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5735发布日期:2018-12-11 23:3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址技术被认为是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志。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分别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技术。这些多址技术都是利用正交的频域、时域或码域资源去区分不同的用户。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面向2020及未来的5g移动通信网络将面临更多的用户终端以及更高的数据速率等挑战。5g通信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mmtc)和超可靠与低时延(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需求。然而,利用目前的正交多址(orthogonalmultipleaccess,oma)很难满足这些需求,新的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在发送端,noma系统的多用户信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叠加发送,而在接收端,利用鲁棒的多用户检测算法可以有效译码多用户信息。理论上,无论对于上行多址还是下行多址,采用基于串行干扰抵消的多用户检测的noma系统都能够逼近多用户的信道容量。

但是现有的无线通信的传输仅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忽略了系统的安全性,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型多址接入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包括:

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

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

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址接入方法,包括:

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

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包括:

混沌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

加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模块,用于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

多址接入模块,用于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址接入系统,包括:

如上述所述的发送端和如上述所述的接收端,所述多址接入系统用于上行无线信道传输或下行广播信道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通过利用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由于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不收敛、对初值极为敏感、类宽带白色噪声、尖锐的自相关以及较低的互相关特性,故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址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的互相关特性;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址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6用户情况下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为8用户情况下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机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上行无线信道的多址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广播信道的一种多址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许多种非正交多址技术,这些技术的方案本质上在于发送端的设计不同,但是这些方案都具有统一的框架,发送端主要分为两部分操作:第一部分主要为比特级的操作,主要包括对用户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选择性的进行比特级交织或者加扰。第二部分主要为符号级的操作,主要包括生成调制符号序列及调制符号映射到资源块(resourceelement,re),其中调制符号序列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先进的调制方式、用户特定的符号级扩频、用户特定的符号级加扰、用户特定的符号级交织或者用户特定的稀疏图样矩阵(签名矩阵)。根据发送端的处理不同,对这些noma方案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扰码类noma、扩频类noma、编码类noma以及交织类noma。

其中,现有技术中主要应用的noma方案有稀疏码分多址(sparsecodemultipleaccess,scma)、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sharedaccess,musa)两种方案。稀疏码分多址(sparsecodemultipleaccess,scma)是一种基于稀疏码本的编码类非正交多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码域扩展和非正交叠加,实现同样资源数下容纳更多用户,使得在用户体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增加网络总体吞吐量。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sharedaccess,musa)技术是一种典型的符号级扩频类noma方案,该方案的关键部分在于发射端采用低相关性的符号级短扩频序列。目前musa扩频序列实部、虚部的产生均采用三元集合{-1,0,1},采用随机构造的方式生成复值的短扩频序列,具有相对较低的互相关特性。

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案中仅仅考虑到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没有顾及到系统的安全性。传统的伪随机序列采用m序列和gold序列。m序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伪随机序列,它是由具有线型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规律性强、有很好的自相关性和较好的互相关特性。但是,当多址系统中的用户数较多时,m序列的个数就不够使用。因此,提出通过m序列的优选对移位构成gold序列,使其产生的序列数多于m序列,gold码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具有三值自相关特性。理论分析表明,gold序列的个数虽然多于m序列的个数,依然不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同时随机接入。同时,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序列周期为2n-1,只需知道移位寄存器的n个初始状态,即可得到完整的序列,因此该序列的安全性较差。然而,相对传统的gold序列和m序列,混沌序列具有更加优异的特性,如宽频谱、非周期、类似噪声、较低的自相关、互相关和初值敏感性。针对上述问题,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址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101、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

102、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

103、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也可以是任意能够实现发送端功能的实体或虚拟设备,例如发送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主要应用于noma系统,配合noma系统中的接收端,完成多址接入。

在步骤101中,可以理解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把混沌序列应用于非正交多址加扰,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将上述混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也可称为csma(chaoticscramblingmultipleaccess)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是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可以理解的是,混沌序列具有宽频谱、非周期、类似噪声、良好的相关性和初值敏感性。这些良好的特性可以使发送的数据信息如同噪声一样杂乱无章,提升了系统的抗截获能力,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扰码序列是为了减少码间干扰和抖动,方便接收端的始终提取,同时还能起到加密的效果,故而利用混沌序列作为扰码序列,能够显著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步骤102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发送端主要进行了符号级操作,即最终目的需要生成用户的数据符号后再进行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调制。具体的,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101中生成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混沌加扰,从而得到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用公式可表示为:其中,表示点乘,即mi与si按照每个元素的对应位置相乘,l/log2(m)是扰码序列的长度,mi是第i个用户的已调符号,si是第i个用户的混沌扰码序列。

进一步的,在步骤103中,可以理解的是,发送端需要经过信号调制后才能发送给接收端,以使接收端进行解调解扰等操作完成多址接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sma方案能够和现有的ofdm技术完美兼容,故而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ofdm技术对信号进行调制,最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分别发射给接收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过程可应用于上行多址也可应用于下行多址,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方法及系统,通过利用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由于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不收敛、对初值极为敏感、类宽带白色噪声、尖锐的自相关以及较低的互相关特性,故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包括:

基于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和odfm调制,分别将每个用户的信号经过独立的上行无线信道发送给接收端,或

将每个用户加扰后的数据符号叠加后进行ofdm调制,并经过独立的下行广播信道发送给各个接收端。

由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中。

应用在上行系统时,发送端具体的需要对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和odfm调制,再将处理后的用户信号经过独立的上行无线信道发送给接收端。类似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以应用在下行系统中,具体的,应用在下行系统时,发送端在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后,会将各个用户加扰后的数据符号叠加,然后对叠加后的数据符号进行ofdm调制,最后经过独立的下行广播信道发送给各个接收用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递归方程式为:

其中,α是logistic参数,取值范围为(0,2],x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相应的,在所述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编码方式,对所述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的混沌映射存在如下几种形式:logistic映射、改进型logistic映射、cubic映射和tent映射等。这几种混沌映射都属于离散时间混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以logistic映射为例进行说明,典型的logistic映射方程定义为:

xk+1=f(xk)=λxk(1-xk),

其中,λ为logistic参数,它的取值范围为[0,4],x的取值范围是[0,1],这个映射方程是由虫口模型转化而来的。当0≤λ≤1时,映射趋于固定的平衡点0,当1≤λ≤3时,映射趋于平衡点(λ-1)/2;当时,不再稳定但也没有趋于混沌;当λ继续增大时,在(3.5699456,4)范围内时,存在无限周期,此时对于几乎所有的初始值,都能产生有界且非周期的混沌序列,且λ越接近4时,混沌特性越明显。

在上述典型logistic映射方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对其进行改进,得到本发明实施例的递归方程式:

其中,α是logistic参数,取值范围为(0,2],x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映射随着α的变化,其最终的状态也是变化的。该递归方程式的相关特性和频谱特性等要明显优于典型的logistic映射。

并且,优选的,当α=2时,方程能映射到整个[-1,1]区间上,称该映射为满映射,此时随机性最高,那么α=2时的方程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最优选的混沌序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的互相关特性,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沌序列对初值极其敏感,并且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这些优良的特性决定了混沌序列能够提高noma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所述基于预设的编码方式,对所述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码率的前向纠错码,对所述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每个用户编码后的比特。

由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sma系统,通过利用混沌序列作为扰码序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加扰前,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编码。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提供了一种前向纠错码(forwarderrorcorrection,fec)的方式进行编码,典型的编码方式例如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

具体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上行的csma方案映射k个用户的数据到一个资源粒子上,因此,用户的过载率为k。第i个用户的信息比特被一个码率为r的fec编码器进行编码,其中j是信息位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具体包括:

将所述每个用户编码后的比特映射为每个用户的复符号信息;

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分别对所述每个用户的复符号信息进行对应加扰,以得到所述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由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编码后再进行加扰,并最终需要得到每个用户的数据符号。

具体过程为:根据m级正交幅度调制星座集的映射规则,将编码后的比特被映射成复符号信息其中,l表示编码后的数据长度,m是qam星座集的大小,例如,对于16qam而言m=16。第i个用户的已调符号mi按照用户特定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假设第i个用户的混沌扰码序列是其中,l/log2(m)是混沌扰码序列的长度。通过加扰后,第i个用户的数据符号其中,表示点乘,即mi与si按照每个元素的对应位置相乘。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址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401、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

402、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端,也可以是任意能够实现接收端功能的实体或虚拟设备,例如接收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主要应用于noma系统,配合noma系统中的发送端,完成多址接入。

在步骤401中,可以理解的是,接收端将发送端发送的用户信号进行接收,一般的,接收到的会是一个叠加信号,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hk为第k个用户的信道响应;n为零均值、方差为σ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gaussianwhitenoise,awgn)。

在步骤402中,对于步骤401中的用户叠加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接收端需要检测该信号,并分离出每个用户的发送信号,才能对每个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以完成多址接入。而实现该过程的主要方式即为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通过上述技术能够完成多址接入,识别出每个用户各自对应的发送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方法,通过利用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由于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不收敛、对初值极为敏感、类宽带白色噪声、尖锐的自相关以及较低的互相关特性,故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具体包括: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法,对所述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以分离出每个用户的发送信号;

基于干扰消除算法或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对所述每个用户的发送信号进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由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meansquareerror,mmse)是线性接收机并且是信息无损的,故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也利用了低复杂度的mmse接收机进行多用户检测。与此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两种干扰消除方式,第一种方式为利用干扰消除(interferencecancellation,ic)算法,由于ic算法实现了互信息的链式法则,可以逼近用户上行链路总速率。因此基于mmse-ic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被用来分离多个用户的叠加信息。由互信息的链式法则可知,在计算下一个用户的时候,前一个用户的信息是完全已知的。所以在采用ic消除技术时,尽可能的保证前一个用户信息的可靠性即可实现。第二种方式为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pic)算法,可以理解的是,由于mmse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出每个用户的发送信号,故而可以直接使用pic算法,对于译码正确的多个用户一起做干扰消除,从而缩短干扰消除的处理时间。

进一步的,区别于现有技术,传统的scma以及musa等方案,其扩频因子大于1,一般仿真假设中采用的扩频因子典型值为4,通过特定的签名(扩频)矩阵区分不同的用户。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sma的扩频因子可以视为1,其主要通过每个用户特定的混沌扰码去区分不同的用户,同时由于csma的扩频因子较小,因此,在相同的频谱效率下,csma方案对应的码率较低,可以充分利用编码增益。

为了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方法和系统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链路级仿真。

基本的仿真条件为采用抽头延时线(tappeddelayline,tdl)c模型的衰落信道,其中时延扩展为1000ns,简称tdl-c-1000信道,编码方式采用5g协议中的ldpc,采用1t2r的天线配置,载频为2ghz,子载波间隔为15khz,系统带宽为10mhz,fft长度为1024,非正交多址的调制方式均为qpsk调制。对比的现有技术分别为scma方案和musa方案。其中,scma方案采用华为提供的4点码本,接收机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passingalgorithm,mpa),迭代次数设置为6次,musa扩频序列每一元素的实部、虚部都随机取值于一个简单的三元集合{-1,0,1},接收机采用mmse-sic算法,scma与musa扩频长度均为4。所有方案的信息位长度为216比特,占用6个物理资源块。

为了保证相同的频谱效率,对于6用户noma和oma方案,csma采用码率为0.125的ldpc,scma与musa采用的编码码率为0.5,oma采用qpsk调制,码率为0.75,对于8用户noma和oma方案,csma采用码率为0.125的ldpc,scma与musa采用的编码码率为0.5,oma采用的调制方式为16qam调制,编码码率为0.5。

图5为6用户情况下仿真结果示意图,图6为8用户情况下仿真结果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6用户情况下,误块率(blockerrorrate,bler)为0.1时,csma优于scma约1.4db,优于musa约1.66db,优于oma约3.28db。从图3可以看出,在8用户情况下,bler=0.1时,csma优于scma约1.26db,优于musa约1.63db,优于oma约3.09db。仿真结果可以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方法和系统,在增强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结构图,如图7所示,所述发送端包括:混沌序列生成模块701、加扰模块702以及发送模块703,其中:

混沌序列生成模块701用于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

加扰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模块703用于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具体的如何通过混沌序列生成模块701、加扰模块702以及发送模块703实现多址接入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多址接入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机的结构框图,参照图8,所述发送机,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预设混沌序列作为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其中,所述混沌序列通过预设的递归方程式生成;基于所述每个用户的扰码序列,对每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加扰;将加扰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以供所述接收端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结构图,如图9所示,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模块901以及多址接入模块902,其中: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

多址接入模块902用于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具体的如何通过接收模块901以及多址接入模块902实现多址接入可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多址接入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0,所述发送机,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020、存储器(memory)1030和总线1040,其中,处理器1010,通信接口1020,存储器1030通过总线10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010可以调用存储器10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用户的信号;对所有用户的叠加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以完成多址接入。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上行无线信道的多址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系统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csma系统,主要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两个部分,其中,发送端部分主要包括编码、qam调制、混沌加扰、ofdm调制以及衰落信道过程,对于每个用户均是采用该流程进行处理,其中ofdm调制包括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和添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接收端主要包括ofdm解调、mmse-pic、解扰、对数似然比以及译码,从而得到最后的解码信号,并通过译码器反馈回下一次mmse-pic过程,其中ofdm解调包括去除cp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广播信道的一种多址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与上行多址接入的原理类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址接入系统还可应用于下行广播信道,应用于下行广播信道与上行无线信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送端对每个用户的信息分别先进行编码、qam调制、混沌加扰,然后多个用户的信息进行叠加,在通过ofdm调制以及过无线衰落信道,其中每个用户的信道是互相独立的。在接收端,每个用户分别独立进行ofdm解调、noma多用户检测、qam解调以及译码,从而得到各个用户的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