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2194发布日期:2018-11-17 00: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耳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蓝牙耳机的出现方便了人们接打电话和听音乐。蓝牙耳机产品类似于无线手机,其使用过程中不需要通过连接线与手机或电脑连接,而是依靠其内部的电池提供电流给主板。因而蓝牙耳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为了便于携带,市场上出现了蓝牙耳机的充电盒,其包括能够容纳蓝牙耳机的容纳腔以及盛放电池的电池仓,通过将蓝牙耳机放置于容纳腔内,蓝牙耳机与电池仓的电池即可实现电连接,由此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的充电盒其容纳蓝牙耳机的容纳腔体与电池仓体为一体的结构,无法将二者进行拆卸,这样则当用户运动或短时间外出,只需要简单地收纳蓝牙耳机时,仍需携带较重的电池组件,因而会造成出行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用户短时间外出不需要携带较重的电池组件时,现有的充电盒无法只满足单独简单收纳耳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耳机充电盒,包括耳机收纳组件和充电控制组件,所述耳机收纳组件与所述充电控制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收纳组件包括用以放置耳机的容置槽;所述充电控制组件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耳机电连接,以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优选地,所述耳机收纳组件与所述充电控制组件磁吸连接。优选地,所述耳机收纳组件包括耳机底座,所述耳机底座设置有所述容置槽,所述耳机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充电控制组件包括电池槽体,所述电池槽体具有容置所述电池的安装槽,所述电池槽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耳机收纳组件还包括上壳,所述耳机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内;所述充电控制组件还包括下壳,所述电池槽体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壳内,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下壳的底壁。优选地,所述上壳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电池槽体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电池槽体设置有扣孔,所述下壳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卡入所述扣孔内,以使所述电池槽体与所述下壳卡扣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池槽体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下壳凸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电池槽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槽,两侧的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所述电池。优选地,所述耳机收纳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上壳活动连接并可盖合或打开所述上壳。优选地,所述电池的底部具有第三电极,所述下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电极对应设置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电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纳耳机的耳机收纳组件与对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控制组件设置为可拆卸的分体形式,便于用户在短时出行等不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的场合,可以仅携带用以放置耳机的耳机收纳组件,进而减少了所携带的配件的重量,更加方便用户的出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盒内装有耳机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盒中耳机收纳组件与充电控制组件的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盒装配后的半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盒中电池槽体、电池和第二磁吸件装配后的半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耳机充电盒中下壳的半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耳机收纳组件110耳机底座111容置槽120上壳121第一限位部130第一磁吸件140上盖200充电控制组件210电池槽体211安装槽212第一限位槽213扣孔214第二限位槽220下壳221卡扣222第二限位部230第二磁吸件240电池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该耳机充电盒包括耳机收纳组件100和充电控制组件200,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可拆卸连接,耳机收纳组件100包括用以放置耳机的容置槽111;充电控制组件200包括电池240,电池240与耳机电连接,以对耳机进行充电。耳机收纳组件100设置有用以放置耳机的容置槽111,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容置槽111的结构主要针对蓝牙耳机进行适配设置。将耳机放置于容置槽111内后,可以对耳机进行较好的限位效果,从而避免耳机晃动。充电控制组件200中的电池240可以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具体地,充电控制组件200内的电池240可通过电路板与耳机内的内置蓄电池连接,从而实现电池240对耳机的充电效果。具体地,耳机的底部可以设置导电的弹簧针,充电控制组件200的电池240连接电路板,电路板上对应弹簧针设置有金属弹片等可与弹簧针接触并电性连接的导电件。当耳机放置于耳机收纳组件100的容置槽111内,且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配合连接在一起后,弹簧针与金属弹片接触,进而便可实现耳机与充电控制组件200内的电池240电性连接的效果。如此充电控制组件200内的电池240提供电流,通过电路板将电流传至耳机内部的蓄电池内,进而实现对耳机充电的效果。本发明将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增加了耳机充电盒的使用灵活性。当用户仅需要收纳耳机而不需对耳机进行充电时,可将耳机收纳组件100从充电控制组件200拆卸下来,如此既可实现收纳耳机的效果,同时又无需携带较大重量的电池240,从而方便了用户短时的出行。当用户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时,将耳机收纳组件100安装于充电控制组件200,即可实现耳机的充电效果。具体地,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可采用螺钉连接、卡扣221连接或者磁吸连接等方式来实现二者之间可拆卸的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纳耳机的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对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控制组件200设置为可拆卸的分体形式,便于用户在短时出行等不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的场合,可以仅携带用以放置耳机的耳机收纳组件100,进而减少了所携带的配件的重量,更加方便用户的出行。请继续参照图1,耳机收纳组件100包括耳机底座110,耳机底座110设置有容置槽111,耳机底座1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充电控制组件200包括电池槽体210,电池槽体210具有容置电池240的安装槽211,电池槽体210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一端与电池240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耳机底座110上设置有容置槽111,以便于耳机放置于该容置槽111内,由于耳机放置于耳机底座110后还需要与电池240进行电连接,耳机底座1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极,同时放置电池240的电池槽体210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电机,当耳机收纳组件100安装于充电控制组件200后,耳机底座110的第一电极与电池槽体210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另一端连接电池240,如此实现电池240与第一电极的电性连接效果,进而实现对放置于耳机底座110的耳机进行充电。具体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是金属弹片或金属弹簧针,只要保证耳机收纳组件100安装于充电控制组件200的同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以处于连接的状态。其连接状态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导电的连接件的方式实现。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耳机收纳组件100还包括上壳120,耳机底座110固定安装于上壳120内;充电控制组件200还包括下壳220,电池槽体210固定安装于下壳220内,且安装槽211的开口朝向下壳220的底壁。将耳机底座110固定安装于上壳120内,同时电池槽体210固定安装于下壳220内,一方面可以对耳机底座110和电池槽体210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的连接强度等。具体地,上壳120和下壳22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上壳120和下壳220采用可适配的形状,以使得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连接后,整个耳机充电盒的外部是相对密封的,从而实现对内部结构(例如电池240、电路板等)的保护作用;另外,整个耳机充电盒也具有较为简洁大方的外观。具体地,由于上壳120与耳机底座110通常为塑料件,其二者为了实现较稳固的连接效果,上壳120与耳机底座110可以采用点胶的方式粘接或者采用超声波焊接的连接方式,以保证耳机底座110能够稳定安装于上壳120,避免二者相互脱离而使得耳机无法实现较好的充电效果。另外,本发明中电池槽体210的开口朝向下壳220的底壁,可以使得电池240装入电池槽体210内之后,电池槽体210的上端处于封闭的状态,避免电池槽体210内的电池240裸露在外部,从而对电池240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指出的是,上壳120和下壳220是相对而言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以耳机位于电池240的上方时为基准摆放方式,用于容置耳机的耳机底座110位于容置电池240的电池槽体210的上方,因此用以安装耳机底座110的壳体称为上壳120,用以安装电池槽体210的壳体称为下壳220。可以理解的是,在水平摆放方式下,上壳120可能为左壳体,且下壳220可能为右壳体。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耳机收纳组件100还包括上盖140,上盖140与上壳120活动连接并可盖合或打开上壳120。通过上盖140与上壳120活动连接,使得上盖140可盖合上壳120的开口,从而对放置于耳机底座110的耳机进行保护,同时也放置灰尘进而耳机,也避免耳机从上壳120的开口处脱出。上盖140还可打开上壳120的开口,以便于用户将耳机顺畅地放置于耳机底座110。具体地,上盖140与上壳120可以铰接或滑动连接。当上盖140与上壳120铰接时,上盖140与上壳120之间可连接转轴。当上盖140与上壳120滑动连接时,上盖140和上壳120的二者之一设置有滑槽,二者之另一设置配合筋,配合筋卡入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滑动。滑槽的方向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保证上盖140能够盖合上壳120或打开上壳120即可。进一步地,当完成对耳机的充电过程后,为了便于用户将耳机从耳机底座110取出,耳机的顶部高于耳机底座110的上端面设置,以便用户可以夹取耳机高出耳机底座110的部分,从而轻松取走耳机。另外,基于该方案,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上盖140朝向耳机的一侧具有与耳机形状适配的适配槽。如此当上盖140盖合上壳120后,上盖140既可以对安装于耳机底座110的耳机实现进一步地限位效果,还可以提高上盖140与上壳120的密封效果。当然,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上盖140还可以为具有腔体的盖体,腔体内安装有一各插接件,该插接件朝向耳机的一侧形成有与耳机形状适配的适配槽,以进一步对耳机进行限位。请参照图1或图3所示,为了便于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的连接,上壳120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21,电池槽体210具有第一限位槽212,第一限位部121卡入第一限位槽212内。通过在上壳120凸设第一限位部121,同时电池槽体210具有第一限位槽212,第一限位部121卡入第一限位槽212后实现了上壳120与电池槽体210的相互限位效果,进而可以实现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的良好连接效果。具体地,限位部可以为卡钩,卡钩卡入第一限位槽212后可实现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的相对定位效果。限位部还可以仅仅是限位块或限位筋,通过限位块或限位筋卡入第一限位槽212,可以对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在至少部分方向上进行限位,同时还可以配以其他的紧固件或连接件实现二者的定位效果。例如紧固件或连接件可以是螺钉或者螺栓等,为了拆卸简单,还可以选用一对磁铁作为连接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上壳120设置限位槽,同时电池槽体210具有限位部的方案,以实现二者之间相互限位的效果。请继续参照图1或图3,为了实现电池槽体210与下壳220的连接效果,电池槽体210设置有扣孔213,下壳220设置有卡扣221,卡扣221卡入扣孔213内,以使电池槽体210与下壳220卡扣221连接。电池槽体210与下壳220采用卡扣221连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二者连接后能够相对固定,从而保证电池240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效果;另一方面,电池槽体210与下壳220可拆卸,便于用户随时自行更换电池240,从而避免电池240报废后就要更换整个耳机充电盒,实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5,电池槽体210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14,下壳220凸设有第二限位部222,第二限位部222卡入第二限位槽214内。电池槽体210设置第二限位槽214,下壳22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2,第二限位部222卡入第二限位槽214内,一方面使得电池槽体210安装于下壳220时具有导向作用,便于电池槽体210准确快速地安装于下壳220;另一方面使得电池槽体210安装于下壳220后能够具有较好的限位效果,避免电池槽体210晃动而影响其与下壳220的装配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下壳220具有限位槽,同时电池槽体210具有限位部的方案,以实现二者的相互限位效果。其中,限位部可以是限位块或限位筋等。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加耳机充电盒的使用便利性,如图3所示,电池槽体210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槽211,两侧安装槽211内均安装有电池240。通过在电池槽体21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电池240槽,且安装内均安装有电池240,使得当其中一块电池240损耗或电力不足时,可应急使用另一块电池240,从而增加了用户使用耳机充电盒的便利性。另外,两块电池240分设于电池槽体210的两侧,该布局方式可以合理地减少电池240的占用空间。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可拆卸的前提,再考虑到拆卸与安装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本发明优选耳机收纳组件100与充电控制组件200磁吸连接。具体地,耳机收纳组件100具有第一磁吸件130,充电控制组件200具有第二磁吸件230,第一磁吸件130与第二磁吸件230对应设置。为了具有较好的磁吸效果,且为了保证装配的平整性,本发明将第一磁吸件130可安装于上壳120的底部,具体地,上壳12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凹槽,第一磁吸件130安装于凹槽内,为了保证第一磁吸件130的稳固性,本发明可以将第一磁吸件130粘贴于凹槽内,第一磁吸件130可以采用磁吸片,则当第一磁吸件130具有磁吸作用的同时还能减少第一磁吸件130的重量,以使第一磁吸件130稳固地粘贴于凹槽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磁吸件130与第二磁吸件230具有较好的磁吸效果,第一磁吸件130还可固定安装于上壳120的内部,如此上壳120可以对第一磁吸件130实现保护和以使得第一磁吸件130安装结构的稳定性较高。另外,在满足耳机充电盒的外部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的条件下,为了使得耳机充电盒的整体较为紧凑,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下壳220的顶端与电池槽体210的顶端平齐设置,此时,第二磁吸件230可安装于电池槽体210朝向上壳120的一侧,或者将第二磁吸件230安装于下壳220朝向上壳120的一侧。为了避免在较多的位置开设安装槽211,本发明优选将第二磁吸件230和电池240一起安装于电池槽体210内。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槽体210上开设有安装电池240的安装槽211,第二磁吸件230可同时安装于安装槽211内,且安装于安装槽211靠近第一磁吸件130的一侧,以保证第一磁吸件130和第二磁吸件230具有较好的磁吸效果。考虑到环保问题,耳机充电盒内的电池240为蓄电池,本发明为了能够给该电池240进行充电,电池240的底部具有第三电极,下壳220设置有与第三电极对应设置的第四电极,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下壳220的第四电极可连接至外部电源,外部电源为第四电极提供电流,进而通过第四电极与电池240的第三电极电连接,实现外部电源给电池240供电的效果。由于外部电源的电压与电池240的电压可能不同,需要经过复杂的变压等过程,因此需要电路板部件实现上述的复杂过程。本发明电池240的第三电极与下壳220的第四电极之间均连接至电路板,通过电路板实现二者之间的电连接效果。当然,下壳220的第四电极还可连接至外部的用电器,通过电池240的第三电极与下壳220的第四电极电连接,使得电池240可对用电器进行供电,实现电池240的放电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