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737发布日期:2018-11-14 0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一般由用户设置一个锁屏功能,与锁屏功能对应的是解锁功能。移动终端一般通过输入事先设置的解锁密码来解锁。然而,上述解锁方式存在缺陷,输入事先设置的密码这种解锁方式在密码不慎被泄漏时,将成为不安全的解锁方式。并且用户需要牢记解锁密码,一旦解锁密码忘记,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的简单方便的技术方案,给用户带来方便和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无需记住解锁密码,给用户带来方便和安全。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生成一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s2、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解锁信息;

s3、当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使用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一更新时间;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更新时间点上生成新的解锁信息;

发送所述新的解锁信息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新的解锁信息,删除上一次存储的解锁信息;

所述步骤s3还包括:

当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使用所述存储的新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于所述步骤s3前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是否连接;

若连接,则执行步骤s3;

否则,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用户输入解锁信息时,所述移动终端即时获取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

根据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判断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密码类型。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数字密码;

若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长度阈值,则根据数字密码的长度,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

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完成解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图形密码;

若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点数阈值,则根据图形密码的点数,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

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完成解锁。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与智能穿戴设备间建立数据通道;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智能穿戴设备;

请求模块,用于生成一解锁请求,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解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断开连接时,使用所述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数据通道;

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信息;

显示模块,用于当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显示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移动终端动态地生成解锁信息,并将解锁信息发送至智能穿戴设备,当移动终端需要解锁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解锁信息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完成解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用户不需要刻意记住解锁密码;解锁信息自动更新,并且是动态生成的解锁信息,安全性高,不怕密码被泄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给用户带来便捷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生成一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s2、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解锁信息;

s3、当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使用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配对连接,当配对连接成功后,所述移动终端和智能穿戴设备间建立数据通道,通过该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比如,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移动终端生成一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智能穿戴设备。即移动终端动态地生成解锁信息。所述解锁信息包括解锁密码和解锁图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解锁信息。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于所述步骤s3前包括: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是否连接;若连接,则执行步骤s3;否则,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断开连接时,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移动终端的解锁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的自身系统中设置解锁信息。用户可以设置解锁信息,为方便记忆,可以设置简单的解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连接,若连接,发送解锁请求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而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解锁。若没有连接,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比如,当智能穿戴设备没有电,或者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断开连接时,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给移动终端的解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当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用所述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时,比如,用户触碰到移动终端的屏幕时,移动终端发送一解锁请求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到解锁请求信息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将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进行显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显示的功能。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解锁信息设置为自身系统的解锁信息。用户输入所述显示的解锁信息,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输入的的解锁信息,并判断所述输入的解锁信息和设置为自身系统的解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完成所述移动终端的解锁。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在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一更新时间。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更新时间点上生成新的解锁信息。所述更新时间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系统默认的设置。比如,设置一天更新一次解锁信息。该解锁信息是随机生成的,并且可以定期更新,保障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安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新的解锁信息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新的解锁信息,删除上一次存储的解锁信息。所述穿戴设备只存储最新的解锁信息。当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显示所述存储的新的解锁信息。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新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当用户输入解锁信息时,所述移动终端即时获取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根据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判断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密码类型。具体地,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数字密码;若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长度阈值,则根据数字密码的长度,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完成解锁。比如,设置长度阈值为2,一般数字密码设置为6位。用户在手机的解锁界面上输入密码数字1、2,手机识别为数字密码解锁,并根据设置的长度阈值2,手机自动生成后续的4位数字密码,比如生成5、7、6、4,并将生成的后续的4位数字密码发送至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显示该4位数字密码,用户只需将后续的4位密码输入到手机的解锁界面,就完成了手机的解锁。

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施例,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图形密码;若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点数阈值,则根据图形密码的点数,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完成解锁。比如,比如,设置点数阈值为3,一般图形密码大于等于4个点。用户在手机的解锁界面上输入3个点时,手机识别为图形密码解锁,并根据设置的点数阈值3,手机自动生成后续的点数图形,并将生成的后续点数图形发送至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显示该后续点数图形,用户只需将后续的后续点数图形输入到手机的解锁界面,就完成了手机的解锁。通过该技术方案,给用带来方便和快捷,同时由于手机随机生成后续的密码,给用户带来安全保障。

根据该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用户不需要刻意记住解锁密码;解锁信息自动更新,并且是动态生成的解锁信息,安全性高,不怕密码被泄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通信模块20,用于与智能穿戴设备间建立数据通道;

生成模块21,用于生成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智能穿戴设备;

请求模块22,用于生成一解锁请求,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

解锁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通信模块、生成模块、请求模块和解锁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配对连接,当配对连接成功后,和智能穿戴设备间建立数据通道,通过该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比如,建立蓝牙数据通道。所述生成模块生成一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解锁信息至智能穿戴设备。即移动终端动态地生成解锁信息。所述解锁信息包括解锁密码和解锁图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当用户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时,比如,用户触碰到移动终端的屏幕时,所述请求模块发送一解锁请求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获取到解锁请求信息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将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进行显示。解锁模块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的解锁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输入所述显示的解锁信息,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解锁。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定时模块,用于设置重新生成解锁信息的更新时间。所述定时模块在所述更新时间点上生成新的解锁信息,并发送所述新的解锁信息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比如,设置一天更新一次解锁信息。该解锁信息是随机生成的,并且可以定期更新,保障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安全。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存储所述新的解锁信息。所述请求模块发送的解锁请求时,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存储的新的解锁信息至所述解锁模块。所述解锁模块使用所述新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配置模块,配置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断开连接时,使用所述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用户可以设置解锁信息。比如,当智能穿戴设备没有电,或者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断开连接时,使用所述移动终端自身设置的解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给移动终端的解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判断模块、第一执行模块和第二执行模块。所述判断模块中,当用户输入解锁信息时,即时获取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根据所述解锁信息的当前输入值,判断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密码类型。在第一执行模块中,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数字密码,当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长度阈值时,则根据数字密码的长度,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所述第一执行模块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数字输入值完成解锁。在第二执行模块中,判定所述解锁信息的密码类型为图形密码;若所述当前输入值大于一点数阈值,则根据图形密码的点数,生成所述解锁信息对应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显示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所述第二执行模块使用所述解锁信息的后续点数输入值完成解锁。通过该技术方案,给用带来方便和快捷,同时由于手机随机生成后续的数字密码,给用户带来安全保障。

根据该技术方案,用户不需要刻意记住解锁密码;解锁信息自动更新,并且是动态生成的解锁信息,安全性高,不怕密码被泄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30,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数据通道;

存储模块31,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信息;

显示模块32,用于当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显示所述存储的解锁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数据通道,比如通过蓝牙配对,建立蓝牙数据通道。当移动终端发送生成的解锁信息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解锁信息。所述移动终端定时地更新解锁信息,所述存储模块只存储最新的解锁信息。当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解锁请求时,所述显示模块将存储的解锁信息进行显示。使用所述显示的解锁信息完成解锁。

综上所述,通过动态地生成移动终端的解锁信息,安全性高,用户不需要刻意记住解锁信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