅如此,本申请中,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中待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除上述的指纹信息外,还可指定为输入所述加密sim卡注册用户注册时录入的任一单一个人信息,或为录入的两个以上信息进行组合后的复合型验证信息;只要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预先存储有对应的个人信息,便可经由所述验证子模块30完成两者的比对进而进行是否验证通过的判定。

显而易见的,为了对所述加密sim卡进行更为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当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20中存储有所述加密sim卡注册用户的两个以上指纹信息时,注册用户亦可以经由通讯运营商对验证指纹进行指定或更改;不仅如此,注册用户实际上,可以经由通讯运营商对身份甄别的待输入验证信息随时进行更改。

以上针对所述加密sim卡中的具体加密方式,以及所述加密sim卡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后,如何进行其存储的注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进行了具体说明,尤其是将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10中的待输入身份信息设定为复合型时,显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下面将对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其针对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的加密sim卡遗失后,所述加密sim卡对于非注册用户的识别,以及在识别为非注册用户后迅速采取对所述加密sim卡上存储的个人信息实施保护的一种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密sim卡遗失后,或者会直接开启所述加密sim卡对应的原终端设备,或者会取出后与另一终端设备相连接,无论是哪种情形,只要涉及到所述加密sim卡的使用,都将启动所述加密sim卡内置的所述检测模块,以下实施例将以所述加密sim卡与另一终端设备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情形,由于原理一致,就不进行赘述。

请参照图2,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加密sim卡遗失;

s2遗失的所述加密sim卡插入另一终端设备;

s3另一终端设备开启或为已开启状态;

s4所述加密sim卡上的检测模块自动启动;

s5另一终端设备用户是否通过所述检测模块的身份信息验证,

若是,则进入s6;若否,则进入s7;

s6另一终端设备正常使用;

s7另一终端设备无法进行通讯且无法获取sim卡上的用户信息;

s8所述加密sim卡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操作。

由于所述加密sim卡上内置有所述检测模块,因此,当所述加密sim卡遗失后,被非注册用户直接开启;或者是将所述加密sim卡插入另一终端设备时,所述检测模块都会自动启动程序,要求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以有效防止非注册用户窃取所述加密sim卡上的重要个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启动身份验证程序后,步骤s5中对所述检测模块的具体验证方法进行了说明,请参照图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所述信息输入子模块提示用户输入身份验证信息;

s52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提取所存储的对应身份信息;

s53所述验证子模块将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与存储的对应身份信息相比对,判断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若是,则进入s6;若否,则进入s7。

显而易见的,子步骤s51中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为身份证相关问题、也可以是用户设定的其他问题、以及用户注册所述加密sim卡时录入的指纹信息,总之,可以为用户注册所述加密sim卡时录入的单一信息,亦可为录入的两个以上信息进行组合后的复合型验证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身份验证信息由所述加密sim卡用户在注册时预先设定,后续可以通过通讯运营商进行更改。

值得一提的是,当当前用户身份验证失败,所述加密sim卡识别到当前用户为非注册用户时,将采取多个对于所述加密sim卡及其所存储的个人信息实施安全保护的方法,请参照图4,具体包括步骤s8中的以下子步骤:

s81所述加密sim卡将所述检测模块上存储的用户个人信息传送至通讯运营商服务器存储;

s82所述加密sim卡将输入的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公安机关报警;

s83所述加密sim卡将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上报通讯运营商并上传至通讯运营商的异常信息录入库;

s84通讯运营商对所述加密sim卡进行注销操作。

可见,一旦所述加密sim卡通过所述检测模块识别到当前用户为非注册用户,对于所述加密sim卡本身,以及所述加密sim卡上所存储的个人信息实现了全面保护,有效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关于sim卡遗失后产生的安全隐患,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sim卡遗失后经由通讯运营商报警,到通讯运营商锁定sim卡这一时间延迟范围内所进行的一切通讯犯罪。

以上为本申请所述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的方法所列举的两个实施例,其中,

对于一种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来说,采用的是通讯运营商严格把关用户注,杜绝不法分子进行注册;同时在所述加密sim卡上内置检测模块,任一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加密sim卡的通讯功能,都需要与注册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匹配;对于验证失败的用户,则无法利用所述加密sim卡进行通讯,且无法获取到所述加密sim卡上的任何信息,所述加密sim卡亦会自动发送信息至通讯运营商而实现注销;从源头上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sim卡进行犯罪的可能性,有效保护了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的方法而言,其首先针对的是所述加密sim卡,采用的方法包括所述加密sim卡遗失、被非注册用户使用,无法通过身份验证,所述加密sim卡启动自动保护操作的全部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从源头保护所述加密sim卡的方法,有效杜绝了因为所述加密sim卡遗失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所述的两个实施例,虽然保护的主体有别,但是,在所采用的保护原理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可以相互参照进行理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