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22760发布日期:2019-12-04 00:4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网络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the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的第一阶段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完成。从标准制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5g系统致力于研究更高速率(gbps)、巨量链接(1m/km2)、超低时延(1ms)、更高的可靠性、百倍的能量效率提升等技术指标以支撑新的需求变化。

5g的第一阶段为保证覆盖引入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slot-basedaggregation)和免调度的时隙重复(slot-basedrepetitions),是指终端利用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并且tb在每个时隙上有相同的时域资源分配。目前可聚合或者可重复的时隙长度为1/2/4/8。到了5g的第二阶段为了支持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传输的特征,完成在较短传输时间内传输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需要对基于动态调度的上行聚合传输和免调度的上行重复传输进行增强,所以引入基于微时隙粒度的聚合或者重复传输。即终端在一个时隙内多个时域连续的微时隙上重复发送tb,每个微时隙的时域持续长度相同。

目前关于上行数据的重复发送,仅制定了在不同时隙的相应时域符号重复发送的方案,在单个时隙内重复发送的方案则有较大限制,当传输机会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发生冲突时,整个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全都会被丢弃,这无疑是对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关技术中iab架构中的iab的接入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传输机会to(transmissionoccasion);

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其中,第一传输类型为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第二传输类型为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基于确定的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传输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传输接收模块,用于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其中,第一传输类型为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第二传输类型为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重复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重复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传输机会to;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从而实现了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且避免了存在冲突时直接丢弃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节约了网络资源,保证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重复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重复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可选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无论是动态调度的微时隙聚合(mini-slotbasedaggregation)还是免调度的微时隙重复(mini-slotbasedrepetitions)来说,当传输机会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发生碰撞时,该传输机会是丢掉还是保留,以及如何确定重复传输机会的资源配置。以及因为与子帧结构的传输方向碰撞,基站可能延后配置多个传输机会,甚至配置在不同时隙上时,正如前面所列,5g系统支持对时延要求比较苛刻的业务,如何保证终端在一定时延内完成上行数据多次重复发送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传输机会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发生碰撞,也可称之为传输机会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发生冲突;上行数据具体可以包括tb、pusch等等,自终端发送给基站的数据,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均可以视为上行数据。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请参考图1,该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s101、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传输机会to;

s102、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从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开始传输。配置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可以包括上行u、下行d以及灵活配置的f方向;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所匹配的传输方向应当是u,也就是说,当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u时,上行数据的传输机会to就不与之冲突,而如果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d,那么就肯定与之冲突;如果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f,那么则根据当前的传输情况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从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开始传输可以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冗余版本索引rv(redundancyversion)index=0的上行数据从时域最早to开始进行重复传输;一般而言,最早可以传输上行数据的to,所对应的rvindex应当是为0,这是服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约定,从其规则。当同一个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rvindex为0的个数包括两个或者以上时,可以以第一个rvindex为0为准,或者任意一个rvindex为0为准。

或,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与最早to时域对应的上行数据从时域最早to开始重复传输。除了rv=0的参考之外,还可以以未发生冲突的时域最早的to开始,将该to对应的上行数据作为起始进行传输;这种情况下,该上行数据起始传输的rvindex则不一定是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包括:

各to中,所有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均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这是表示,该时域最早的to,是该to内所有的时域符号,均不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冲突的,假如,该to内包含2个时域符号,那么这两个时域符号均不与配置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冲突,比如说,对应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应当是uu,或者是fu。

或,各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此时的时域最早to,则表示的是,只要该to内的时域符号中,存在不冲突的时域符号,那么就可以认为,该to是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

在一些实施例中,帧结构可以从以下方式中至少之一获得:

检测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时隙格式指示域;

检测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配置的时隙格式指示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包括:当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时,则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由于该to中至少有一个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而其他符号则可能冲突,为了保证上行数据的正常传输,则对to中未发生冲突的时域符号进行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可以包括:

通过rrc配置的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参数中的调制阶数不变,并根据to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码率,按照新码率执行速率匹配;或,

计算得到新的调制阶数和码率进行上行传输,并将计算得到的调制阶数信息上报给基站,然后根据调制阶数和to中剩余的可用资源计算得到码率;或,

根据可用资源计算得出新的调制阶数,并根据码率和新的调制阶数直接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

通过检测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其中,dci是基站侧新增的关于上行数据重复传输的检测手段,终端可以通过检测该dci,来确定当前to的使用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包括:

通过检测dci,获取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

调整指示的to的传输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to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时域资源,

频域资源,

rrc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k,

toindex,

mcs,

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将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不计入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并在延后配置的to上继续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这是表示,不在冲突的to上传输上行数据,直接在延后的时域符号上配置不冲突的to来进行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包括:根据预配置的冗余to,将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所对应的上行数据,延后到冗余to上进行重复传输。这是表示,在基站为终端配置to时,直接以终端所需的重复次数再加上一定的冗余配置量,来实现上行信号重复传输的灵活调整,例如,当终端所需重复传输次数为4次时,基站配置给终端的to数量则可以为5个,这样在前4个to中,出现一个冲突时,仍然可以通过冗余的to凑足4个可用to来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包括:根据预配置的不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将上行数据通过to进行重复传输。这是表示,在配置to时就直接以预配置的方式,跳过那些会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符号,而直接在不冲突的时域符号上进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时间窗,通过时间窗判断延后的to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设置时间窗是为了保证时延,由于5g业务中,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对时延要求很高,如果发生冲突的to对应的上行数据均往后延,可能会超出时延要求,从而导致urllc业务的问题,因此,设置时间窗来监测上行数据重复传输的次数,是否超出预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窗与终端、基站处理处理时间之和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根据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而有所区别,比如说,对于urllc业务而言,预设阈值的大小可以为1ms。当然,本实施例仅仅对该预设阈值列举一个可能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该预设阈值可以是相应的业务类型中的合理时长,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时间窗判断延后的to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首次传输开始到延后的to的持续时长与时间窗进行比对,当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时间窗时,延后的to则可以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或者,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检测到dci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最后一个符号到延后的to的持续时长与时间窗进行比对,当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时间窗时,延后的to则可以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

根据基站的指示,确定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次数。此时则是直接接收基站的指示,来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例如基站根据上行数据的时延,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为2次,那么终端侧则根据基站的指示,在未发生冲突的to上重复传输上行数据两次,即便设定的次数为4次,仍然执行基站所指示的2次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基站的指示,确定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次数可以包括:

根据时延目标值,判断各to能否发送上行数据,并确定实际重复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帧结构传输方向包括下行d、上行u以及灵活配置f;当帧结构传输方向指示为n个连续f,且n个连续f之前相邻的符号传输方向为d时,n个f中,从第m个f对应的时域符号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其中m≤n,且n个连续f中的前n-m个f作为保护间隔。由于下行数据在d中发送,而根据下行数据类型的不同,其往往可能占用的处理时长并不仅仅是下行数据的时域符号,而需要后续的一定时间,那么此时f是不宜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为了保证下行数据处理,将该连续n个f中,第m个f开始可以作为上行数据传输的ot,前n-m个f则作为下行数据的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d对应的时域符号传输的下行数据所需处理时长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m<n。其中,该下行数据通常是,dci、半静态配置的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者是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通过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传输机会to;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从而实现了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且避免了存在冲突时直接丢弃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节约了网络资源,保证了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请参考图2,该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s201、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s202、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当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包括:通过rrc配置的mcs参数中的调制阶数不变,并根据to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码率,按照新码率执行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通过配置dci指示终端to的使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配置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包括:

通过dci,重置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将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不计入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并对to延后配置,通过延后配置的to上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通过预配置的冗余to,接收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所对应的上行数据;

通过预配置的不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通知终端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终端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包括:

根据时延目标值,判断各to能否发送上行数据,并确定实际重复次数。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根据5g第一阶段标准的规定,对某个tb来说,终端第一次发送只能在rv=0对应的时域位置上。以下都是以重复次数k=4来举例说明。

rvpattern={0231},如图3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2,3,1时,并且to#1所在的时域符号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需要递延到可以传输pusch的to上,并且rvindex=0也随着一起顺延到该to上。即to#1上的rvindex=0顺延到to#2上。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to#2上开始首次传输。

rvpattern={0303},如图4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3,0,3时,并且to#1~to#3所在的时域符号都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需要把to#1对应的rvindex=0顺延到to#4上。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to#4上rv=0上开始首次传输。

rvpattern={0303},如图5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3,0,3时,并且to#1所在的时域符号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需要把to#1对应的rvindex=0顺延到to#2上。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to#2上rv=0上开始首次传输。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在5g第二阶段标准研究过程中,如果要对第一阶段进行增强,为了保证终端能够灵活发送某个tb,所以不再限定终端第一次发送必须在rv=0对应的时域位置上。以下都是以重复次数k=4来举例说明。

rvpattern={0231},如图6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2,3,1时,并且to#1所在的时域符号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可以传输pusch的to上。即终端发送tb是在to#2上rvindex=2上开始首次传输。

rvpattern={0303},如图7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3,0,3时,并且to#1~to#3所在的时域符号都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to#4上rv=3上开始首次传输。

rvpattern={0303},如图8所示,当to#1~to#4分别对应rvindex=0,3,0,3时,并且to#1所在的时域符号与dynamicsfi碰撞,那么终端发送tb是在to#2上rv=3上开始首次传输。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gnb与ue约定上行免调度ulgrant-free传输中某次repetition与动态sfi发生冲突,该次repetition时域上所在to进行速率匹配,按照该次repetitionto可用的符号重新进行速率匹配(该次repetitionto可用的符号定义为与动态sfi中没有传输方向冲突的符号),由于缺少dci信令指示速率匹配后的相应参数(如调节阶数和码率等),gnb和ue之间需要明确一个执行速率匹配的准则以避免基站侧与用户侧理解不一致,造成解码错误。gnb和ue之间执行速率匹配的准则如下述选择方式至少之一:

(1)上行免调度传输中所有与动态sfi发生冲突的重复传输to都执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的原则为保持rrc配置mcs参数中的调制阶数不变,用户和基站都根据发生碰撞的某次重复传输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码率,用户按照新码率执行速率匹配。

(2)上行免调度传输中所有与动态sfi发生冲突的重复传输to都执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的原则是允许ue改变rrc配置的mcs参数的调制阶数和码率,ue按照计算得到新的调制阶数和码率进行上行传输,同时用户将计算得到的调制阶数信息上报给基站,基站根据ue上报的调制阶数和该次to中剩余的可用资源计算得到码率进行数据解调。

其中,用户上报调制阶数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一:利用pucch信道。基站通过rrc或者dci来配置grant-freepusch资源时,也会配置pucch资源。那么用户调整mcs后,在该to对应的免调度资源上传输数据,在pucch上发送mcs信息。进一步,rrc配置nbitmcs对应关系,比如2bit。用01表示qpsk。那么当终端调整mcs为qpsk时,pucch承载01这2bit,就表示qpsk。即利用免调度资源之外的资源通知。

方式二:利用pusch信道。基站和终端提前约定好用哪个rbindex发送mcs,并且约定好发送mcs使用固定的调制阶数和码率。例如用低索引rb和qpsk+1/2码率。比如分配给pusch的频域资源是rb1~rb10,那么用rb1发送mcs信息。那么基站知道有部分资源与sfi碰撞了,就会先解rb1来先获得mcs,进而解码解调pusch数据信息。

(3)上行免调度传输中所有与动态sfi发生冲突的重复传输to都执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的原则为保持rrc配置的mcs参数的码率不变,ue和基站都根据当前该次repetitionto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调制阶数,用户根据码率和新的调制阶数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基站按照该码率和新的调制阶数进行数据解调。即终端不上报新的调制阶数。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引入一个新的dci来指示如何使用该资源。新的dci的功能是重置ul免调度传输配置的一些参数,ue收到该dci只改变指示to的传输参数,对于没有指示的to,ue还按照原先方式(半静态配置)继续传输。新的dci需要用一个新的rnti加扰,用于区分该dci与其他用于调度数据传输的dci以及其他用于激活或者去激活的dci,新dci重置ul免调度传输配置的参数至少包含如下参数之一:

·时域资源,

·频域资源,

·rrc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k,

·toindex,

·mcs,

·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次数),

具体的,基于新的dci,其对to的指示可以以以下方式中的任一进行:

(1)不新引入的dci重置rrc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k,基站根据当前的帧结构,给ue指示ul免调度传输与帧结构发生碰撞to的index,以及相应碰撞to中时频域资源以及mcs,ue根据dci中指示信息,按照指示信息传输相应的to。该dci重置的参数生效时间可以由1bit来指示,0表示该dci重置的参数只生效一次(针对本次重置),1表示该dci重置的参数生效多次,一直到基站给ue重新配置ul免调度的资源或者sfi再次改变。

可选的,考虑到频域资源指示的开销,该dci可以不包含频域资源指示域,也就是不重置频域资源,频域资源的大小还是按照该dci重置前的配置。

(2)允许新引入的dci重置rrc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k,dci中需要指示新的重复传输次数k以及相应传输次数对应的toindex,并指示相应toindex的时频域资源以及mcs,ue根据dci中指示信息,按照指示信息传输相应的to。该dci重置的参数生效时间可以由1bit来指示,0表示该dci重置的参数只生效一次(针对本次重置),1表示该dci重置的参数生效多次,一直到基站给ue重新配置ul免调度的资源或者sfi再次改变。

可选的,考虑到频域资源指示的开销,该dci可以不包含频域资源指示域,也就是不重置频域资源,频域资源的大小还是按照该dci重置前的配置。

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ulgrant-free传输中,为了提高可靠性,gnb会给一个业务包配置多次重复传输,ue在重复传输时某次repetition与动态sfi发生碰撞,只要某次repetitionto中并非所有的符号都与动态sfi发生冲突,那么ue不丢掉该次repetition传输,只是打掉相应碰撞的符号,传输没有碰撞的符号上的数据。

进一步,基站在该免调度传输周期内最后一个to所在时域位置的后面符号或者时隙上使用可用的资源去重传因碰撞打掉的ul数据。

第八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当某个to所在的时域位置内只要有一个符号的传输方向与半静态sfi碰撞,那么该to就不计入重复次数,基站会延后配置该to。

但是对时延要求比较苛刻的业务例如urllc,会要求tb从到达到所有重复发送完不能超过1ms时延。对于延后发送的to,终端如何在不超过时延前提下,完成多次重复发送,可能方式如下:

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时间窗t,终端根据时间窗t去判断实际传输to和次数。

可选的,如图9所示,t大小是指终端检测到动态调度dci所在coreset的最后一个符号到能支持的最大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数据发送时域持续长度的时间间隔t2。其中,t2和终端、基站处理时间t1+t3之和不超过例如1ms时延要求。

进一步地,终端判断to#n持续时间小于等于t2,那么终端就可以在to#n上发送上行数据。当终端判断to#n持续时间大于t2,那么终端就不可以在to#n上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的,to#n,n可以是[1,k]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其中k是高层配置或者dci通知的重复次数。

如图9示意给出1ms时延包括的各个时间段的分解。其中t1+t2+t3的时延为1ms。t1是终端处理上行数据+子帧对齐+发送sr+基站处理sr这段总时间;t2是终端检测到dci所在coreset最后一个符号+终端解调dci、准备pusch+重复发送pusch的时域持续时间,这段总时间为t2;t3是基站解调pusch数据、判断是ack/nack这段总时间。

那么对于dci调度的聚合传输pusch来说,rrc或者dci通知重复发送次数k=4。如图10所示,四个to的时域位置没有分配在同一个slot内。因为slotn+1上符号#0和#1的传输方向是d,所以将to#4延后配置到符号#2和#3上。

结合图9所示的时延示意图,终端根据t2时间大小,判断出如果在图10to#4上发送pusch,那么会超过t2。所以终端不会在to#4上发送pusch的第4次重复。

也可以是,终端判断出如果在图10to#4上发送pusch不会超过t2门限,所以终端会在to#4上发送pusch的第4次重复。

假定终端最终判断只能重复发送3次pusch,所以上面表述的“能支持的最大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数据发送时域持续长度”就是指从to#1首次发送到to#3结束重复发送的实际3次重复发送数据的时域持续长度。

第九实施例

对于上行免调度重复传输pusch技术中,如图11所示,t大小是指从终端首次传输pusch开始到能支持的最大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数据发送时域持续长度的时间间隔t2。其中,t2和终端、基站处理时间t1+t3之和不超过例如1ms时延要求。

如图11示意给出1ms时延包括的各个时间段的分解。其中t1+t2+t3的时延为1ms。t1是终端处理上行数据+子帧对齐的时间;t2是终端重复发送pusch的时域持续时间;t3是基站解调pusch数据、判断是ack/nack这段总时间。

那么对于免调度的重复传输pusch来说,rrc或者dci通知重复发送次数k=4。如图12所示,四个to的时域位置没有分配在同一个slot内。因为slotn+1上动态sfi指示符号#0和#1的传输方向是d和f,所以将to#3延后配置到符号#2和#3上,to#4延后配置到符号#4和#5上。

结合图11所示的时延示意图,终端根据t2时间大小,判断出如果在图12to#3和to#4上发送pusch,那么会超过t2。所以终端不会在to#3和to#4上发送pusch的第4次重复。

也可以是,终端判断出如果在图12to#3和to#4上发送pusch不会超过t2门限,所以终端会在to#3和to#4上发送pusch的第4次重复。

假定终端最终判断只能重复发送2次pusch,所以上面表述的“能支持的最大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数据发送时域持续长度”就是指从to#1首次发送到to#2结束重复发送的实际2次重复发送数据的时域持续长度。

第十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对于延后发送的to,终端如何在不超过时延前提下,完成多次重复发送,可能方式如下:

基站通知给终端实际重复次数。

基站不通知给终端时间窗t2大小。基站自己根据t1+t2+t3时间不超过例如1ms时延目标值,判断出to#n不能用来发送pusch数据,否则会超过t2门限,从而基站通过dci通知给终端实际重复次数。

可选的,基站通过dci通知给终端实际重复次数。

可选的,to#n,n可以是[1,k]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其中k是高层配置的重复次数。

第十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对于延后到可以发送to的时域符号来说,这些符号的传输方向只可能是f或者u。并且这些符号不会和pdcch盲检测周期和半静态下行业务传输碰撞。当半静态帧结构指示该延后to所在第一个符号的传输方向是f时,并且该符号前面紧邻d符号时,那么该f符号上是否能传输pusch。需要明确。可能方式如下:

(1)该f符号不能用来传输上行数据。

当半静态帧结构信令指示符号方向是f,并且该符号前面紧邻d符号时,那么就不能用来传输上行数据。如图13所示,to#4只能从符号#3对应方向是f的时域位置上开始pusch的发送。

(2)当紧邻的d符号是用来发送dci/pdsch/pdcch,该f符号不能用来传输上行数据。当d符号不是用来发送dci,例如是用来发送参考信号rs或者pss/sss或者下行数据等,其中rs可以包括dmrs、csi-rs、ptrs等。该f符号能用来传输上行数据。

第十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方法,请参考图14,该重复传输方法包括:

s141、确定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其中,第一传输类型为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第二传输类型为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s142、基于确定的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rrc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根据dmrs序列+occ或者csindex来区分第一传输类型和第二传输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根据不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指示rnti来区分第一传输类型和第二传输类型。

目前5g的第一阶段r15(release15)已经引入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和免调度的时隙重复技术。具体是指终端利用多个时隙重复发送tb,并且tb在每个时隙上有相同的时域资源分配。在5g的第二阶段r16(release16),为了支持对基于动态调度的聚合传输和免调度的上行重复传输在时延和可靠性方面进行增强,需要引入基于微时隙粒度的聚合和重复发送。例如终端在一个时隙内多个时域连续的微时隙上重复发送tb,每个微时隙的时域持续长度相同。在本专利中把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tb的传输方案称之为第一传输类型,把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力度的聚合和重复发送tb的传输方案称之为第二传输类型。

根据5gr15的时域通知方式,假定基站配置的重复次数是k。基站只通知第一个to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持续长度,那么剩余k-1个to的时域位置是按照第一传输类型在连续k-1个slot上配置还是按照第二传输类型在连续k-1个mini-slot上配置呢,终端是不清楚的?所以,无论是dci动态调度还是免调度传输,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通过高层信令rrc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来指示。引入1bit指示给终端是第一传输类型还是第二传输类型。比如0表示第一传输类型,1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解决方案二:根据dmrs序列+occ或者csindex来区分。例如对于某个终端,基站分配给终端的dmrs序列循环移位(cyclicshift,cs)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基站分配给终端的dmrs序列循环移位cs6(不一样就行)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解决方案三:根据不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指示(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rnti)来区分。例如对于动态调度的pusch重复传输来说,用c-rnti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c-rnti2表示第二传输类型。对于免调度的pusch重复传输来说,用cs-rnti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cs-rnti2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第十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装置,请参考图15,该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确定模块151,用于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第一传输模块152,用于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从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开始传输。配置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可以包括上行u、下行d以及灵活配置的f方向;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所匹配的传输方向应但是u,也就是说,当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u时,上行数据的传输机会to就不与之冲突,而如果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d,那么就肯定与之冲突;如果帧结构的传输方向是f,那么则根据当前的传输情况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从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开始传输可以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冗余版本索引rvindex=0的上行数据从时域最早to开始进行重复传输;一般而言,最早可以传输上行数据的to,所对应的rvindex应当是为0,这是服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约定,从其规则。当同一个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rvindex为0的个数包括两个或者以上时,可以以第一个rvindex为0为准,或者任意一个rvindex为0为准。

或,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与最早to时域对应的上行数据从时域最早to开始重复传输。除了rv=0的参考之外,还可以以未发生冲突的时域最早的to开始,将该to对应的上行数据作为起始进行传输;这种情况下,该上行数据起始传输的rvindex则不一定是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最早to包括:

各to中,所有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均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这是表示,该时域最早的to,是该to内所有的时域符号,均不与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冲突的,假如,该to内包含2个时域符号,那么这两个时域符号均不与配置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冲突,比如说,对应的帧结构的传输方向应当是uu,或者是fu。

或,各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此时的时域最早to,则表示的是,只要该to内的时域符号中,存在不冲突的时域符号,那么就可以认为,该to是不冲突的时域最早to。

在一些实施例中,帧结构可以从以下方式中至少之一获得:

检测dci时隙格式指示域;

检测rrc配置的时隙格式指示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包括:当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时,则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由于该to中至少有一个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不冲突,而其他符号则可能冲突,为了保证上行数据的正常传输,则对to中未发生冲突的时域符号进行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可以包括:

通过rrc配置的mcs参数中的调制阶数不变,并根据to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码率,按照新码率执行速率匹配;或,

计算得到新的调制阶数和码率进行上行传输,并将计算得到的调制阶数信息上报给基站,然后根据调制阶数和to中剩余的可用资源计算得到码率;或,

根据可用资源计算得出新的调制阶数,并根据码率和新的调制阶数直接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

通过检测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其中,dci是基站侧新增的关于上行数据重复传输的检测手段,终端可以通过检测该dci,来确定当前to的使用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包括:

通过检测dci,获取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

调整指示的to的传输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to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时域资源,

频域资源,

rrc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k,

toindex,

mcs,

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将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不计入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并在延后配置的to上继续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这是表示,不在冲突的to上传输上行数据,直接在延后的时域符号上配置不冲突的to来进行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包括:根据预配置的冗余to,将时域符号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所对应的上行数据,延后到冗余to上进行重复传输。这是表示,在基站为终端配置to时,直接以终端所需的重复次数再加上一定的冗余配置量,来实现上行信号重复传输的灵活调整,例如,当终端所需重复传输次数为4次时,基站配置给终端的to数量则可以为5个,这样在前4个to中,出现一个冲突时,仍然可以通过冗余的to凑足4个可用to来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包括:根据预配置的不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to,将上行数据通过to进行重复传输。这是表示,在配置to时就直接以预配置的方式,跳过那些会与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的时域符号,而直接在不冲突的时域符号上进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时间窗,通过时间窗判断延后的to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设置时间窗是为了保证时延,由于5g业务中,urllc对时延要求很高,如果发生冲突的to对应的上行数据均往后延,可能会超出时延要求,从而导致urllc业务的问题,因此,设置时间窗来监测上行数据重复传输的次数,是否超出预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窗与终端、基站处理处理时间之和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根据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而有所区别,比如说,对于urllc业务而言,预设阈值的大小可以为1ms。当然,本实施例仅仅对该预设阈值列举一个可能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该预设阈值可以是相应的业务类型中的合理时长,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时间窗判断延后的to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包括:

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首次传输开始到延后的to的持续时长与时间窗进行比对,当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时间窗时,延后的to则可以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或者,将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中,检测到dci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最后一个符号到延后的to的持续时长与时间窗进行比对,当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时间窗时,延后的to则可以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

根据基站的指示,确定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次数。此时则是直接接收基站的指示,来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例如基站根据上行数据的时延,确定重复传输的次数为2次,那么终端侧则根据基站的指示,在未发生冲突的to上重复传输上行数据两次,即便设定的次数为4次,仍然执行基站所指示的2次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基站的指示,确定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次数可以包括:

根据时延目标值,判断各to能否发送上行数据,并确定实际重复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帧结构传输方向包括下行d、上行u以及灵活配置f;当帧结构传输方向指示为n个连续f,且n个连续f之前相邻的符号传输方向为d时,n个f中,从第m个f对应的时域符号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其中m≤n,且n个连续f中的前n-m个f作为保护间隔。由于下行数据在d中发送,而根据下行数据类型的不同,其往往可能占用的处理时长并不仅仅是下行数据的时域符号,而需要后续的一定时间,那么此时f是不宜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为了保证下行数据处理,将该连续n个f中,第m个f开始可以作为上行数据传输的ot,前n-m个f则作为下行数据的保护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d对应的时域符号传输的下行数据所需处理时长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m<n。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装置,通过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传输机会to;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在to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从而实现了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且避免了存在冲突时直接丢弃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节约了网络资源,保证了用户体验。

第十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装置,请参考图16,该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传输确定模块161,用于确定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各to;

传输接收模块162,用于在待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的所有to中,至少一个to不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当to中,至少一个时域符号与配置的帧结构传输方向冲突时,则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to中,不冲突的时域符号做速率匹配包括:通过rrc配置的mcs参数中的调制阶数不变,并根据to中剩余可用的资源计算得出新的码率,按照新码率执行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通过配置dci指示终端to的使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配置dci指示to的使用情况包括:

通过dci,重置上行免调度传输配置的相关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to接收重复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通知终端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终端上行数据的实际重复传输次数包括:

根据时延目标值,判断各to能否发送上行数据,并确定实际重复次数。

第十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复传输装置,请参考图17,该重复传输装置包括:

类型确定模块171,用于确定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其中,第一传输类型为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第二传输类型为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重复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传输模块172,用于基于确定的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类型,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rrc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根据dmrs序列+occ或者csindex来区分第一传输类型和第二传输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重复发送上行数据的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或第二传输类型可以包括:

根据不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指示rnti来区分第一传输类型和第二传输类型。

目前5g的第一阶段r15(release15)已经引入基于动态调度的时隙聚合和免调度的时隙重复技术。具体是指终端利用多个时隙重复发送tb,并且tb在每个时隙上有相同的时域资源分配。在5g的第二阶段r16(release16),为了支持对基于动态调度的聚合传输和免调度的上行重复传输在时延和可靠性方面进行增强,需要引入基于微时隙粒度的聚合和重复发送。例如终端在一个时隙内多个时域连续的微时隙上重复发送tb,每个微时隙的时域持续长度相同。在本专利中把基于多个时隙重复发送tb的传输方案称之为第一传输类型,把基于一个时隙内多个微时隙力度的聚合和重复发送tb的传输方案称之为第二传输类型。

根据5gr15的时域通知方式,假定基站配置的重复次数是k。基站只通知第一个to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持续长度,那么剩余k-1个to的时域位置是按照第一传输类型在连续k-1个slot上配置还是按照第二传输类型在连续k-1个mini-slot上配置呢,终端是不清楚的?所以,无论是dci动态调度还是免调度传输,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通过高层信令rrc或者物理层dci信令来指示。引入1bit指示给终端是第一传输类型还是第二传输类型。比如0表示第一传输类型,1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解决方案二:根据dmrs序列+occ或者csindex来区分。例如对于某个终端,基站分配给终端的dmrs序列循环移位(cyclicshift,cs)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基站分配给终端的dmrs序列循环移位cs6(不一样就行)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解决方案三:根据不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指示(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rnti)来区分。例如对于动态调度的pusch重复传输来说,用c-rnti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c-rnti2表示第二传输类型。对于免调度的pusch重复传输来说,用cs-rnti1表示第一传输类型,cs-rnti2表示第二传输类型。

第十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参见图18所示,其包括处理器181、存储器182及通信总线183,其中:

通信总线183用于实现处理器181和存储器18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181用于执行存储器18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方法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称计算机软件),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