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465发布日期:2019-01-16 06:4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围壁,所述围壁将所述后腔分隔成相互空气连通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围壁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盖设透气隔离件,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所述从而形成虚拟声腔(dbass空间)以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

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所述围壁为一圈宽度0.5mm的热熔台阶,为避免热熔固定透气隔离件时烫伤上盖装配特征结构,需要留出至少0.2mm宽度的避让空间,然后再将透气隔离件热熔在围壁上。该结构不能有效对后腔体积充分利用,限制其低频声学性能的改进。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声学性能优且可靠性好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件以及围壁;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围壁由所述下盖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上盖的对应所述围壁部分的边缘抵接于所述围壁且与所述围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围壁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透气隔离件贴设固定于所述围壁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且将所述第二后腔分隔为相互空气连通的第二声腔和第二辅助腔,所述第二声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后腔连通,所述第二辅助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辅助腔内。

优选的,所述上盖设有贯穿其上的灌粉孔,所述灌粉孔与所述第二辅助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件通过热熔方式固定于所述围壁。

优选的,所述围壁的高度为0.8mm~1mm。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高为0.4mm~0.5mm。

优选的,所述发声单体具有振膜,所述前腔形成在所述振膜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第一后腔形成在所述振膜与所述下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盖包括正对所述振膜的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朝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前腔包括所述顶壁与所述振膜围成的前声腔和开设于所述侧壁且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的出音口。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扬声器箱在所述下盖形成所述围壁,同时将上盖的对应该围壁部分的边缘抵接于该围壁并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成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将所述透气隔离件贴设在所述围壁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并将所述第二后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二声腔和第二辅助腔,所述围壁设贯穿其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声腔和第一后腔,所述第二辅助腔内填充吸音颗粒形成dbass虚拟声腔,有效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因所述围壁形成于下盖,并与上盖抵接形成第二后腔,省去了原有上盖的热熔台阶,无需对热熔贴设所述透气隔离件进行让位,可调整所述透气隔离件的面积和第二辅助腔的体积,将所述围壁对应所述上盖的所述部分作为第二辅助腔,极大程度提高了充当虚拟声腔的第二辅助腔的体积,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壳体1、发声单体2、围壁3及透气隔离件4。

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壳体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比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下盖11、与所述下盖11盖合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上盖12。

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且所述发声单体2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5和后腔6。

具体的,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围成所述前腔5,用于发声;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及所述下盖11共同围成所述后腔6,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上盖12设有贯穿共上的灌粉孔121。

所述围壁3由所述下盖11向所述上盖12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上盖12的对应所述围壁11部分的边缘抵接于所述围壁3且与所述围壁3共同将所述后腔6分隔为第一后腔61和第二后腔6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2具有振膜21,所述前腔5形成在所述振膜21与所述上盖12之间,所述第一后腔61形成在所述振膜21与所述下盖11之间。

具体的,所述上盖12包括正对所述振膜21的顶壁122以及自所述顶壁122朝所述下盖11方向延伸的侧壁123;所述前腔5包括由所述顶壁122与所述振膜21围成的前声腔51和开设于所述侧壁123且将所述前声腔51与外界连通的出音口52,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灌粉孔121开设于所述顶壁122。

所述围壁3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31,所述第一后腔61通过所述通孔31与所述第二后腔62连通。所述发声单体2位于所述第一后腔61内。

所述透气隔离件4贴设固定于所述围壁3的靠近所述上盖12的一端且将所述第二后腔62分隔为相互空气连通的第二声腔621和第二辅助腔622。即所述围壁3、所述下盖11和所透气隔离件4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声腔621;所述透气隔离件4与所述上盖12共同围成所述第二辅助腔622。

所述第二声腔621通过所述通孔31与所述第一后腔61连通;而所述第二声腔621与所述第二辅助腔622通过透气隔离件形成空气连通。

所述第二辅助腔622内填充吸音颗粒(图未示),所述透气隔离件4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辅助腔622内,从而形成dbass虚拟声腔,用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2上开设的所述灌粉孔121与所述第二辅助腔622连通,所述吸音颗粒由所述灌粉孔121灌入。

所述透气隔离件4与所述围壁3的固定方式不限,可为贴设,注塑成型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隔离件4通过热熔方式固定于所述围壁3。

因所述上盖12需要固定发声单体2,形成导声通道(未标号)等,共并非平板结构,而所述下盖11为一平板状结构,当在所述下盖11上形成所述围壁3时,无需在热熔时对其它结构让位,因此,该围壁3围成的体积大小可极大化设置,以增加后续形成的第二辅助腔622的体积。而且无需在热熔时对其它结构让位则避免了热熔时损坏其它结构,可靠性好。

同时,因所述围壁3无需让位设计,因此所述围壁3的高度可相对降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壁3的高度为0.8mm~1mm。而形成于所述围壁3所述通孔31的孔高为0.4mm~0.5mm。所述第二后腔62的体积一定时,当所述围壁3的高度降低时,即相当于减小了所述第二声腔621的体积,以增加所述第二辅助腔622的体积,进一步有效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当然,上述尺寸不限于此。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扬声器箱在所述下盖形成所述围壁,同时将上盖的对应该围壁部分的边缘抵接于该围壁并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成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将所述透气隔离件贴设在所述围壁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并将所述第二后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二声腔和第二辅助腔,所述围壁设贯穿其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声腔和第一后腔,所述第二辅助腔内填充吸音颗粒形成dbass虚拟声腔,有效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因所述围壁形成于下盖,并与上盖抵接形成第二后腔,省去了原有上盖的热熔台阶,无需对热熔贴设所述透气隔离件进行让位,可调整所述透气隔离件的面积和第二辅助腔的体积,将所述围壁对应所述上盖的所述部分作为第二辅助腔,极大程度提高了充当虚拟声腔的第二辅助腔的体积,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