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0203发布日期:2018-10-19 19:4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二维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移动支付近场支付的场景中,二维码扫描的交互方式尤为突出,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使用二维码。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二维码的传输安全提出了更苛刻的挑战,如二维码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盗拍或传屏,那么合法用户的账户资金或个人隐私数据就会受到威胁。

中国专利ZL201721026142.0公开(公告日2018.02.27)了一种可隐形二维码标识,该专利是采用电致变色器件在不同电压下分别调整二维码显示色与基底颜色,当二维码表现为与基底相近的颜色,此时扫描不出二维码,实现二维码的隐身功能;当转换偏压到另一个状态时,器件颜色发生变化,显现出二维码,便可进行正常扫描,实现二维码的显示与隐藏的可操控性,从而防止二维码信息泄露。上述专利虽然实现将二维码进行隐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的显示出二维码,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但是需要通过控制电压来实现二维码的隐形,智能终端(手机、POS机等)的供电一般都是恒定电压,上述专利不便于在智能终端设备中普及推广使用。

二维码的最大安全隐患应该是在传输过程中的漏洞,如何保证扫码支付过程中二维码信息生成、传输、解析的安全才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二维码信息在传输环节存在被盗拍或传屏的可能性等问题,也解决二维码传输速度和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二维码发码服务器、智能终端、收验码终端;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下发密钥s至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和所述收验码终端;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负责布置业务系统,用于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通过互联网下发至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的系统类型为安卓系统和/或苹果系统,包含二维码获取单元和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所述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用于将二维码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所述收验码终端包含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和二维码传输单元,所述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用于将无线数据信息转换为二维码,并通过互联网上传二维码至所述中心服务器;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和验证所述收验码终端上传的二维码,并生成用户的交易信息。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的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包含第一蓝牙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一红外模块、第一声波模块,用于将二维码转换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的无线数字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按照转换后的信号类型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传输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分别为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所述蓝牙链路A传输加密的二维码数据信息,所述声波链路B传输随机密钥s1。

优选地,所述收验码终端的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包含第二蓝牙模块、第二WiFi模块、第二红外模块、第二声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的无线数字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转换为二维码。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方法,步骤如下:

S1:中心服务器分别下发密钥s至二维码发码服务器和收验码终端;

S2: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获取所述密钥s,生成二维码a,并下发至智能终端;

S3:所述智能终端获取所述二维码a,同时生成随机密钥s1,将所述随机密钥s1加密所述二维码a,从而获得二维码b;

S4: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第一蓝牙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一红外模块将所述二维码b转换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按照转换后的信号类型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传输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

S5:收验码终端接收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第二蓝牙模块、第二WiFi模块、第二红外模块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转换为二维码b;

S6:所述收验码终端通过超声波麦克风模块接收获取所述随机密钥s1,并使用随机密钥s1对所述二维码b进行解密,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二维码a;

S7:所述收验码终端使用从所述中心服务器获取的密钥s对所述二维码a进行解密,通过互联网将解密后的所述二维码a上传至所述中心服务器,验证成功后生成用户的交易信息。

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分别为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所述蓝牙链路A传输加密的二维码数据信息,所述声波链路B传输随机密钥s1。

优选地,所述随机密钥s1为动态密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二维码传输的过程为非可视化,避免了像传统的二维码传输方式容易被盗拍或传屏的可能,免除了对焦和识别过程对光线和距离要求较高等障碍,提升二维码信息的传输安全性,保障用户隐私。

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方法,采用蓝牙传输和声波传输双链路,其中蓝牙链路A传输数据量较大的二维码数据信息,而声波链路B传播数据量较小的随机密钥s1;蓝牙链路A基于点对点链接链路,防止数据被盗取;声波链路B由于传输的只是随机密钥s1,即使随机密钥s1被截获也无意义;假设当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的数据都被截取时,黑客还需要知道真正的加解密算法才可以把二维码数据信息解密出来,才能还原为二维码a;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双链路传输与动态密钥配合,可有效防止数据被盗取和被破解的风险,提高二维码信息传输速度和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系统(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二维码发码服务器、智能终端、收验码终端;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下发密钥s至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和所述收验码终端;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负责布置业务系统,用于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通过互联网下发至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的系统类型为安卓系统和/或苹果系统,包含二维码获取单元和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所述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用于将二维码转换为无线数字信号;所述收验码终端包含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和二维码传输单元,所述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用于将无线数据信息转换为二维码,并通过互联网上传二维码至所述中心服务器;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和验证所述收验码终端上传的二维码,并生成用户的交易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的二维码无线发送单元包含第一蓝牙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一红外模块、第一声波模块,用于将二维码转换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的无线数字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按照转换后的信号类型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传输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蓝牙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分别为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所述蓝牙链路A传输加密的二维码数据信息,所述声波链路B传输随机密钥s1。

所述收验码终端的二维码无线接收单元包含第二蓝牙模块、第二WiFi模块、第二红外模块、第二声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的无线数字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转换为二维码。

为了更具体更清楚的解释,本实施例还提供基于二维码的非可视安全传输方法(参见图2),步骤如下:

S1:中心服务器分别下发密钥s至二维码发码服务器和收验码终端;

S2:所述二维码发码服务器获取所述密钥s,生成二维码a,并下发至智能终端;

S3:所述智能终端获取所述二维码a,同时生成随机密钥s1,将所述随机密钥s1加密所述二维码a,从而获得二维码b;

S4: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第一蓝牙模块、第一WiFi模块、第一红外模块将所述二维码b转换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按照转换后的信号类型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传输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

S5:收验码终端接收所述蓝牙信号、所述WiFi信号、所述红外信号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并通过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块第二蓝牙模块、第二WiFi模块、第二红外模块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转换为二维码b;

S6:所述收验码终端通过超声波麦克风模块接收获取所述随机密钥s1,并使用随机密钥s1对所述二维码b进行解密,解密成功后得到所述二维码a;

S7:所述收验码终端使用从所述中心服务器获取的密钥s对所述二维码a进行解密,通过互联网将解密后的所述二维码a上传至所述中心服务器,验证成功后生成用户的交易信息。

具体的,所述蓝牙模块和声波模块的双物理链路分别为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所述蓝牙链路A传输加密的二维码数据信息,所述声波链路B传输随机密钥s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随机密钥s1为动态密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二维码传输的过程为非可视化,也可以说是隐形的,避免了二维码被盗拍或传屏的可能性,免除了对焦和识别过程对光线和距离要求较高等障碍;此外,本实施例采用蓝牙传输和声波传输双链路技术,蓝牙链路A基于点对点链接链路,防止数据被盗取;声波链路B由于传输的只是随机密钥s1,即使随机密钥s1被截获也无意义;假设当蓝牙链路A和声波链路B的数据都被截取时,黑客还需要知道真正的加解密算法才可以把二维码数据信息解密出来,才能还原为二维码a;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双链路传输与动态密钥配合,可有效防止数据被盗取和被破解的风险,所以,本实施例不但提高二维码信息传输速度,更重要是解决二维码传输的安全性问题,保障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